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歷史建築有哪些
1、白公館
白公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1939年軍統局將此改建為看守所關押政治犯。原一樓一底的十餘間住房改為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為地牢。
❷ 上海最大的老洋房坐落在什麼地方建築有什麼歷史
上海徐匯區的寶慶路3號,原是上海灘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它建於1920年代,曾有“上海第一私人花園”、“上海灘最大花園洋房”之稱,曾估值1.35億人民幣。雖然門外看並不起眼,大門里卻是別有洞天,近5000平方米佔地面積中,一邊是5棟老洋房,與洋房緊密相連的是半個足球場大的花園和草坪,幾顆百年香樟鬱郁蔥蔥。
這是一座“小而美”的博物館,一條流淌不息的音樂之河。關於交響樂的基本陳列由三大板塊構成:“樂之河”梳理了上海交響音樂發展的歷史文脈;“樂之華”著重介紹中國指揮家、作曲家以及交響音樂代表作;“樂之傳”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眾普及交響音樂知識,傳播交響文化。博物館雖然不大,只有兩個層面對公眾開放,但是卻折射了西方音樂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❸ 上海比較著名的古建築和景點有哪些,想趁著看世博的機會順便溜一下。
人民廣場
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過去作為全市人民遊行集會的場所,可容納120多萬人。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改造人民廣場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從1988年5月地鐵站開工以來,經過六年多的建設,於國慶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
改造後的人民廣場已成為融文化、綠化、美化為一體跨世紀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地址:人民大道
上海大劇院
上海大劇院佔地11528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為70000平方米,建築總高度40米。整個建築地下2層,地面6層,頂部2層,共計10層。
劇院內共有三個劇場:一個1800座位的大劇場,用於上演芭蕾、歌劇和交響樂,主劇場舞台由一個728平方米的前舞台、一個360平方米的後舞台和兩個 257平方米的側舞台組成,帶有舞台平移、升降、旋轉、樂池升降和電動布景吊桿等設備,是亞洲最大、世界上最先進的舞台之一。600座的中劇場、供室內樂演出;200座的小劇場,供話劇、歌舞劇表演。還有12個大小不等的排練廳、練功房和各類制景室、化妝間以及宴會廳、文化展示廳、馬克西姆咖啡廳、地下車庫等輔助設施。
地址:黃陂北路190號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始建於1952年12月,是國內外著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1996年10月12日,新館建成,建築高度29.5米,建築造型為方體基座和巨型圓頂及拱形出挑相結合,寓意"天圓地方"。
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各種珍貴文物12.3萬余件,包括青銅器、陶瓷、書畫、玉器、錢幣、甲骨等21個門類。
上海博物館現有11個專題陳列館、1個捐贈文物專館、3個展覽廳,實際陳列面積為12000平方米。
上海博物館採用了先進的消防安保設施、電化教育設施、文物圖書資料電腦管理和樓房自動化管理系統。還有為遊客服務的多媒體導覽、咨詢系統、大屏幕電視、八國語種的無線錄音導游等設施,為國內外遊客提供一流參觀環境,是上海高文化品位的標志.
地址:上海市人民大道201號
外灘
外灘面對開闊的母親河——黃浦江,背倚造型嚴謹、風格迥異的建築群。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來在經濟活動領域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使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外灘的江面、長堤、綠化帶及美輪美奐的建築群所構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徵的上海景觀。
自今延安東路至外白渡橋附近,延寬廣的中山東一路,並列著一幢幢具有西歐古典風格的大樓,由於它們氣派雄偉,莊重堅實,裝飾豪華,色調和諧,線條挺拔,有錯落有致,形成一派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景線,被譽為"凝固的音樂"。這26幢大樓建造於本世紀20、30年代。凝聚著各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和中外能工巧匠的心血,是他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建築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有著"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地址:上海中山東一路
外灘觀燈時間:19:00-22:00
豫園
位於上海南市城隍廟側,可分為六個景區。豫園的圍牆,上飾游龍蜿蜒起伏,把園林30多畝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區,以虛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園林豐富的景層,成為豫園內一大特色。毗鄰豫園的城隍廟,原為一座古廟。光緒年間,在廟前後逐漸聚集了不少江湖藝人,加上附近開設有不少茶館、食肆,這一帶變得異常熱鬧,極富地方色彩。、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安仁街137號
南浦大橋
南浦大橋是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塔雙索麵迭合梁斜拉橋。
全長8346米,主橋長846米,跨徑423米,通航凈高46米,橋下可通行5.5萬噸巨輪。它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呈"H"形的主橋塔高 150米,上有鄧小平同志親筆書寫的"南浦大橋"四個大字。主橋設有6條機動車道,橋面總寬為30.35米,兩側各設2米寬的人行道,遊人可乘坐電梯到達主橋,一覽浦江兩岸無限風光。
地址:南馬路1410號(觀光辦公室)
楊浦大橋
楊浦大橋是繼南浦大橋之後又一座跨越黃浦江的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塔雙索麵迭合梁斜拉橋。
於 1993年10月竣工通車,她與南浦大橋遙相呼應,是內環線高架連接浦東與浦西的過江樞紐,總長為7654米,跨徑為602米,主橋長1172米、寬 30.35米,共設6車道。楊浦大橋為雙塔雙索疊合梁斜拉橋。呈倒"Y"形的主橋塔高208米,鄧小平同志特為楊浦大橋題寫的橋名鑲嵌在主塔三角區內。
地址:浦東大道2175弄88號(觀光辦公室)
黃浦江游覽
黃浦江游覽,是上海旅遊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旅遊節目,它不僅在於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著上海的象徵和縮影,還在於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
❹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豪宅啊
魏晉南北朝一大堆。。。
比如 石崇的金谷別業
金谷別業在河南金谷澗,凡遠行的人都在此餞飲送別,因此號為「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葯草蔽翳」。園內築百丈高的崇綺樓,可「極目南天」,以慰綠珠的思鄉之愁,裡面裝飾以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謂窮奢極麗。
謝家的始寧庄園 還有謝靈運(也是謝家人)的始寧別業、田南園林等
不過魏晉時期的這些驚人的名園豪宅都已經被破壞了,今天沒有保存下來的
現存的,北京恭王府(和珅的宅子)、蘇州的四大名園、上海的豫園等等
皇家園林(比如北海、避暑山莊等)
但現存的私家園林大部分都不敢太過豪奢,以免逾級,遭來殺身之禍。恭王府算是個例外吧。所以和魏晉時期世族大家的豪宅是沒法相比的
❺ 上海的老房子 都在什麼地方
徐匯區的天平路街道和湖南路街道是上海市區老洋房最集中、品質最好的區域,佔全市同類型房屋面積的39%,為全市各區之冠。典型的有復興中路克萊門公寓、復興公寓,淮海中路的上方花園、新康花園等,汾陽路的海關高等專科學校等都是著名的花園式洋房住宅,尤其是五原路沿線的幾十年來那種當年法租界優雅的韻味至今猶存。另外長寧區的新華路街道、江蘇路街道,靜安區靜安寺街道等,虹口區乍浦路街道、四川北路街道、盧灣區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主要是思南路沿線最多)等地區都有相當數量的老洋房,另外在楊浦的江灣地區(五角場鎮境內)也有少量洋房,如市光路三十六宅等。 以上是人家說的。網路上搜的。我自己覺得地鐵的話常熟路,衡山路一下來就能看到老房子了。
❻ 上海最古老的房子在那裡
在調查有關古建築的資料時,發現上海市內居然有一處元代原構的
老房子
,就在
真如寺
。
西鄰
桃浦
。
❼ 想在上海周邊買房子,不知道哪裡好,最好可以
可以關注當地的房產交易中心,或者房產網、房產論壇。
買房需要考量:
目的
在購房前,消費者一定要考慮明白為什麼買房,是自住、改善住房條件,還是作為投資?如果是自住,可選擇交通、生活設施比較便利的小區或二手房;如果是改善住房條件,就選擇大戶型;而若是投資,則還要結合當下的經濟狀況。
位置
房產是非常個性化的,位置永遠是決定其價值的關鍵因素。因此,購房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目的選擇不同位置的房產,比如選學區房、市中心房還是地鐵沿線房?如果為了孩子上學,當然要選擇學區房,而且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優勢,投資價值也相對較大。
戶型
一般來說,如果是作為投資的話,建議選擇小戶型。如果是改善生活條件,當然要選擇大戶型。不過,小戶型住宅是最近住宅市場上推出的一種頗受年輕人歡迎的戶型。年輕人參加工作後,在經濟能力不太強、家庭人口不多的情況下,購買小戶型住宅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過渡性選擇。但在購買小戶型住宅時應注意,功能布局要合理,如何能在不大的面積內營造一個舒適的空間,是購買小戶型的關鍵。另外,在一個整體樓盤中,許多小戶型房多分布在樓體的北面和邊角位置,採光和通風的條件不好,而且離電梯間比較近,易受干擾,購買時需注意這些問題。
開發商
在目前的調控狀態下,開發商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我的建議是選擇大開發商,因為它的資金實力、技術能力、抗風險能力都相對較強,後期的物業也比較靠譜。小開發商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這樣會影響到交房、房屋質量以及後期的物業等一系列問題。此外,在買房前,購房者一定要先看開發商的國有土地使用證等證件是否齊全。不要輕易交付訂金,一定要看到正式合同內容並經過認真考慮後再交付,並要求開發商把廣告宣傳作為合同約定寫入合同條款。而消費者簽訂房屋購買合同時,一定要認真把握面積、價格、收費方面的條款以及違約責任、房屋質量、物業管理等條款,避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價格
很多人認為價格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我認為,在這幾個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就是價格。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價格不會有大的下降或者上漲。當購房者確定了地段、購買目的後,價格不會相差太大。
❽ 上海的有歷史故事的建築或景點
盧灣區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興業路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淮海中路567弄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館)(思南路7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4.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舊址(陝西南路23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明復圖書館1929年建成,是中國科學社建立的第一個公共科技專業圖書館。
5.鄒韜奮故居(重慶南路205弄5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鄒韜奮(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編《生活》周刊,舊居位於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萬宜坊」。
6.國泰大戲院舊址(淮海中路870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0年建造,鴻達洋行設計,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銀幕兩邊豎立的燈柱,與外立面交相呼應。
7.法租界公董局舊址(淮海中路37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遷於此。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
8.步高里(陝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樓二座,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賢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舊式石庫門里弄建築,磚木結構,行列式排列。
10.霞飛坊(淮海中路927弄•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時教會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館(魯班路600號)
江南造船博物館濃縮了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立至今140年的歷史,展示了中國近代科技、工業和國防發展史的變遷。
12.淮海路歷史圖片展簡介(淮海中路650弄3號)
辟築於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飛路,圖片展選用了近百幀照片反映淮海路的發展變遷。
虹口區
13.上海郵政總局舊址(北蘇州路2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郵務管理局。英國新怡和洋行設計,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形式,時為遠東第一流的郵政建築。
14.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舊址(多倫路201弄2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具有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5.魯迅舊居(山陰路132弄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933年4月從拉摩斯公寓遷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舊居(黃渡路107弄1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47年李白將中共地下黨電台遷此三樓。1948年底國民黨測得電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後犧牲。
17.魯迅墓(四川北路2288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新文化運動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於萬國公墓。1956年遷葬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
18.沈尹默舊居(海倫路504號•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吳興人。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慶來滬住此。
19.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陳列館(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區召開。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展示了中共四大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靜安區
20.平民女校舊址(成都北路7弄42—4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黨的「一大」召開後,中國共產黨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名義創辦平民女校,校舍原為李達寓所,舊式石庫門建築。
21.中共二大會址(成都北路7弄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開,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國民主革命的綱領。舊址為舊式里弄住宅建築。
22.茂名路毛澤東舊居(茂名北路120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2月,毛澤東居住於此,同住的還有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婦住樓上廂房。舊式石庫門建築。
23.劉長勝舊居(愚園路81號•上海市紀念地點)
劉長勝(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來上海在此居住,同時也是地下黨的上海市機關舊址。
24.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成都北路893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曾是中國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
長寧區
45.《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愚園路1376弄3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共產黨中央刊物《布爾塞維克》,從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編輯出版52期。編委會由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毛澤東、周恩來等26人組成。
46.宋慶齡墓(宋園路2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根據生前遺囑,骨灰安葬在原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墓葬東側。
黃浦區
47.上海古城牆和大境閣(大境路26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城牆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慶二十年城牆上建「大境閣」。現存古城牆為明代上海西城牆之一段。
48.三山會館(中山南路155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宣統元年福建商人集資興建,原是水果商人聚會和供奉天後的地方,為上海市現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築,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紀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江南地區活動的中心,是上海教區第一座主教府,統轄江蘇、安徽兩省各級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東路63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18年旅澳華僑郭氏兄弟創建的大型百貨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樓(南京東路72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華安人壽保險公司大樓(南京西路10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華僑開設「金門飯店」,為滬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裝飾藝術派風格,建成後的半個多世紀為中國最高的建築。
54.跑馬總會(南京西路32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馬總會」和「萬國運動會」投資,時為遠東最大的跑馬賭場。
55.大新公司(南京東路8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4-1936年旅澳華僑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園清真寺(小桃園街52號•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規模最大的清真寺。
楊浦區
57.復旦大學校史館、相輝堂、數學樓(邯鄲路220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一年馬相伯等創辦復旦公學,孫中山、蔡元培、陳其美、於右任等人擔任第一屆校董。1917年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22年遷現址。
58.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群(軍工路516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二年美國南北浸禮會創建,初名浸會大學,1914年改名為滬江大學。現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類風格的建築30餘幢。
59.江灣體育場舊址(國和路34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和游泳池。
60.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清源環路65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體育學院10日有重要活動,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停止對外開放。)
閘北區
61.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浙江北路118號)
主要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閘北這片熱土上領導一系列革命斗爭的「紅色閘北」史料。
62.四行倉庫(光復路21號•上海市抗日紀念地點)
1932年建造,四行即舊上海的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的簡稱,八一三淞滬戰役中謝晉元率部在此抗擊日軍。
普陀區
63.真如寺大殿(蘭溪路39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延佑七年建,雖經多次重修,主體木結構仍為原構件,為上海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浦東新區
64.張聞天故居(機場鎮聞居路50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聞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張聞天在此出生。
65.黃炎培故居(川沙鎮蘭芬堂74弄1-8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豐九年內閣中書沈樹鏞建,原為三進宅院,現僅存第三進。1878年10月1日黃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國烈士墓 (高橋鎮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軍主將吉慶元率兵進駐高橋,與清兵及英法侵略軍激戰,150餘名戰士犧牲,埋葬於屯糧巷。1954年重修。
67.仰賢堂(高橋鎮東街81—93號•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1931年建造。位於高橋港畔,中西合璧。現為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
68.吳昌碩紀念館(華夏東路1539號)
吳昌碩(1844—1927),我國近代詩、書、畫、印藝術大師。紀念館於1995年9月12日開館。 69.上海中醫葯博物館(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
該館由醫史博物館、中葯標本館和校史陳列館組成,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葯類歷史博物館。
寶山區
70.寶山孔廟大成殿(友誼路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孔廟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現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頂。1992年辟為陳化成紀念館。
71.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友誼路1號)
2000年1月28日對外開放,以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圖片、實物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戰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勇史跡。
嘉定區
72.嘉定孔廟(南大街18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建築。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設內。
73.法華塔(州橋南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南宋開禧年間,明萬曆三十六年重建。磚木結構,四面七層樓閣式,塔內有木梯可登至頂層。
青浦區
74.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重固鎮錢家涇北50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含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西漢時期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
75.陳雲故居(練塘鎮下塘街1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雲(1905—1995)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於2000年6月6日建成並開館。
76.青龍塔(白鶴鎮青龍村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唐長慶年間,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間因寺而名「吉雲禪寺塔」,俗稱青龍塔。磚木結構,塔身磚砌,八面七層。
77.青浦博物館(華青南路1000號)
2004年12月8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通過「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專題展覽,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橋文化和水鄉風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區
78.興聖教寺塔(中山東路235號方塔公園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方塔。北宋熙寧、元佑年間建於興聖教寺內。磚木結構,樓閣式,四面九層,第三層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畫,塔剎有「乾隆」紀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元至正年間創建。正門面北,內庭築有龍牆,元代建造窯殿,明代建造邦克樓和禮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號西林寺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咸淳年間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統九年遷建於大殿後。磚木結構,樓閣式,八面七層。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鎮西佘山之巔•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葉肇昌設計,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羅馬風格的建築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號•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廳等建築,長廊壁上嵌《雲間邦彥圖》石刻。1912年孫中山曾在雪海堂講演。
83.頤園(松匯西路480號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內•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高家花園」。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園林布局。
84.松江區博物館(中山東路233號)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歷史文物。館內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統四年《急就章》碑刻極具文物價值。
奉賢區
85.奉賢區博物館(南橋鎮解放路121號科委大樓三樓)
展示奉賢的古文化遺址、古馳道、古城廂、古海塘、古代名人等歷史文物。
崇明縣
86.崇明學宮(城橋鎮鰲山路69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天啟二年,後多次重修。崇明縣博物館設內,有「崇明島史與古船」、「崇明民俗」等陳列。
南匯區
87.南匯博物館(惠南鎮文師街18號)
展示上海成陸、南匯古海塘、煮海制鹽、婚嫁迎娶、名人軼事等歷史文物。
88.南匯彩豆畫館(新場鎮新場大街210號)
彩豆畫是南匯民間工藝,巧妙地運用純天然的五穀雜糧粘貼而成。
89.浦東派琵琶館(新場鎮東後老街5號)
源自清代乾嘉時期的浦東派琵琶藝術曾譽滿江南,以當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為代表的浦東派琵琶為中國主要的琵琶藝術流派。
90.端午民俗館(新場鎮新場大街171號)
❾ 中國古代的樓房最高有幾層
百姓住的房子最多是兩層的,但是高台,塔類建築可以建的很高,古代最高建築是永寧寺塔。
永寧寺塔為北魏洛陽城的皇家寺院永寧寺中的佛塔,據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載,永寧寺塔為木結構,高九層、一百丈,百里外都可以看見。
永寧寺塔始建於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由篤信佛法的靈太後胡氏主持修建,規模之宏大為洛陽千寺之冠。修建成的永寧寺塔是一座以佛塔為中心的佛寺,是專供皇帝、太後禮佛的場所。
(9)上海哪裡有中國古代房子擴展閱讀:
永寧寺塔是當時洛陽的制高點,在這座塔的注視下,當時的洛陽城好比梵天佛國。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大規模興建佛寺,使得洛陽的佛寺數量劇增,當時的洛陽城「招提櫛(zhì)比,寶塔駢(pián)羅」,輝煌壯麗,無與倫比。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永寧寺塔被大火焚毀。永寧寺塔現存遺址位於漢魏洛陽故城中,迄今尚存塔基遺跡,為高大的土台,當地俗稱木寧寺或木塔寺,清代誤定為陵冢,樹「漢質帝靜陵」碑,至今碑石猶存。遺址於1963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發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傳統民居
❿ 上海有哪些歷史古跡
豫園
是「奇秀甲於東南」的江南名園。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距今有400多年歷史。園林布局融會了明、清兩代園林的建築藝術,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譽。樓閣參差,山石崢嶸,古樹蒼翠,共有48處景點,具有「以小見大」的特色。有魚樂榭、玉玲瓏、萬花樓、和煦堂、萃秀堂、內園、九曲橋、荷花池、湖心亭等勝景。
龍華寺
位於徐匯區的龍華寺是上海市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的佛教寺院。相傳建於三國時期(公元247年),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現以古寺、古塔、龍華廟會、龍華晚鍾構成宗教旅遊勝地。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保持原貌,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
孔廟
位於嘉定區的孔廟建於公元1219年,向有「吳中第一」之稱。內設中國科舉制度陳列館,「育才」、「興賢」、「仰高」三座牌坊,分別代表培養人才、選拔人才和對孔子的敬慕。「當湖書院」是目前上海市最完整的古代書院建築,距今有270多年歷史。孔廟碑廊內保存有宋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大字碑、被稱為「嘉定四先生」的書跡石刻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玉佛寺
位於靜安區的玉佛寺是上海名剎。清光緒8年(公元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從緬甸請來玉佛兩尊並建寺而得名。玉佛樓有一座高1.9米、寬3.4米的玉雕釋迦牟尼坐像。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玉佛樓、經殿等宏偉建築。
方塔
方塔位於松江區,建於五代後漢乾佑枯二年(公元949年),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2.5米。因襲唐代磚塔結構,磚身每層四面辟壺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方塔周圍辟有「古典園林」,園內有宋望仙橋、明蘭瑞堂、清天後堂大殿以及五老峰、美女峰等名石。
朱家角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稱,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鄉古鎮。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就形成村落集市,明代萬曆年間發展為繁華集鎮。彎彎曲曲的石板小徑,迂迴於狹窄的街巷店鋪之間。石橋、烏篷船、小橋流水、明清古宅等,共同構成悠閑安逸、古樸恬淡的田園韻味。
松江唐經幢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 松江縣松江鎮中山小學內
豫園 明嘉靖、萬曆年間 南市區老城廂內
徐光啟墓 明崇禎十四年(164年) 徐匯區南丹路光啟公園
上海孫中山故居 1918年 盧灣區香山路7號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1920~1921年 盧灣區淮海中路567弄(漁陽里)6號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1921年7月 盧灣區興業路76號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1927~1937年 徐匯區龍華路龍華烈士陵園內
魯迅墓 1956年建 虹口區四川北路2288號魯迅公園內
宋慶齡墓 1981年 長寧區陵園路宋慶齡陵園內
興聖教寺塔(北宋)、真如寺大殿(元)、上海外灘建築群(1906~1937年)、上海郵政總局(1924年)列入其中;沉香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