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木屐哪個品牌好

中國木屐哪個品牌好

發布時間:2022-06-18 05:14:27

A. 【求助】有關於木屐~~~~~

我在阿里巴巴網站看到有很多,不知有沒你要的。

網址:http://search.china.alibaba.com/offer/%E6%9C%A8%E5%B1%90.html?cosite=googlejj2&location=kw_fuzhuang_%E6%9C%A8%E5%B1%90
參考資料:http://search.china.alibaba.com/offer/%E6%9C%A8%E5%B1%90.html?cosite=googlejj2&location=kw_fuzhuang_%E6%9C%A8%E5%B1%90

B. 什麼樣的木屐質量好

日本的木屐質量好,但是不知道有木有輻射,韓國的也不錯,但是個人不建議長期穿木屐,因為木屐也是人字拖的一種,長期穿對腳不好

C. 木屐可不是日本特產,中國人記憶中的木屐有哪些

木屐可不是日本特產,中國人記憶中的木屐有哪些?

用戶19146710272018-03-04 14:27

如今提到木屐,人們常常想到日本的和服與木屐裝扮,但其實中國很早就出現木屐,且一度十分普遍。下面來看看中國各地都有哪些不同式樣的木屐呢?

板凳鞋

由於木屐大多構成是一塊木板加屐齒,至於系反倒不一定原本就被固定在上面,有些是使用時幫一下就ok了,所以光禿禿的木屐長得非常像小板凳,有些地方也有稱板凳鞋的。

《雲南傣族哈尼族木屐》

▲哈尼族木屐舞

一位中國台灣網友在雲南省博物館的非遺展廳里拍到的是這樣子的。還有直接利用竹子的弧度做成一個整體的,非常有趣。

▲哈尼族木屐

此外,以下幾張照片雖然不是哈尼族的,但是整體更像一個小板凳。

▲木屐,元米供圖

泥屐

相比板凳鞋的貧苦色彩,泥屐就顯得正式多了,一些相關的文章里提到它是富家所用。

泥屐有前半截類似木屐的形態,穿的時候連腳帶鞋套進去,走泥地或者雪地的時候時候就不會臟鞋子,到了要不需要的地方直接一脫就好了,非常方便。

▲泥屐

這種泥屐應該也是與明清時期有雨鞋作用的木屐最為相似,都是套穿的。

▲外銷畫里修木屐的人

毛窩子

在上面那種泥屐基礎上,還有一種是將整個鞋幫都做上去,可以蓋住整隻腳,這種應該就不是套穿的,而是直接當作鞋子穿了,主要是用在雪地的冬天,比較保暖。

直到近年,農村依然有一種被稱為「毛窩子」的泥屐,是在木屐的基礎上用草編出鞋幫,然後在裡面塞稻草、蘆葦、舊棉花等,達到保暖的目的,製作簡單,成本低廉。

▲毛窩子

潮汕木屐

潮汕木屐尤為有名,不過它的樣子更像是一種拖鞋,但是不分左右腳。以前潮汕人幾乎在家都穿木屐,現在好像只有在一些傳統節俗上才會保留這個項目了。

清·張渠撰《粵東聞見錄》載:「潮州尚拖成散屐,以輕為貴。」《南粵筆記》載:「散屐以潮州所制拖皮為雅。」

潮汕木屐一般用苦楝樹、樟樹、「鴨母冇」等木料製成。初為棕索木屐,不分左右足,俗稱棕屐……20世紀40年代出現蜂腰屐,用汽車外胎的橡膠紗切制加工成屐皮,代替棕索,造型始有左右足之分。稍後蜂腰屐屐板加上油漆,有黑、橙、青、紅色數種,畫上花卉圖案,甚為美觀。其特點是穿著涼爽易去水,可走泥路。每年除夕,人人必購上一雙新木屐;新嫁娘則必制一雙紅油漆的新娘屐。

——《潮汕(普寧)民俗風情錄》

▲潮汕木屐

潮汕地區特殊的成人禮「出花園」里就會用到紅色的木屐,婚禮中也有木屐的存在。相比一些木屐適用場合正式程度不高來說,潮汕木屐算是比較特別的了。

▲潮汕木屐

木屐的消亡

如果我們去問家裡的長輩,有的父母輩都還對兒時穿著各種木屐的印象記憶尤深,如果老家相對偏遠又是靠南方雨水多的地方,甚至如今還仍在使用。

很多讀者也提到了這點:

後來木屐之所以消亡,或者說,越來越罕見,主要是因為材料的更迭。

木頭是一種相對耐用、易得又廉價,還便於加工的材料,對於以前大家穿著的不防水的百衲底鞋子或不太耐用的草鞋,都算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盡管舒適度上可能會犧牲一點。

後來塑料、橡膠等材料在我國流行起來以後,就取代了木頭。還有的是和木頭綜合使用,比如給木屐加膠皮的底。不過由於歷史原因,我國普及使用塑料、橡膠的時代相對滯後,當時木屐依然很流行。

隨著生活方式的迭代、科技的發展,有一些東西終將會成為回憶里模糊的印象。但是嘛,這個世界,有你來過,就很美好了。

D. 幫忙看下哪雙木屐好

第二個吧,個人喜歡第二個

E. 木屐的分類

潮汕木屐的式樣與省城廣州的木屐大致相同,但製作工藝比較精巧、講究,其形式有:橢圓形,前略寬,後略窄,只適應男人穿的「龍船屐」;分左右腳,前趾略低,中呈弓形,後跟略高的「認腳屐」;不加任何油漆的原木的「白胚屐」;塗上紅、橙、黑、棕等顏色,繪上花卉、圖案的「油彩屐」;晚上在家穿的「高腳屐」;用堅韌的木材製成並上漆的稱為「漆屐」等等。潮汕木屐又名「散屐」,做工精細,屐皮用料考究,清代以來,已享有很好的聲譽。
舊時,潮汕人穿紅木屐實為平常之事。我兒曹時,也曾穿過木屐,夜行戲耍,喀喀咔咔,頗有童趣。可在外地人看來,卻有一番異味古風。清康熙時曾官至內閣學士、刑部尚書的徐乾學,寫有《潮州雜興》雲:
蠻女科頭足踏塵,大夫偏裹越羅巾。
天無晴雨穿高屐,豈是風流學晉人。
木屐作為潮汕地區舊時的生活用品,現已被各種塑料鞋類所取代,但現代農村仍有少數人還喜歡使用它。 中國南部海南省著名僑鄉文昌縣素有穿木屐的習慣,雖然木屐逐漸被淘汰,以布鞋、皮鞋、塑料鞋取代,但是在城鄉,還有一些人仍然喜歡穿著木屐。
木屐,是木底鞋子的通稱。相傳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時,晉國貴族介子推曾隨晉文公流亡國外,回國之後,介子推隱居綿上(今山西公休東南)山中,晉文公多次召請不至。後來奉命來召介子推的軍士想用縱火焚山的辦法逼他出山,介子推竟抱樹而死。晉文公哀嘆之餘,便用該樹為木料做成木屐,每當穿著時就說:悲夫,足下!以表示對介子推的眷念。
文昌木屐已有悠久的歷史。初時,它的外形宛若一隻用木板釘成的小凳子,上面再接合鞋幫,著地的兩只腳稱為屐齒。由於屐齒的接觸面積小,所以能適應泥濘的路面或在雨天行走,人不易滑倒。
後來出於生活的需要,慢慢出現了由整塊木料鑿成的拖鞋形式的木屐。這樣的木屐有更多的優點。
文昌木屐種類頗多,有苦楝木屐、苦常木屐、江斧木屐等等,特別是用苦楝木料做的用油漆畫得很漂亮的木屐,因為苦楝木輕便耐用,著之足下,真是妙不可言。 木屐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木屐在日本又稱下駄(geta)。木底通常是用桐木或者杉木製成。連歯下駄是
指台下前後兩片屐齒相同的木屐 。只有一齒的稱為「一本歯下駄」。「一本
歯下駄」用於山道的步行,特別是在山中修行的僧侶和山間野宿者。一本歯
下駄可能源自謝公屐。檯面鼻緒的材質自古多種多樣,古代常用布包住的麻、棕櫚、稻草、竹皮、蔓草、皮革所制。彩色的鼻緒又稱為「花緒」。
東晉時志怪小說《搜神記》中描寫中國古代木屐雲:昔作屐,婦人圓頭,男子方頭,蓋作意欲別男女也。而日本的木屐式樣也多為方形,婦女也常用圓頭木屐。 木鞋(clog)是荷蘭服飾中最著名的特點。木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那時皮鞋是達官貴人獨享的奢侈品,而老百姓會在農閑的冬季製造經久耐用的木鞋。楊樹和柳樹的木材成為製造木鞋最好的原料,並且通常是人們在自己的村莊或地區進行相對封閉的木鞋製作。這樣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木鞋在兼備了保暖、堅固、防潮防汗和舒適特性的同時,還顯示出不同的地區特色。 木鞋在荷蘭還是訂婚的信物。傳統的青年男女訂婚時,男方要把自己親手做的木鞋作為信物送給女方。如果男方送給女方的木鞋精美又很和腳,女方就認為男方能幹,心誠,愛她,將來的婚姻一定可靠、幸福。訂婚的當天,未來的新娘就可穿上木鞋以示婚約。有時結婚後,她還會繼續穿著這雙木鞋,但通常因為新娘木鞋太漂亮了,她們捨不得穿,往往會把木鞋掛在新房的牆上,象徵生活幸福、吉祥。
如今,荷蘭每年生產300萬雙木鞋。雖然其中的大部分作為紀念品帶出國界,但越來越多的人在實際生活中使用木鞋。據了解,100萬以上的荷蘭人經常穿用木鞋。這種返璞歸真的懷舊,當然是以木鞋本身的優點為基礎。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木鞋的存在顯示著它的實用意義,並且在未來還會延續它的生機。 荷蘭傳統格屐 荷蘭桑德拉斯傳統婚禮用clog 夏天啦,海邊的活動肯定少不了吧,如何能在沙灘上玩樂的時候留下
更多的樂趣?日本 kiko+ 工作室的「ashiato」木屐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木屐底部是各式各樣的圖案,有小貓、猴子、壁虎等小動物的腳印,
小孩子們穿上它在沙灘上跑來跑去,在沙灘上壓出的痕跡,看上去
就好像各種小動物在聚會一樣,讓周圍人也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吧。
帶著孩子到海邊,感受海洋和沙灘,感受天然的木質,感受可愛、賦有想像力的動物腳印:恐龍,猩猩,狗狗,貓咪。

F. 木屐的幫面材質有哪幾種以那種好

桑屐、枹木屐、棠木屐

G. 如何選購木屐

木質硬的,且不易受潮,穿起來舒適,不咯腳磨腳,一般就差不多了。

H. 什麼牌子的拖鞋最好

耐克~我上次在專賣店看到一雙拖鞋有按摩功能超舒服的~而且也很好看.如果手頭寬裕我一定會買的320的拖鞋能不好嘛~呵呵

I. 木屐這種鞋,中國人是從何時開始不穿的

南朝貴族子弟後來多染嬌淫之氣,一個個傅粉施朱,熏衣剃面,穿後齒高於前齒的木屐,說白了就是高跟鞋。

唐代正式場合著靴較多,木屐基本只在家穿,反而是遣唐使看到了覺得不錯,於是帶回了東瀛,還有爪哇、婆羅等嶺南異邦,基本也是這個時候學穿木屐的。通常來說,木屐適合於潮濕低窪地帶,通風透氣,不容易得腳氣,臟了也便於清洗。

而北方環境隨著時間變化趨於乾燥寒冷,加之宋代以後纏足之風盛行,內地漢族女子穿木屐日漸絕跡,只有男子還穿,但多用於雨天路滑的場合,所以又稱「泥屐」,不過偏遠地區的農村婦女,尤其是兩廣和閩浙某些地區,女子大多不纏足,著木屐還十分普遍,樣式也比較考究。

明清時期木屐的一大特徵是基本取消了系繩,只留腳面的四指寬的過橋,到了清代,南方的很多木屐乾脆連底部的木齒都取消,和今天的拖鞋已經沒多少區別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木屐哪個品牌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4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1
中國樂器有哪些種類 瀏覽:834
伊朗邊境到中國邊境有多少公里 瀏覽:903
印尼天然硫磺塊怎麼運會國內 瀏覽:11
中國有多少冤案 瀏覽:152
英國人都怎麼問別人的名字 瀏覽:493
英國憨豆來安陽干什麼 瀏覽:769
在英國買英國轉換插頭多少錢 瀏覽:163
英國女王頭像銀元多少錢 瀏覽:300
印尼檀香怎麼盤玩 瀏覽:866
從中國寄包裹到印尼運費多少 瀏覽:598
怎麼申請印尼apec簽證 瀏覽:516
如何在中國區使用美區兌換碼 瀏覽:166
越南的錢能掙多少 瀏覽:596
越南魚多少錢一隻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