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蜈蚣在中國哪裡

蜈蚣在中國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17 23:43:39

A. 蜈蚣在中國一般生活在哪裡(要具體省份,城市,地理位置必須在中國進內,環境情況)

分布於廣西、雲南 陝西、江蘇、浙江、河南、湖北等地 棲息於丘陵地帶和多砂土的低山區,喜歡在溫暖的地方

B. 關於蜈蚣

蜈蚣
]
蜈蚣又名天龍,因為它的足很多,故又有百足的美稱。在動物分類上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唇足目、蜈蚣科。 蜈蚣體長12--20厘米,從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出,蜈蚣身體扁平,紅頭黑背,分頭和軀干兩部分。

1、頭部 頭部背面兩側有一對集合眼,每一對集合眼包括若干單眼,頭部的腹面有口器,為蜈蚣的攝食器官。頭部的附肢包括1對觸角、1對大顎和2對小顎。頭部成為感覺和攝食的中心。

2、軀幹部 蜈蚣的軀幹部有20個體節,較長和較短的體節互相間隔,第1節的附肢稱顎足,甚為發達,其末節成一利爪的毒爪,爪內有毒腺,爪的末端有一毒腺開口,用來毒殺小動物和作為防禦外敵的武器。第2~19節各具1對7節的附肢,稱足,是蜈蚣爬行的器官。第20節是生殖孔所在的地方,其附肢與其他19對步足不同,特稱生殖肢。可見,蜈蚣軀幹部的結構成為蜈蚣的運動中心。

3、外骨骼 蜈蚣身體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幾丁質的外骨骼,分布在軀幹部每節的背面者稱背板,腹部的為腹板,背版和腹版靠兩側的膜狀薄板相連接。 外骨骼不僅有保護內臟器官及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和接受刺激的功能,並且還能和附著的肌肉一起完成各種運動的動作。外骨骼的形成限制了蜈蚣身體的繼續生長發育,因此蜈蚣在生長過程中便有了蛻皮現象。蜈蚣蛻皮時,體內分泌一種幾丁質酶將外骨骼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的幾丁質溶解,因而使外骨骼破裂,整個身體從中鑽出,並重新形成外骨骼。蛻皮時蜈蚣用頭頂主池壁,先頂破頭板,然後依靠自身的伸縮運動逐漸使身體連同步足由前向後一次剝脫,最後脫離尾足。每次蛻皮需要2~3個小時。

蜈蚣的內部結構

1、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食物從口腔進入消化道,經機械作用和化學分解過程,才能夠被蜈蚣吸收和利用。 消化道簡單,從口到肛門為一條縱貫身體中央的直管道,口後為膨大的咽,它的收縮有利於吸吮食物。咽後的消化道為前腸、中腸及後腸三部分。前腸及後腸都很短,中腸卻很長。前腸主要起著接受、運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中腸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場所,後腸擔任形成糞便及運送至尾節的肛門排出體外的任務。 消化腺為一對葡萄狀的唾液腺,通過唾液管開口於前腸,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能夠濕潤及初步分解食物。

2、呼吸系統 蜈蚣以氣管系統進行呼吸。 氣管是體壁內陷而成的彈性管狀構造,壁上具有幾丁質的螺旋絲,可支撐氣管以利氣體流通。氣管有許多分支,分布在體內體壁的細胞與組織之間。 氣管在身體兩側有與外側相通的開口——氣門,它是氣管形成時留下的陷口,蜈蚣共有氣孔6對,分別在第4節、6節、9節、13節和15節,其他各節都退化了,僅保留一點痕跡。各氣門有關啟裝置,使氣門可開閉,開啟時氣體出入無阻,閉合時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及外物入侵。

3、循環系統 蜈蚣的循環系統為開管式循環,但比較發達,管狀的心臟在消化管的背方,貫通軀幹部,並有圍心膜包圍,由後向前進入頭動脈通向頭部各個器官。除前行的背血管外,還有一對側動脈包圍了消化管並在消化管的腹面匯合成神經上血管,這些血管有分支進入血腔。此外,蜈蚣除末端幾節外,在每節有一對心孔,心孔為血液從血竇進入心臟的開孔。

4、排泄系統 蜈蚣的排泄氣管為馬氏管。它是著生在中後腸交界處的不分支的盲管。馬氏管的盲端游離在血腔中,並自血液中吸取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把它送入後腸,經後腸重新吸收水分後,由肛門連同糞便排出體外。

5、神經系統 蜈蚣的神經系統和蚯蚓相似,屬鏈狀神經系。包括1個腦神經節,由神經分布到觸角和眼,有兩條神經連食道下神經節,食道下神經節有神經連大顎、2對小顎和顎足。此後則為2條後行的腹神經索和每節一對神經節,隨體節的癒合神經節也癒合,每對神經節又發出神經到每個體節,以調節身體的活動。

6、生殖系統 蜈蚣為雌雄異體。 蜈蚣生殖系統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是單一的卵巢或精巢,由一條生殖管,即輸卵管或輸精管,後來分為兩條,繞消化道而下,分別開口於雌雄生殖孔。此外還有兩對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雌蜈蚣有2個受精囊,雄蜈蚣有2個儲精囊,它們皆通到輸卵管和輸精管的末端。 雌蜈蚣在卵粒成熟時充面體腔,臨產前的母體,在受精囊內儲有精子,使發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時能與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而排出。

蜈蚣的生活習性

1、喜群居,膽小怕驚 蜈蚣喜群居,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處,很少發生斗毆而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棲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時,老的蜈蚣會自動走開另尋棲息地。 但是蜈蚣膽小怕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停止攝食、舍窩亡命逃走或捲曲不動,正在產卵的蜈蚣會立即停止產卵,而孵卵的蜈蚣受驚後則一反常態會把卵吃掉。所以人工飼養蜈蚣的地方一定要選擇安靜的環境,飼養場所要盡量保持清靜,減少對蜈蚣產生不必要的驚嚇干擾,影響蜈蚣的正常生長活動。

2、喜歡陰暗潮濕,但怕光怕漬水 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也常在廚房牆角邊等陰暗角落裡棲息,在豬舍、雞舍周圍的磚瓦下面也常見到蜈蚣的足跡。

3、白天在窩內棲息,夜間爬出來活動,覓食及交配 晚上8時~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時前陸續回窩休息,天亮以後就難於見到蜈蚣了。 蜈蚣的視力很差,稍微遠一點的東西都看不清楚,因此難於覓食及防禦敵害,它只靠一對細長的伸向前方的觸角探路行動。晚上也要靠觸角來捕獵物進行覓食。

4、具有舔舐的習性 蜈蚣用第一小顎末節及基節突起上的稠密絨毛、第二小顎末節背面上刷狀的剛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經常舔舐觸角、步足外,也會把自己窩穴舔舐的乾乾凈凈,這種習性可以排除寄生性小動物和細菌、真菌對蜈蚣的侵害,是防禦病害的一種表現。 蜈蚣這種舔舐習性,也表現在舔卵上,抱卵的雌蜈蚣也會舔舐卵粒,保持卵的清潔,防止黴菌的危害,保證卵能正常孵出小蜈蚣來。

蜈蚣的葯用價值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肝經。

【功效】
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應用】
1.用於痙攣抽搐。蜈蚣辛溫,性善走竄,通達內外,有比全蠍更強的息內風及搜風通絡作用,二者常相須為用,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痙攣抽搐,如止痙散。經適當配伍,亦可用於急、慢驚風、破傷風、風中經絡口眼歪斜等證。
2.用於瘡瘍腫毒,瘰癧結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結。以本品同雄黃、豬膽汁配伍制膏,外敷惡瘡腫毒頗佳,如不二散,與茶葉共為細末,敷治瘰癧潰爛;若以本品焙黃,研細末,開水送服,或與黃連、大黃、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傷。
3.用於風濕頑痹。本品亦有與全蠍相似的通絡止痛作用,可與防風、獨活、威靈仙等祛風、除濕、通絡葯物同用。
4.用於頑固性頭痛。本品搜風通絡止痛,可與天麻、川芎、白僵蠶等同用,治療久治不愈之頑固性頭痛或偏正頭痛。

【用法用意】
煎服,1~3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孕婦忌服。

備述:
1.《本經》:「敢諸蛇、蟲、魚毒……去三蟲。」
《別錄》:「主治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
《本草綱目》:「治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口噤,丹毒,禿瘡,瘰癧,便毒,痔漏,蛇瘕、蛇傷。」

2.本品含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此外,尚含脂肪油、膽甾醇、蟻酸及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氨基酸。蜈蚣對戊四氮、純煙鹼和士的寧等引起的小鼠驚厥均有對抗作。蜈水浸劑對結核桿菌及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腫瘤細胞有抑製作用,對網狀內皮細胞機能有增強作用。

人不風流枉少年!貧僧這廂有禮了...^_^...
參考資料:http://www.payapa.net/dispbbs.asp?boardID=33&ID=192

蜈蚣是節肢動物。身體又扁又長,大約有12厘米左右,金黃色的頭上長了一對細長的觸角和一對單眼,嘴是由一對大顎和一對小顎組成。身體由21節組成,背面是暗綠色,腹面是黃褐色,每節上都生長著一對足,第一對稱「顎足」,足上有發達的爪和毒腺,最後一對向後延伸像是尾。蜈蚣生活在腐木和石隙中間,行動十分敏捷,每當晚上外出捕食小動物,白天閉門不出。我國各地常見的是少棘蜈蚣。蜈蚣在中醫學上有重要的醫葯價值,現在正進行人工養殖和研究。
蜈蚣的選種標準是:蟲體要完整,無損傷;體色要新鮮,背面光澤好;活動正常,能取食,還可以從中挑選體長在10厘米以上的蜈蚣作為繁殖對象。如能鑒別出繁殖對象的性別,可按比例搭配,一般配比為3雌配1雄。另外,引種時要注意葯用蜈蚣的地域性特點,當地有種不要跑到外地引種。蜈蚣有時會發生以強凌弱現象,因此,故在同一池內飼養的蜈蚣,最好是同齡的種群。
飼養蜈蚣的密度
蜈蚣喜群居,飼養蜈蚣的密度,應根據節氣、蟲型、沙土的厚度及氣溫的高低不同有所區別。氣溫低、沙土較厚時,飼養密度可以高些。反之,氣溫高,沙土薄時,密度要稀些。離開產房的幼蜈蚣每平方米以養殖6500條左右為宜,5厘米的養殖3500條左右為宜,7-10厘米的可養殖2000條,12厘米至13厘米的以養殖1100條為宜,15厘米以上養殖600條為宜。
蜈蚣對池土的要求
夏季偏濕,春秋和冬季偏干,飼養盆周圍環境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如盆土過濕,應考慮換上或盆內灑一些乾燥土吸去潮氣。有人錯誤的在盆內土層里添加牛糞等肥料和一些雞骨頭,以生蟲作為蜈蚣的食物,這樣有礙於池內環境衛生,容易造成污染。
隔離飼養懷孕的種蜈蚣
蜈蚣是雌雄異體,將要產卵的母體體態臃腫,腹部幾乎貼在地面,行動遲緩,較易辨認。蜈蚣在產卵、孵化期間最好隔離飼養。方法是:在養殖盆內放一小盆或用罐頭瓶單獨飼養以免受其它蜈蚣的干擾,也便於管理。
飼養室的加溫方法
飼養室必須建好且具備可以加溫、控溫和有良好保溫性能的條件。一般建立這種飼養室的大小視蜈蚣越冬數量、加溫條件和熱能供應充足與否而定。加溫方法很多。可用煤爐、木屑爐、稻殼爐、電熱管等。
蜈蚣產品的採收與加工
一般在4-6月間捕捉,捕得後,用兩端削尖的竹片,插人頭尾兩部,然後,綳直曬或用沸水燙,一直到曬干或烘乾。有些地區冬季在陰濕處埋下雞毛、雞骨等物,引誘蜈蚣在此產卵繁殖,到立春捕捉。

C. 蜈蚣出產地是什麼在哪裡

蜈蚣在中國分布廣泛,並且種類的不同,聚集地也不同。最常見的大型蜈蚣就是少棘蜈蚣,全國各地都有,江浙等南方地區比較常見;全身紅色的紅龍蜈蚣,兩廣雲貴比較多;全身黑色,腳黑白條紋的間腳蜈蚣,分布海南;中國基本上就這三種大型蜈蚣比較常見了

D. 中國哪個縣是蜈蚣養殖基地

朋友你好,養殖蜈蚣當然主要集中在湖北了,湖北隨州是全國第一大蜈蚣產區,建議你來隨州考察,隨州鑫鑫蜈蚣為你解答。

E. 我國什麼地方蜈蚣比較多

西南邊境,雲南邊境

F. 蜈蚣屬在我國已發現幾個物種

你好!
蜈蚣的種類有很多,有:中國紅頭蜈蚣、中國紅巨龍蜈蚣、北美巨人蜈蚣、哈氏蜈蚣、馬來西亞巨人蜈蚣等。
space
蜈蚣種類

目前,科學家已發現的蜈蚣共有7842種,其中包括5種多足蜈蚣。大部分以地表的植物殘渣為食,其餘的則喜食新鮮植物。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世界上十大最著名的蜈蚣。
10:中國紅頭蜈蚣
分布在中國和日本的品種,體型因地區差異巨大,分布在日本沖繩地區的個體可以達到20cm。
9:中國紅巨龍蜈蚣
中國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廣泛分布的蜈蚣品種,因為全身深紅色,此蜈蚣在古籍中又名"天龍",加之體型壯碩,故名"紅巨龍",頗有中國特色。部分靠近大陸的熱帶島嶼上的個體可以達到20cm。
8:北美巨人蜈蚣
北美洲最大品種,不僅體型比較巨大,而且性情兇猛,"凶惡萬千",加上觀賞性較高,是愛好者中人氣很高的品種。
7:哈氏蜈蚣
廣泛分布於太平洋西部諸多國家和地區的蜈蚣品種,因為分布地區靠近熱帶,所以體型較大。索羅門群島地區的個體身長可超過20cm。
6:馬來西亞巨人蜈蚣
分布在馬來西亞的Scolopendrasubspinipe的地區性亞種之一。
5:越南巨人蜈蚣
亞洲最大的蜈蚣品種之一,主要分布於越南境內。
4:波多黎各巨人蜈蚣
分布在加勒比海波多黎各、海地等國家及地區的品種。
3:亞馬遜巨人蜈蚣
分布地:巴西、厄瓜多、秘魯等亞馬遜河流域國家及地區。體色一般為紅色,至於黑色個體,一種說法是個體差異導致的顏色改變,另一個說法是黑色個體實際就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2:秘魯巨人蜈蚣
最大41-42cm分布地:加勒比海中的特利尼達島,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巴西等亞馬遜河流域國家及地區。在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之前,秘魯巨人蜈蚣普遍認為的世界最大品種,分為黃腳型和橘腳型。
1: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身長30-40cm最大44-46cm。分布地:加拉帕格斯群島中的聖克魯斯島、厄瓜多沿海地區、秘魯南部、庫克群島。體色純黑的巨人,蜈蚣中的霸王。
蜈蚣是肉食性的節肢動物,身體還具有毒液。

G. 中國什麼也方有野生蜈蚣

基本都有。北方 【平耳孔蜈蚣】居多 南方【糙耳孔蜈蚣】【多棘蜈蚣】【哈氏蜈蚣】包括紅龍間腳廣西模棘雲南三色等。很多的。。。養殖場最常見的是【少棘蜈蚣】

H. 中國哪裡有紅頭巨蜈蚣,養殖的經濟價值

搜一下:中國哪裡有紅頭巨蜈蚣,養殖的經濟價值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閱讀全文

與蜈蚣在中國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78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4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1
中國樂器有哪些種類 瀏覽:834
伊朗邊境到中國邊境有多少公里 瀏覽:903
印尼天然硫磺塊怎麼運會國內 瀏覽:11
中國有多少冤案 瀏覽:152
英國人都怎麼問別人的名字 瀏覽:493
英國憨豆來安陽干什麼 瀏覽:769
在英國買英國轉換插頭多少錢 瀏覽:163
英國女王頭像銀元多少錢 瀏覽:300
印尼檀香怎麼盤玩 瀏覽:866
從中國寄包裹到印尼運費多少 瀏覽:598
怎麼申請印尼apec簽證 瀏覽:516
如何在中國區使用美區兌換碼 瀏覽:166
越南的錢能掙多少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