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經濟總量和美國相差多少
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和美國相差約為62108億美元。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2017年的經濟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轉換約為1317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1月26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of Economic Analysis)公布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美國GDP為193868億美元。
過去8年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量大約就是5萬億左右,每年增加8000億美元,今年經濟如果增速比去年快,很有可能增量達到6萬億,增加9000億美元。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為6.7%,美國經濟增長為1.6%,中國是美國的四倍,按照不變價格計算,中國的經濟增量是美國的2.5倍,雙方的經濟差距還在迅速接近。
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了。不管是世界銀行,還是IMF的數據都是如此。2017年我國12.254萬億美元,是美國19.3868萬億美元的63.2%。
從2012年-2017年,中國人民幣名義經濟增速平均為9.15%,這里沒有計算2010和2011是因為中國這兩年的名義增速太高了。從2010年-2017年,美國GDP名義增速平均值為3.77%。
2017年人民幣和美元平均匯率是6.75,我們假設未來十年這個匯率不變,然後中美分別按照9.15%和3.77%的名義增速繼續增長,那麼中國將在2027年超過美國。當然了,這兩個增速都是浮動的,比方說,2017年中美經濟都表現不錯,名義增速一個是11.2%,一個是4.1%,所以取過去7年的平均值我認為是合理的。
當然,2027年超過美國是最保守的,因為2018年我們還要搞第四次經濟普查,還要繼續推進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落地,我們預計會給我們帶來3%的增幅這樣的話,我們超過美國的時間會提前一年,2026年超過美國。不過這樣還不算,我們還有匯率這個大殺器,2017年6.75的匯率可是最低點,我們假設未來匯率為6.5,那麼我們就在2025年超過美國。
㈡ 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么跟你說吧,美國現在是剛剛步入知識經濟社會,中國是剛剛進入資本原始積累階段,中間差了幾個歷史階段呢?有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有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這相差多少年呢?舉歐洲為例吧,歐洲自由資本主義是1760s-1860s大概是100年,
歐洲壟斷資本主義是1860s-1940s大概是80年,
這是180年。
歐洲國有壟斷資本主義還沒結束所以不以歐洲為例,現在全世界只有美國進入知識經濟社會了,那就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國有壟斷資本主義是1930s-1990s,也就是60年。
這樣算的話,前面的180年加上後面60年,是140年。
不過呢,中國是剛進入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歐洲歷史上資本原始積累是1500s-1760s,也就是260年,現在加一起是400年。
當然咱們還不能這么算,新中國成立60年呢,
前30年是工業化階段,其作用相當於歐洲壟斷資本主義後期的重工業階段,大概是1890s-1940s計50年;
後30年是改革開放階段,其作用相當於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前期的商業化階段,大概是1500s-1600s計100年。
這樣這算的話,就是400減去150得到250年,
所以得出結論,中國與美國相差250年。不知道樓主滿意否?
沒有黑也沒有吹,完全平心而論。
㈢ 美國與中國的時區相差多少
中國比美國快13小時。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當地時間是2020年11月16日 20:51:34,西五區時區;中國首都北京的當地時間是2020年11月17日 09:51:34,東八區時區。
美國本土橫跨西五區至西八區,共四個時區,每個時區對應一個標准時間。從東向西分別為東部時間(EST)(西五區時間)、中部時間(CST)(西六區時間)、山地時間(MST)(西七區時間)、太平洋時間(西部時間)(PST)(西八區時間)。
[阿拉斯加時間(AKST)(西九區時間)和夏威夷時間(HST)(西十區時間)]按照「東早西晚」的規律,各遞減一小時。
(3)中國和美國差距多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美國的時區界限並不完全按照經線劃分,基本上照顧了各州的自然邊界。不同的時區覆蓋的州市大小、多少不同。東部時間(EST)包括大西洋沿岸及近大陸的1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代表城市華盛頓、紐約。中部時間(CST)代表城市芝加哥、新奧爾良。
山地時間(MST)代表城市鹽湖城、丹佛,太平洋時間(PST)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個州,代表城市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阿拉斯加時間(AKST)只限於阿拉斯加。夏威夷時間(HST)只限於夏威夷。
㈣ 我們中國和美國的時差是多少
你好!北京時間和美國東部差13個小時,和美國西部差16個小時。
中國和美國的時差如下:
中美時差一般北京時間和美國東部時間或者西部時間之差的時差。
美國國土東西跨度大,美國又不象中國那樣將全國統一在一個時區.而是把美國本土分成四個時區,分別是:太平洋時區、山地時區(中西部時區)、中部時區與東部時區。再加夏威夷及阿拉斯加。
太平洋時區:代表城市洛杉磯,與北京相差16小時
山地時區:代表城市鹽湖城,與北京相差15小時
中部時區:代表城市芝加哥,與北京相差14小時
東部時區:代表城市紐約、華盛頓,與北京相差13小時
夏威夷時區:代表城市:火奴魯魯,與北京相差18小時
阿拉斯加時區:代表城市:費爾班克斯,與北京相差17小時。
㈤ 2021年中國gdp與美國差多少
同樣根據IMF預測,2021年中國GDP為8.2%,美國為3.1%,增速差回落到5.1%。
物價上漲,直接影響的就是消費,物價太高,消費自然就會萎縮。因此,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並不好。前幾日,美國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完成名義GDP為58189億美元,環比年化增長僅為2%,比二季度少了4.7個百分點,增長大幅下滑。
從美國公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一季度GDP為53678億美元,同比增長0.3%;二季度GDP為57118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再加上三季度的數據,美國前三季度GDP為168985億美元,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同比增長5.7%。
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是消費:
佔比高達70%。在2018年,美國消費支出創造的GD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7%,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因此,物價上漲對美國經濟發展很不利,直接影響到消費。如果在第四季度,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脹率,那必然還會影響。
相比而言,中國則有所不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名義GDP為2909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換算成美元是44966.14億,比美國少13223億美元。增速比美國高一點,不過低於我國第一季度的18.3%,第二季度的7.9%。
㈥ 中國與美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有多大
在航空航天領域我國對比美國的差距無疑是巨大的,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外,人才隊伍的培養也是相當重要,同時還要藉助民間企業的力量,一起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獻計獻策,在不遠的將來趕上或超過美國的航天水平或許不再是夢。
航空航天的科技能力強大主要看這幾個方面:航天運載器技術,空間載人航天器能力,航空測控技術、航天器回收技術。從這幾個方面分別看出國家在航天領域的不同能力特點,能體現出這個國家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綜合實力:
1、航天運載器技術,說簡單點就是指的火箭運輸能力,一個家國的航天技術強不強最主要就是看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就拿美國最先進的火箭獵鷹來說,它的載重高達63噸,而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火箭是長征五號載重就25噸,這樣一對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獵鷹火箭幾乎能滿足大部分的發射需求。最為關鍵的是它的成本還很低。
同類型火箭我國「長征九號」重型火箭也正在研發中,預計在2030年可以完成,它的載荷量可是達到驚人的了140噸,將會遠超美國獵鷹火箭,從上對比來看,中美在火箭技術上至少有10以上的差距。
2、空間載人航天器技術。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國可以說還屬於起步階段,直到2003年我國的神舟5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對比美國在這一方面則已經遠遠走在世界前面,早在1962年美國就完成了載人航天飛行。在阿波羅計劃中曾先後6次將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並在1969年完成了載人航天登月的成功壯舉。我國至今還未實現載人登月。從時間上對比差距很大,至少40年以上的差距。
如果要說中美航天領域差距較小的,這可能是在空間站領域,以美國為首和俄羅斯、日本、巴西和歐洲眾多國家聯合建成的國際空間站在2010年就投入使用了。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會在2022年左右就可以正式建設完成,可以說雙方在這個方面的差距是最小的。
航空航天領域對於一個大國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高科技技術的產品往往最先探索太空中率先發明出來的,類如紙尿褲最先用於解決宇航員應急問題而產生的。而到如今成了嬰幼兒必需品。這樣由探索航天領域開發的技術應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勝不勝數。
未來戰場中環境發生重要的改變,未來的戰爭很有可能是以外天空的最先發起的,太空中的人造衛星和人造飛行器對於掌握戰爭中的電磁和信息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打贏現代化信息化戰爭的前提,所以說航天科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一種重要力量。
3、發展航空航天這類尖端科技,除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外,還有對航天領域人才培養都是一大筆投入,更別說一些設備的製造費用,這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在這一方面,美國的這一做法有一定的參照意義,通過引入私人資金投資,讓私人企業參與航天項目,來彌補航天領域的投資不足的問題,還可以藉助私人企業將最新的科技轉化成民用,間接提高了生產效率,造福人類。
例如,美國最成功的私人火箭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美國著名「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就是出自SpaceX,這充分說明私人資本的強大,在這方面,我國民營資本進入航天領域的更是少之又少。像星際榮耀這樣的公司國內民營企業,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這樣投入相對整個航天領域來說杯水車薪。還是需要更多類似這樣民營企業參與航天領域來。
我國在航天科技方面可以說是捷報頻傳: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五個月之後的2021年5月15日,咱們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著陸火星。這一系列的動作,立刻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嫦娥五號成功從月球帶回了月壤樣品,無疑極大振奮了國人,那時候有不少人認為,嫦娥五號回來後,中美兩國的航天技術差距被縮短到了10年。可是,當5月15日咱們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後,又有不少人說,中國在航天科技方面已經從追趕,發展到了趕超了。
㈦ 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有多大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速,中美GDP差距一點一點縮小,外界認為十年內中國可以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中國,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地形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分布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是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東面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過北緯32°線,自西向東作一幅中國地形剖面圖,從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東部平原,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地勢特點十分明顯。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㈧ 中國與美國的軍事差距有多大
中國軍事實力相當於美國的36%科技實力相當於美國的20%教育實力相當於美國的12%天基力量:中國僅為美國的5%。
㈨ 2020年底中國的GDP與美國的GDP差距能拉近多少
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都處於停滯狀態,甚至於出現經濟倒退。中國目前的疫情已得到控制,企業也早在4月份就已經全面復工復產,經濟已得到恢復,雖然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6.8%,但在第二季度已經強勢反彈,經濟增長率變負為正,為3.2%,在全球受疫情影響,經濟停滯的情況下,這是非常來之不易的。而美國目前還陷於疫情泥潭,每天還操持著感染人數高增長數據,截止到目前,全國累計感染人數為648萬餘人,還有270萬人正在救治中,疫情還是相當嚴重的。在這種情況上,美國不得不對人員進行隔離,而且企業也沒辦法進行正常經營和生產。那麼今年中國GDP與美國GDP的差距能拉近多少呢?
一.去年兩國的GDP量比較。去年美國GDP為21.43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中國GDP為14.36萬億美元,直接差距量7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總量佔到美國的GDP總量的67%。這個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因為作為去年排名第三的日本也只有5萬億美元,7萬億美元相當於1.5倍的日本GDP量。
結論是今年中美兩國的GDP總量將由之前的7萬億差距減少到5.6萬億美元。其實中國完全不用去關注這個問題,只要腳踏實地地去發展,超過美國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㈩ 中國經濟總量和美國相差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核算,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36463億元,按匯率折算越過10萬億美元大關,在世界居第二位。當年美國的生產總值17.4萬億美元. 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總量差7萬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