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多少姓韓的
根據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 鍾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里所發布的百家姓最新順序,韓姓排名26位。 韓姓起源 韓氏來源主要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 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唐叔虞之後裔,韓侯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封叔虞於唐,史稱晉國,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稱唐叔虞。春秋時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於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後為曲沃武公統一。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以後,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叔父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當時的韓地,在今陝西省韓城縣以南。韓氏一直在晉國位列公卿。至戰國初,韓厥的七世孫韓虔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起初,韓國建都於平陽,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建都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於新鄭,歷經八代,至韓襄王倉於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於是其宗室子孫以國為氏,稱韓姓,並大多聚居在古時的潁川郡。到西漢末年,河南尹韓騫因躲避王莽之亂,移居古時的南陽郡,是為河南、陝西韓氏。 二、少數民族復姓改為韓姓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鮮卑復姓為單音漢姓。北鮮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因「汗」與「韓」音相近,而把「出大汗」改為單姓「韓」氏。同時把鮮卑族的三字姓「破六韓」也改為單姓「韓」了。 明代甘肅臨夏土司改「可汗」氏為韓姓。明代賜元人實哈塔為韓姓。 清朝滿州八旗的「罕札氏」取「罕」與「韓」之諧音,改為韓姓。 清朝甘肅循化廳土司,是撒拉回人,也取韓為其族姓。 錫伯族哈斯胡里氏、韓吉利氏、韓亞喇氏,均改為漢姓的韓氏。 黑龍江省的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韓部落也取漢姓的韓為姓。 彝族安韓氏省掉「安」改為單姓韓。 回族、保安、土家、達斡爾、苗族、蒙古、壯族、白族、黎族中也有韓姓。 三、異國韓姓 漢武帝時獲直侯韓陶,朝鮮人。唐憲宗飛龍衛士韓志和系倭國人。 四、源於韓王信 韓王信,是故韓襄王的庶孫,劉邦立為漢王後,立信為韓王,因破項羽有功,漢王即王帝位後,便剖符給他,正式封他為韓王。以潁川為王都。後又下詔把他的封邑改在太原以北的地方,以防禦胡人,並以晉陽為王都。信請求將王都改設在馬邑。後叛漢降胡,並出兵攻打太原,兵敗。韓王信遂與太子亡走匈奴。 這是韓姓比較晚起的一個源頭。韓王信亡走匈奴,生頹當,以後頹當率眾內附,與韓嬰都被封侯。又因軍功,子孫累登顯仕。後遭王莽之亂,分昌黎、三原 (漢池陽縣地,在今陝西省中部)、潁川、陽夏(秦代縣名,治所在今河南太康縣)之系,異地而居,但都是弓高侯的後裔。 韓姓三祖: 一、遠古始祖:---韓浞 韓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東濰坊東北人。曾殺羿代夏,立為帝。因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韓姓的遠古始祖。他是現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記載最早的韓姓人。 二、血緣祖先:---唐叔虞 周武王有個幼子叫,是周代晉國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韓姓的血緣祖先。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後,把唐封給了叔虞。 三、受姓始祖:---韓武子萬 叔虞的兒子名燮(xie謝),燮自唐徙居晉水旁,就改稱晉侯。燮生武侯,名寧旅,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為四世。成侯生厲侯,名福,為五世。厲侯生靖後,名宜臼,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為七世。厘侯生獻侯,名籍,為八世。獻侯生穆侯,名費王,為九世。穆侯生成師,封於曲沃,是為桓叔,為十世。成師之子萬,即韓武子,為韓氏受姓始祖。 附錄:源於韓姓的變姓 1.韓氏 韓姓除「韓氏」以外,據《通志·氏族略第一》,韓姓中還有以國爵為氏的,如「韓侯氏」;有以名字為氏的,如「韓嬰氏」、 「韓言氏」、「韓厥氏」、「韓籍氏「」、「韓褐氏」。 2.韓侯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侯氏:周宣王時,韓侯支孫氏焉。 《元和姓纂》韓侯氏:周宣王錫命韓侯,支孫氏焉。 《姓鎬》韓侯氏:《韓詩外傳》雲,周宣王大夫韓侯子有賢德。 3.韓嬰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嬰氏:姬姓。《姓纂》雲,晉韓宣子元孫也,為韓嬰氏。 《元和姓纂》韓嬰氏:晉韓宣子子孫韓嬰,雲韓嬰氏。 《姓氏尋源》韓嬰氏:《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韓嬰氏。鄭夾(氵祭)雲,《世譜》韓宣子元孫無名嬰者,惟韓宣王太子名嬰。漢韓王信之子名嬰,為襄城侯。或其後世以為氏。 4.韓言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言氏:姬姓。《世本》晉韓厥生無忌,無忌生襄,襄生子魚,為韓言氏。 《元和姓纂》韓言氏:《世本》晉韓厥生無忌,無忌生襄,襄生魯,為韓言氏。 《姓(角崔商)》韓言氏:《左傳類解》雲,晉大夫韓子魚之後為韓言氏。 《姓氏尋源》韓言氏:「《姓纂》「魚」作「魯」,訛。《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韓言氏。 5.韓厥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厥氏:姬姓。韓獻子厥支孫氏焉。 《姓氏尋源》韓厥氏:《姓纂》雲,韓獻子厥支孫以為氏。一引作韓獻氏,訛。有斡獻氏出於宋,無韓獻氏。 6.韓籍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籍氏:姬姓。晉韓起之子籍,字叔禽,為韓籍氏。 《元和姓纂》韓籍氏:晉韓起子籍,字叔禽,為韓籍氏。《姓(角崔商)》、《姓氏尋源》並引。 7.韓褐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褐氏:姬姓。《英賢傳》雲,晉韓厥之後韓子雲,趙肅侯大夫有韓褐胥居。 《古今姓氏書辨證》韓褐氏:《英賢傳》日,韓厥後,趙肅侯大夫有韓褐胥居,《姓腮》與《姓氏尋源》並同。 8.韓餘氏 《通志·氏族略第六》韓餘氏:韓餘氏者,韓氏餘子之族也。《古今姓氏書辨證》韓餘氏:《世本》韓宣子餘子之後氏焉。謹按《春秋》,晉成公宦卿之餘子以為餘氏。蓋嫡子之母弟,官子韓起也。 《姓(角崔商)》韓餘氏:《姓考》雲,晉卿韓宣子之後有名餘子者,奔齊為韓餘氏。《路史》雲,韓信子(應為韓王信)亡人匈奴,景帝時,子頹當亦來降,餘在匈奴者為韓餘氏。 《姓氏尋源》韓餘氏:《路史》其說與《世本》異,疑非是。 9.韓獻氏 《元和姓纂》韓獻氏:晉韓獻子,支孫因氏焉。 10.韓信氏 《姓(角崔商)》韓信氏:出《姓纂》。 《姓氏尋源》韓信氏:《姓纂》雲,韓王信之後有韓信氏。 11.公族氏 《古今姓氏書辨證》上平聲一東:公族氏,東漢《郭泰傳》有公族進階,其先出自晉公族大夫之後。春秋時,驪姬亂晉,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元公族。及成公自周歸,晉始宦卿之嫡子,以鞅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其後遂有以官為氏者。 《姓(角崔商)》公族氏:《姓源》雲;韓無忌為公族大夫,稱公族穆子,後因氏。又夷姓,後魏獨孤部有公族氏。 《姓氏尋源》公族氏:《風俗通》雲,晉成公立嫡子為公族大夫,韓無忌號公族穆子,後以為氏。《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公族氏。 12.平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平氏:姬姓,韓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因以為氏。秦滅韓,徙下邑。漢有臣相平當,生晏,司徒。北齊有平筌,望出河內、燕郡。 《路史》:韓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後以為氏。 《古今姓氏書辨證》平氏:出韓侯少子姥,食采平邑。秦滅韓,因徙下邑,氏焉。 《姓(角崔商)》平氏:《氏族大全》雲,韓哀侯少子采邑,因氏。《集韻》雲,齊相晏平仲之後。《千家姓》雲,河內族,北齊有平桓。 經何光岳先生考證,他認為:「韓之平邑,在乎陽,今山西臨汾市。為韓哀侯少子姥所封,則平出於姬姓之韓後無疑。」 13.橫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橫氏:《風俗通》雲,韓公子咸,號橫陽君,子孫氏焉。 《姓(角崔商)》平聲升三庚:橫氏,《風俗通》雲,韓王子咸,號橫陽君,因氏。《千家姓》雲,潁川族。《呂氏春秋》橫革佐禹。 《姓氏尋源》橫氏:《荀子·成相篇》橫革佐禹。亦見《呂氏春秋》。橫姓宜始此。《路史》雲,劉後有橫氏,韓萬後有橫氏。《戰國策》楚知橫門君之善用兵,後必有為氏者。 14.俠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俠氏:即莢氏,音莢。韓俠累之後。《急就章》有俠卻敵。 《古今姓氏書辨證》人聲三十帖:俠氏,韓相俠累之後。《急就篇》有俠卻敵。 《姓(角崔商)》俠氏:《姓纂》雲,韓相俠累之後。《姓源》雲,《漢書·功臣表》有俠侯,後以封為氏。《千家姓》雲,平陽族。 《姓氏尋源》俠氏:《史記》俠累。高誘雲,韓傀俠累也。《戰國策》名傀累,一雲即莢氏,音莢。《路史》雲,漢(夾鳥)侯國後有俠氏。 15.藺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藺氏:姬姓,韓厥玄孫曰康,仕趙,食采於藺,因氏焉。 《元和姓纂》藺氏:韓厥玄孫康食采於藺,因氏焉。裔孫相如,為趙上卿。 《古今姓氏書辨證》去聲升一震:藺,今望出中山、華陰。出自姬姓,晉穆侯之子成師,封邑於韓,裔孫韓獻子厥,厥玄孫康,食采於藺,因氏焉。 韓姓家乘譜牒 韓姓家譜介紹 韓姓家譜的內容和體例、格式,一般包括譜名、序、凡例、遺像、像贊、祠規、族約、家法、世系、傳記、遺事、藝文、派字、碑記、婚冠喪祭、族產、墳塋、墓誌銘、祠記、遺稿、跋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序、世系、傳記、派語等。 韓姓家譜的序的內容,一般都是寫本支派之來歷,有的序,不僅溯源,而且旁及有關分支分派;寫先世事跡;闡明家譜的意義;修譜經過,等等。韓姓家譜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筆。 北宋宰相韓琦於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
『貳』 中國姓韓的有多少
絕對值至少1000多萬,因為韓姓占漢族人口的0.86%,以漢族12億人口算,韓姓人口輕松超過1000萬,且漢族人口遠超12億,而海外又有至少5000萬漢族後裔,所以,韓姓人口超1000萬是毋庸置疑的!需要說明的是,除漢族1000萬人口外,半島的韓族韓姓人口至少也有100多萬,再加上其他少數民族的少量韓姓人口,所以,韓姓人口至少1000多萬!...!!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世界韓姓人口的99.999999都是炎黃子孫,帝嚳後裔,主要分兩部分:
【1】漢族韓姓100%都是帝嚳長子後稷的直系後裔,出自周王族,其中主體部分出自周王族支系戰國韓王室,而韓王室後裔的主體部分有相當數量的人口是漢朝韓王信的直系後裔,而韓王信後裔中,宋朝忠獻王韓琦的直系後裔又占相當數量;海內外韓琦後裔大約100多萬人,占漢族韓姓人口的十分之一強,這就是帝嚳後裔,漢族韓姓的基本特點!...!!
【2】韓族韓姓100%也都是炎黃子孫,帝嚳後裔,出自帝嚳次子契的後代商王族,是箕子朝鮮王室的後人,其主體部分又以清州韓氏為主體,半島的高麗與朝鮮王室皆為清州韓氏的外系子孫,而清州韓氏是朝鮮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名門望族,被譽為海東第一高門!...!!
至於其他民族的韓姓,有相當部分也是漢族韓姓後代,如蒙古族的韓磊,藏族的韓紅,其親生父親均為漢族韓姓子孫,而他們從屬於其母族,因而成為了少數民族;其他的少數民族韓姓人口數量極少,但來源極其復雜,介紹其來源也佔了網路韓詞條的相當篇幅,可參考,其姓氏也都是因各種原因引用了漢字韓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有一個伊斯蘭少數民族撒拉族,其全族人口都是韓姓,韓是他們的族姓,無論男女老少,貴族平民。
『叄』 2022年姓韓的人數有多少
人口數量約在870萬人。
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六。
拓展資料: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
韓姓最早活動於春秋時的晉國,後經過韓國幾次遷都,從而得以迅速繁衍。當代,韓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
『肆』 百家姓里姓韓的有多少人
至2006年,韓姓人口約有人口884萬,佔全國總人口的0.68%(排名第26位)。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
韓姓最早活動於春秋時的晉國,後經過韓國幾次遷都,從而得以迅速繁衍。當代,韓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
(4)中國有多少個姓韓擴展閱讀
韓姓名人:
1、韓雪
韓雪,1983年1月11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中國內地女演員、歌手、影視製作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2000年,韓雪參加並獲得香港嘉禾影視公司主辦的「世紀之星」影視歌新人大賽全國金獎,隨後出演其首部大熒幕作品《浪漫櫻花》。
2、韓東君
韓東君,1992年7月2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內地男演員、賽車手,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2012級表演系。2013年正式拿到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賽車駕照;同年參演首部電視劇《神鵰俠侶》進入娛樂圈。
『伍』 中國姓韓的人數排名第幾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8
『陸』 韓姓氏2019年中國一共有多少人
現在嘛,韓姓總人口估計有900萬左右,為中國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約占韓姓總人口的0.68%。
河南為韓姓第一大省,約占韓姓總人口的14%。
在中國的分布,
主要在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占韓姓總人口的35.6%,
其次分布江蘇、遼寧、安徽、山西、黑龍江、陝西,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韓姓人口。
形成了以山東中部為中心,向東南、東北、西北以及東方輻射,長江以南的省份少韓姓的狀況。
『柒』 百家姓里有沒有人姓韓
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韓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至2006年,韓姓人口約有人口884萬,佔全國總人口的0.68%(排名第26位)。
韓姓最早活動於春秋時的晉國,後經過韓國幾次遷都,從而得以迅速繁衍。當代,韓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
韓姓名人: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有《韓昌黎集》傳世。
『捌』 全國姓韓的人有多少啊
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六。
『玖』 中國韓姓人口有多少。
截止2006年,韓姓人口約有人口884萬,佔全國總人口的0.68%(排名第26位)。
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
韓姓最早活動於春秋時的晉國,後經過韓國幾次遷都,從而得以迅速繁衍。當代,韓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
1、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新鄭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將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及著作。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
2、韓信(?~前196年)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兵家四聖」,後人奉為「兵仙」、「神帥」。秦末大亂之際投奔項梁、項羽,未得重用,轉投劉邦。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呂後與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3、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
字良臣,自號清涼居士,延安府綏德軍(今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人,南宋名將、詞人,民族英雄[9],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明清時期更配享歷代帝王廟。今有詞作《臨江仙》《南鄉子》等傳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韓姓
『拾』 有多少人姓韓
【精準解答】
海內外韓姓子孫至少在1000萬人以上,其中99.999999999出自同一家族~帝嚳家族!而帝嚳家族的韓姓又分兩支,分別是:
1-【周王族後裔】
周王族出自帝嚳長子後稷,後稷的子孫周武王有個後代名叫韓厥,他是晉國的宰相,韓厥子孫很多,如藺國君室,平國君室,韓國王室等等,唯韓國王室繼承了韓宰相的姓氏韓,這就是周王族韓氏的來源,佔了帝嚳韓姓後裔的90%,也就是華人世界中的漢族韓氏。
2-【商王族後裔】
商王族出自帝嚳次子契,契的後人有一個叫箕子的人,被周武王分封於朝鮮,立國一千於年,箕子朝鮮末代王箕准在國被衛滿攻滅後,南遷韓地,重新立國達200餘年,箕准也就成了第一代韓王,他的部分子孫便以韓為姓,此韓姓人口占帝嚳後裔韓姓人口的約10%,也就是當今的韓族(朝鮮族)韓氏...
其他少數民族韓姓人口極少,但來源極其復雜,這也是許多人所說的韓姓來源多流的依據,在這眾多的韓氏中,藏族韓氏多是臨夏韓土司家族後裔,撒拉族則全族姓韓,來源於循化韓土司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