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軍事實力最強,軍事可以雄霸天下
有三個朝代軍事能力在當時可謂是最強,分別是元朝、大漢王朝、大唐王朝,他們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是雄霸天下。
一、元朝
元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這個少數民族就是蒙古族,蒙古族本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以驍勇善戰聞名。想當年鐵木真以一己之力統一蒙古各部,由其後代子孫忽必烈建立起大元王朝,這一時期的蒙古軍隊橫掃全中國,軍事實力在當時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三、大唐王朝
大唐王朝的軍事實力強大得歸功於李世民的治理,以及唐朝後代帝王的共同努力。歷史上著名的怛羅斯之戰就可以看出唐朝軍事實力的強大,當時唐朝的軍隊只有區區3萬人,而敵方的軍隊有幾十萬人,最後的作戰結果是,大唐王朝的軍隊的全身而退,而敵方的軍隊損失慘重。
當然,要說的是唐朝之所以軍事強大,跟當時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只是軍事強大,老百姓都吃不飽,穿不暖,軍事再強大,那也只是一個空架子。
㈡ 哪個朝代的中國最威武
要說軍事力量應該是明朝,國土最大的是元朝,最富庶的是宋朝,聲望巔峰的唐朝,實力雄厚的隋朝,還有勇猛強悍的漢朝,秦朝的意義我就不說了,大家也都知道。但因為熱武器和冷兵器的不對等,明朝的軍事最厲害。
如果真要說哪個朝代最威武,我的看法是明朝,就因為當時明朝的祖訓{大明朝從今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前面是明太祖的說的,後兩句是明成祖說的。
古代的一些觀念現在的我實在不敢認同,比如和親,用女性換取和平,但那都是假象,就明朝祖訓說的不和親這一條,就足夠覺得威武,更不用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要不然怎麼稱呼明朝為剛明呢。就是很剛。
對於現在的中國女性,由於西方文化的侵蝕,導致丟失了一些好的品質,什麼酒吧啊,KTV啊,還有網上出現的各種讓人覺得傻子說的話語,例如所謂的女權主義。發現了沒有,不管什麼場景,什麼人事物,對他、她、它好的太多,總是忘乎所以,丟失了本質,出現了畸形的觀點。對於解放女性,兩面的效果現在已經出現了,好的一面,壞的一面都有。扯遠了,估計女性看到了又得噴了。
㈢ 哪個朝代是中國武力值的巔峰呢
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的大國,留給世界各地的印象就是:禮儀之邦。並且,在很多時候,中華民族給世界的一個印象就是:這是一個文弱的民族。其實,在古代,中華民族也有驍勇善戰、霸氣凌然的一面。
比如,漢朝最高的職位是大將軍,雖然,丞相往往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們往往都是在兼領了大將軍之銜後,才能真正做到一呼百應。所以,中國才會有「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俗語。只是,到了後來,我們則開始逐漸地放下了刀槍劍戟,拿起了書本。
唐朝之所以會成為中國符號,就是因為:它在文武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㈣ 中國古代歷史上軍事力量最強的是哪個朝代
中國古代軍事力量最強的應該是元朝時期:
1、元朝時期蒙古士兵驍勇善戰,建立了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朝代;
2、蒙古士兵,元征中亞、西亞甚至是歐洲,這在中國其他朝代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3、蒙古皇族還建立了名義上從屬中央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更是絕無僅有;
4、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1206年,元太祖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朝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
㈤ 中國歷史上最英勇善戰的將軍是那位那個朝代的具體點
中國十大猛將
項羽,霍去病,英布,呂布,馬超,冉閔,斛律光,史萬歲,楊再興,李文忠
TOP 10 李文忠
明史載: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兒,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夠可以,朱元璋的親外,隨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軍,戲勇冠諸將。也就是說就連常遇春這樣的勇將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見一斑。漠北阿魯渾河之戰,馬倒步戰,仍殺傷無數,義烏之戰,引千騎橫突張士誠部,殺傷數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戰,身被數圍,大呼奮擊,一戰破張士誠二十萬大軍,悍勇不可一世,諸候皆畏之。
我個人對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揚門之戰,勇中有謀,剛中帶柔,一代猛將本色盡顯無疑。尤為可貴的是其好學問,雖征戰沙場仍不懈學習,頗有古人之風。曾有:「兵在謀不在眾」之語,剛猛之中不失智謀,可謂智勇皆備。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 終,死於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實很簡單,雖是家族之人,終就對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辦法莫過於從肉體上消滅,所以,他只好死了,沒有死於沙場,可嘆,可悲!
勇猛指數6 智謀指數7 總評 6.5
TOP 9 馬超
字孟起,號"錦馬超",長得極蚰,按現代人的標准整個就一酷哥,可恨的是他不但酷,還狠,都是MM們最喜歡的呀。隴右人,世居羌胡邊,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號之為"神威天將軍".
潼關之戰是其一生中的巔峰之作,打得橫掃北方平定諸候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瞞割須斷袍而走,帳下諸將竟無人敢拂其鋒芒,這可是些稱雄三國的狠角呀,曹仁,夏候兄弟,張合,哪一個不是個個頂個的主兒?後兵敗投告劉大耳,鬱郁而終,殊為可憐。
勇猛指數6.5 智謀指數 5 總評 5.5
TOP 8 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過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漢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是當時僅次於西楚霸王的第二號狠角色,當時號稱"勇悍"的什麼樊噲啊,夏候嬰呀什麼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戰而定,壓根不是個。打得劉老二幾次屁滾尿流,所謂"傷得越痛,愛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錢拉攏英布,一旦得手,如獲至寶,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漢以後幾無建樹,還不如呆在楚那邊風光。
巨鹿之戰,引數千楚兵為先鋒擊三十萬秦軍,無往不勝,悍通顯於諸候,為最終擊潰秦軍主力立下頭功,後奉項羽令坑殺二十萬秦軍於新安,擊漢之役,引軍破三秦天險涵谷關,驍勇異常,項羽大封諸候,布為九江王,殺楚懷王。
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懼誅而反,擊漢楚王部,敗之,破漢荊王部,盡收其地,兵,糖,又與漢軍主力相持與甄,劉邦見其悍勇不敢應戰,固守城池,留下一對千古妙對:汝何故而反?劉邦問。俗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錯的,可惜此時天下已定,民皆不願戰,後大戰之下兵敗身死,落得個千古罵名。
勇猛指數 7 智謀指數 6 總評 6.5
TOP 7 史萬歲
隋初四大名將之一,出身名將世家,15歲從征,後以副將從征平定尉遲同(有一個舟之底),每戰必先登,勇冠三軍,鄴城之戰,敗勢已定之下,拔馬奮擊,大呼"事急矣,吾當破之",突入敵陣,立殺數十人,方止住陣腳,後楊堅登位,以戴罪之身以涼州道帳下武將身份出征,與突*可汗定"士卒何罪,願得勇士單挑以絕勝負"之約,史載"萬歲馳斬其將而還。突*大驚,議和而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一次以單挑的形式決定戰局的例子,單憑此,史萬歲便該名流千古。
後史以行軍總管身份隨楊素平高智慧之亂,引2000軍偏師,千里而進,歷700戰,與主力失去聯絡,皆以為其已全軍敗亡,殺傷以十萬計。後以此功加封,並進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戰,突*軍與隨軍相遇,敵哨騎回報隋軍主將為史萬歲,突*可汗大驚,說道:得非敦煌斬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騎確認後慌張撤退,被隋軍跟進斬殺萬人,其勇由此可見。
結局,嘿嘿,又一個不得善終的,又一個死在自已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史萬歲昏了頭,為了替將士請功,不注意言辭用語,在朝堂之上跟楊堅對著干,有失文帝威嚴……
勇猛指數 7.5 智謀指數 7 總評 7
TOP 6 呂布
知名度頗高,
號"飛將軍",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悍勇世無所匹,不多說
勇猛指數 8 智謀指數 5 總評 6.5
TOP 5 斛律光
字明月,高車族,北齊名將,出身將門,其父斛律金,官至大司馬,咸陽王,其弟為齊幽州刺史,可謂一門三傑,最初投候景(後來殺了梁武帝的那個),有人便對候景說"斛律家小兒,不可使其三度為將,後奪人名",原因就是因其自小"少言語,工騎射,具兵事,一郡皆服".十七歲時便"生擒敵勇將",少年得志。與高歡出征,一箭射落大雕,高歡贊道:此射鵰手也。此後,北齊一軍皆呼之為"射鵰將軍"(跟郭靖差不多,北方民族對弓馬之術很看重)。
縱觀《北齊書。斛律光》傳,如"光自馳馬迎之,斬敵將","光自生擒敵首領"之樣的描述比比皆是,客觀的說,北齊書的內容基本是可*的,可信度要遠大於南朝的幾本史書,能得如此高的評價,斛律光之勇自不待言。
實是求是的說,斛律光不但是勇將,更是名將,在整個南北朝可以排得進前五位,與韋睿,劉裕,韋孝寬,陳慶之之流並列,只是由於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類,就不便多說。結局一樣不妙,又一個死於自已人之身的猛將,可憐得緊。呵呵
勇猛指數 8.5 智謀指數 8 總評 8
TOP 4 霍去病
單是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便足以使其名載史冊,更可貴的是其對匈奴的戰績,不敗之將更是難得,像上文所述諸將,皆有敗績,且有些還敗得很慘,象這樣出身皇族親引鐵騎出塞,令胡騎喪膽,漢子振奮的名將極為難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將系列"中有他,故不多說
勇猛指數 9 智謀指數 9 總評 9
TOP 3 楊再興
小商河一戰,令無數後世子孫為之扼腕,數百將士面對數十倍敵軍(女真人主力騎兵部隊,戰力之強可以想見)發動了奮不顧死的沖鋒,雖盡數死於沙場,卻使威名流芳百世,僅楊再興一人便"殺敵將數十,斬胡騎數百",其中不乏元帥一類的重要將官,可謂死得其所,據史記載死後岳家軍為其收屍,僅從其身體內燒出的鐵箭頭就達兩斤以上,慘烈非常。
據稱其為楊老令公之後,初為義軍帳下大將,後受到岳家軍的進攻,斬,殺岳家軍數位將官,所括岳王的親哥,兵敗投降,為岳家軍帳下與高憲,岳雲並列的三員猛將之首,數次隨岳家軍擊女真騎兵,殺傷甚眾,胡騎皆畏之,聞之至則盡拔馬避之,以全性命。想來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麼會怎樣?想來女真人所謂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種表現現象,在明知進必死退可生的情況下一樣不會放棄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數 9.5 智謀指數 6 總評 7.5
TOP 2 冉閔
冉魏政權的君主,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魏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之心。
作為南北朝時期北方漢族的精神支柱,冉閔的威猛至今還在一些地方流傳,亂華之六胡經其征戰廝殺只剩其四,為漢文化在北方的延續流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人將在短時間內新寫個長篇,內中便有對冉閔濃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將其稱為與項羽並列的猛將之首。
"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死於其政權,軍隊下的胡人更是以十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帳下軍士皆勇冠三軍,竟與楚霸王之八千江東子弟不相上下,僅被難一役便"斬燕將數十,殺燕騎三百餘",勇烈可見一斑,只是由於戰馬被殺,步戰力盡被擒,面對胡主責難,尤自怒斥:「天下大亂,爾曹夷 狄禽 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被殺之後,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懼,封其為"悼武天王"這才作罷。
勇猛指數 10 智謀指數 8 總評 9
TOP 1 項羽
只要是中國人,不管是學什麼的,上過什麼學,或者是沒上過學,提起此人無不瞭若指掌。巨鹿之戰,三萬破三十萬,彭城之戰,三萬破六十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作為一個失敗者,得到了遠比成功者劉邦更高的認同度與同情,實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中國人從來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一個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間擁有如此的知名度,實在是很令人費解.
以上就是中國十大猛將了
㈥ 中國古代哪幾個朝代軍事上比較強
從秦開始往後數,軍事力量最強大的王朝依次是秦漢元明唐隋後周清晉宋,理由如下:
第一「秦」,秦統一六國,能打贏6個實力與自己不相上下的諸侯,並統一國家,排第一還需要解釋嗎?
第二「漢」,歷史學家早有定論,觀中國各朝,唯漢以強而亡。漢朝即使是到了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外戰也是無敵手,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兩漢時期均以投靠漢人為榮,僅此一條,排第二位,無可爭議。
第三「元」,如果元朝不是外族所建立,那麼元朝的確值得我們尊敬,很可惜,元朝是蒙古帝國下面的四個可漢國之一,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算是中國歷史,日本就經常拿元朝擠兌我們,說「崖山之後無中國」,從這一點來說,元朝至多隻能排第三。
第四「明」,很多人也許會問,大唐那去了,排不到第三,總該排第四吧,只可惜,我們這談的是軍事力量,明朝的軍事力量還就是強於大唐,大唐到了中後期,軍事力量衰落的太快,對內鎮壓居然到了要靠吐蕃軍隊的地步,而明朝即使是到了中後期,也依然能把剛剛抬頭的日本打的抬不起頭,使日本崛起的時間後退了數百年。
第五「唐」,大唐的威儀主要是靠早期太宗李世民的軍事力量建立,怛羅斯之戰便是大唐擴張的轉折點,此後大唐對外戰爭是敗多勝少,怛羅斯之戰對中國的影響極大,因為被俘唐兵眾多,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個便是由於此戰失利,從而外泄,但大唐的科技文化仍然對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如論文化影響,大唐當屬第一。
第六「隋」,隋朝應該排第幾,我也很究結,能把中國從幾百年的亂世中解救出來,從而恢復中華民族的元氣,隋朝當屬第二個秦朝,但數次遠征高麗的失敗,使得隋朝存在的時間過於短暫,這也許是他排名靠後的最直接原因吧!
㈦ 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中,「武力值」最高的是哪個朝代
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的大國,留給世界各地的印象就是:禮儀之邦。並且,在很多時候,中華民族給世界的一個印象就是:這是一個文弱的民族。其實,在古代,中華民族也有驍勇善戰、霸氣凌然的一面。
比如,漢朝最高的職位是大將軍,雖然,丞相往往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們往往都是在兼領了大將軍之銜後,才能真正做到一呼百應。所以,中國才會有“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俗語。只是,到了後來,我們則開始逐漸地放下了刀槍劍戟,拿起了書本。
㈧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軍事實力最強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一個王朝都有其特點,我們在對比朝代的強弱,需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對比,不能忽略時間去對比,畢竟時代在進步,後面王朝的武器要強於前朝,尤其是出現了熱武器之後,如果拋棄時代特點,單純對比軍事實力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需要將朝代至於當時,來看軍事實力,看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軍力最強。
漢朝的軍事實力強悍在末期體現的更加明顯,即使漢朝都要亡國的時候,其軍事實力都對外族形成碾壓,周邊國家根本沒有能力進攻漢朝,即使後來軍閥林立,不管是公孫瓚、袁紹、董卓、馬超,在面對北方名族的時候,隨便一個軍閥都能對其形成碾壓,更不用說整個大漢的軍事實力了。
有人會說唐朝和秦朝也很強,確實不錯,但是唐朝和秦朝不如漢朝的地方在於,不能對周邊國家形成碾壓,甚至長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脅。雖然秦朝讓匈奴不敢南下牧馬,但是統一後的秦朝,衰敗的實在太快了,所以中國歷史上軍事實力最強的王朝,應該是漢朝。
㈨ 中國歷史哪個朝代戰鬥力最強
唐朝,胡漢一體,步騎皆強。而且唐朝從盛唐開始與別的朝代不同,它是募兵制,軍隊都是職業軍人,不用屯田,長期對外作戰。而且裝備極其豪華,明光鎧的冶煉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陌刀,混合桿馬槊則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陌刀現在的具體情況存疑,所以講講馬槊,槊是南北朝到五代的最強兵器,就是長槍一樣,但是光刃長就有短劍的長度,桿子是混合木的,有彈性,可以抽打,沖鋒時可以防止騎士的手部因為反作用力脫臼,長一丈八,合二點六米,需要一個良匠一年的功夫,不是名家用不起學不起,所以南北朝到五代名將必用槊。唐軍的騎兵大多是歸降的游牧民族,突···厥人,突騎施人,所以馬上功夫極強,這些騎士加上了中原王朝先進的冶煉技術之後當時唯有阿拉伯帝國呼羅珊精兵可以抗衡,而步兵身著明光鎧,使用陌刀,在西域打下了赫赫威名。 而且唐軍的作戰方式非常先進,弩車弩兵先攻擊,然後是弓箭,陌刀中路推進,騎兵保護兩翼還有追擊,附庸蠻族軍隊打掃戰場。 我說的都是唐朝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的軍隊,這支部隊在盛唐與之前一直是唐軍最精銳的部隊,最多時也不超過十萬人,但是控制了今天的新疆,中亞的廣大地區,常年作戰的同時兵源都是從中原精挑細選,裝備也都是中原最好的,其實就是世界最好的,除了馬匹不如大食的阿拉伯馬,其他一切都在世界巔峰 你看戰績就知道了,唐初滅高句麗,征突···厥,平薛延陀,滅鐵勒,征服中亞,和阿拉伯帝國在中亞打得難解難分(一般人都知道唐軍在恆羅斯慘敗,但其實1年後封常清在建陀羅又贏了,所以唐人後撤是因為安史之亂)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