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多少個鎮呢
中國有41636個鄉鎮行政單位。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
虎門鎮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名鎮,林則徐銷毀鴉片的地方就是虎門,虎門目前擁有的人口數量達到了71萬,虎門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了410億元,虎門,它的工業特別發達,是珠三角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最美麗的小鎮
長安鎮這里所說的長安不是古代聞名中外的長安,而是指廣東東莞的長安鎮,長安鎮目前常住的人口有67萬,戶籍人口大概在4.6萬左右,長安鎮的地區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350億。長安鎮它還是孫中山的祖籍地。
玉山鎮玉山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崑山市,擁有人口17.3萬,玉山鎮,它的經濟很發達,是一個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著稱的經濟重鎮,上世紀90年代,玉山鎮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如今的玉山鎮,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了該鎮GDP的重要組成部分。
塘廈鎮東莞的塘廈鎮也是一座很富裕的鎮,早在13年的時候,塘廈鎮的地區生產總值就達到了248億元,這些年塘廈鎮的經濟,一直很穩定的發展著,15年的時候,塘廈鎮的地區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300億大關。
小欖鎮小欖鎮位於廣東省中山市,是中山北部工商業重鎮,來看看小欖鎮的地理位置,小欖鎮距深圳、香港150公里,距澳門90公里,與廣州的距離僅有70公里,與江門相距10公里,絕佳的地理位置,對小欖鎮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欖鎮在13年的時候,地區生產總值就達到了250億元。
⑵ 中國有多少個行政村多少個鄉鎮
中國有多少個行政村和鄉鎮如下:
1、截至到2013年上半年,全國范圍行政村總數為691510個 ,14677個鄉,19531個鎮。
2、行政村是中國行政區劃體系中最基層的一級,設有村民委員會或村公所等權力機構。在許多地方,行政村與自然村是重疊的。
(2)中國多少鎮擴展閱讀
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43個地區(州、盟);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總計:41636個。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幾千年來,我國鄉鎮設置不斷演變。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國行政機構改革的需要,鄉鎮機構進行多次重大改革。
鄉鎮政權是國家政權體系的基礎環節,承擔著管理轄區內鄉村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職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組織者和執行者;鄉鎮政權處在國家行政管理的前沿陣地,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與廣大農民群眾直接面對,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在農村落實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橋頭堡。當前,鄉鎮政權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農村公共服務、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發展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農村先進文化的重要作用。
⑶ 中國有多少鄉鎮
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
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另外,11個區公所,19522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即鄉鎮級合計41636個。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小城鎮有了大的發展,鄉個數減少,鎮個數增加,鎮區呈一定規模,農村城市化水平提高。根據快速匯總結果,1996年末,全國農村鎮(不包括城關鎮) 16124個,佔全部鄉鎮個數的37.4;每個鎮鎮區平均佔地面積為2.42平方公里,平均總人口4520人,平均非農業人口2072人;鎮區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5.8%。
從東中西部地區看,東部地區農村小城鎮發展水平大大快於中、西部地區。根據快速匯總結果,東中西部地區鎮個數分別為7478個、4873個、3773個,占東中西部地區鄉鎮個數的比重分別為54.5%、33.7%、25.3%;鎮區佔地面積、總人口、非農業人口在總量上,從東到西都呈減少趨勢。
⑷ 中國有多少個鄉鎮
中國有41636個鄉鎮行政單位。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
中國有多少個鄉鎮
鄉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幾千年來,我國鄉鎮設置不斷演變,改革開放以後,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國行政機構改革的需要,鄉鎮機構進行多次重大改革。
「鄉制」始建於西周,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經歷了「鄉官制」、「職役」、「自治制」等多次變革,「鄉官制」就是鄉治為官治,鄉官是官。
⑸ 2020年中國有多少鄉鎮
截止2021年查詢,中國有21297個鎮、10253個鄉(數據統計於2019年)。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鄉鎮建制」經歷了「鄉官制」、「職役制」、「自治制」等多次變革。「鄉官制」:就是鄉治為官治,鄉官是官。據史載,西周初年,大小國家和部落多至數百個,周王朝為了加強對鄉里社會管理與控制,開始建立「鄉制」。
⑹ 中國共有多少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
中國有41636個鄉鎮行政單位。截至2016年底,中國大陸全境有街道8105個。
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街道辦事處,簡稱街道辦、街辦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其轄區為街道,與鄉和鎮同屬鄉級行政區。
(6)中國多少鎮擴展閱讀:
街道辦事處和鄉鎮的區分:
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構,不是一級政府。在鎮則是縣、區下設的一級政府。街道辦事處和鎮的功能基本相同,承擔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任務也基本相同。按照一般性或籠統的理解,街道辦事處主要在城區內設置,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一般是城鎮居民。
而鎮一般是縣或郊區,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一般是農業人口。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部分地區進行行政區域劃分,擴大城區面積,現在縣或郊區也設置街道辦事處,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也變為農業人口,有的鎮或鄉可能直接轉變為街道辦事處。
⑺ 中國有多少個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並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截止2004年,全國縣級行政區有2862個(包括852個市轄區、374個縣級市、1464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2個特區和1個林區),縣域面積為874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94%,居住著9.16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1%
⑻ 中國有多少個鎮呢
截至2022年3月,中國共計20975個鎮。
鎮:
鎮,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行政地位與街道、鄉、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縣轄區相同,屬鄉級行政區,由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管轄或由地級市、自治州直接管轄。
鎮和鄉的區別在於鎮的區域面積大, 人口規模多,經濟發展較好,以非農業人口為主,並有一定的工業區域。截至2022年3月,中國共計20975個鎮。
基本信息
鎮在中國是縣和縣級市以下的行政區劃單位, 與鄉同級,都屬於鄉科級, 1958年至1978年期間改為人民公社,1982年後又陸續改稱為鄉或鎮。鎮和鄉的區別在於,鎮的人口規模大,經濟發展較好。同級的行政區劃單位名稱有鄉、街道,蘇木、縣轄區等。
鎮一般有若干個居委會和若干個村委會組成,人口在2萬人以上,區域面積一般在300平方公里以上。鄉是以農業為主,鎮是農業和工業都有,總體來說,鄉屬於農村型行政區,鎮屬於城市型行政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鎮
⑼ 中國有多少個鄉鎮
中國有41636個鄉鎮行政單位。
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
發展
秦朝時期,對「鄉制」進行重大改革,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據史載,秦時「十里一亭,十亭一鄉」。朝廷授予地方官員一定的權力,即根據人口多寡可隨時調整和變動「鄉」的建制規模及員額編制,從而使後來的「鄉」建制規模越來越小,地位和作用也逐漸降低。魏晉、隋唐時期,「鄉」的規模僅為500戶左右,與周代的「萬戶之鄉」無法相比。
「鄉官」隸屬關系復雜,各自為政,肢解了基層政權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到中唐以後,隨著均田制的廢弛、兩稅法的實行,地主階級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動,原來實行鄉官制的鄉里制度,已經開始向「職役制」轉化。
⑽ 全國共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9年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總計:41636個。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幾千年來,我國鄉鎮設置不斷演變。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國行政機構改革的需要,鄉鎮機構進行多次重大改革。
起源
「鄉制」始建於西周,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
鄉鎮作為國家設置的一種地方行政建制,從理論上講,應具有以下特徵:
保持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規模的適度性、管理層級的有序性、機構設置的合理性、職能定位的科學性、組織制度的規范性、政權名稱的固定性。
「鄉鎮建制」經歷了「鄉官制」、「職役制」、「自治制」等多次變革。
「鄉官制」:就是鄉治為官治,鄉官是官。據史載,西周初年,大小國家和部落多至數百個,周王朝為了加強對鄉里社會管理與控制,開始建立「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