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內蒙古海水種稻的海水哪來的
內蒙古海水種稻的海水是鹽鹼地的水。「海水稻」與普通水稻相比,具有很好地耐鹽鹼性,能在這樣的鹽鹼地上生長得比較好。當然,除海灘鹽鹼地外,我國內陸還有大量的鹽鹼地,也是「海水稻」的廣闊用武之地。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海水稻」時,第一反應通常都是:哦,就是長在海水中,或者直接用海水灌溉的水稻吧。但其實,這真的是望文生義了,海水稻會哭泣流淚的。
海水稻(耐鹽鹼水稻)的種植,對提高糧食總產,保證口糧安全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對於鹽鹼地開發利用,守住中國耕地18億畝紅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⑵ 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試種海水稻,廢地能變成寶地
袁隆平在內蒙古種植海水稻,把荒地變成了寶地。根據以前的數據分析,它也把廢物變成了財富。海水稻實際上是耐鹽鹼水稻的視覺名稱,它生長在鹽鹼地如海灘的特殊水稻上。它不在海水或海里生長,但可以在海水中浸泡一小段時間。海灘是海水必須經過的地方,而不是海水。據報道,2017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島海稻R&D中心等多個單位首次聯合進行了全國海稻區域試驗,當時已有10多個耐鹽水稻品種通過。2018年,三組40個耐鹽水稻品種中有28個通過了測試。預計到2020年,一批耐鹽鹼水稻品種將通過水稻品種審定,並可在我國鹽鹼地上推廣。
⑶ 海水稻發展前景怎麼樣
海水稻非常有發展前途
中國資源豐富,為海水稻提供了發展基礎。目前,海水稻處於半野生狀態,單產僅100公斤,要提高到300公斤,農民就會有效益、有動力。發展海水稻的關鍵是要把抗鹽能力提高,同時主要解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海水稻為耐鹽鹼水稻,即在現有的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高產水稻品種。目前,我國多地正在開展海水稻科研育種。
未來將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我國糧食安全將多一層保障。同時,全球鹽鹼地面積龐大,佔到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積大。現階段,全球多個國家存在糧食不足問題,海水稻研究的成功也將幫助全球多個國家解決糧食問題,國內海水稻育種企業可以向海外市場出口種子。總的來看,我國海水稻市場前景廣闊。
⑷ 袁隆平團隊又有新成就,內蒙古竟然能種海水稻
中新網鄂爾多斯6月13日電(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政府13日對外發布消息稱,袁隆平院士團隊已在當地獨貴塔拉鎮建立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示範基地,先行先試種植1000畝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田。這也意味著,袁隆平團隊正式在該旗開啟海水稻節奏。
我國已經形成了以袁隆平院士團隊為依託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開展的耐鹽鹼水稻種子技術創新、以九天華為全球智慧農業聯合創新中心和青島國創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公司為主導進行的鹽鹼地改良、海水稻產業化種植和溯源系統建設等智慧農業,打通海水稻全產業流程,從青島城陽走向內蒙古,走進鄂爾多斯,共創海水稻產業化生態鏈。
據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相關負責人李曉東介紹,海水稻研究發展內蒙古分中心將運用多種技術模式開展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驗證,培育適宜當地土壤水質的抗逆性水稻品種及研發綜合配套栽培技術,同步開展鹽鹼地稻作改良、稻米品質提升等技術研究,推進稻田數字化升級、智能種植管理技術集成。
⑸ 盤錦市種植海水稻的有利的地理條件
摘要 一、海水稻種植的條件
⑹ 袁隆平團隊在哪裡開展的沙漠海水稻試驗再獲豐收
在新疆的喀什地區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3年前,袁隆平團隊在新疆、黑龍江等試驗基地開展海水稻試種試驗,新疆的海水稻試驗基地就選在喀什地區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這里緊鄰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也是pH酸鹼度7.8的重度鹽鹼土地。
令村民們難以置信的是,當年,在科研工作者和員工精心管護下,海水稻試驗田迎來豐收。今年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連續第三年開展種植試驗,測產結果顯示水稻再一次獲得豐收。
(6)中國哪裡有種海水稻擴展閱讀
海水稻簡介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可以在海邊灘塗等鹽鹼地生長的特殊水稻。
這種水稻和常見的水稻有著同樣的育種流程,鹽鹼水經過技術手段去鹽處理後,綜合多種方式灌溉,就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的含鹽量,海水稻就可以很好地生長。
⑺ 海水稻適合在哪些地方種植呢畝產如何呢
⑻ 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柴達木盆地鹽鹼地試種「海水稻」,您如何評價
90歲高齡的袁院士仍不退一線,對袁院士這種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所敬佩和折服,更為袁院士這種精神給予大大的贊!
中國重量級男神又創奇跡,柴達木盆地鹽鹼地試種“海水稻”;誓要把中國具有改造潛力的3億畝鹽鹼地,變成稻花香,再增300億公斤稻米,養活8000萬百姓!此前,袁老已在國內外多地試種"海水稻",畝產在300一600公斤之間。此次進軍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挑戰極寒缺氧乾旱的極限挑戰。
袁院士團隊這種不畏艱難,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再次向世人證明,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因素在於人;不僅科學永無止境,而且科學家勇攀高峰的精神更永無止境。
提到袁隆平院士,估計地球上沒有人不知,這位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更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傑出貢獻。而袁隆平院士自己那,面對外界給予高度的稱贊,各種名利;他老人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
這就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他看淡名利的一生,又彰顯出他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
如今已經90歲高齡的院士,這個高齡,在普通家庭中,已經處於頤養天年,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而袁老以及他的團隊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攻堅在第一線;僅僅這種精神,就得讓13億國人折服。
在此,對於袁老以及團隊,表示由衷祝福,祝福你們勇攀學科高峰,祝袁老院士歲歲平安。
⑼ 浙江玉環800畝海水稻試種成功,這是否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浙江玉環800畝海水稻試種成功,這一舉措基本上就是又創造了一個契機,海水稻的種植成功也標志著我國在海水水稻種植方面取得了突出了的成績和貢獻,如果海水水稻能夠得到廣泛種植的話,這將會對我國的農產品發展提供一次新的發展機遇,而且我們那麼多的鹽鹼地也可以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對我國農產品的種植,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糧食的需求也是硬性的,如果海水稻的種植能夠開展,那麼對我國的糧食供應無疑是一個強有力的保障。雖然海水稻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淡水稻的標准,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海水稻一定可以大面積種植開來,也希望海水稻能夠早日取得更大的成功,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穩定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