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天津港和中國哪個省的關系好

天津港和中國哪個省的關系好

發布時間:2022-06-17 12:57:19

㈠ 天津港,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一個港口有多重要

港口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經濟樞紐,海運成本比陸運、空運要低很多,且對外貿易基本都是海運,其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的經濟帶動作用非常大,只要靠海的城市都有一個發展的比較好的港口,像你說的天津港,還有上海港,寧波港,大連港,青島港等等

㈡ 天津港口的地理優勢

1、天津港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是在淤泥質淺灘上人工挖海建港、吹填造陸建成的。隨著港口治理泥沙回淤技術的發展,人工港在深水化建設上的優勢逐漸顯現,為天津港躋身世界深水港行列奠定了基礎。
2、天津港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天津港處於京津城市帶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交匯點上,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北京經海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0%以上經天津港下水。天津港也是環渤海中與華北、西北等內陸地區距離最短的港口,綜合運輸成本最低。隨著我國經濟由南向北的梯次發展,天津港在北方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3、天津港經濟腹地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天津港能夠服務和輻射的范圍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區的14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近50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52%。天津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區,對腹地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較強。隨著環渤海經濟的振興、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天津港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為天津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天津港依託優勢明顯。天津港所依託的天津市城市載體功能強大,現代交通體系比較完善,金融、貿易、保險、信息等綜合服務功能完善,為天津港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依託。
5、天津港對外聯系廣泛。天津港處在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地位,距離日本、韓國的海上運距最短,距中亞、西亞的陸地距離最短,是蒙古、哈薩克等臨近內陸國家的出海口,是連接東北亞與中西亞的紐帶。天津港的國際交往廣泛,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每月集裝箱航班400餘班。

㈢ 天津靠近哪個省

天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不屬於某個省,行政地位與省相同。

1、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特別行政區4種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共有4個直轄市: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

(3)天津港和中國哪個省的關系好擴展閱讀:

1、天津最早的名稱叫做直沽寨,元代改為海津鎮,正式稱為天津是在明代,「津」是指渡口,天津也被叫做「天津衛」,「衛」在當時是軍隊的設置名稱,由於天津和都城北京離得很近,是北京的門戶擔負著安全護衛的任務。

2、民國期間天津曾作為河北省省會,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並在新中國成立那天正式稱為直轄市。

3、天津地跨海河兩岸,而海河是華北最大的河流,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

4、「雙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雙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薊縣北部山地丘陵地帶。

㈣ 河北省和天津什麼關系

天津曾經屬於河北省。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天津。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再遷保定。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復為直轄市。

截至2020年6月,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共有49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91個縣、6個自治縣。

天津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底,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共有街道、鎮、鄉245個。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

《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提出「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城市規劃理念。其中,「雙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薊州區北部山地丘陵地帶。

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經濟商業中心。按照服務業功能,中心城區按照「金融和平」、「商務河西」、「科技南開」、「金貿河東」、「創意河北」、「商貿紅橋」的功能定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河北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津

㈤ 河北省和天津是什麼關系

截至2022年3月,河北省和天津沒有關系,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行政區類別不同、所屬地區不同、下轄地區不同,具體如下:

一、行政區類別不同

1、河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二、所屬地區不同

1、河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2、天津

中國華北地區。

三、下轄地區不同

1、河北省

截至2022年3月,下轄11個地級市。

2、天津

截至2022年3月,下轄16個市轄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河北省、網路-天津

㈥ 天津港主要的區位優勢

一、配套交通發達

天津港是中國華北、西北和京津地區的重要水路交通樞紐,對外交通十分發達,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立體交通集疏運體系。

天津港與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津城際鐵路三條鐵路干線交匯,並外接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包鐵路、京承鐵路、京通鐵路、隴海鐵路、包蘭鐵路、蘭新鐵路等干線與全國鐵路聯網。

天津港公路成網,四通八達,與京津塘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晉高速公路、形成輻射狀公路網路,連接了北京、天津及華北、西北地區各省市。

二、市場廣闊

天津港地處環渤海及京津冀經濟圈,腹地深厚,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市場廣闊。京津冀位於東北亞中國地區環渤海心臟地帶,是中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

三、國家政策支持

中國將打造新亞歐大陸橋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深化對外開放的重點,而天津港正處於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地位同時又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戰略城市。

隨著東北振興、中部端起、西部大開發戰落的實施,天津港所輻射的腹地經濟不斷發展,北京經濟圖、京津冀城市群、天津自貿區等相關概念的提出,使得天津港處於帶動北方,乃至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

(6)天津港和中國哪個省的關系好擴展閱讀

天津港的歷史沿革

東漢時期,封建王朝出於軍事上運送兵員、轉運漕糧的需要,徵集民夫,開鑿河渠,使諸河相通,合流人海,形成了以海河為主體的內河航運網。

唐代,天津港形成。

明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將直沽賜名「天津"。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天津港對外開埠,成為通商口岸。

民國26年(1937年),經歷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入侵中國,接管了在天津和塘沽的大部分碼頭,天津港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內河外貿港口。

民國34年(1945年)天津新港因日本投降和國民黨軍隊撒離時遭到破壞,變成了百孔干瘡的死港 。

1951年8月24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修建塘沽天津新港。

1959年,天津港因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物資供應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開始第二次港口擴建工程。

1952年10月17日,天津港重新開港。

1966年,天津港新建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吞吐量一舉突破500萬噸,結束了天津港不能全天候接卸萬噸巨輪的歷史。

2005年,天津港完成10萬噸級航道和大型油碼頭的建設,建成深水大港和集裝箱中轉港及中國北方的航運、物流中心 。

㈦ 天津港和天津新港 有區別嗎

天津港就是天津新港,天津新港是天津港的主體。

天津港位於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地處渤海灣西端,背靠雄安新區,輻射東北、華北、西北等內陸腹地,連接東北亞與中西亞,是京津冀的海上門戶,是中蒙俄經濟走廊東部起點、新亞歐大陸橋重要節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 。

截至2019年,天津港港口岸線總長32.7千米,水域面積336平方千米,陸域面積131平方千米。天津港由北疆港區、南疆港區、東疆港區、臨港經濟區南部區域、南港港區東部區域5個港區組成。2018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44604萬噸,外貿貨物吞吐量完成25864萬噸 。

(7)天津港和中國哪個省的關系好擴展閱讀:

天津新港過去是華北地區的重要港口,是華北五省市門戶,特別是北京、內蒙古、山西的出海口,是華北地區進出口貨物的集散港,是我國華北、西北和京津地區的重要水路交通樞紐,對外交通十分發達,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立體交通集疏運體系。

京哈、京滬、京津三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並外接京廣、京九、京包、京承、京通、京坨、石德、石太、隴海、包蘭、蘭新等干線與全國鐵路聯網。北達北京、內蒙古和東北,南抵華東、華南各地,西連西部和西北部內陸地區,進而連通蒙古、俄羅斯及歐洲各國。

公路成網,四通八達,京津塘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103國道)、津晉高速、海防公路等形成輻射狀公路網路,連接了北京、天津及華北、西北地區各省市。

㈧ 從影響上海港的區位條件,分析說明天津港為什麼能成為北方對外貿易的最大港口

(1)經濟因素:①經濟腹地 京津唐綜合性工業基地,是我國華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還有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山西、河北、內蒙古、寧夏、陝西等省作為它的腹地,吸引范圍廣。②城市依託 天津是我國輕重工業都發達的重要工業基地,對外貿易發達。靠近首都北京,號稱北京的「海上門戶」,這是天津港發展的極為重要因素;(2)自然因素:①陸域 天津港(新港)位於渤海灣沿岸海河入海口,地形是華北平原沿海地帶,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及城市規劃提供了廣大的陸域空問。②水域 天津新港面向渤海,港內港寬水深,冬季不結冰,保證了船舶入港、航道暢通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水域空間,條件十分優越,所以,天津港能成為北方對外貿易的最大港口。

㈨ 中國有多少個港口天津港有什麼優勢

中國的港口太多了,重要的港口就有20多個。
天津港的優勢,官方的說法:
泊位情況
擁有各類泊位 140 余個,其中公共泊位94個。萬噸級以上泊位 55 個,其中30 萬噸級泊位 1 個, 20 萬噸級泊位 1 個, 10 萬噸級泊位 2 個, 7 萬噸級和 5 萬噸級泊位 11 個。公共泊位岸線總長21.5 公里 。 2003 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完成 1.62 億噸,實現一年凈增 3000 萬噸的歷史性突破,吞吐量在全國沿海港口排名中均位居第四位,吞吐量在中國北方居第一位,躋身世界港口 20 強。 2004 年貨物吞吐總量達到 2 億噸,實現一年凈增 4000 萬噸的跨越式發展,2010年突破4億噸。
2 、歷年吞吐量
天津港是中國大陸最早開展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的港口。 1973 年 9 月,天津港成功開辟了我國第一條國際集裝箱航線。 1980 年,天津港建成中國第一個集裝箱碼頭。在國內港口集裝箱運輸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港的集裝箱運輸也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業績,從 1992~2002 年,集裝箱吞吐量從不足 40 萬 TEU 發展到 240.8 萬 TEU , 10 年凈增 200 萬 TEU ,平均增長速度達到 20% 。 2003 年集裝箱完成 301.5 萬 TEU , 2004 年集裝箱吞吐量達 382 萬 TEU 。目前已突破800萬TEU。

個人理解的話,位置好,腹地遼闊,不僅僅是河北鋼廠眾多,還有河南,山西,陝西等等各大貿易商,鋼廠,貨主,是他們的主要出海口。而且國家建設大濱海新區,投入了很多資金搞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內,尤其是北方數一數二的大港。做散雜貨,大連,青島難以望其項背。

㈩ 天津港的發展史是如何發展的

天津港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漢代,自唐代以來形成海港。1860年正式對外開埠,是我國最早對外通商的港口之一。塘沽新港始建於1939年,建國後經過3年恢復性建設,於1952年10月17日重新開港通航。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天津港的港口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90年代中後期,天津港以每年1000萬噸的增長速度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首次超過億噸,成為我國北方的第一個億噸大港,此後,又以每年3000萬噸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2004年突破2億噸,集裝箱超過380萬標准箱,吞吐量進入世界港口前十名,集裝箱排名第十八位。200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2.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80萬標箱。2006年吞吐量達到2.5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95萬標准箱。天津港已經形成了以集裝箱、原油及製品、礦石、煤炭為「四大支柱」、以鋼材、糧食等為「一群重點」的貨源結構。
目前,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國內港口第四位,北方港口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十六位,國內港口第六位。在2006年全國500強企業評選中,天津港位居第409位,港口行業第二位。
2008年1-11月份,天津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2,995萬噸,位居國內第三位
[寧波-舟山港 48,158萬噸(寧波港域33398.5萬噸,舟山港域14865.4萬噸)上海港 47,401萬噸]
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76.06萬標箱 ,位居國內第六位
[上海2,578.79萬標箱 深圳 1,973.25萬標箱 寧波-舟山 1,016.62萬標箱(寧波1,008.4萬標箱,舟山8萬標箱) 廣州 1,031.20萬標箱 青島 919.65萬標箱] 1.古、近代天津地區因港興城的歷史回顧

從歷史上看,天津是一個因港而建、由港而興的城市。由於天津地區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政治、經濟的歷史變革,造成天津港區中心的3次歷史變遷,而每一次變遷都在天津歷史上引發了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天津港不僅催生了天津城,而且港區變遷拉動天津發展重心的轉移。

唐《通典》將位於永濟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匯流的入海處,稱為三會海口,即現今的軍糧城一帶。因守衛邊境地區的軍事需要,三會海口成為唐代向北部邊境各地轉運軍糧的必經之路,使這里成為具有泊船、裝卸、中轉和倉儲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於三會海口港的興盛,促使當時的軍糧城成為一個繁華的港口名鎮。這是天津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

從金朝開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間,中國出現了南北統一的盛勢。而且這幾個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為全國最大的消費中心,各項所需用品,從全國各地籌運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帶)騎河臨海,位於南北運河交匯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處向京城轉運貨物較為方便,又因此處地勢較高,適於興建各種陸上建築,遂成為漕運樞紐。從元朝起,直沽港開始興盛。1316年元朝特設「海津鎮」,天津步入了鄰港築城,以港興城的起步階段。1404年(永樂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運、河運及商船往來之要沖,令在三叉口西南側築城設衛,調沿海諸軍士屯守,並賜名「天津」。至清初,繼承明制,戰事不多,國力強盛,漕運進一步發展,當時自天津城西北角經北大關至天後宮一帶,商賈雲集,人聲鼎沸,屋瓦鱗次,店鋪林立,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繁華的商業區和城市經濟活動中心。直沽港的興盛,使天津成為京都附近一個大型的門戶城市。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對外開埠。此後,英、法、美3國開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帶沿河築港,紫竹林港區開始繁榮。由於外國航運業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規模和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傳統的漕船運輸逐漸被大型輪船取代;河運為主逐漸被海運取代;單一的漕糧為主貨類逐漸被多樣的外貿件雜貨(洋貨)取代;主權港淪為殖民性港口。此時,由於直沽港河窄淤淺,大型輪船不能上溯,興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區逐漸失去了轉運的功能開始衰落,港區中心開始東移至紫竹林一帶。隨著紫竹林港區和對外貿易航運的發展,帶動了天津各業的興旺,拉動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區轉移,最終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以租界中心地帶解放路兩側為主的商務辦公區;以五大道為主的豪華住宅區;以小白樓和勸業場為主的商業區。天津在開埠後的80多年間,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城市,其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港口水運通衢五洲,廣聯四海功能的發揮。

為了適應航運業船舶大型化的發展,港區向海河下游東移至入海口處是一個必然趨勢。導致天津港區逐漸東移的直接原因有:(1)1900年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佔領塘沽後,為停泊軍艦、運送物資和軍隊,各國開始在塘沽地區相繼構築碼頭。(2)自1886年開始,海河出現了幾次嚴重淤淺,促使中外航商在海河入海口處塘沽構築碼頭。當海河淤淺時,船舶可在塘沽接卸。(3)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開辦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888年京山鐵路修至塘沽並由此延伸到天津,為塘沽地區發展近代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914年,愛國實業家范旭東等人在塘沽籌建我國第一家生產精鹽企業--久大精鹽廠,後來又建起亞洲第一家鹼廠--永利鹼廠(今天津鹼廠)。塘沽近代工業的發展客觀地要求發展港口。(4)日本侵略中國時期,為掠奪華北資源,在海河口北岸的沉積海岸上開始修建塘沽新港。日本人原計劃修建一個年吞吐量為2750萬t的港口,由於侵略戰爭的接連失利,計劃再三壓縮,到日本投降時,工程量僅完成修訂計劃的30%。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收後,也只能維持殘局,再由於國民黨軍隊撤離時的破壞,新港變成了百孔千瘡的死港。

2.新中國成立後港口管理體制的演變和港口對天津城市發展的拉動作用

2.1 1984年以前天津新港的發展和港口管理體制

解放後,人民政府接收了新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港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新港分別於1951年至1952年,1958年至1961年實施了2期建設工程,不僅使新港得以恢復使用,而且擴建了碼頭泊位、庫場,完善了其他配套設施,為港口生產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較好條件。尤其是,為實現周恩來總理提出的「要在三年內改變港口面貌」的指示,於1973年3月開始的第3期大規模建港工程,使新港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為其成為北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前提條件。自此,天津港區中心開始定位於塘沽的海河口。紫竹林港區日漸衰落。1977年12月30日天津海河「四新橋」(現名光華橋)建成,海河斷航,紫竹林港廢棄,當年繁華的港區被改造成海河帶狀公園。

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港與其他沿海港口一樣實行中央管理體制。根據1954年1月政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港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港務局歸交通部海運總局統一領導,港口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港口生產納入國家計劃,由交通部負責港口的生產、經營、建設以及主要人事任免等事項。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天津港曾下放河北省政府管理(此間天津市下放河北省為省轄市)。1961年5月,中央為了加強對經濟的調控力度,重新將港口劃歸交通部直接領導。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特別是受港口行業特殊管理體制的制約,天津的港口與城市在體制上處於分離狀態。雖然新港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港口未能與城市的經濟發展融為一體。這一時期港口與城市的互動發展,特別是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效應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這種狀況大體持續到1984年。

2.2 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港口對城市發展重心的拉動作用

1984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天津港實行體制改革試點的批復》精神,天津港下放天津市政府管理,將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領導體制改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實行「以收抵支,以港養港,」的財政管理體制。從發展進程和實踐來看,這種管理體制相對於中央管理體制來講,具有的優點是:(1)將港口與天津市綜合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市場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促進了港口向社會的全面開放,為旅客、貨主、船公司提供全面服務,推動了港口由封閉型生產向開放型經營管理轉化,從單一服務向全面服務、多功能服務轉化;(2)使港口在基本建設上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在港口與地方的諸多關繫上得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有利於港口自身的發展,有利於港口與地區經濟的融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

天津港實行這一管理體制改革的10多年中,港口現代化建設在泊位數量、吞吐量等硬體和軟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港城關系得到了較好的協調。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引摯作用開始發揮,在天津發展的歷史上又一次掀起臨港興城的壯麗過程。(1)經廣泛調研、論證天津市政府決定在港口西側原塘沽鹽場3分場地界上闢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港口拉動天津經濟發展中心戰略東移的序幕由此啟動。(2)1991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港區內建立天津港保稅區。(3)1994年2月,天津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天津濱海新區」,確定把濱海新區建設成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區。該宏偉目標已基本經實現。

港城互動的蓬勃發展,實現了天津經濟發展重心的戰略東移,為天津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奠定了基礎。1997年12月20日至21日原國務院總理李鵬考察天津,並正式宣布中央對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天津市是環渤海的經濟中心,要努力建設成現代化的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

經過10多年的實踐,特別是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港城協調發展關系仍不明晰。(1)港口究竟是中央所屬還是地方所屬關系不清。名義上是以地方為主,但實際上仍是屬於中央政府。由於權力分割,職責不明,誰也代表不了國家行使所有者的職能,實際造成所有者主體「缺位」;(2)港口行政管理職能不到位。天津市政府只是在行政管理上對港口有一定的影響,即天津市政府僅對港口的人事、公安和財務實行管理權,而重大投資和經營決策權仍由中央政府決定。港口管理權下放不徹底,使城市難以全面履行對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監督,致使港口的生產經營不能全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了城市現代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港口的需要。因此,港口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改革。

2.3 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港口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資源的地位得到突顯

2001年11月,國務院決定對「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進行新一輪改革。其核心是將「雙重領導」的港口改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並實行政企分開,加強港口的行政管理,促進港口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港口生產力。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並於2004年1月1日起實施。《港口法》立足於港口對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用,著眼於我國港口的長遠發展,確立了中央宏觀調控、地方政府進行具體管理的港口管理體制,實行「一城一港一政」。以法律形式將港口管理模式確定下來。根據《港口法》的規定,港口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是:交通部作為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港口實行統一的宏觀管理;天津市港口管理部門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則依法對港口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港口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依法從事經營。在新一輪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不斷地得到貫徹實施,2004年6月3日天津港正式掛牌成立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港口企業集團。這標志著天津港從計劃經濟時期政企合一的單位,轉制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有特大型企業。

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中,天津的港城關系發生了可喜變化,為「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效應的發揮提供了法制保障。天津市政府從全市發展的戰略高度明確地指出,港口是全市的核心戰略資源,天津港的功能和等級影響乃至決定天津的城市定位,必須擺上突出位置加快發展。天津市於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專門召開了兩次港口建設工作會議,並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大對港口及其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揭開了天津港城關系發展史上新的篇章,為天津港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宏偉目標提供了前提保障。

閱讀全文

與天津港和中國哪個省的關系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騎馬怎麼下中國戰場 瀏覽:92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瀏覽:473
義大利知名女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74
印尼什麼手串最好 瀏覽:342
英國商科讀研怎麼畢業 瀏覽:491
中國的重汽豪沃怎麼樣 瀏覽:950
英國藍短貓可以干什麼 瀏覽:912
在英國凡士林是什麼 瀏覽:401
伊朗為什麼用拖車 瀏覽:419
中國功夫運動員有哪些 瀏覽:298
伊朗的後院叫什麼 瀏覽:881
英國扣船會怎麼樣 瀏覽:534
硫磺島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瀏覽:504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80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5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