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叫孔金華的

中國有多少叫孔金華的

發布時間:2022-06-21 23:52:00

❶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姓氏

中國有單姓6931個。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1)中國有多少叫孔金華的擴展閱讀:

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漢族姓氏,每一種姓都包含其獨特的、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每一種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沒有貧、高、低、富、貴、賤之分。

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❷ 全國周朝孔同名字有多少人

全國周朝孔同名字有多少人?問出全國周朝孔同名字的有多少人這句話說明你叫周朝孔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有叫周朝孔,全國周朝孔同名字的有多少人這個不好說大概得有幾萬人。周朝孔名字文化氣息濃重個人打八十分。

❸ 中國姓氏孔氏人口有多少

第六次人口普查,孔姓排列第72為,占總人口百分之零點三,約四百萬左右。

孔姓來源:
1、源於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湯之後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為子姓孔氏。
2、源於子姓。出自宋國司馬孔父嘉之後,西周初期,成湯的後裔微子啟被封於宋國,微子啟死後,其弟宋微仲繼位。微仲九世孫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遭受迫害,他的後代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也是子姓孔氏。 孔父嘉的六世孫為孔子。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姬孔悝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
4、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孔寧,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記載,春秋時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個大夫叫媯孔寧。
在媯孔寧的後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是為陳郡孔氏。
5、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君主鄭穆公姬蘭有後人名姬孔張,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鄭國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8、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孔氏,世代相傳至今。

❹ 中國有多少個孔令進

中國有叫孔令進的大約隊在一百五六左右,這個名字挺好聽的,一般都考慮取這個名字

❺ 中國漢族一共有多少個姓氏

據統計漢族姓氏目前有4820個。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11969個,有4820個註明為漢族姓氏。

據初步統計,在《中華姓氏大辭典》所列11969個姓氏中,有4925個未註明姓氏來源,有2224個系少數民族姓氏,二者合計7149個,佔11969的59.7%,下餘4820個為漢族姓氏。筆者根據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對這4820個姓氏逐一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為: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個,佔4820的38%。但是,僅有姓氏數量,尚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每個姓氏擁有人口數大不相同。

為了進一步弄清河南在中華姓氏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筆者又根據該書提供的姓氏擁有人口資料,對我國最常見的漢族姓氏逐一進行了考證。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漢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說13億人中有11.7億人姓這120個姓。

在這120大姓中,全源於河南的姓氏有52個,即李、張、陳、黃、周、林、何、宋、鄭、謝、馮、於、袁、鄧、許、傅、蘇、蔣、葉、閻、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湯、尹、武、賴、樊、蘭、殷、陶、翟、安、倪、嚴、牛、溫、蘆、俞、葛,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姓氏有45個,即王、劉、趙、吳、徐、孫、胡、朱、高、郭、羅、梁、韓、唐、董、蕭、程、沈、呂、盧、蔡、丁、魏、薛、杜、鍾、姜、熊、陸、白、毛、邱、秦、顧、侯、孟、龍、黎、常、賀、龔、文、施、洪、季;兩項合計,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大姓的80.8%,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9% 。

如果減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於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會有所下降,但起源於河南的姓氏總數是1834個,減去97個,還有1737個,加上這些姓氏,起源於河南的姓氏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率仍在80%以上。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河南是姓氏資源第一大省,海內外華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為何在中華姓氏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概括地說,河南是華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自然也是華人姓氏的搖籃。

如果進一步分析,把中華姓氏史與河南歷史加以對照,就不難發現,無論是姓氏的萌芽、產生,還是普及、定型,無不與河南息息相關。

拓展資料:

「姓」字由「女」和「生」字合成,古姓多「女」旁。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子孫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個特殊的記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後來,姓和氏就沒有多少差別了。

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現代人命名沒有古代人那麼講究,除少數人有字、號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個名字, 並且多為一字或兩字。《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11969個,有4820個註明為漢族姓氏。

最初,漢族的姓、氏是有區別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號。「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許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個特殊的記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後來,姓和氏就沒有多少差別了。而漢族之姓則多出於黃帝,炎帝之後,故又稱「炎黃子孫」。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 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

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

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

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於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

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蕭氏等十三個氏。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

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參考資料:網路—漢族姓氏

❻ 全國最新統計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的人口分布
從孔子至今,已經二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孔氏宗族又傳承了八十來代。孔子之後的數代,多次出現過單傳情形,人口增長緩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時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後裔竟然尚不足十戶,外遷的數量極少。五代後梁時期,經歷過「孔末亂孔」的劫難,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後,孔氏在趙宋王朝的大力呵護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長,到清朝末年,僅四十三代孔仁玉這一支的後裔在曲阜即已經達到了數萬人;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發展,外遷人口也得到極大擴散。

宋朝時期,孔姓大約有21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東。
從元代開始,孔氏族人就開始了向海外的遷徙。當時,元朝最高統治者為控制高麗,採取聯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遠嫁高麗忠肅王之子王顓,孔子裔孫、五十四代孔昭為公主所帶侍從之一。到高麗後,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一職),先後受封為檜原君、昌原君,死後葬於昌原。孔昭的後代在高麗累世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以後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由於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
至明末清初之際,又入遷福建、廣東、貴州、雲南一帶。清朝以後,孔姓子孫已遍布全國各地,還遠播海外,使孔姓成為我國諸多家族中一個著名的大宗族。當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廣,以山東、江蘇、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約佔全國漢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聖地」山東獨佔百分之六十。
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對孔氏後裔屢予優待。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譜後,命高麗國的孔氏以曲阜為籍貫,以示不忘祖先,並仿中國衍聖公之例封以世爵。
韓國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續到86代。他們的取名與中國國內的規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輩用字。在韓國還有專門的同宗茹人組織,叫作「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忘源出於中國的曲阜,在20世紀80年代曾組團專程赴曲阜祭祖,並在仰聖門(即曲阜城北門)外立碑紀念。另據1987年人口普查統計,韓國的孔姓族人為 17207戶,72382人。東南亞各國,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過去。至於日本及歐美等地的移居,則是在民國期間開始的。
到20世紀末,孔子後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韓國、朝鮮、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數量較多,英國、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孔氏族人。
中國孔姓氏人數分布在哪裡?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國各地。具體說來,在浙江、江蘇、江西、山東、四川、河南、廣西、福建、河北、安徽、嶺南(治所在廣州,轄約今廣東欽山港以東大部分地區)、湖北、山西、甘肅、吉林、青海、陝西、察哈爾(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奉天(約今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龍江、雲南、貴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為最多,稱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錄之侄、唐代文學館學士孔穎達。 其他族人在異地他鄉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餘人或數百人,多的還另立聖裔都,如乾隆時江西金溪縣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貴溪縣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鉛山縣的十九都等,都是這樣建立成名的。到清中葉時,人數眾多,如江南高淳縣漆橋孔氏,傳十幾代後,至嘉慶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萬有餘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潛山縣的孔氏族人,由於人丁繁衍,已散居潛山、太湖、懷寧、望江四縣。

孔氏分布在中國那些地區
從孔子至今,已經二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孔氏宗族又傳承了八十來代。孔子之後的數代,多次出現過單傳情形,人口增長緩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時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後裔竟然尚不足十戶,外遷的數量極少。五代後梁時期,經歷過「孔末亂孔」的劫難,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後,孔氏在趙宋王朝的大力呵護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長,到清朝末年,僅四十三代孔仁玉這一支的後裔在曲阜即已經達到了數萬人;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發展,外遷人口也得到極大擴散。

宋朝時期,孔姓大約有21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東省。
從元代開始,孔氏族人就開始了向海外的遷徙。當時,元朝最高統治者為控制高麗,採取聯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遠嫁高麗忠肅王之子王顓,孔子裔孫、五十四代孔昭為公主所帶侍從之一。到高麗後,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一職),先後受封為檜原君、昌原君,死後葬於昌原。孔昭的後代在高麗累世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以後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由於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
至明末清初之際,又入遷福建、廣東、貴州、雲南一帶。清朝以後,孔姓子孫已遍布全國各地,還遠播海外,使孔姓成為我國諸多家族中一個著名的大宗族。當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廣,以山東、江蘇、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約佔全國漢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聖地」山東獨佔百分之六十。[17]
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
孔子
對孔氏後裔屢予優待。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譜後,命高麗國的孔氏以曲阜為籍貫,以示不忘祖先,並仿中國衍聖公之例封以世爵。
韓國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續到86代。他們的取名與中國國內的規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輩用字。在韓國還有專門的同宗茹人組織,叫作「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忘源出於中國的曲阜,在20世紀80年代曾組團專程赴曲阜祭祖,並在仰聖門(即曲阜城北門)外立碑紀念。另據1987年人口普查統計,韓國的孔姓族人為 17207戶,72382人。東南亞各國,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過去。至於日本及歐美等地的移居,則是在民國期間開始的。
到20世紀末,孔子後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韓國、朝鮮、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數量較多,英國、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孔氏族人。[18]
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孔氏,主要源於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後人以其名為姓;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

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較多,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9%,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的0.21%左右。

(6)中國有多少叫孔金華的擴展閱讀

孔姓名人:

1、孔連順

孔連順,1986年2月7日出生於內蒙古,萬合天宜演員。2013年因在導演叫獸易小星的網路劇《萬萬沒想到》中反串角色爆紅。並在之後的萬合天宜出品的《報告老闆!》、《學姐知道》等項目中參與演出。2014年在《後會無期》中飾演王珞丹的啞巴哥哥。

2、孔宋今

孔宋今,原名孔千千,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9年,參演個人首部古裝喜劇《跟紅頂白大三元》,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姓

孔姓分布地區在哪?快點急用!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國各地。具體說來,在浙江、江蘇、江西、山東、四川、河南、廣西、福建、河北、安徽、嶺南(治所在廣州,轄約今廣東欽山港以東大部分地區)、湖北、山西、甘肅、吉林、青海、陝西、察哈爾(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奉天(約今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龍江、雲南、貴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為最多,稱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錄之侄、唐代文學館學士孔穎達。 其他族人在異地他鄉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餘人或數百人,多的還另立聖裔都,如乾隆時江西金溪縣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貴溪縣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鉛山縣的十九都等,都是這樣建立成名的。到清中葉時,人數眾多,如江南高淳縣漆橋孔氏,傳十幾代後,至嘉慶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萬有餘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潛山縣的孔氏族人,由於人丁繁衍,已散居潛山、太湖、懷寧、望江四縣。

❼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叫什麼子的例如孔子老子等

有很多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鬼穀子……不好說共有幾個。
據先秦文獻記載,周代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來是其中的一種爵位。後來它作為一種稱謂保留下來,成為對有道德、有學問、有地位之人的尊稱。古籍中常見到這種稱呼,如《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諸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他們都有姓有名,人們之所以在姓氏後加「子」來稱呼他們,其實是對他們表示尊敬的意思。如《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學生對孔子的敬稱。後來又出現了「夫子」的稱謂,它是在「子」的基礎上更鄭重的稱呼,是對年老有德行、有聲望的人的尊稱,多用來指老師。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所以也被稱為「夫子、孔夫子」。如《論語·先進》「夫子何哂由也」,就是孔子學生曾皙對他的尊稱。

❽ 全國有多少個叫孔訊

應該會有很多,因為咱們中國人也不少,這名也很大氣,所以會有很多這個名字,具體的有多少,咱們不知道,畢竟咱們不做統計,名字好聽就是了!祝你好運!

❾ 聚集很多名人後裔的浙江村莊都有哪些大人物

眾所周知,浙江是江南文化和吳越文化的發源地,同時也是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美麗的江南水鄉,去過浙江旅行的朋友都知道,浙江省內不但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古村落,而且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很多古村落都是古代名人後裔的聚居地,而且這些人的名字在歷史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麼都是哪些古村落呢?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叫孔金華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女性哪個地方多 瀏覽:335
伊朗高鐵怎麼樣 瀏覽:944
去越南買流量怎麼買 瀏覽:761
印尼號碼加什麼 瀏覽:266
中國維族人口有多少 瀏覽:949
印尼巴士怎麼弄上面的字 瀏覽:462
英國的熊貓怎麼畫 瀏覽:506
英國音箱怎麼使用 瀏覽:737
經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是哪個人 瀏覽:862
伊朗周圍有什麼海峽 瀏覽:211
印度種族多少個 瀏覽:422
印尼MSP公司怎麼樣 瀏覽:598
中國四大愛情故事是指哪些 瀏覽:280
伊朗使用什麼社交軟體 瀏覽:304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愛情國 瀏覽:334
寄印尼什麼快遞最好 瀏覽:351
印度的葯價多少錢一盒 瀏覽:370
阜新縣在越南哪裡 瀏覽:949
英國首相鮑里斯住哪裡 瀏覽:854
印度無電人口多少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