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美國耕地比中國多糧食產量卻比中國少
美國國土總面積為96291萬公頃,
可耕地面積為19745萬公頃,
佔世界耕地總面積(150151萬公頃)的13.15%,
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美國人均耕地0.7公頃,
是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頃)的2.9倍)
美國雖然可耕面積比中國大,而其產量輸於中國的原因在於耕地基本都是一年一熟,
其主要是控制糧食價格及保障農民收入,避免糧食太便宜,
提高生產效率之餘,刻意一年一熟來保持土地的地力。
每年都有大量耕地休耕,休耕的一個目的是,
減少糧食產量,可以提高糧食價格。
㈡ 美國耕地面積那麼大,為什麼糧食產量還比不過我國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美國在農業生產方面,與我國糧食生產以三大主糧不同,美國的種植業生產更加多樣化,從高粱、大麥到苜蓿牧草都有大量種植,美國是各種農作物都生產,所以主糧方面的生產就不如中國數量多了。而中國要保證三大主糧自給自足,每年就要確保三大主糧的種植面積,中國14億人口,糧食問題肯定是要由自己來解決。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產量穩定在6億噸以上,美國,雖然耕地面積比中國要多出許多,但是全年產量僅有5億噸左右。看到這樣的數據很多國人表示自豪。不過,專家們卻認為,中國在世界糧食產量第一的情況下,每年還要進口糧食超億噸,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中:大豆進口量全球第一、高粱進口量全球第一、大米進口量全球第一。而美國每年的糧食出口量超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㈢ 美國可耕種面積與中國比較
"根據國際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美國的耕地面積大概是150萬平方公里,中國是120萬平方公里。 美國比中國多出了30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積。"
㈣ 印度、美國、俄羅斯、中國的耕地數量誰更高誰才是全球第一呢
按照世界銀行公開的信息,美國是當今世界耕地數量最高的國家,總量超過1.577億公頃,摺合23.66億畝;第二名是印度,耕地面積超過了1.564億公頃,接近23.5億畝;之後就是俄羅斯、中國(如下圖)。
在糧食以及其他農產品貿易旺盛的年份,美國各地農場均擴大了農作物種植面積,推動耕地數量上漲。反之,一些耕地就被閑置,變成了草地、林地等。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有些時候印度耕地面積全球最高。
但耕地的發展潛力,還有美國最優。畢竟與印度相比,美國國土面積巨大,並擁有大量的平原和河流。此外,美國國土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有著多樣性的特點,也非常適宜農作物的種植。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㈤ 美國耕地面積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 )A.12B.10%C.12%D.1
美國耕地面積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2%。
中美兩國的耕地比例相對要大一點,但具體情況卻有很大不同,美國的平原面積廣闊,宜耕的後備土地資源非常巨大,這是世界最得天獨厚的;相反,中國的平原面積較小,耕地資源的開發接近極限,後備資源十分有限。
美國是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耕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8.22%。美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北溫帶,旱地多,降水中等,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大豆。
(5)美國可耕地比中國多多少擴展閱讀:
美國耕地介紹如下:
美國的耕地面積大約在1.9億和1.5億之間。大家比較認可的是1.5億公頃。這個數據,耕地面積只有18億畝多一點,換算成公頃(除以15)就是1.2億公頃。
美國在農業生產方面,與我國糧食生產以三大主糧不同,美國的種植業生產更加多樣化,從高粱、大麥到苜蓿牧草都有大量種植,美國是各種農作物都生產,所以主糧方面的生產就不如中國數量多了。而中國要保證三大主糧自給自足。
㈥ 世界各國耕地總面積佔全球陸地面積
世界現有耕地總面積約為15億平方公頃,約佔世界地表總面積134億平方公頃的10%,約佔世界可耕種土地總面積42億平方公頃的36%。可以說耕地面積在全球總面積鍾佔比較少,需要更加愛護保護耕地面積,避免耕地面積的減少。㈦ 為什麼美國的耕地面積是中國的3倍多
這是歷史的原因,中國人口多要用土地面積就多
㈧ 美國、中國、印度的耕地面積是多少
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
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國徽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中國耕地總面積為1.28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為0.101公頃,居世界第四.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
目前,中國可耕地面積只有國土的十分之一,與之比較,印度耕地雖占國土的55%,人均耕地是中國的2倍;
㈨ 美國的可耕地面積有多少
美國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美國的耕地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0%,為18817萬公頃,人均接近0.6公頃。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美國大部分地區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較均勻,平均年降雨量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資源的擁有量均位於世界前列,土質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國土面積的55%,有利於農業的機械化耕作和規模經營。
美國的畜牧業和種植業並重,在美國的農業總產值中,2012年種植業佔52%,畜牧業佔48%。美國畜產品在世界上佔有巨大的份額。
美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都處於世界最發達之列。這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稟賦,更與經歷百年的歷史演化和市場競爭所形成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機制構成的、有競爭力的生產方式密切相關。
美國農業主要特點如下:
1、農業法規和配套體系完善。
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其農業部在1862年成立的時候就明確定位「農業是製造業和商業的基礎」。隨著工業的發展,農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但政府對農業採取了支持和保護的政策,使農業成為美國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2、以小型家庭農場為基礎。
美國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農場的基礎。美國農場以家庭農場為主,公司型的農場越來越少。
3、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高。
美國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通過科學分化,使農業生產實現了地區生產的專業化,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生產帶,如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等。早在1914年,美國農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種植專業化,這種格局保持至今。
這種區域分工使美國各個地區能充分地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通暢的水陸運輸網的建立更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分工專業化生產,而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也有力地推動了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
4、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
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就領先世界各國最早實現了糧食生產機械化。
5、農業產銷一體化。
美國的農業體系被稱作「農工綜合企業」,在這個體系裡就業的人數佔全國勞動力的17%,大大高於農業本身所能吸收的勞動力。美國把在工業部門中先發展而後成熟的管理辦法、經驗引入農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實現產業化經營。
6、科技在農業生產應用廣泛。
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美國高生產率的堅實後盾。美國的經濟實力使它始終保持農業技術的領先地位。在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省資源,提高農業產量和利潤率,改善農產品的品質,保持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作為美國農業研究的基本目標。
目前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農業生物新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
7、注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約農業資源,保持農業在國際上的可持續競爭力,美國高度重視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械的推廣和使用。
㈩ 美國耕地面積比印度大,那麼中國是多少萬平方
大概是150萬左右。中國的耕地面積十分的緊張,國家也多次強調了要把飯碗抓在自己手上,和保障耕地紅線,所以我們要保障耕地的面積和土壤的肥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