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日本和中國新年哪個好

日本和中國新年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6-21 12:02:29

Ⅰ 日本正月和中國春節的相同和不同點

相同點

1、都是新的一年開始。時間都是在正月。

2、給孩子壓歲錢。過年時,人們要給他們的子女以及親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錢,在中國也叫壓歲錢。

3、搞大掃除。從12月下旬開始,家家戶戶就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掃得乾乾凈凈。

不同點

1、新年時間長度不同。中國春節是公歷的1月1號,而日本是公歷1月1日至1月3日。

2、慶祝方式不一樣。許多日本人會穿著傳統的和服去寺廟或神殿,廟殿中的鍾敲響108下,意味著每個人在新的一年中都有108個心願,聽鍾聲還會凈化人們的心靈。而中國會貼對聯來迎接這個喜慶的日子。

(1)日本和中國新年哪個好擴展閱讀

春節的意義

節日有著特定的民俗文化內涵,是一種特殊意義的文化資源。而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社會意義尤為巨大。春節首先代表著溫暖和親情,以及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至聖地位。"回家過年"不僅僅是親人的聚會,也是精神的洗禮與倫理關系的更新。

其次,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心結。舊時北京人過年要吃荸薺,荸薺諧音"必齊",說的就是新年親人必須齊全。年夜飯是中國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這頓飯無論如何一定要在家裡吃。

人們將自己的感情、願望、倫理、信仰都積聚在這一節日上,使春節已經不是簡單的時間點,已經被廣大人民充分價值化,乃至成為一種民族文化象徵與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

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

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Ⅱ 日本過年的習俗和中國有什麼不一樣

日本過年的習俗和中國習俗對比:
迎接新一年的來臨對日本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從12月下旬開始,家家戶戶就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掃得乾乾凈凈,有些人家還在門前上方懸掛一根繩子,據說是用來驅逐鬼怪的。日本過年的習俗中,門松是在過年的時候,家的門前等地方經常放置的一對松和竹做的裝飾品。古時候,日本人認為神仙是住在樹梢上的,所以放上門松就是希望把「年神」給迎回家的意思。日本過年的習俗就是新年期間把松帶回家的習俗起源於「平安時代」。現在的習慣一般是在12月10日左右,到山上去把松樹(枝)取回來,稱作「迎松」。早點的話,12月 20日就可以在家裡裝飾起來了。但現代日本人也有過聖誕的習慣,所以25日以後再放門松的人很多。日本通常有「七日正月」的說法,所以門松一般是一直裝飾 到1月6日傍晚才收拾起來。當然,也有些地方是放到1月15日小正月為止的。

鏡餅是給歲神的貢品,又平又圓,大小兩個疊在一起。有的地方也有疊三個的,也有的不是用餅而是用糖作成的。鏡餅的擺設方法因地區不同而異,倒說不上哪兒對哪兒不對,不過標准做法是三面放上白紙,將交趾木和里白分別放在兩邊,正中放大小一組的鏡餅。其上放海帶、酸 橙果、柑橘或伊勢蝦等代表吉利的東西。普通家裡只需在白紙上放鏡餅、柑橘,這樣已經足夠了。新年擺設要在年末大掃除結束後,在12月13日~28日期間准備進行。新年擺設只需保持到迎接歲神到來的1月7日為止,到7號就去除新年擺設。據說鏡餅可以保持到11號的開鏡日。要切成小塊的話考慮到曾經供奉給神,所以別用菜刀切,而要用木槌敲碎。

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人們也用敲鍾的方式辭舊迎新。但是不是敲12下。這個取名為joya no kane的習俗,要求在除夕與新年交際之時敲擊寺院大鍾108下。每一聲的鍾鳴就代表人內心中的一種煩惱罪過的消除,以避免被誘惑拖入深淵。這些罪惡可能包括憤怒,嫉妒或者慾望。至於飲食方面,在傳統上人們要吃一種名為toshikoshi-soba的食物(面條),來期待來年的財富就像面條一樣綿長。
日本人稱河豚為「珍味」,不是誰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會做一頓非常豐盛的年飯。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日本料理中熱食不是很多,吃時大都不用加溫,拿來即食。他們把年飯盛在雙層漆盒裡,每層中又分出兩個或者4個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裡面。年飯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與「辛苦、認真」諧音。還有一種小魚的名字叫Tasaku,諧音「多作、豐收」,也是年飯中必定出場的一道菜。
過年蕎麥面條:如同中國在除夕夜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年糕一樣,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裡有吃「過年蕎麥面條」的習俗。據說蕎麥面條必須在零點前吃完,吃不完的話,第二年就不會有金運。之所以是吃蕎麥面,據說是因為蕎麥面又細又長,在日本文化里代表著細水長流與健康長壽,人們希望像蕎麥面條般活的長久。另外,因為蕎麥面條易斷,日本人希望將一年的辛苦與煩惱做一了斷,不帶到新年裡。還有一點是希望像蕎麥這種植物那樣,生命力頑強,不畏貧瘠,不怕風雨。
同中國一樣,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日本人過年也給孩子壓歲錢。過去人們認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為邪所傷。為了驅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長,大人將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來後分給孩子們,後來逐漸演變為壓歲錢。祈望發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盞」。漆器製成的盛酒的小盤,三個一摞放在一起。屠蘇酒也是裝在漆壺中。主客從上至下拿出小盤,主人便在盤上點一些屠蘇酒,客人喝下後再點一次,一個盤子飲用三次,最後完成「三三九盞」的儀式。剛剛用過的盤子經簡單擦拭後,下一位客人接著用,包括孩子在內,喝屠蘇酒也是每年過年的一個重要內容。

Ⅲ 日本的新年和中國有什麼異同簡潔。

首相時間上就是不一樣的,日本新年就是中國的元旦,習慣上也不一樣,日本過年在門上要掛門松,玄關處放年糕,過年吃雜煮。很多人在夜裡12點會去寺院敲新年到來的鍾,元月一號去神社祈福。中國的就不用說了吧!

Ⅳ 中國新年和日本新年有哪些不同

這個問題顯而易見啊。
從第一方面來說,但是時間的不同啦。中國的新年是農歷一月出一,而日本的新娘則是正月,原本正月就是農歷的一月,但是呢在明治維新後改用公歷,則用於稱新歷的1月,截至1月31日都被稱為正月。因此,農歷的正月則稱為「舊正月」,現在日本人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


Ⅳ 日本和中國的新年的區別 論文摘要

日本與我國一樣也有過新年、春節的風俗,可是由於日本人在飲食、服裝、建築等方面的日益西洋化,因此一些古老的傳統風俗也隨之發生變革。當今的日本將新年做為最隆重的節日,而春節在城市卻漸漸地被人們忘卻,只有在農村還殘存著過春節的習慣。現在,還有不少人將「聖誕節」做為最隆重的節日。
在辭舊迎新的年尾,日本各機關、公司從十二月二十八日就停止辦公,而去忙於年終的應酬。在此期間各機關、公司都要大擺宴席款待下屬職員,舉行「忘年會」。「忘年會」是讓下屬職員忘卻過去一年中的辛勞勞累、憂愁煩惱而舉行宴會。一月一日至三日是節假日,四日這一天是上班,可是,男職員穿著漂亮的西裝,女職員穿著艷麗的和服,大家高興奮興地來到本單位彼此間相互寒暄一番就下班了。
年前,賀年片成了人們搶購的熱門貨,各郵局從十一月初就開始出售,日本每年大約出售二十多億張。日本各地郵局統一從十二月十五日受理郵寄賀年片的業務。東京郵電總局對最先投寄賀年片的三百人贈予非凡紀念冊。一個日本職員一般都要寄幾十張賀年片;寄給外地的親朋好友,或本地無法拜訪的頂頭上司。在賀年片上一般都寫些「謹賀新年」、「新年好」、「請今年多多關照」等祝詞。日本從一月一日至七日期間各家門上都掛上裝飾松枝,所以,人們也稱新年為「松之內」,在「松之內」以後投寄的賀年片就不能寫「謹賀新年」了,而要寫「寒中見舞」。(一月六日至二月四日稱「寒中」,「見舞」是問候之意。)另外,年終之時,親朋好友要互贈酒、紫菜等禮品,一些公司還要向一些單位、及知名人士贈予掛歷。
日本稱十二月三十一日夜晚為「除夜」,這天晚上每家都吃團圓芥麥面條,因為面條代表著長壽。除夜,人們在家中或在寺院等待著午夜十二點的到來。這與我國人們等待聽新年鍾聲一樣,可是,日本的新年鍾聲確別具一格。十二點一到,日本全國各地寺院都要敲一百零八下鍾,沉厚的鍾聲回盪在日本列島的上空。關於一百零八下鍾聲的來源,眾說各異。有人說是為了消除一百零八個憂愁煩惱,有人講是為了贊頌一百零八位神佛,也有人解釋:一年分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共計一百零八。「除夜鍾聲」響過後,人們各自懷有不同的宿願,絡繹不絕地走向神社寺院,參神拜佛。
從一日至三日,日本各家各戶都不動炊火,只吃年前做好的熟食。在此期間,人們還要吃年糕與雞肉、蘿卜混燴的年糕湯,也喝些酒以示祝賀新年的來臨。
日本也有給孩子們「壓歲錢」的風俗。新年期間一個孩子平均能得二、三萬日元的「壓歲錢」。「壓歲錢」必須是嶄新的紙幣。日本銀行為此而在年終發行一些新幣,人們可以在各地分行兌換。一月五日,各地都為孩子們舉行試筆書法大會。成千上萬的孩子手拿毛筆,在雪白的紙上寫下了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個字。
東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在新年期間東京就出現一種「人口大移動」的現象。因為很多外地人在東京工作,辛勞一年,在年底要返籍探親。另外,東京人又利用休假到外地旅遊。使得平時交通堵塞,人群擁擠的東京顯得冷清空盪。隨著新年假期的結束,人群又像潮水一樣涌回東京。

Ⅵ 中國春節和日本新年在年前准備工作有什麼不同

中國的春節相比,日本的新年也有很多習俗。
日本的習俗與中國貼對聯相對應的就是擺「門松」,就是要在門口擺一棵大松樹。門松也叫「迎松」或「迎年神」,古時日本人認為神仙會在正月降到人間,帶來幸福,所以人們要在門口擺放一棵松樹供神仙歇腳。
現在也有用塑料的門松,門松不僅放在門口還放在院子里。日本人是在年前的 12 月 13 日把門松挖回來,也可以在其他日期挖,但是要禁忌在 29 日挖,日語的 9 日「苦」的同音,要避開這一天。
日本人也最忌諱「門松」只擺一夜就撤掉的做法,至少要到 1 月 7日,有些人擺到 1 月 15 日也就是小正月才撤掉。
和中國一樣,日本人也要守歲過除夕,但是他們稱除夕為「大晦日」,也就是陽歷的 12 月 31 日。全家人也是圍坐在一起吃空心面,收看「紅白歌合戰」,日本觀看紅白歌會的習慣如同中國人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樣已經成為了過年的一種習俗。
看完紅白歌會正好是半夜十二點,這時寺廟里鍾聲齊鳴,人們聽著鍾聲懺悔過去一年中的罪惡,除去舊年的煩惱迎接新年的到來。
鍾聲會響 108 下,對於此舉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是一年中有 12 個月、24 節氣、72 侯,幾個數字加起來正好是 108;
二是人有 108 種煩惱和慾望,敲鍾108下可以驅除這些煩惱和慾望。
日本人守歲的習俗主要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而中國守歲主要是對過去一年的依依不捨和對新的一年的美好願望。
鍾聲響起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到了,這時全家老少便可以前往周圍的寺廟和神社祈福了,有些人會等到天亮以後再去,這都屬於一年中的第一次參拜。
參拜完神社、寺廟後,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也要各家走訪並致以新年問候。
日本人也會給小孩子准備壓歲錢,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式的壓歲錢一定要裝在一個專用色彩鮮艷的小信封里再送給小孩子,因為日本禁忌送「裸體錢」,直接把赤裸裸的現金用來送禮,中國人對所謂的裸體錢並沒有太多的忌諱,有時還喜歡讓小孩子看到是多少錢,令其開心。
飲食方面是中日兩國在慶祝新年時都非常重視而有講究的,中國人吃餃子,此外還要做很多各式各樣的美味菜餚,日本卻與中國習俗大相徑庭,按照傳統,日本人在 1 月 1 日到 3 日是不做飯的,而是吃年前已准備好的新年菜,又叫「節日料理」

Ⅶ 日本人過新年,和中國有什麼不同

和中國一樣,日本人也要守歲過除夕,但是他們稱除夕為「大晦日」,也就是陽歷的 12 月 31 日。全家人也是圍坐在一起吃空心面,收看「紅白歌合戰」,日本觀看紅白歌會的習慣如同中國人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樣已經成為了過年的一種習俗。

看完紅白歌會正好是半夜十二點,這時寺廟里鍾聲齊鳴,人們聽著鍾聲懺悔過去一年中的罪惡,除去舊年的煩惱迎接新年的到來。

Ⅷ 日本春節和我們中國的春節在日期上完全一致嗎謝謝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習俗比較

要旨

中國和日本從古代開始在文化習俗上就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和交流。然而,隨著時間的變化,兩國在節日的習俗上都多少發生了變化,因此出現了很多共同點和不同點。其中,從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比較上,明確的表明了兩國之間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融合與發展的特徵。

首先

很久以前,中國和日本在習俗上就表持著深厚的關系,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習俗上存在很多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我們通過對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起源、習俗、語言、數字、傳統文化等的比較,明確的理解了兩國之間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融合和發展的獨特特徵。

1、新年的起源

早在夏朝時期就有了"年"的概念。那時的農業不是復作,一年當中只有一個季節種植作物。因此,每年一次成熟的時候,每個人都為了再次收獲農作物而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感應神的恩惠,同時期望來年的天氣會風調雨順,避免災難,遠離魔怪,這就是春節的起源。日本的元旦相當於中國的春節,這種新年的形式從中國的古代開始廣泛傳播,這個節日的意義和中國的春節相同,都是祈禱來年有好運,好的新的意思。

2.1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習俗上的共同點

2.1.1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相同,全都是快樂的慶祝,到處洋溢著辭舊迎新的節日氣氛。例如,大掃除、裝扮房子;有的地方裝飾著燈籠和絲綢、城市和農村各地都裝扮的煥然一新。商業區不僅華麗而且五顏六色的很美麗;機關、學校、醫院、企業、大街上到處都掛滿了國旗和彩旗,貼著節日的標福,大部分的正門都裝飾著花和秸稈。總之,無論哪裡都充滿著節日的氣氛。

2.1.2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是全國性的節日 中國的春節的假日通常是舊歷的1日到7日,共7天。日本全國的休息日是每年的12月29日到1月3日,共5天。

2.1.3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都有除夕夜,通宵迎接新年,一家人吃著團圓飯,收禮物等習俗。例如,在節日時,全家人聚集在一起,除夕夜一家人吃著團圓飯,喝著酒;親人們通過新年的問候方式互相辭舊歲,加深友情和感情;晚輩向長輩致意,長輩送給晚輩禮物等。

2.2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習俗上的不同方面

2.2.1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娛樂和食事 在中國新年到來時,家家的門都開著,首先,燃放爆竹,在劈里啪啦的鞭炮聲中迎來新的一年。日本的元旦期間不燃放爆竹,每家每戶都安靜的慶祝新年。中國的春節通常在除夕夜的晚上全家人吃餃子,放一些零錢在裡面,吃到它就代表著幸運。在日本的元旦,除夕夜的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長壽面慶祝長壽並慶祝新年。

2.2.2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日期 中國的春節是舊歷的正月初一,日本的元旦是西歷的一月一日。

2.2.3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期間屋子的裝飾 中國的春節時貼紅色的春聯,表現對來年的祝福;貼年畫,表示辭舊迎新;貼"福"字表示"福"到了,體現了每個人對來年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日本的元旦時掛著草繩,窗戶上掛門松來慶賀。元旦期間,日本人通常在門上掛一根草繩,門前插門松,然後在繩子的圓環上掛著枳實,橘子,海帶,龍蝦。門松的裝飾物是普通的竹葉,松枝,橙子,草繩,龍蝦等,表示希望來年能夠幸福,家庭長壽,並祈禱活到百歲,遠離魔怪。

2.2.4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習俗上的守歲 在中國的春節全家人一夜不眠,歡樂的談笑著欣賞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愉快的度過一夜。在日本的元旦,願家人圍坐在火爐旁迎接新年,靜靜的等待著寺院里108聲鍾響,日本的男男女女分組進行紅白歌會來度過一夜。

2.2.5 從以上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習俗上的不同可以看出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節日的風俗文化上都具有獨特的特點,不管是近是遠,都具有融合和發展的特點。

3、從語言的比較來看

3.1 文字語言的使用

3.1.1共同的祝福語 在文字語言的共同使用上,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共同語言是新年好,好年頭,祝福將來,得到富裕,萬事如意,五福臨門,新春大吉,五穀豐登,財源廣進,財運亨通,金玉滿堂,千金百順,積聚財富,祈禱家族的幸福。像所期待的那樣,實現自己曾想像過的一年。

3.1.2 忌諱的祝福語 兩國都有生、老、病、死、殘、破、碎、終、絕、失等起源不好的詞語不能使用。例如中國春節時點背、倒霉、破了等詞語不能使用,日本元旦期間"丟了、分了、沒了"等語句也要避免使用。

3.1.3 我們通過文字語言的使用,知道了中國春節和日本的元旦時人人都喜歡使用語言起源好的句子,避免使用起源不好的語句。

3.2 數字的比較來看

3.2.1 數字4的比較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習俗的不同即使在數字上也可以表現出來。在中國,4和事的發音相近、44會聯想到很多事,表現了想到很多事的意思。然而,日語當中的4的發音和死相同,14的發音和"重く死ぬ"相同,42的發音和"死ぬに"相同。日本人因此會聯想到4或者含有4的同音句子,會感覺起源不好。因此,避免使用4.

3.2.2 數字9的比較 在中國,9和久的發音相近,用於對幸福的祈禱和長久的好運。所以,春節時2喜歡使用帶有9的語句。然而,日語中9的發音和"苦しみ"相同,日本人認為4989和3396的數字組在一起是禁忌的組合。因此,節日時基本上不用含有4和9的語句。

所以,通過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數字4和9的禁忌比較看,中國和日本在節日習俗上對數字語言的發展存在著各自獨特的特點。

4、傳統文化的比較看

4.1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東亞文化的中心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節日習俗上為何存在這么多的相似處。湯重南先生的《日本現代文化》一書中提到了中日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東亞文化以中國為發源地,中國是東亞文化的中心,中國古代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歷史,它對其周邊的地區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影響。

4.2 日本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 日本的地理位置處於與大陸分離的西太平洋島嶼上,古代的文化成立後,大約西歷時期,大量的吸收中國古代先進的傳統文化,模仿並引入中國的傳統文化,當時的民族傳統文化被廣泛的信任。因此,日本為了獲取這些思想,在舊正月前後舉行活動,大部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就這樣被引入到日本。

4.3 日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變革 任何文化的融合都具有以下的一種現象:不改變自己的文化,少量的吸收別的文化,接受者的主體性通過多種條件的選擇和變形,從而逐步的接受。因此,對於日本的傳統文化,日本人在積極的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同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改變創新,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母體上,孕育出了新的文化子體。這種類型的新的文化子體具有更新的生命力。總而言之,中日兩國的傳統文化雖然是同根的,但是果實卻具有很大的不同。

4.4 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是中日傳統文化范疇內表現力最強的 我們從以上可以知道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發展過程具有吸收和融合、融合和發展的特點。

總結

總之,從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之間的起源、習俗、語言、數字、傳統文化的比較上來看,之所以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在習俗上存在這么多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主要是中日兩國人民始終保持著友好的交流和接觸,在節日的習俗文化上具有吸收和融合、融合和發展的特點。因此,對於我們這樣的語言學習者來說,通過對中國的春節和日本的元旦的比較,能夠更好的理解中日兩國之間的傳統文化,對日語的學習具有很大的益處。因此,在中國和日本的傳統文化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發揚,根據日本民族文化的優點以及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積極創新,也觸近了中國和日本的傳統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Ⅸ 中國和日本的元旦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簡單點,100分求解

相同點..中國和日本的元旦都是新年.
不同點..中國的元旦是陽歷年,也就是外國的舶來品,我們不怎麼重視的.也就是學生們在學校開個元旦晚會什麼的.
而日本的元旦時他們最重要的新年.其實我覺得日本人在這方面確實是有夠搞笑的.你說你連新年都是學的歐美,還搞出個"正月"來幹嘛? 日本所謂的正月,就是1月1日元旦開始的一個月.是來自中國的正月.他們把兩個外國國家的節日給連在一起過了......叫我說,日本別的什麼都好,就是節日這一點簡直是胡鬧.... 你拿元旦當新年過也就算了,聖誕節還要湊熱鬧.你不知道,日本人可愛過聖誕節了...整個國家張燈結綵的....
其實叫我說,聖誕節跟日本根本就沒有狗屁關系...

Ⅹ 中國過年和日本過年的區別是什麼

日本的過年習俗也是十分豐富多採的,許多方面與中國有著相似之處,而論其保持傳統的成份,似乎尤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將中日過年習俗做些比較,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事。可惜筆者沒有在日本過年的經驗,缺少親身體會。這里的比較只是從書本閱讀獲得的一點粗略了解出發,而且,因為時間和能力的限制,閱讀和理解也都很窄很淺。對於筆者下面文字的淺陋,真誠地敬請原諒;其中若有謬誤,更請不吝指教。 雖然元月一日才是過年的正日子,但實際上並不是從元旦才開始過年,而是從上一年十二月下旬就進入了過年的前期或預備期,所謂過年,其實要包含大約二十天左右的一段時間。這一點,在中日兩國的古代是基本相同的。現在由於國定假日的制約,過年的時間沒有那麼長了,但年假依然是一年中最長的假期(要連續七、八天,往往年假一結束,隔一、二天又會遇上周末),而且假期總是橫跨兩個年度,即從元旦之前就已開始,這在中日兩國也都一樣。事實上,無論中日,在有些老輩的意識中,過年的准備期開始得比臘月下旬還要更早。 隨著年終的迫近,人們感到光陰飛馳,生命消逝,於是一位未免發出嘆息。另一位則安慰他在新年裡做個好夢,夢見日本人非常相信的那艘寶船。 這里涉及日本的一種風俗,即認為正月里枕著「寶船繪」入眠,如能在一年之初,尤其是年初二做夢(所謂「初夢」),夢見寶船,那是大吉大利的事。所謂「寶船繪」乃是一種版畫,畫上印著一條船,船畫得很質朴,重要的是船上裝著米糧袋、銀箱、砂金袋、�1�7�1�7魚、童話里的萬寶槌和隱身草,當然還有許多金銀財寶,也有把七福神的形象畫在上面的。江戶時代的寶船繪,以畫有七福神的為多。年末歲初,東京街上到處是叫賣寶船繪的小販,買的人也很多。家家都盼著做到吉利的初夢。如果真的做到了這種吉夢,就把寶船繪交納到神社,由神社集中起來,用凈火焚燒(從前是把寶船繪埋於土中或投於江水),這樣,福氣就會來到,而一切惡夢、厄運和災難,就被送走了。過年參拜七福神的風俗,在日本至今不衰,而參拜的路線已不限於江戶以來的三條。到1995年為止,得到確認的參拜地點,全國達到95處之多,在東京,像日本橋、銀座、港區(麻布)、新宿山手、小石川、下谷、淺草名所、龜戶、東海(品川)、池上、板橋、柴又、八王子、多摩(青梅)、調布等處都有,而且在東京以外的地方出現了新設參拜點的熱潮。 以往日本春節除了有向七福神祈禱的風俗,還有祭拜祖先的傳統行事。大平與兵衛於天保十年(1893)所寫的《農家年中行事記》, 記述了東京以外地方普通農家正月拜祭祖廟的情況。書中說:正月元旦,吃過雜煮餅之後,一家之長就和長子一起去拜謁先祖墓所在的菩提寺。在這一天去菩提寺向祖先作新年問候,是此地自古相傳的風俗。在另一位17―18世紀日本鄉村居民的日記里,也多有這方面的記載。將在下文舉到該日記時一並引出。

閱讀全文

與日本和中國新年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為什麼分為三個地方 瀏覽:399
為什麼印度那麼冷 瀏覽:843
為什麼英國喜歡下午茶 瀏覽:611
開普敦到中國飛機多久 瀏覽:156
印度伊馬替尼和瑞士的有什麼區別 瀏覽:457
英國紅磚名校是什麼 瀏覽:995
聯通英國流量如何收費 瀏覽:254
伊朗西邊是什麼國家 瀏覽:277
美國為什麼拉黑伊朗 瀏覽:776
哪裡有去印尼火山的旅行社 瀏覽:991
印尼最近情況怎麼樣 瀏覽:550
印度炸的球叫什麼 瀏覽:12
伊朗防疫措施是什麼 瀏覽:550
越南海邊有什麼魚 瀏覽:355
印尼海嘯推了多少米 瀏覽:99
中國女性哪個地方多 瀏覽:337
伊朗高鐵怎麼樣 瀏覽:946
去越南買流量怎麼買 瀏覽:763
印尼號碼加什麼 瀏覽:266
中國維族人口有多少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