『壹』 農歷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中秋節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
『貳』 中國傳統節日一年有多少個
中國傳統節日一年有11個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現在農歷的「正月初一」,歷史上稱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直到1914年,民國政府在內務部呈文中提到「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春節這一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
春節是祭祝祈年的日子、親人團聚的日子、也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有拜年、放鞭炮、游神等各種習俗。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又稱燈節、小正月、元夕、上元節等。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為古時候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互相結識提供機會。
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
清明節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冷食等習俗。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
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食粽、飲雄黃酒等習俗。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婦女於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因「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
民間習俗有:鬥巧、拜七姐、乞求姻緣等。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俗稱鬼節。
七月十五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俗道僧三流合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又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
冬至(公歷12月21日或22日)
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故稱為「亞歲」或「小年」。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北半球的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這天,北方有吃餃子、南方有吃湯圓等習俗。
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俗稱「臘八」,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
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
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壓歲錢、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
『叄』 中國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不完全統計,有十二個。
1、春節(正月初一)
2、元宵節(正月十五)
3、龍抬頭(二月二)
4、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5、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
6、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7、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國情人節)
8、七月半(農歷七月十四/十五)
9、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10、重陽節(農歷九月九)
11、冬至節(陽歷12月21~23日,賞梅吃餃子)
12、除夕(年尾最後一天,吃團圓飯)
我知道的比較少,不是全部都寫出來了。
『肆』 中國的24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龍抬頭、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八日);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小年(由於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一般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一共17個。
『伍』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婦女節(3月八日),清明節(4月5日),勞動節(5月1日),兒童節(6月1日),端午節(五月初五);
建黨節(7月1日),建軍節(8月1日),七夕節(七月初七),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聖誕節(12月25日),元旦節(1月1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5)中國八月十五有多少個節日擴展閱讀: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陸』 中國8月15日是什麼節日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
中秋節資料: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至明清時,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華人也都會發出同一個聲音,同聲祝願祖國昌盛美好。這是融進血液的家國情懷,是銘心刻骨的文化傳承。
中秋節比較典型的風俗有賞月、吃月餅、放天燈等。
『柒』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01『捌』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全國節日
答:中國一共有7個全國節日。
1.元旦節。
2.春節。
3.清明節。
4.勞動節。
5.端午節。
6.中秋節。
7.國慶節。
2021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如下圖:
『玖』 中國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按照我國的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一年中有八個傳統的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歷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5、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