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機長》中的10個彩蛋你找出來幾個
在上個月上映的中國機場的電影收獲了很高的票房,在裡面的情節生也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而改變而來的。在現實中的故事是由飛機上的35分鍾所遭遇的事情,改編成了如今有111分鍾的電影。在飛往阿薩德沒加飛機上突然遭遇了緊急情況,十分驚險。那麼在《中國機長》中的十個彩蛋為大家找到以下幾個。
第八,吸氧。遇到危急情況時,玻璃開裂,使得機艙氧氣減少,這時候就要吸氧維持呼吸。
第九,歐豪繞機檢查設備。發生事故是哦好好在裡面扮演的腹肌上被卷出艙外,而此前他也主動承擔檢查任務。最後,機長的真誠道歉。降落後,平息遊客內心躁動,在廣播中給遊客道歉。
② 中國機長里的飛機氧氣用了多少
飛機只要飛上了高空,空氣中的含氧量就比較讓人擔憂了,空氣中的含氧量也會持續減少。如果是普通的國內飛行,就只需要飛行2到5個小時就差不多了,飛機上的氧氣一般是可以供機上的乘客使用的。但是,飛機如果要連續飛行十幾個小時的話,那麼飛機上的氧氣恐怕不夠乘客們使用了。
那這時候怎麼辦呢?其實航空公司早就想到這一點了,所以基本上在每一個民用客機上都配備了壓氣風扇。這個壓氣風扇可以將高空中的空氣,擠壓之後再輸送到飛機內部,這個經過擠壓之後的空氣,就不再稀薄了,是比較適合人正常呼吸的空氣,所以這樣就可以保證乘客即便是乘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也有足夠的氧氣。不過這項裝置雖然可以給乘客們制氧,但是它的動力主要的是來自於飛機的發動機,而在飛行過程中,需要消耗的額外能源當然是越小越好,所以不到氧氣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開啟這項裝置。
另外,在飛機上的座位上還配備了氧氣罩,每個乘客的座位上都有氧氣罩。如果發生特殊情況導致氧氣不夠用的話,乘客也可以選擇使用氧氣罩。當乘客一戴上氧氣罩,飛機裡面的制氧裝置就開始啟動,會源源不斷地為乘客提供氧氣,至少可以給每個乘客提供半個小時的氧氣量。
有人問,過了這半個小時又怎麼辦?如果真的是有情況發生的話,那麼飛行機長會在30分鍾之內將飛機的高度下降到氧氣較為充足的高度,這樣的話,就不怕高空中的空氣稀薄了。不過低空飛行會使飛機的速度變慢,所以不是特殊情況,一般不會這樣坐。
現在大家放心了吧,即使需要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大家也不用擔心。航空公司早就准備好了一些措施,飛機上的氧氣供應量也是完全夠大家使用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出國遊玩,不用擔心飛機上氧氣不夠的問題。
③ 電影《中國機長》中有哪些隱藏的彩蛋
咱們就討論一下電影有哪些不被注意到的細節彩蛋。
一、機長張涵予起床後的冷水澡憋氣。
電影的開始就是從機長的視角起頭,睜眼,起床,張涵予首先定了鬧鈴,把水調到冷水,然後憋氣了降級三分鍾
這段長達一分鍾的鏡頭,當然不是導演為了顯示張涵予身材,而是為了後邊飛機擋風玻璃碎了之後,缺氧,低溫的駕駛艙,機長張涵予能堅持那麼久做了鋪墊。
憋氣,抗凍,這是遭遇險情而沒有徹底慌亂的伏筆。
二、乘務長袁泉,廣播的時候,說一句吸一口氧氣,說一句吸一口氧氣。
這段不是說空姐身子骨多弱不禁風,乘客活蹦亂跳,空姐個個病懨懨,而是袁泉特意表現的一個機艙缺氧的環境。
當時飛機在9800米高度平飛,突然駕駛艙玻璃碎了,底下都是青藏高原的高山,客艙釋壓之後,根本沒有氧氣能呼吸,正常人在高原上,身體承受能力都不行,更不用說在高速行駛的飛機上。
當時飛機上乘客大吵大鬧,其實是誇張了,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拿到掉下來的氧氣面罩吸氧,一般人連一分鍾都堅持不了。
三、副駕駛被吸出窗外是真的。
副駕駛半個身子被吸出去是真的,新聞里也報道過,而且受傷比電影里更嚴重,不但胳膊和臉被割傷,耳朵好像因為氣壓和風吹而聽不見。
而且真實情況是副機長被空姐合力硬拉著才沒飛出去。
但是,飛機飛雲層里是導演編的,現實中沒有這個情節,30分鍾左右就迫降了,但電影不能30分鍾就結束,所以增加了風雨雷電情節,製造懸念。
我其實好奇,開著窗戶下雨,里邊是不是也灌水,這一點電影里沒提現,大家衣服都是乾的。
四、關曉彤看似是沒用情節,但實際上很有意義。
看電影的都對關曉彤這群飛機愛好者有點蒙,說好的關曉彤的空姐「你xx」呢?不知道這群人是來搗亂的還是看熱鬧的。
實際上,最早收聽到飛機求救信號的,就是現實中的一群「飛友」,也是這群專業的愛好者,提供了當時飛機與ATC的對話,給後面分析飛機情況起了不小作用。
電影里大家第一時間得知飛機出事,肯定不能是機場方面放出消息,唯一的解釋就是這群飛機愛好者們發的,要不然飛機還沒落地,事情就上熱搜了,根本不可能是官方消息。
電影安排不少鏡頭給他們,除了湊時間,大概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吧。
五、電影宣傳的時候,沒有帶上楊穎。
有消息稱,電影開始宣傳時候,沒提及楊穎名字,是黃曉明的關系,好像是鬧矛盾了,電影是黃曉明幫忙介紹進去的。
但我覺得有點太八卦,很大可能,是製片方怕楊穎演技口碑影響整部電影,才沒敢當流量幌子,現在還有人因為在電影里看到楊穎罵街的,太誇張了。
但萬幸的是,楊穎在電影里演技不錯,鏡頭不多,但都在及格線上,加分少。
《中國機長》對於事件本身還原度非常高,所以給觀眾的感覺就是特別真實,比起《攀登者》離我們更近,比《我和我的祖國》更能體會到生活。
④ 航空史上的奇跡讓我們學會敬畏生命--中國機長,你怎麼看呢
沖著良好的口碑去看了《中國機長》,感覺還不錯。
首先,選角很好,角色的完成度不錯;其次,塑造的人物立體豐滿,夠真實;再者,影片中有關個人感情的部分處理得剋制低調,不搶戲。
而且情節緊湊,場景真實,代入感很強,飛機遇險那一段看得我挺緊張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足夠讓人膽戰心驚。
4
敬畏規章,才能有條不紊,相安無事。
每一次飛行,工作人員都會確認飛行的天氣狀況,機組人員都會再三確認飛機的狀態,檢查飛機的每個部分,確保萬無一失。
乘務長會和乘務員開會,檢查儀容,確認重要事項。這是他們的規章制度,也是應有的工作態度。一切都是那麼有條不紊。
因為心存敬畏,所以他們不斷重復這些專業訓練,雖然不一定用得上,但從未鬆懈。這才有了飛機遇難時乘務員的專業表現,團結協作,共渡難關。
還記得飛機上最混亂的時刻嗎,只因有一個乘客過於恐慌,不聽從乘務員的指令,從座位上跑了出來,想要沖進駕駛室找機長。
他這一舉動造成了巨大的混亂,好在乘務長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控制住了場面。若是讓他沖了進去,後果不堪設想。不敬畏規章,就是在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開玩笑。
⑤ 《中國機長》袁泉的台詞究竟有多真實
我感覺是高度還原了當時事件吧,下面就來說說吧。
他們之所有台詞那麼真實,是因為采訪了當時真實人物的表現和當時的情況。除了劇情高度還原之外,劇中的主演們也發揮得非常出色,特別是飾演機長「劉長健」的張涵予和飾演乘務長「畢男」的袁泉,不得不說「姜還是老的辣」。劇中他倆出演的角色算是這起事件中最關鍵的兩個人物,他們倆一個在前面力挽狂瀾,一個墊後穩如泰山,就是因為他倆的默契配合,才避免了這次空難。
當時采訪畢楠回憶道:「那時候已經來不及(多想)了,我只知道我要保證我的旅客、組員的安全。我只有通過廣播器告訴我的旅客應該怎麼做,我告訴他們用力向下拉下氧氣面罩,把面罩戴到口鼻處,系好安全帶。」在電影中,玻璃破碎、機艙失壓後,客艙里一片混亂,燈光暗了,乘客頭上的氧氣面罩也自動脫落了。然後,袁泉飾演的乘務長就對旅客大聲通知:拉下氧氣面罩,戴上它,保持吸氧狀態!袁泉的台詞功底不用多說了,相信大家早已深深感受到了。特別要說的是乘務長的台詞內容設計,非常真實,還原度極高。「真實」是傳記劇情類電影最為核心的東西。
大家還知道什麼那,可以在評論中補充一下。
⑥ 電影《中國機長》中有哪些彩蛋
我認為,9月30日,《中國機長》上映首日,用時17分鍾票房即突破1億元;10月4日,《中國機長》單日票房連續5天過億,總票房突破13億元。在10月8日,總票房已經破20億了,不得不說,真的很優秀了!隨著影片熱映,其對真實事件的高還原度和細節再現被觀眾集體點贊。其中,有不少「四川」元素彩蛋也在影片中驚喜出現。
所以,在《中國機長》導演和演出陣容劣勢,拍片也略遜色於另外兩部的前提下,能拿到這個成績,可以說是非常值得祝賀的。早在28日,《中國機長》就全國點映,所以很多人都提前看了電影了解劇情,但幾乎第一次看電影的人,震驚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高還原度同時,也會對電影里一些劇情和邏輯有些疑問。
⑦ 《中國機長》中,歐豪撞出機艙,為何沒有被氣流吸走
在我個人看來,《中國機長》,這部改編自2018年5月14日3U8633航班機組上的真實民航事故,被譽為航空史上的奇跡。先不說民航客機在航行過程中玻璃破裂的幾率有多低,出事故之後,機長劉傳健冷靜的處理方式,也堪稱世界級的。這么短時間,下降高度,減速以及迫降機場也被稱為史詩級的飛行。
更不用說儀表台了,已經完全受損。而且拉薩航線,屬於高原航線,下降過程中遇到很多高山,所以整個突發情況,不僅僅考驗的是機組人員平時訓練水平,最重要的是過硬的心理素質,而3U8633航班所遇到的問題,是絕大部分飛行員一輩子也遇不到的,我們不能否認平時訓練對飛行員的幫助,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能有這樣一群機組人員的幸運。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⑧ 電影《中國機長》中客艙釋壓後下降到3000米高空,人就可以自由呼吸了么
客艙釋壓後下降到3000米高空,人就可以自由呼吸,是因為3000米高空的氣壓和含氧量在人能承受的范圍,再高的高空低氣壓和低含氧量導致人無法自由呼吸。
氣壓
海拔越高,空氣就越稀薄,3000米高空氣壓大約0.7×10⁵帕,而川航3U8633當時在接近1萬米海拔的高空,氣壓只有0.27×10⁵帕。
⑨ 《中國機長》劇情是真人真事嗎
《中國機長》劇情是真人真事,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
(9)中國機長在飛機上能吸氧多久擴展閱讀:
《中國機長》真實事件:
事情發生在2018年5月14日7時08分,在9800米高空,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駕駛艙右前座的擋風玻璃突然爆裂。駕駛艙氣溫驟降到零下40多度,艙內嚴重缺氧,儀表台受損失靈,和地面失去聯系。
飛機下方就是青藏高原,崇山峻嶺,一旦飛機掉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客艙里的乘客雖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是突然從天而降的氧氣面罩,和被甩到空中的乘務員,讓乘客們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懼。
孩子開始哭鬧,乘客開始嘔吐,與駕駛艙失聯的乘務長,一邊吸氧,一邊用盡量鎮定的聲音廣播,提醒乘客保持吸氧。客艙里一片混亂。這時,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機長劉傳健身上。
機長劉傳健身穿短袖襯衣,身體被不斷撕扯,感覺自己已經變形,雙手凍得發紫,卻必須在缺氧失去意識前做出承擔128人生命的判斷。慶幸的是,機長劉傳健始終保持清醒。7時20分,劉傳健把飛機帶出了青藏高原山區。
在事故發生的34分鍾後,飛機終於平安降落在跑道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機長 (中國2019年劉偉強執導電影)
⑩ 川航8633飛9800米,為什麼副機長被吸出駕駛艙還能活著
航班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機艙前部突然傳來響聲,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隨即,飛機出現猛烈下降。
9800米的高度,副駕駛半個身子飛出窗外!好在當時的副駕駛帶著連鎖式保險帶,所以他沒有最終被吸出,而是半個身子被吸出,後來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才坐回了座位上……
事故的發生也讓我們倒吸一口涼氣,也讓我們慶幸——因為不是所有意外都只是敲門不入!更多的意外往往發生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
僅以交通事故為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交通事故發生數總計212846起,交通事故受傷人數總計226430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總計63093人。平均每天發生交通事故583起,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受傷人數達620人,平均每天死亡人數172人。然而這僅僅是官方的統計,實際數據有可能遠高於此……
我們也無法控制意外的來臨,但我們能做的是做好風險轉移的保障准備,給自己也給家人一份安心與承諾。願每一位早上走出家門的人,都能安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