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朝代養豬最多

中國哪個朝代養豬最多

發布時間:2022-06-16 20:53:58

1. 六七十年代,農村每戶一個豬圈,為何現在很少見了

過去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基本上生活在農村的人家家戶戶都會養豬,而且家裡面蓋房子也會特地給豬留出一個豬圈。一個豬圈裡面大概會有三五頭豬,過年的時候能夠拿肉去賣錢。因為那個時候的農村人沒有什麼出路,除了在家裡面種田種地之外,只能夠飼養一些家禽來掙錢,其實都是生活所迫。但是現在在農村走一圈基本上已經看不到豬圈了,也很少有人去養豬了,因為大家都出去打工了,沒有人願意再去辛苦的養豬。

如果養豬能夠直接給農民帶來很多的經濟效益,相信很多人還是比較願意養豬的,但是豬肉的價格一直以來總是起伏不定,有時漲有時跌。在豬肉比較小的時候,豬肉能夠賣到20多塊錢一斤,但是平時的話就是十幾塊錢一斤,甚至有的時候還不到10塊。所以由於價格差距太大,一般人是不願意去冒這個風險養殖的,不然的話可能會虧本。

2. 中國在哪個朝代就開始養豬

在華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飼養豬、狗等家畜。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其圖形與現在的家豬形體十分相似,說明當時對豬地馴化已具雛形。

3. 中國哪個朝代更繁榮

不是這樣,就算是「歷史學家」從不同角度來說也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所謂「繁榮富強」這個詞代表了這幾個標准
1.「繁榮」的意思是人口眾多,各種新興行業迅速發展。
要品評這一點,毫無疑問是現在,但是我們評論的是歷史上的「朝代」,那應該是兩宋時期,社會上商業發達,社會風氣(尤其是南方)比較自由。由於市民生活的豐富,各種文化娛樂產業非常發達,最早的說書人和職業的體育競技社團都可能出現在宋朝(歷史有些證據,不能肯定但是決定在當時空前發達)。手工業,航海業,軍事工業幾乎是當時世界之最。中原王朝人口突破一億,也是在兩宋時期。這是盛唐無法比擬的,唐近300年歷史,至始至終在戶口數量上都沒能超過隋朝的頂峰時期800多萬戶。排名第二的應該是明朝。
2.富。這一概念就朝代來說應該是衡量中央財政能力。(民間財富沒有準確數據,也沒法衡量)。但是每個朝代衡量的標准不一樣。有的是用緡錢(銅錢)做標准,有的用糧食做標准,有的用金銀做標准而且各時代這些「標准」購買力不同,標准不統一就沒法准確衡量。
但是我們可以相對比較,在明代以後由於茶葉絲綢等商品對西方貿易的巨大順差,使得東方的金銀變得豐富起來,白銀也成為社會主要流通貨幣之一。相比較而言,明朝雖然也經常財政赤字,但是比起清朝相對富裕。在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的時代,兩宋比隋唐財政收入多,但是用的也多!也常常財政赤字。所謂富,都只是相對概念。但是我認為還是宋代和明代是最富有的,因為商品經濟在這兩朝代最發達,清代反而走了下坡路。宋和明無法准確比較。
3.然後我們來說「強」。這個沒有分歧吧,武力。
唐代的強悍,宋代的軟弱,明朝的悲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要注意,他們的主要對手是不同的。唐初,突厥就已經分裂,而且被隋朝打得七零八落,啟民可汗還要盡力巴結隋才生存下來。唐初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打敗過突厥的幾次大舉入侵,後來的便橋之盟時李世民也對臣下說若不是國內不穩,消滅頡利易如反掌(見《資治通鑒》)。契丹也才剛剛起步不久,根本不是唐的對手,而不是唐本身實力深不可測,只怪對手太弱。後來與阿巴斯王朝的怛羅斯之戰,還是落敗了,固然有高仙芝本身指揮原因,但是唐帝國的實力並非當世無敵。
那麼宋呢?他是最倒霉的。宋朝不僅面臨兩個強敵,而且其中一個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帝國」,而不是匈奴蒙古一類的部落政權。遼國和北宋最後是互相拖垮了對方,雙雙落敗被女真蒙古一類的角色幹掉(和現代雙贏的概念相反,如同西方的薩珊帝國和東羅馬拖垮對方然後讓阿拉伯民族鑽空子)。而且最倒霉的是宋朝還因為石敬瑭這傢伙導致對遼國絕對的地理劣勢和軍事資源劣勢(沒好馬)。
至於明朝運氣是很好的,開國之初和唐朝差不多的景象,蒙古分裂,對手單一。但是明朝強於唐朝的就是從中原內部一直打到蒙古老家,滅了北元。朱棣就為了找個人,就能派鄭和七下西洋炫耀國力,期間斷斷續續和蒙古不斷摩擦,加上技術進步,明軍火器比較先進,只要有名將鎮守,欺負一下周邊小國是經常的事。最後,明朝滅亡也和唐類似,在外族入侵和內部叛亂的雙重絞殺下滅亡了。但是明亡於流民,唐亡於藩鎮,制度上明要死的更有有杯具色彩一點,至少平民能量更大了(我們姑且惡心一下吧)。
明強還體現在末代軍事力量還不錯,還能有關寧鐵騎這樣的精兵撐著。

說了這么多,個人認為還是明朝綜合起來比較強。但是明代特務橫行,還好大多數是針對官員讀書人而非普通百姓。金瓶梅這樣少兒不宜的、水滸這樣的造反教材(黑幫必讀)都能流通,但是千萬別牽扯到皇帝,就算你是孫悟空也不行。(西遊記諷刺嘉靖修道就被禁了)。資本主義萌芽在明萬曆年間得到發展,比宋更完善,軍事上也沒有宋那麼窩囊,政治上文官集團在明代後期可以在某些領域超越君權而存在,清代反而各方面有所倒退。明不算美好,但是卻不能掩蓋他曾經的強大,即使清朝編修的《明史》錯誤百出,誣陷之心昭然若揭。但是我卻說這是必然的,因為i=歷史規律就是如此,正常發展下去,一代當比一代強。
最後啰嗦一句,唐代在當時的東亞地區來看,是絕對巨強。就相對強大而言,唐人似乎更有資格說強大。但是不是絕對強大。

4. 豬肉什麼朝代上席

大概8000年前。
中國發現的早期人類生活遺址之一,是河北武安境內的「磁山遺址」,距今萬年。當時的中國北方人已進入早期文明社會,出土的動物骨骼十分豐富,有獸、鳥、龜鱉、魚、蚌等五大類,計23種,其中家畜家禽有豬、牛、羊、犬、雞等。據《考古》(1977年第6期)《河北磁山新石器遺址試掘》一文,一期試掘時發現的豬骨來自11頭豬,包括成年豬8隻、仔豬3隻,另有殘骨23塊。其考古結論是:「飼養家畜已經開始出現,從發現的豬、鹿、羊、牛、狗等動物骨骼已得到證明。」由此推斷,8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養豬吃肉了。

5. 70年代末,中國第一位靠養豬發家的萬元戶,黃新文他後來怎麼樣

導語:很多人喜歡看富豪的成功自傳,因為可以從中汲取到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來豐富自己,畢竟每個富豪,成功都有他一定的成功特質,比如勤勞,聰明等等,那麼在新中國,就有這么一批人,他們通過自己能努力當上了國內的萬元戶,尤其是當時的第一人黃新文,更是成功。

結語:對於萬元戶的發家致富到後來的勞動力喪失,其實過程真的很讓人感慨,但是勞動致富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如今的時代,只是增加了一條致富道路。但基礎還是需要勞動努力付出,才能獲得回報,對此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

6. 那個朝代就有豬肉了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7. 中國農民什麼年代開始廣泛使用農肥的,就是知道給莊稼使用肥料

糞肥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重視施肥養地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優良傳統。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的純農業定居者,我國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成熟的糞肥技術。至少在戰國末期,人們發現豬糞尿和人糞尿等在豬圈中充分混合發酵後形成的肥料是最好的農家肥~

8. 中國什麼地方養豬多

全國100強的養豬縣域,也主要集中在從東北地區斜著一直拉到海南的帶型走廊,同時在四川盆地和雲南一帶還形成了一個連綿的地區。現在我們再按入選養豬100強縣的數量多少,再來做下養豬10強省份排次分析:
1、 遼寧省
共有16個縣入圍:昌圖、黑山、開原、綏中、普蘭店、凌海、鐵嶺、新民、庄河、遼中、彰武、台安、北鎮、瓦房店、法庫、康平。
這樣多的縣佔到全省60多個縣域近1/3的數量。
2、 湖南省
共有15個縣入圍:湘潭縣、衡陽縣、寧鄉、衡南、湘鄉、桃源、耒陽、洞口、雙峰、武岡、瀏陽、新化、常寧、祁東、衡東。
不愧為老牌的養豬大省。
3、 四川省
共有12個縣入圍:安岳縣、仁壽縣、中江、三台、簡陽、儀隴、岳池、宜賓、宣漢、平昌、通江、資中。
天府之國農牧業非常之發達。
4、 吉林省
共有10個縣入圍:農安、德惠、榆樹、梨樹、公主嶺市、舒蘭市、磐石、雙遼、長嶺、扶余。
5、 雲南省
共有10個縣入圍:宣威、會澤、陸良、羅平、富源、建水、師宗、宜良、鎮雄、岳北。
6、 山東省
共有6個縣入圍:諸城、萊西、臨朐、平度、莘縣、莒南。
7、 河南省 安徽省、廣東省
三個省各有5個縣入圍。
河南省:唐河、太康、固始、杞縣、潢川。
安徽省:泗縣、壽縣、霍邱、定遠、固鎮。
廣東省:高州、化州、新興、信宜、遂溪。
8、 廣西、黑龍江、江蘇
三個省各有3個縣入圍。
廣西省:博白、武鳴、興業。
黑龍江:肇東、望奎、青岡。
江蘇省:豐縣、邳州、阜寧。
9、 河北省
共有2縣入圍:灤南、撫寧。
10、 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內蒙古、新疆
此五省各1個縣入圍。
湖北省:襄陽縣。
江西省:高安。
福建省:光澤。
內蒙古:開魯。
新疆:奇台。

9. 豬是哪個朝代有的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

一、先秦時期

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而後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對不同的豬加以區分的要求,商、周時代養豬技術上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

二、漢代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已不僅為了食用,也為積肥。這一情況促進了養豬方式的變化。漢代以前雖已有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當時在豬種鑒定上已知豬的生理機能與外部形態的關系,這對漢代選育優良豬種起了很大作用。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養豬經驗日益豐富。

四、唐宋時期

隋、唐以後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10.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飼養豬的

豬是大家及其熟悉的動物,為六畜之首,十二生肖屬相中作為壓陣排在最後,可見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歷代流傳下來的有關豬的文獻典籍浩如煙海,如《泛勝之書》、《齊民要術》、《三農紀》、《本草綱目》等都有涉及豬與神話傳說、語言文字、民俗風情以及飲食文化的關系。

隋、唐以來,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朝野僉載》中載:「唐洪州有人畜豬以致富,因號豬為烏金。」即古代養豬專業戶。又據《新唐書·盧杞傳》記載當時官辦養豬場數目有數千頭,可見唐代我國養豬業的規模。

到了宋代,由於經濟的發展對人們對飼養以及豬肉的質量提出較高的要求。蘇東坡游歷民間,因此嘗過各地的豬肉,「熳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是東坡肉做法最真實的寫照。《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末年京都開封每天從南薰門趕進豬只的情況:「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頭者。」說明當時城市發展對豬肉的需求程度和宋代養豬業發展的情況。

元代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強調「以農桑為急務」,因此養豬業也得到長足發展。王楨的《農書》在養豬技術方面創造發明一些可貴經驗,書中提及:「江南水得多湖泊,取萍藻及近水諸物,可飼之。」把生長速度很快水草用來喂豬,擴大了飼料來源。《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提到我國浙江省衢州的農牧情景:「在這個地區,看不到綿陽,但有許多公牛、母牛、水牛和山羊,至於豬的數目則特別的多。」這都反映元代重視農區豬的飼養,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朝代養豬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疫情有什麼國家幫助中國 瀏覽:776
印尼小胖子來自哪裡 瀏覽:293
印尼幣1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第一條超級公路在哪裡 瀏覽:232
中國姓李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805
中國一流哲學家有哪些 瀏覽:986
怎麼炒黑胡椒義大利面 瀏覽:809
為什麼印尼的快餐有腳臭味 瀏覽:832
義大利古代建築有哪些 瀏覽:253
印度首富對嚴重疫情幫助多少錢 瀏覽:180
騎馬怎麼下中國戰場 瀏覽:92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瀏覽:473
義大利知名女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74
印尼什麼手串最好 瀏覽:342
英國商科讀研怎麼畢業 瀏覽:491
中國的重汽豪沃怎麼樣 瀏覽:950
英國藍短貓可以干什麼 瀏覽:912
在英國凡士林是什麼 瀏覽:401
伊朗為什麼用拖車 瀏覽:419
中國功夫運動員有哪些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