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第一糖王在哪裡

中國第一糖王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18 05:46:41

㈠ 香港嘉里集團與益海嘉里集團兩者是什麼關系金龍魚品牌具體是哪個公司的產品

益海嘉里集團是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在華投資的以糧油加工、油脂化工、倉儲物流、內外貿易為主的多元化企業集團,也是國內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總部位於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中心。

2006年底,豐益公司以27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公司下稱「嘉里糧油」),並與其在中國的子公司益海集團合並,成為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益海嘉里」)。

金龍魚品牌是益海嘉里的主要食用油品牌。

㈡ 李嘉誠在他面前都喊他一聲大哥,95歲還沒有退休,如今身家千億,他是誰

在全球的商業版圖中,有這樣一支重要的力量,他們拼搏,他們勤勞,他們依靠東方的商業智慧,在他國構建著自己的商業大廈,同時也對全球的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商業模式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華人商業領袖。

尤其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富豪榜也被華商所佔據。比如曾是世界十大富豪之一,印尼前首富林紹良,泰國首富謝國民,菲律賓首富SM集團創始人施至成。

如今郭鶴年已經95歲了,但是他依然沒有退休的打算。他曾對富士康老總郭台銘說過自己是個不服老的人,68歲還生下小女兒郭曉燕。他現在在中國的產業里54家香格里拉酒店,5家可口可樂罐裝廠,45%的金龍魚食用油佔有率,今估值總共超2000億人民幣。

李嘉誠在他面前都喊他一聲大哥,95歲還沒有退休,如今身家千億,郭鶴年也稱得上傳奇華商。

㈢ 黃奕住的主要貢獻

黃奕住在返國前夕,即已考慮今後如何運用其資財為祖國的復興及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綜合起來,他在這方面的主要活動可概括為下列幾個方面:
其一,創辦銀行,扶助發展華僑工商業,振興祖國實業。
黃奕住在印尼30多年的商業經營活動中,深刻體會到銀行金融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1917年,華僑糖商遇到困難,遭到荷蘭銀行資本的掣肘和刁難,使他認識到建立華僑銀行及本國資本銀行的重要意義。因此,他從印尼返國途經新加坡時,即投資入股華僑銀行40萬元叻幣。1919年12月1日,他往菲律賓及日本等地考察時,「聞岷里拉(即現首都馬尼拉)華僑多泉(州)人,金融之權操縱於外國銀行,損失甚鉅」,因此,他和著名菲律賓愛國僑商李清泉及薛敏老等人在中華總商會商議後,決定共同「倡組中興銀行,以挽回權利」。「中興銀行」初定注冊資本1000萬元,先招股500萬元(菲幣)。黃奕住認股100萬元。該行初創時,實繳資本為200多萬元。黃奕住實際佔了該行投資的一半,他被推舉為該行董事。在他的關心指導及同行們的齊心協力經營下,該銀行營業蒸蒸日上。到1933年時,其資本已實增至600萬元,資產總額達2470多萬元,成為菲律賓最主要的僑營銀行之一,對扶助華僑經營工商業及當地經濟發展起著良好的作用。
1920年,黃奕住因「念吾僑民苦異國苛法久矣,若不思為父母之邦,圖其富強,徒坐擁浮資非夫也」,專程前往上海,拜會了一些著名人士,如上海《申報》董事長史量才、銀行家胡筠(胡筆江)等人,共商「謀設中南銀行於上海。中南之者,示南洋僑民不忘中國也。」該行創辦之初預定招股2000萬元,第一期繳足資本500萬元,黃奕住認股350萬元,佔70%。經過一段時間籌備後,1921年7月5日,上海中南銀行正式成立並營業。它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僑資金融企業。該行向國民政府立案後,「政府念君才,知可倚重,遂予發行鈔票,視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行。」因此,中南銀行成為當時全國可以發行鈔票的3家銀行之一。該行為了取信於民,「特聯合了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訂十足現金准備及准備公開制度,於四銀行之外,另設四行准備倉庫,專為保管准備現金,發行鈔票。」在中南銀行舉行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黃奕住當選為董事長,胡筠任總經理,史量才、韓君玉等任常務董事。1924年,該行增資至750萬元,黃奕住入股500餘萬元,仍占資本額的3/4。隨著銀行業務的開展,該行先後在天津、廈門、漢口、廣州、南京、蘇州、杭州及香港等地設立了分行,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此外,「國內國外各大都會商埠,均專約代理匯兌收付機關,並代顧主保管國內外發行的各種公債及契據,經理付息取本等事宜。」中南銀行成立之後,還積極投資支持國內各項民族工業的生產和發展。其中主要的有上海新裕紡織公司(佔有65%的股份)、益中磁電廠、誠孚工廠、天津北洋紡織公司(佔有50%的股份)、天津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天津啟新洋灰公司、廣州礦務公司等等,對扶植民族工商業起了一定的作用。黃奕住之子黃浴沂回國後,曾就任中南銀行協理,代表黃奕住經營該行業務。黃奕住則息居廈門鼓浪嶼。他常到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巡視。抗日戰爭爆發後,總經理胡筠在一次從香港飛赴重慶時,不幸飛機被敵機追擊而遇難身亡,黃浴沂即接任了總經理之職。此外,黃奕住學於1921年8月7日在廈門市創辦了「日興銀號」,以與南洋群島各地通呼吸,溝通廈門與海外華僑的僑匯、融資及促進工、商業等之發展。「其資金之鉅,為廈門各銀庄之冠」。由於「日興號」有良好的信譽,東南亞各地華僑曾紛紛把他們的游資匯存該銀庄,以備家鄉建築房屋或其他實業之用。如印尼華僑李丕樹,即曾一次匯寄30萬元大洋,存於該行。
其二,創辦經營社會公用事業,建設家鄉。
黃奕住創建了廈門市自來水公司。
廈門是一個海島。廣大市民的食用水一向靠天(雨水)、靠地(井水)以及靠水販們每天用運水船從海澄縣九龍江淡水區取來販賣的「船仔水」。市內小販們向運水船商買水後再挑到各大街小巷出售給各家各戶。本世紀20年代前後,每天販水量約一萬多擔。這些食用水都未經消毒過濾,且經過多次轉運,極不衛生。黃奕住定居鼓浪嶼後,經常來往於廈門鼓浪嶼渡口,目睹水販們挑運販水的情景,深感此問題關繫到全島居民們的生活、健康和工作,是關繫到千家萬戶的亟待解決的主要社會及建設問題之一。因此他決心「創辦廈門自來水,以重衛生」。1920年,他即發起籌辦廈門市自來水公司。翌年,他與廈門商會會長洪鴻儒、中國銀行廈門分行經理陳實甫、英商匯豐銀行買辦葉孚光及幾位照辦華僑共商籌資興辦事宜。1923年5月,公司經當時北京政府農商部批準定名為「商辦廈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初定資本為100萬元,黃奕住先認股40萬元。自來水的蓄水池、過濾池、水塔等公司建築工程於1925年在上海招標,結果,由德國西門子公司以92萬元中標承建。1926年7月第一期工程竣工,開始供水,1927年全部工程完成。蓄水池最高水量為2億8千萬加侖,可供全市20多萬居民9個月之用。同年10月28日,該公司召開成立大會,制訂章程,規定資本為200萬元,黃奕住當選為公司董事。1929年,黃奕住又倡議在鼓浪嶼日光岩和雞冠山分別建造了高低水池兩座,並備有大小運水船3艘,拖船1艘,每天將廈門自來水由船運至鼓浪嶼抽送池,從而解決了鼓浪嶼居民用水之需。這是廈門市(包括鼓浪嶼)歷史上第一次解決了居民飲用自來水問題。黃奕住對廈門人民的貢獻是值得贊頌的。
黃奕住承辦了廈門電話公司,發展廈門市內外的通訊聯系。
早在1907年12月,廈門市即已開始運用電話,它是由華僑林爾嘉創辦的「廈門德律風(英文Telephone的音譯)公司」裝配的,擁有400門磁石式的電話機。鼓浪嶼當時是個「公共租界」,日商也辦有一個「川北電話公司」,電話業務全操在日本人手中。20年代,隨著廈門市政建設開始發展,原有電話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黃奕住深感發展廈門內外通訊聯系的重要意義,因此,1921年4月16日,他先以10萬元收購了廈門德律風公司後,再增加30萬元資本,加以改裝及擴建。同時,他還應廣大廈、鼓市民「收購日本人電話公司」的倡議和要求,經過多方努力,於1923年以23250元將日商的「川北電話公司」購入自辦。黃奕住接辦廈門、鼓浪嶼電話公司後,銳意改進。他聘請了上海的錢咸昌為總工程師,對原有的話機、電桿線路等進行改換,採用美國卡洛公司的新式機件,最大通話容量可達2500門,同時培訓接線員,並給予優厚的工資待遇,因此使電訊接收靈敏迅速暢通,用戶也迅速增加。與此同時,他還投資鋪設了廈門至鼓浪嶼海底電話電纜。1924年1月1日,廈、鼓之間也正式通話。1925年,他又投資10萬元在漳州市設立「通敏電話公司」,並在海澄、石碼、浮宮及南靖縣等地設立分線,進一步溝通了廈門與內地的通訊聯系。後來,他又曾派錢咸昌總工程師到泉州勘測,籌劃泉州、永春等地與廈門的長途電話,後因軍閥割據、地霸橫行、接著抗日戰爭爆發而未果。黃奕住設立電話公司,始終抱著「以服務桑梓為主旨,不以牟利為目的」的宗旨。1929年,黃奕住獨資創辦經營的「商辦廈門電話股份有限公司」獲准正式注冊立案,領照營業。資本額增至100萬元。
黃奕住曾籌建漳(州)龍(岩)鐵路,並致力於開發閩西礦產資源。
1905年,廈門至漳州的鐵路即已開始興建,1910年正式通車。當時從廈門至漳州的交通線路是從廈門乘船經三公里半的水路到嵩嶼,再乘火車。但當時該鐵路只鋪軌到江東橋,僅完成28公里,距離漳州還有22公里。黃奕住為了開發閩南及閩西南地區的經濟建設,1922年即有續建該鐵路並擴展至龍岩地區的打算,並曾約請荷蘭工程師樊迪克納前往視察,後因故中斷。1926年3月15日,菲律賓華僑在廈門鼓浪嶼開會發起救鄉運動。黃奕住在會上「提議續辦漳龍鐵路至龍岩,以利交通。僉謂敷設鐵路為救鄉根本要圖,即經全體通過」。會上選舉了黃奕住、李清泉、胡文虎、李雙輝、陳培錕、黃琬、薩福均、鄭華、黃鍾訓、林榮森及薛敏老等11人為籌備委員。不久,召開成立大會,黃奕住被舉為籌委會主任,會址即設在其公館。同年10月12日,獲得當時交通部、農商部的批准。原定1927年由交通部派技術人員前來視察勘探及估價,然後由華僑出資主辦。但到1926年11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從廣東攻入福建,政局混亂,鐵路籌建計劃再次夭折。1933年,蔡廷楷領導的19路軍進駐福建後,政局較為穩定,又重新研究籌建該鐵路問題。6月1日在鼓浪嶼設立了漳龍路礦籌備處。黃奕住積極支持,曾聘請德國工程師來進行測量,繪有詳細藍圖,為全面勘察施工作好了准備。國民政府實業部也准備派地質工程師侯德風、礦業工程師王目倫等來進行測量。不斷,籌備工作在緊張進行時,又發生了福建閩變事件,結果全部計劃又成泡影。此後抗戰爆發,漳龍鐵路始終沒有建成。
黃奕住還積極從事廈門、鼓浪嶼的房屋及市政建設。
20年代以前,廈門可說幾乎沒有很好地建設,市容簡陋,房屋大多是矮小的平房。1927年以後,廈門開始進行市政改革和建設,興建了一批新的樓房,其中華僑投資興建的佔了重要的地位,據調查,福建華僑投資房地產的主要有廈門、泉州、福州晉江縣。其中尤以廈門最為突出,佔全部投資的90.19%。而廈門市的房地產建設投資中,又以印尼華僑為最多,黃奕住就是其中之一。1930年,黃奕住組建了黃聚德堂房地產股份公司,投資金額為245萬元,佔1930年廈門全市全部房地產投資(7641550元)的1/3左右。黃聚德堂房地產公司總計建築和購置的房屋達160座,面積為41457.70平方米。其中135座出租,18座借用,7座自用。此外,他還投資助建了廈門海濱堤岸及一些街道。原鼓浪嶼賓館即是黃奕住的產業,建築之大之優美,是屈指可數的。鼓浪嶼有一條「日興街」,也是他捐資修築的。黃奕住投資房地產業,自有其贏利目的,但他對廈門市容美化,對工商業的發展和繁榮及市民住房條件的改善,無疑都起過良好作用,做出了一定貢獻。
黃奕住不僅是一位愛國的華僑企業家和民族企業家,而且還是一位積極參加華僑社團、熱心文教公益福利事業及僑鄉各方面建設的社會活動家和愛國者。
早在1907年,黃奕住的經營事業有些初步發展時,即積極參加了各項愛國華僑社團活動。1907年3月7日,為了促進僑商的團結與合作,維護華僑的正當利益,他和三寶壠市著名僑商周炳喜、馬厥猷、甘欽福等30餘人共同發起創辦了三寶壠中華商會,這是印尼僅後於巴城、泗水及巴厘陵三市而成立的第四個中華商會。該會的宗旨是「增進華僑商業知識,保護半島華僑利益,發展本島華僑商業,促進祖國對爪哇島的貿易。」從1907年成立第一屆董事會起至1913年的第七屆董事會,黃奕住都被選為董事。1917年至1920年的幾屆董事會,他又被選為該會副會長。黃奕住參與該會領導層工作期間,積極參加會務,為祖國及當地僑社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從1907年至他回國為止的十多年間,他積極參加和推動該會對祖國廣東、廣西、福建、河南、河北、湖南及山東等地的水、旱、地震等災害進行募捐救濟活動,他本人也作了不少的捐獻。1909年,三寶壠、巴城和泗水的中華商會本著增強祖國海軍力量的願望,開展了「捐助中國海軍」的活動。同年,清政府派了王廣圻參贊到三寶壠募集航業銀行股資,促進祖國航運業之發展,黃奕住認捐了500股。1910年12月,廈門信用銀行代表許綸華到該地招股,以推動廈門的經濟發展,黃奕住認股5000元。這一年,由於荷印殖民政府將當地華僑養老院和貧民院解散,不少僑商聞訊後甚為憤慨。中華商會召集了各社團聯席會議,決定成立「慈善堂」,以救撫年老無靠之貧僑。黃奕住被推舉為該堂的財政,負責籌借及管理該堂的一切經費及收支。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民國。中華商會從1912年2月29日起聯合並領導各社團及廣大華僑進行了3天的慶祝活動。黃奕住擔任了慶祝活動籌委會委員及財政工作。在這3天的慶祝活動中,三寶壠華僑熱烈的愛國之情空前高漲。黃奕住也為推翻了腐敗的滿清封建王朝而歡欣鼓舞,愛國熱情進一步增強。1912年3月29日,福建都督孫道仁派葉國瑞到三寶壠徵募軍務債票時,黃奕住和其他商會董事都認為此事關繫到家鄉的改建及救國活動,他認購了5000元。同年10月,三寶壠中華商會經商議後,致電當時的北京國民政府,要求取消所有我國與外國訂立的種種不平等條約。1914年,荷印殖民政府在三寶壠舉辦了一個「博覽會」。黃奕住和其他董事認為這是一個宣傳介紹祖國的好機會,共同出資建了一個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陳列展覽室。在這前後,中華商會的全體董事(包括黃奕住)「鑒於前清政府之舉借外債,致損國權,不願再作外債之舉借,因發起國民捐」,以幫助民國成立後的國家各方面的建設。黃奕住和其他董事分頭到各地向僑胞勸募,曾獲得巨款,匯返祖國。1915年5月13日,商會董事們獲悉袁世凱主持的北京政府欲和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甚為氣憤,曾致電北京政府「勿簽對日不平等條約」。1916年,福建省政府曾致函三寶壠中華商會,希望獲得當地甘蔗良種及其種植方法。黃奕住是一位多年經營蔗糖業的著名糖商,熟悉情況,因此和諸董事一道,寫了詳細介紹文字寄回省政府,推廣種植,促進福建家鄉經濟作物的發展。由於祖國政局的種種原因,黃奕住上述種種活動雖未必全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他的一片愛國愛鄉之情,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
在印尼三寶壠從商期間,黃奕住對當地華僑教育事業的推動和發展也不遺餘力。現代的印尼華僑學校是始於1901年3月17日巴城中華會館創辦的中華學堂,接著三寶壠等各地紛紛效法,亦先後建立了中華會館、中華學校。黃奕住是創辦者及董事之一。1906年7月15日,爪哇各地中華會館負責人雲集三寶壠開會,決定成立「荷印中華總會」,作為所有僑團和僑校的中心組織。總會會務每年分別由巴城、三寶壠及泗水三市中華會館輪流主辦。1907年,三寶壠中華會館主持了第一期會務,並決定將中華總會易名為「爪哇學務總會」,專管華僑學校教育事宜。1911年至1915年,三寶壠中華會館主持了第二期會務。黃奕住擔任了「爪哇學務總會」的領導人,並負責財政工作。當時籌備學校教育經費是最重要且非常棘手的工作之一,黃奕住在任期間花了不少心血,且還慷慨解囊,出資協助。1916年3月15日,黃奕住又和著名糖王黃仲涵等共同發起創辦第一間華僑中學「華英中學」。黃仲涵擔任該校董事會擔保人,郭春榮任董事會主席,黃奕住任財政委員之職直到回國為止。「華英中學」的建立,為中爪哇各地華僑子弟升入中學深造、學習中文和英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於董事們共同努力,經費較充裕,師資力量較強,幾十年來培養了不少華僑子弟人才,始終是爪哇著名華僑中學之一。
1920年黃奕住返回祖國以後,對福建家鄉的文化教育事業亦作了許多捐獻。1920年,他即在家鄉南安縣樓下鄉創辦了斗南小學。1923年又創建了斗南初級師范學校,為家鄉小學培養師資。在他的影響及推動下,南安上都和下都等地激起了華僑捐資辦學的熱潮。斗南學校從創辦直至黃奕住逝世為止,所有經費「均由他獨資供給,雖匪患頻仍,不少波折,仍不忍其停頓」。1912年,他又在鼓浪嶼創辦了「慈勤女子中學」。他每年不提供經常經費三分之二,直至抗戰爆發後廈門淪陷,慈勤女子中學才被迫停辦。黃奕住還獨資捐建了廈門同文學院一座教學樓,該樓命名為「奕住樓」。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黃奕住捐贈10萬元。1927年他又捐贈廈門大學圖書設備費國幣3萬元。為了紀念和表彰他熱心教育的義舉,1931年6月,在廈門大學的主樓「群賢」一樓刻下了「黃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圖書,其誼可著」的石碑文,以資紀念。這一碑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那裡。他還先後對新加坡華僑中學、廣東嶺南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等「倡捐巨資,累數十餘萬金」。他前後購置3萬元圖書給廈門鼓浪嶼中山圖書館等。他之所以如此熱心興辦教育及文化事業,正如他自己所說:「吾幼失學,為大憾事,今於吾父吾母卯基之鄉,吾身數十年經營衣食之地,晚歲游歷之區,為青年學子略盡吾情,彌吾闕憾焉。」此外,他還捐資17000多元獨修閩南古剎及泉州開元寺著名的東、西塔中的東塔,以保護文化歷史古跡。至於泉州順濟橋的修築及對其他不少慈善福利事業的捐助,不在此一一詳列。1921年10月,他捐獻3萬元助濟華北遭受旱災之災民。為此,當時中國政府曾贈予「急公好義」的牌匾嘉獎。1922年,福建遭受巨大水災,他也捐助賑濟災民,福建省政府授予他「樂善好施」的匾額。總之,他一生對「四方之慈善事業踵門勸募者,靡弗樂為之應,瑣之不勝枚舉也。」
1931年秋,日本軍國主義者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等地。廣大海外僑胞對此侵略行徑進行了強烈譴責,並紛紛組織各種救國抗日團體,捐助支援祖國抗日事業。中國航空建設協會曾發起獻機運動。黃奕住當時正在菲律賓巡視業務,得訊後立即捐贈5萬元。此外,他還作了不少其他捐獻。1937年7月7日,中國全面抗戰爆發,由於國民黨政府採取消極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軍不斷吞食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有人曾勸黃奕住加入外國籍,以保全生命及財產,遭到黃奕住堅決拒絕。他表示:「絕不加入外國籍,依賴外人。吾無意時髦。共赴國難,何懼之有?……岳飛『還我河山』,血紅四字,精誠威嚴,墨舞心聲,流芳千古。」黃奕住這種愛國的拳拳赤子之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值得人們學習和敬仰。
在此期間,黃奕住還考慮到上海中南銀行及各地分行、廈門日興銀庄存款客戶的利益,曾登報啟事,通知所有客戶:「不論定期活期存款,即日起前來領取本息。」以維護客戶利益及該行信譽,免遭日寇之劫掠。當「黃日興銀行停業時,存款凡300餘萬元,一一償清,不使(客戶)受毫發損。」廈門淪陷前夕,他考慮到鼓浪嶼地區小,難避敵人及漢奸耳目,決定避居上海。他在上海蟄居期間,看到日寇侵略暴行及國民黨政府的消極抗日,深為痛心。他「每聞時事,即悒悒不樂,謂天下不相中國,降此鞠凶,呼欽書(其子)兄弟,告之曰:吾愛國愛鄉之心,不後於人。一入國門,即思竭涓埃之極,乃卒未酬所志」,而引為畢生憾事。1945年6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黃奕住不幸病逝於上海,終年80歲。
黃奕住的一生經歷和思想言行,在老一輩華僑、歸僑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從一位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剝削壓榨而無以為生的中國農民,被迫出洋謀生,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心經營,從一位剃頭匠、肩挑小販而成為富有的僑商,從一位自發的具有淳樸鄉土觀念的中國移民而成為自覺的憂國憂民、熱愛祖國及家鄉、積極支持資助並直接從事祖國及家鄉各項建設事業的愛國華僑領袖、華僑企業家和民族企業家,受到廣大華僑及鄉親們的推崇。他畢生「行事既善,聲聞以廣」。回國後,「迭受政府大綬寶光嘉禾章之褒,廈門總商會、市政府之正、副會長之聘,鼓浪嶼工部局補推他為華人董事,並曾被僑務局聘為高等顧問等職。」「蓋舉國中朝野,咸於府君(黃奕住)敬禮有加焉。」雖然由於歷史時代社會等原因,黃奕住的思想言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一生始終堅持愛國愛鄉的愛國主義思想,為做一名中華民族的兒女而自豪。直到臨終之際,他仍諄諄教誨其子孫。要繼承其遺志,忠於祖國。這些思想品德是值得人們學習和紀念的。
黃奕住的子孫後代現還在鼓浪嶼,海外等地生活。

㈣ 黃氏家族的由來

在遠古蒙昧洪荒時代的中國東部地區,有許多以鳥為圖騰的原始人群,生活在這一廣大地區,典籍稱之為東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為強盛,組成為部落聯盟集團,史書稱其為九夷。據史籍《古本竹書紀年》,這九夷是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其中的黃夷氏族,就是黃姓的最古老的族源。黃夷是因為崇拜黃鳥而得此名。其發源地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遠古時代,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帶,棲息著各種鳥類,其中有一種後人稱為黃鸝、黃鶯的黃鳥。這種黃鳥,不僅小巧精靈,色澤艷麗,而且叫聲清脆,婉轉悅耳。因對黃鳥的喜愛之情,轉而變為尊敬,後來發展至頂禮膜拜,就把它當作自己氏族的守護神和標志,因而也就成為這一氏族的圖騰。這個氏族就叫做黃鳥族、黃氏族,簡稱為黃夷、黃族、黃人,成為東夷族鳥夷的一支。黃氏族人所居之地,地名多帶黃字。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古代叫黃水,後來才改為「潢水」。史籍《熱河志》第七十一卷這樣介紹:「《新唐書》始作潢字,遼金史因之。《清一統志》原本謂別於西黃河,故曰潢。」後來,黃人由內蒙東部向東南部方向遷徙,經河北遷安縣西的黃山和束鹿縣的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為九夷之一的黃夷。今山東黃縣東南部有古黃城,掖縣南有黃山,興博縣有黃山,黃阜、濟南西南部三十公里處也有黃山。這一帶就是遠古黃夷棲息活動的地區。在東夷集團中,黃人的勢力發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為東夷集團中勢力強大的一支,因而被推尊為部落聯盟首領。在野蠻時代中期,東夷部族集團由鳳夷氏族的少昊金天氏為部落聯盟大首領時,黃夷就與風夷結成了婚姻氏族,後來又加入了少昊部落。當時,東夷集團都普遍崇拜鳥。由於東夷集團大首領少昊氏族的圖騰是鳳,因此鳳便成為百鳥之王,成為了神鳥。鳳鳥中有一種雌性的鳥,叫做皇(後寫作凰)。這種鳥與黃鳥一樣,通身都鮮艷亮麗的黃色羽毛,而且這兩種鳥名的讀音完全相同。皇鳥是鳳鳥的配偶,恰巧黃夷又是鳳夷的婚姻氏族。這些相同、相似、相通之處,黃人便自然地用凰鳥來取代原來作為氏族圖騰的普通小黃鶯,崇拜的對象改成了凰鳥。這樣,黃鳥變成了皇 (凰)鳥,黃夷的圖騰由黃鸝鳥變為金鳳凰。當歷史進入到野蠻時代中期,大約是炎黃之世時,東方黃夷部落部分成員陸續內遷到了華北平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盡是一片黃色:黃色的平原,黃色的山巒,還有橫穿北部中國的黃色的大河,人們便崇拜起大地和大河並把這條河叫做黃河。由於黃人內遷中原,用原本是黃鸝鳥的顏色「黃」字來指稱大地的顏色,所以才有了《說文解字》的注釋:「黃,地之色也」。黃氏人加入東夷集團後,與少昊氏結成了婚姻氏族的關系。後來,少昊氏族勢力越來越強大,少昊就成為東夷部落集團的大首領,這樣,黃夷降而為少昊部落的附屬氏族,它與少昊鳳鳥族的關系也由婚姻氏族變為父子氏族。因此,黃夷便以少昊為本族始祖。《宋學士集》說:少昊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他被封於汾川,後世尊其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裔建立了沈、姒、蓐、黃等國,後被晉國一一滅掉,其中黃國的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的一支,晉國的黃淵便是其後裔。亡國後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中原今湖北境內,及福建入閩始祖黃元方(字彥豐又名黃允)官晉安郡守居於福州黃巷,有的在楚國做了官。據說今黃岡、黃陂、黃梅等地,都是因為黃人遷來而得名的。漢代以後,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黃知運子黃元方居福建,始於晉代。宋元之際,福州候官晉安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又移居到台灣,後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國(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嬴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於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鄉。黃夷南下中原,東夷少昊的後裔--黃夷的後代嬴姓伯益長子大廉建立了黃國。《竹書紀年》載:"(夏)後相即位,二年,征黃夷。"商代黃夷已在淮水之濱建立國家,與商王的關系不是十分和諧,卜辭中有"伐於黃尹"的記載。周人滅商後,黃人歸服,得以保留。從出土的東周時期黃國及相關的青銅器看,嬴姓黃國與姬姓曾國等一直保持婚姻關系。黃國故城位於河南潢川縣西北6公里處的隆古鄉。城址長方形,周長6700米,城牆殘高5米-7米,時代為西周到春秋時期。在黃國故城西南約20公里的光山縣寶相寺一帶,發現黃國貴族墓地。1983年發掘出黃君孟夫婦墓,1988年發掘出黃季佗父墓。在黃國疆域內的羅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貴的黃國文物,時代多為春秋早期。黃國史實見於《左傳》者,始於桓公八年(前704年)。這時楚國方興,在楚地約會諸侯,黃、隨二國都沒參加,結果,漢陽的隨國受到討伐,淮水的黃國由於相距較遠,躲過一劫,但也遭到楚國的斥責。魯庄公十九年(前675年),楚文王首次伐黃國。面對勢力已擴張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國,黃國採取了依靠強齊抵禦強楚的策略。魯僖公二年(前658年),黃國參加了在宋地舉行的謀劃伐楚的齊國、宋國、江國、黃國等四國會盟。第二年,四國又在山東陽谷盟會。前655年秋天,黃、江二國伐陳。隨著齊國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諸國紛紛叛楚附齊。極力北上爭霸的楚國當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將黃國的姻親小國弦國滅掉,弦子逃奔黃國。6年後,即前649年冬,楚國借口"黃人不歸楚貢",出師由伐黃。半年後,即前648年夏,黃國終於被楚成王吞並黃國〔夏朝2148公元前—春秋戰國公元前648年〕存在1500年黃國開國國君大廉字太康約延續繁衍50代子民。黃國在原始社會晚期至夏朝商朝和西周時期稱黃邑,東周列國時期稱黃國。夏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所滅,地名依然稱黃邑。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稱光州,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潢州川縣隆古鄉境內,黃國都城的遺址成了河南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據《黃氏族譜》記載,黃帝的第八代孫,顓頊帝的曾孫南陸公受封黃邑,食邑黃城,以地為姓,成了黃氏的肇基始祖,成為黃邑的統治者。黃氏宗族就是以貴族的地位在黃國的土地上一代傳一代地繁衍分支,發展起來的。到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被楚國吞並以後,黃氏宗族結束了一兩千年的貴族地位,變成了平民百姓,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融合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走上新的生活旅程。黃國都城舊址建在今河南潢川縣城以西約十公里的隆古鄉南面,故城略呈長方形,周長為6720米,城牆用灰沙夯土築成,牆高5-7米,基寬5.9米,現尚存三處城門豁口,是目前河南省東南地區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由於它在公元前648年夏被楚國所滅,黃國遺民們又從春秋戰國迄今經過2650多年的改朝換代和災荒戰亂,時過境遷,古城荒廢倒塌,今天的黃國都城已經盪然無存,已經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今天到黃國都城能夠看到的古跡,只有黃國宮殿池和1996年潢川縣黃氏宗親會重修的春申君歇公祖墓。在黃國都城故址的一個小山崗上有一個小水池,池邊豎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邊刻著「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黃國宮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在黃國都城的西面,有戰國四君子春申君黃歇公的墳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縣黃氏宗親會重修的,其餘的古跡盪然無存。解放後發掘黃國都城時的700多件青銅器的歷史文物,被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黃氏宗族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來到黃國當統治者,過著統治者的貴族生活。夏、商、周歷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認黃國的王侯地位,從夏朝公元前2148年世襲相傳1500年約繁衍50代至公元前648年被楚國所滅之後,黃氏宗族結束了統治者的地位,與當地人民和睦相處,共謀生存,共謀發展。隨年代的向前推移和黃氏宗族人口的增長,人口的增多,歷代分支繁衍,必須採取分支遷居的方式,來維持宗族的繁衍與發展的局面。因此,黃氏宗族根據中華民族的留長遷幼的方式,各房留長子往黃國繼承祖業,次子以下的兄弟外遷移居他鄉,另創基業,各自立自強,興旺發達。經過四千多年的歷代遷移傳播,大江南北,黃河之濱,長城內外,海內國外,五洲四海,處處都有黃氏宗親在居住,在創業,在發展。黃氏子孫,勤勞智慧,遵紀守法,艱苦創業,處處繁榮昌盛,丁財日熾,人文蔚起,形勢喜人。黃國是黃氏宗族的發祥地,是黃氏宗族的祖宗鄉。黃國人民勤勞朴實,民風民俗清雅,令海內外每一個到潢川縣尋根訪祖的遊子十分佩服。潢川縣當地政府和人民正在積極發掘黃氏的文化品牌,正在籌建黃都古跡旅遊景點和相應的旅遊設施,吸引海內外黃氏宗親到祖宗鄉投資置業,觀光拜祖,為黃都增添光彩。由於黃國被楚國所滅和都城的倒塌,黃氏宗族地位的改變,黃氏宗族逐步遷居外地他鄉,另謀發展。今天的黃國都城舊址,幾里路內盡是田野,沒有鄉村,更沒有一戶黃姓人家,十幾里路內的鄉村,黃氏鄉親少之又少。國內外新編的有關黃姓的志書族譜中,對黃國都城的美好描寫提請改寫,不要盲人說瞎話,不要誤導海內外鄉親。等到海內外鄉親同心協力,共建黃都旅遊勝地完成之日,才是我們黃氏宗族開心之時。潢川縣城地處中原腹地,城市規模不大,城市布局合理,城市規劃恰當,街道縱橫有序,街路清潔整齊,令人心曠神怡。潢川縣的父母官,對於尋根訪祖的黃氏鄉親十分熱情,帶領你到黃國都城實地參觀。隆古鄉是黃都所在地,鄉政府官員每年接待著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黃氏宗親,黃國的父母官的行為令人欽佩黃國的人民令人可敬。

糖王黃氏家族

在印度尼西亞,建源公司與黃氏家族的影響已經煙消雲散了,但年長的人都還記得,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這個公司及這個家族曾有過一段令人矚目的輝煌。

建源公司以經營糖業為主,它的創始人黃志信是一名華僑。
黃志信1835年出生於中國福建同安縣。他的青年時期,正是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蹂躪的時候。廈門地區出現了小刀會這樣的民間反帝組織,吸引了廈門、同安一帶的農民、漁民和城市貧民。黃志信也參加進去,並擔任管理後勤糧草的軍需官。後來,起義失敗,黃志信等人乘船出逃,到了印尼爪哇島。在這里,他以做小買賣起家,漸漸發達,到1863年,他的資產已達上百萬荷盾。

從那時起,黃志信就創建了「建源棧」。當時,印尼實行開放政策,他把爪哇出產的蔗糖和煙運往中國,再把中國的茶葉、絲綢、香料等運回印尼,後來又經營大米。這種海上貿易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到19世紀末,他已成為南洋著名的華僑巨商。

黃志信的兒子黃仲涵1866年出生於印尼三寶壟市,當時印尼是荷蘭殖民地,但華人所佔人口比例很大。在華人社會中,多數人還是用家鄉語言,很多人不會講當地的印尼話。黃仲涵從小與當地人接觸較多,能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語,這非常有利於他在當地的商務活動。

黃仲涵天資頗高,辦事精明,黃志信看出他有經商的稟賦,便更加精心地教導扶持。在黃仲涵24歲時,父親把經營管理權交給他,並將建源棧改組為建源貿易有限公司。

1893年,荷印殖民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政策上作了一些修訂,諸如放開自由貿易,取消強迫種植甘蔗等等。黃仲涵認為這是天賜良機,立即調整了建源公司的生產、貿易比重和經營結構,從1894年起,他發展大面積的甘蔗種植,並先後投資興辦了巴基斯、里約阿貢等5家糖廠,總投資約為1000萬荷盾。其中里約阿貢糖廠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電氣碳化設備,能夠加工生產優質白砂糖,令同行十分羨慕。

黃仲涵的事業青雲直上,不到10年時間,他的糖廠年產量已達到15萬噸。可是,正當他一帆風順迅速發展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英國和荷蘭政府將本國的船隻都征調回國運送戰爭物資。這樣一來,爪哇的航運秩序便被徹底打亂,三寶壟海口碼頭上,華商的貨物堆積如山,茫茫海面上卻看不見一艘貨船。

蔗糖無法運出,爪哇的糖商們紛紛降價傾銷,一時糖價大跌。作為爪哇最大的出口企業,建源公司的損失更是慘重。眼看著大廈搖搖欲墜,黃仲涵心急如焚。他決定組織一個糖業股份公司,向荷蘭商業銀行借貸以緩和危機。然而,當時的荷印殖民統治者對華商企業有許多限制,從各方面予以刁難,荷蘭小公銀行更是落井下石,趁機提出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苛刻條件。黃仲涵放棄了對殖民主義政府的幻想,轉而召集各路糖商,連續開了十多次同行業會議,群策群力,終於找到克服航運停滯的辦法,渡過了難關。

戰後,歐洲物資極為短缺,砂糖也屬奇缺商品,價格比戰前翻了四五倍。乘著這股「西風」,黃仲涵空前地擴大糖業生產,並迅速地打進歐洲市場。當時,在歐洲的每一個國家裡,到處都可見到黃氏企業白花花的砂糖。不用說,建源公司從中獲取了巨額利潤,幾年中,黃仲涵的資產也翻了幾倍,他成了印尼地位顯赫的大企業家。

1918年,黃仲涵在克列貝特創建了東南亞最大的木薯粉廠,還有佔地2000萬公頃的種植園。雇員近4000人,年產量達27萬擔。木薯粉主要市場也是在歐洲。此外,黃仲涵還經營橡膠、咖啡、木棉、花生、蓖麻粉、香茅油等。

黃仲涵在雅加達、錫江、萬隆、棉蘭等印尼各大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和分行,以擴大貿易。在荷蘭鹿特丹、英國倫敦、馬來西亞的核城和恬保以及新加坡也設了辦事處,黃仲涵的經營范圍擴展到全世界各地,僅倫敦分行每年銷售的貨物就達14.5萬噸。

建源貿易公司的日益壯大,需要相應的金融機構。1906年,黃仲涵動用400萬荷盾創建了建源銀行,隨著他的資本日漸雄厚,又增加了水災和人壽保險等項目,同時還代理經營其它保險公司的業務。另外,他在航運業方面也頗有發展,他的船隊成為荷印華商航運業主力。製糖業更是獨霸一方,僅5家糖廠資產就達4000萬荷盾。

不少人認為,黃仲涵的成功是因為他比較幸運,他從父親那裡接手時,建源棧已具有相當規模和良好的信譽。黃志信是在建源棧經營最好的時候交到兒子手裡的,他有多年建立起來的完整的貿易網路和充實的資金,這些都為日後黃仲涵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印尼,黃仲涵是印尼華僑最先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的人,他早在20世紀初就認識到,要發展事業,人才是根本。建源公司的各個重要部門,都選用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很高業務水平的人擔當領導職務。他既不排斥從歐美各國聘請技術人員來參與管理,更重視華僑專業人員的培訓。他從自己的公司里挑選優秀的青年,千里迢迢送到歐洲各國去學習,也讓他們接受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人說他是個數典忘祖的「洋奴」。可他並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他的糖廠是印尼最先使用電氣設備和流水作業法的,由於敏銳地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使得他在糖業的競爭中獨占鰲頭,創建了一代繁榮輝煌。
1924牛,黃仲涵去世時,人們對這位巨富到底留給子孫多少遺產眾說不一。一般認為他大概有2億荷盾資產。這在當時,幾乎是個天文數字。黃氏家族的第三代人黃宗宣、黃宗孝等人主持的建源公司已是國際的大公司,不僅在印尼、在東南亞有巨大影響,在全世界也是炙手可熱的大富豪家族。

在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時期,印尼華僑被列為第三等人,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對他們徵收的苛捐雜稅更是多如牛毛。甚至,華僑所到之處都要繳費領取路條,否則便受重罰。警察對待華僑和印尼當地人是完全不同的態度,在華僑面前,他們的話就是法律。殖民政府還規定了許多莫名其妙的禁令,其中有一條是華僑不得穿西服。黃仲涵對此極為憤慨,他通過律師交涉,迫使政府取消了這條禁令,又帶頭穿起了西服。

隨著黃仲涵財勢日漸壯大,荷印政府對他的財產垂涎三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們就以種種借口和手段企圖扼殺建源公司,只是由於黃仲涵的精明頑強,一直沒有得逞。

1917年,荷印政府以徵收「戰時所得稅」為名,規定經營者從戰爭開始時年獲利達3000萬荷盾以上者,必須繳納30%的稅,乘機大肆劫掠;1921年,又要求黃仲涵繳納3500萬荷盾「戰爭稅」和「收入稅」。然後又說,如果黃仲涵感到力不能及,政府願以700萬荷盾的代價收購黃家企業。此時,黃仲涵已經看清了殖民政府的貪婪與無恥,他清醒地認識到對方的目的是為了扼殺華僑資本,占為己有。他嚴辭拒絕了。

黃仲涵去世後,年僅25歲的黃宗宣和19歲的黃宗孝主持建源公司的經營。這兄弟倆既沒有父親和祖父的魄力,也沒有那樣的幸運。1924年,席捲歐美資本主義世界的嚴重經濟危機也殃及建源公司,整整兩年時間,建源公司處於停產關閉狀態,企業元氣大傷。黃宗宣灰心喪氣,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於是,他退出了建源公司,帶著屬於他的那份資產,另謀出路去了。這對公司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從此以後,建源公司的重擔就落在黃宗孝一人身上。他振奮精神,力挽狂瀾,但經營剛有了點起色,二戰惡魔又降臨了。日寇侵佔了東南亞,印尼也不可避免地處於日寇的鐵蹄下。稍有恢復的建源公司再次面臨危機。

好不容易熬到1945年,日本投降了。獲得獨立的印尼政府採取了扶助本土居民的經濟政策,對華僑經濟實施打擊和排斥。黃宗孝奮力拚搏,卻不幸於1950年突發心臟病而離開人世。此時,黃氏家族沒有一個能夠挑起這副重擔的繼承者,又缺乏專門的經理人才,黃氏後人眼看著建源公司江河日下,無力回天。

1961年7月10日,印尼三寶壟經濟法院以「偷漏重稅」、「違反經濟法令」為由,接管了建源公司,這個光耀了整整一個世紀的黃氏家族企業從此便銷聲匿跡。雖然在印尼以外其它各地還有黃氏後人經營的「建源私人有限公司」,卻終究難以再成氣候。黃仲涵當年盛極一時的事業只有在舊報刊和三寶壟的史志中才能看見了。

㈤ 郭氏的由來

郭姓的由來

一、得姓淵源

1、出自夏、商時代郭支與郭崇的後代。據《姓氏考略》記載:"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看來,郭姓早在我國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我國大多數的姓氏起源中,這種現象是比較少的。

3、來自炎黃,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並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並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國。

二、遷徙分布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陝西、山西省外,已播遷於山東、河北。至秦、漢時,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漢代及其以後的較長時期內,太原一直是郭氏的發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居於今內蒙、甘肅、四川、安徽者。

三國時吳國有富春人(今屬浙江)郭成。晉代有武昌人(今屬湖北)郭翻,聞喜人(今屬山西)郭璞於西晉末避亂徙居建康(今江蘇南京)。唐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一是唐總章年間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在龍溪郭埭鄉安家落戶,又有將將佐郭益,亦隨陳氏父子入閩;一是郭嵩隨王審知從弟王想入閩,家於新寧,子孫傳衍於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島鄉。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逃到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台灣,後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後發展為台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尊賢堂":戰國時燕昭王招賢,郭隗對他說:"你有招賢,先從我開始。你對我當賢人尊重,比我賢的人就會找你來了。"於是昭王給他建了宮室曰金台,並把他當作老師來尊重。於是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於是強大起來。

郭姓另外還有"太原"、"華陰"、"馮翊"、"汾陽"等堂號。

【郡望】

太原郡:戰國時置郡。此支郭氏,為漢郭全之族所在。

華陰縣:漢時置。此支郭氏為太原郭氏分支。

汾陽縣:西漢時置。此支郭氏為華陰郭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郭子儀。

馮翊郡:三國時置郡。此支郭氏為太原郭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馮翊太守郭孟儒。

昌樂郡:漢時置郡。此支郭氏為太原郭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郭泰之後。

西平郡:東漢置郡。其屬西虢故地的郭氏族人遷徙而去。魏晉時期西平郭氏因郭皇後而顯赫一時成為望族。

敦煌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 )分酒泉郡置郡。同西平郭氏一樣大致也是西虢後人遷徙而去。魏晉時期成為望族。

中山郡:西漢高祖時確立。東漢初光武郭皇後一支鼎盛一時。

四、歷史名人

郭子儀:唐朝名將,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亂,德宗時被尊為尚父,亦稱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學家,為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他主持編制了《授時歷》,施行達360年,為我國歷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

郭 嘉:三國時,魏曹操之謀士。多謀善戰,屢建謀功,尤以官渡之戰顯名。死時年僅38歲。

郭 璞:東晉訓詁學家。博學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釋《爾雅》、《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等為後世註疏家所推重。

郭 解:西漢游俠。折節以儉,以德報怨。

郭 縱:戰國時,大工商業者。因經營鐵冶煉鑄造業而成為巨富。

郭 泰:東漢時儒林領袖,在郭姓中與郭子儀齊名。

郭 玉:東漢時廣漢人。與華佗齊名的神醫。

郭 威:後周開國皇帝。

郭沫若:中國現代最著名的學者,不僅是一位值得郭姓引以為榮的人物,而且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是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姓郭的我最喜歡3個人。

文的是郭嘉:他死的時候,曹操痛哭不已,猶如喪失左右手臂,後來,曹操慘敗於諸葛亮的時候,當著所有文武官員謀士的面說,如果郭嘉還在世,我何至於此,讓所有魏國的謀士和官員面有慚色,無地自容。郭嘉和諸葛亮兩大天才智囊,沒有真正的作為對手交手,是三國時代最大的遺憾。他是一個可以改變歷史進程的人。

文武俱佳是郭子儀,他是拯救大唐的偉大的軍事家和千古名將之一,是歷史上僅有的幾個從來沒有打過敗仗的將領,他出現的地方戰局馬上改變了,不論安史叛軍怎麼用計終究無法擊敗他,最終保住了大唐岌岌可危的江山。

㈥ 中國糖王把愛好當職業,做翻糖蛋糕大賽斬獲3金1銅,現狀如何

中國糖王周毅在這場國際蛋糕大賽上一共有兩款蛋糕參賽。第一款蛋糕是集了三個金獎於一身的蛋糕,這款蛋糕名稱為:粉黛佳人。同時也是在那場比賽中獲獎最多的,最高的作品。據資料可知,這件作品的原型應該是武則天,「絕代少有佳人在,幽居只緣空谷中」,我想這是對這款作品最好的描述。

這款作品單單就手指的部分而言,周毅從修改到粘合,就來來回回地做了七八遍不止。就單單從手指部分開始到完成就花了整整一個星期,而宮燈則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吹糖工藝。這近乎是超出了傳統的認知觀念,也讓我們相信了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力量。

周毅在參加英國蛋糕比賽時,曾經連續一個多星期每天睡不足三個小時,一切的付出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更好的作品。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他在那場比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幾乎包攬了這項比賽的最好獎項,裁判說他的翻糖蛋糕的水平遠遠超於之前比賽。這無疑是一種高於比賽勝利的一種嘉獎,更加是對周毅背後所帶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

周毅,中國糖王橫空出世,他的成功並不是一種偶然。相反機會永遠會留給那些准備好了的人。周毅的成功就和千千萬萬的平凡人一樣,沒有什麼天賦異稟,但是卻有著一顆不斷努力的心。所以我們要相信努力的力量。

現在他成功了,他不僅被認為是中國最富有才華的藝術家之一,而且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才華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用傳統翻糖手藝技術幾乎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為中國傳統手藝找到了新的出彩點。

有時候一個人一旦出名總是會膨脹,會忘乎所以,甚至會變得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周毅始終保持自己的本色,他並沒有在出名後大幅度提高自己所賣商品的價格,而是一如既往的便宜,為此他還擁有了一大批的網路粉絲。

為了使手藝可以得到傳承,以及發揚自己的翻糖手藝,糖王周毅開始利用自己的名望和聲譽開設雕塑學校,他計劃將中國的傳統雕塑技術傳播到全世界。這位中國糖王利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宣傳千年的傳統工藝,使傳統煥發時代的風采,這樣的行為值得我們敬佩。

㈦ 糖王千金黃慧蘭,她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經歷

民國時期,佳人輩出,才貌兼並的名媛小姐如同煙花般絢爛、群星之璀璨。如"宋家三姐妹"、"張氏四蘭"這樣的姐妹花,陸小曼、林徽因等才女,至今仍被看作是傳奇女性的代表。

黃蕙蘭也是芸芸美女中的一份子,她曾艷壓林徽因,連宋美齡都對她的衣品甘拜下風。只可惜,在青春大好年華遇上了"渣男",是她人生滑坡的起點,也是她憤恨而亡的根源。


沒日沒夜的爭吵和冷戰讓他們的婚姻走向了盡頭。恰逢這時,顧維鈞出軌了"嚴氏三姐妹"中的幼妹嚴幼韻。於是在1956年,他正式和黃蕙蘭提出了離婚,又開始了新一段婚姻。

離婚後的黃蕙蘭沒有再嫁,而是一個人度過了餘生。在百歲壽辰當天,她平靜地離開了人世,身邊沒有丈夫和子女,只有一條狗的陪伴。世人只記得顧維鈞和嚴幼韻的黃昏戀情,卻鮮少知道黃蕙蘭的默默付出,實在可悲。

㈧ 「糖王」周毅的翻糖有多好

2018年年初寫下這篇人物小記,其實是講述2017年的周毅。

如果說造型考驗的是翻糖手藝,那場景中展現的中國元素考驗的是「工筆造詣」。有網友說,「周毅的手像被天使吻過。」他在糖皮上作畫,用筆將波斯地毯點綴上絢麗的花束,在大瓷瓶上寥寥幾筆便生出一對鴛鴦,甚至連藏在屏風畫作中的印章,都是他一點點畫上去的。

作品《武則天》從選題構思到設計製作,然後運往英國參加比賽,用時七天。沙場亮劍,雕琢鑄心。中國氣質的作品一亮相,便讓評委和國際友人嘆為觀止。

周毅是「80後」,受父親的影響,兒時便對素描、篆刻等中國傳統藝術感興趣,從大學開始學習「翻糖」,最擅長麵塑。

經過多年來的實踐,他很快便發現了麵塑行業的發展瓶頸:精雕細刻的麵塑因為價格高,在平常的市場上鮮有問津,而投資價值又不如陶器、根雕。麵塑工藝傳承的未來在哪裡?這成了周毅的心病。

「索性就把它與西方製作翻糖蛋糕的工藝結合起來。」基於這樣想法,周毅在西方的技巧之上開創式地運用了中國傳統的麵塑技法和食品雕刻技巧,他們研發出更加適合運用各種技巧的翻糖膏,讓翻糖膏可以像3D列印一樣去塑造任何想要塑造的形象。

在生活中,周毅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傳統手工藝繼承與發揚上。他搞研發,創新培訓,力圖要整合出一個閉合的翻糖蛋糕產業鏈。為了做出最好的翻糖蛋糕,周毅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一兩點基本都在工作,忙著鑽研翻糖的成分和配料,以及模具生產之類的事務。一年的時間,周毅終於研發出了好吃而又方便操作新的配方。

此次國際蛋糕比賽所有作品用的正是由周毅和團隊發明的翻糖膏。「翻糖蛋糕製作的一個難點在於如果我們要像擀麵一樣擀糖,糖皮很難達到極致的薄,好在我們研發的新配方已經突破了難關,這次的比賽上我們所用的就是這種配方的糖,這樣才能做出薄得透肉的衣服。」周毅回憶說,顛覆性的創新讓評委又驚又喜,有些專家嘗試敲打蛋糕,但是它「毫發無損」。

能做出栩栩如生的人偶,周毅始終認為,「糖」也是有生命的,「化腐朽為神奇」,更需要「匠心」澆築,「我心底的夢就是把翻糖做成中國的第一品牌,讓中國傳統的麵塑、雕刻等技藝能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傳承,然後乘風出海。」

蛋糕師算嗎?

㈨ 郭鶴年有「南洋李嘉誠」之稱,他是如何建立起金錢帝國的

我們都知道香格里拉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酒店,但是說起是誰創建這樣一個商業帝國,我們卻知之甚少,這個人就是郭鶴年。他不僅僅是香格里拉之父,還是著名的亞洲糖王。如果說李嘉誠在華人圈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郭鶴年比李嘉誠還要厲害。這位企業家抓住每一次機會,不虧待每一個人,以不屈的毅力建造一個偉大的金錢帝國。

世界華人富豪

郭鶴年不僅在酒店,糖產業發展突出,他還成立糧油公司,像我們經常吃到的金龍魚調和油就是他們家產的。除此之外還有航運,傳媒等產業都有涉獵。就這樣,在郭鶴年的帶領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就這樣誕生了。

與中國第一糖王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78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4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1
中國樂器有哪些種類 瀏覽:834
伊朗邊境到中國邊境有多少公里 瀏覽:903
印尼天然硫磺塊怎麼運會國內 瀏覽:11
中國有多少冤案 瀏覽:152
英國人都怎麼問別人的名字 瀏覽:493
英國憨豆來安陽干什麼 瀏覽:769
在英國買英國轉換插頭多少錢 瀏覽:163
英國女王頭像銀元多少錢 瀏覽:300
印尼檀香怎麼盤玩 瀏覽:866
從中國寄包裹到印尼運費多少 瀏覽:598
怎麼申請印尼apec簽證 瀏覽:516
如何在中國區使用美區兌換碼 瀏覽:166
越南的錢能掙多少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