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名的將軍縣是哪個縣
中國十大將軍縣
湖北紅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興國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
紅安原名黃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
115.2萬畝,耕地51.9萬畝。全縣總人口為61.68萬人。縣城距武漢112公里,距黃
州130公里。
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被人們稱為「將軍縣」。
七里坪鎮位於縣城北23公里處,東鄰麻城,北接河南新縣,大別山南麓,陽福公路從鎮中穿過並形成街道。1924年這里就建有共產黨組織;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農民運動蓬勃發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成為黃麻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特區的中心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1931年在此創建)。是全國僅次於井岡山的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曾被命名為「列寧市」。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戰斗的足跡。建國後還存有鄂豫皖特區蘇維埃、紅四方面軍指揮部、中共黃安縣委會、黃安縣蘇維埃、革命法庭、工會、銀行、列寧小學等革命舊址,有以革命烈士命名的
七里坪——長勝街 彭湃街、楊殷街與光浩門、南一門和紅四方面軍成立時的廣場等紀念地及有關遺跡。七里坪長勝街仍保持著蘇維埃時期軍政機關的原貌。七里坪鎮現有紅四方面軍成立紀念碑,上面刻有當年任總指揮的徐向前元帥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地」的碑文,鎮後山頭有董必武同志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的七里坪革命烈士紀念碑。有方毅同志任主任時的中央湖北省委抗日軍政學校舊址。
七里坪有革命遺址遺跡40多處,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來,慕名到七里坪參觀旅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遊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㈡ 將軍城在哪裡是什麼意思有多少將軍
將軍城是湖北紅安縣。什麼意思不知道,顧名思義,那也是出將軍。
當然,出將軍的地方肯定不是白出的,好像很久,我看的一本黨史雜志上的文章說,湖北的三個烈士當中,就有一個紅安人。而紅安只是一個縣,你可以想像到底有多少革命烈士了。
建國以後,紅安縣共誕生李先念、董必武兩位國家主席,有223位將軍,其中包括秦基偉、韓先楚、陳錫聯。這樣的縣城,不叫將軍城叫什麼,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個。
㈢ 中國有十大將軍縣,是哪十個縣
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瀏陽。
1、湖北紅安
紅安,原名黃安,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南臨武漢,北接河南,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大悟,縣城距省會武漢80公里,車程1小時左右,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建國後紅安籍授銜將軍少將52名:程儒珍、韓衛民、袁克服、金世柏、羅厚福、李世炎、耿錫祥、黎錫福、鄒國厚、徐紹華、賀鍵、熊應堂、程悅長、殷國洪、盧燕秋、張天恕、鄭國仲。
況玉純、秦光遠、陳美藻、李定灼、江波、劉福勝、趙鶴亭、馬忠全、閔學勝、戴克林、戴克明、程啟文、羅應懷、甘思和、胡正平、汪運祖、何德慶、張志勇、塗錫道、張竭誠。
詹少聯、謝正榮、周世忠、江騰蛟、高厚良、肖永銀、肖永正、肖志賢、吳世安、吳振挺、張潮夫、伍瑞卿、何輝燕、黃立清、吳傑。
2、安徽金寨
金寨縣,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地處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西、南兩面與河南省、湖北省毗鄰,209、210省道縱貫南北,臨近312國道;梅山水庫、響洪甸水庫可常年通航。
開國將軍有上將:洪學智1人;中將:皮定均、李 耀、張賢約、陳先瑞、林維先、徐立清、曾紹山、滕海清等8人;
少將:丁世方、卜萬科、於 俠、馬琮璜、王鳳梧、王遠芬、方子翼、方升普、鄧忠仁、鄔蘭亭、嚴家安、李家益、楊克武、肖全夫、肖選進、吳誠忠、佘積德、余 明、余嗣貴、閔鴻友、汪乃貴。
汪少川、宋 文、宋承志、宋維栻、張行忠、張貽祥、陳 宏、陳 祥、陳伯祿、陳宜貴、林 彬、林乃清、周發田、周時源、胡繼成、胡鵬飛、趙遵康、徐其海、陶國清、戚先初、康烈功、董洪國、程 明、傅紹甫、曾憲池、詹大南、詹化雨、漆遠渥、熊 挺等50人。
3、江西興國
興國縣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位於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東倚寧都縣,東南鄰於都縣,南連贛縣區,西鄰萬安縣,西北接泰和縣,北毗吉安市青原區、永豐縣,連接吉泰盆地。
開國將軍有上將:肖華、陳奇涵等2人;中將:朱明、邱會作、康志強、溫玉成、謝有法等5人;
少將:馬澤迎、王屏、毛會義、鄧經緯、葉運高、呂黎平、劉涌、劉玉堂、劉世洪、劉耀宗、江學彬、李士才、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漢、楊 卓、楊漢林、邱先通、邱會魁、鄒 衍、張英輝。
陳 熙、陳坊仁、陳遠波、陳美福、歐陽平、周彬、鍾人仿、鍾文法、鍾生溢、鍾發宗、鍾國楚、鍾炳昌、黃文明、黃玉昆、黃有鳳、黃朝天、龔興貴、曾美、曾克林、曾新泮、曾昭墟、謝良、謝立全、謝國儀、雷永通、魏洪亮等47人。
4、湖南平江
平江縣,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位於湖南省東北部,處汨水、羅水上游,汨羅江自東向西貫穿全境,東與江西省修水縣、銅鼓縣交界,北與湖北省通城縣和湖南省岳陽縣相連,南與瀏陽市接壤,西與長沙縣、汨羅市毗鄰。
開國將軍有上將:蘇振華、鍾期光、傅秋濤等3人;中將:方強、方正平、甘渭漢、劉志堅、吳信泉、邱創成、張震、張令彬、歐陽文、鍾赤兵、賴 毅等11人;
少將:王赤軍、方正、方國安、方國南、孔峭凡、葉楚屏、呂展、李 元、李基、李光輝、李桂林、李彬山、李梓斌、楊尚高、吳自立、何輝、何能彬、何維忠、余非、餘光文、張書祥。
張平凱、張正光、張闖初、林勝國、羅湘濤、鄭貴卿、鍾偉、鍾明彪、秦化龍、徐德操、唐 明、黃連秋、黃勝明、喻縵雲、謝忠良、謝福林、裴周玉等38人。
5、江西吉安
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江西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西接湖南省,南攬羅霄山脈中段,據富饒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贛文化發源地之一。
開國將軍有中將:劉西元、李作鵬、肖望東、吳富善、余秋里、周 彪、周貫五、袁昇平、梁必業、梁興初、彭 林、彭嘉慶、蔡順禮等13人;
少將:王力生、王茂全、鄧龍翔、任昌輝、劉昂、劉世湘、劉華春、劉華香、劉賢權、劉紹文、杜文達、李元、李銓、李木生、楊懷珠、肖大荃、肖榮昌、張太生、歐陽家祥、羅通、羅文坊。
胡雲生、胡備文、錢 江、郭延林、郭金林、梁仁芥、舒 行、曾光明、曾如清、謝 斌、廖鼎琳、黎有章等33人。
6、江西永新
永新縣位於江西的西部、羅霄山脈中部,毗鄰湘東,南接井岡山市,西鄰湖南省茶陵縣,西北與萍鄉市蓮花縣接壤,北毗安福縣、東連吉安縣、東南鄰泰和縣,古稱楚尾吳頭,是全國著名的將軍大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書法)之鄉。
開國將軍有中將:王恩茂、王道邦、曠伏兆、張國華等4人;少將:馬 輝、王學清、左愛、左齊、龍潛、龍飛虎、龍振彪、龍道權、龍福才、劉義、劉 福、劉子雲、劉發秀、劉鶴孔、江燮元、李治。
李真、肖 森、肖思明、肖新春、吳融鋒、張銍秀、陳雲中、陳信忠、羅斌、周志飛、周志剛、賀光華、賀慶積、賀振新、賀盛桂、盛治華、彭龍飛、彭清雲、彭富九、譚開雲、顏文斌等37人。
7、河南新縣
新縣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部、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接地帶。被稱為「中原南門」。全縣總面積1554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個管理區、1個街道(正在籌建),2018年常住人口37萬人。
新縣是一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新縣物產豐富,盛產林果、茶葉、中葯材等,其中,板栗、銀杏、茶葉、野生獼猴桃品質產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板栗之鄉」、「銀杏之鄉」。
開國將軍有上將:許世友1人;中將:吳先恩、張池明、范朝利、鄭維山等4人;
少將:王大華、王才貴、王世仁、葉道友、朱火華、朱致平、李德生、楊明山、肖永正、肖永銀、肖志賢、肖德明、吳世安、吳華奪、余述生、張吉厚、張百春、張宗勝、陳 波、范朝福。
官宗禮、胡立聲、胡立信、胡賢才、徐明德、高立忠、高厚良、黃光霞、程世清、魯加漢、譚友夫、譚知耕、熊作芳、潘焱、潘壽才等35人。
8、湖北大悟
大悟縣,隸屬於湖北省孝感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鄂豫邊界,大別山脈西南段,南北長48.8千米,東西寬42.2千米,總面積1985.71平方千米。
開國將軍有大將:徐海東1人;中將:周志堅、聶鳳智、程世才等3人;少將:方毅華、鄧少東、石志本、葉建民、田厚義、寧賢文、伍瑞卿、劉何、劉華清、孫 光、嚴光、李長如、吳 傑。
吳永光、吳林煥、何光宇、何輝燕、張國傳、張潮夫、金紹山、周明國、鄭本炎、趙文進、姚運良、高林、席舒民、黃立清、韓東山、董志常、謝甫生、雷紹康、顏東山等32人。
9、安徽六安
六安,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部,簡稱英,別稱「皋城」,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西翼,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
六安地處江淮,東銜吳越,西領荊楚,北接中原;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
開國將軍有中將:梁從學1人;少將:王海清、王德貴、呂仁禮、劉善福、齊勇、關盛志、孫儀之、杜彪、李發、李書全、李世安、李國厚、楊中行、楊以山、楊植亭、吳宗先、吳瑞山。
何柱成、余品軒、張 忠、張宜愛、張震東、查玉升、趙 俊、桂紹彬、徐光友、徐國夫、高先貴、塗學忠、黃仁廷、程業棠、傅春早、潘 峰等33人。
10、湖南瀏陽
瀏陽,湖南省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因縣城位於瀏水之北(陽面)而得名。瀏陽地處湘贛邊界,湖南東部偏北,古為「吳楚咽喉」,是省會長沙副中心和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
開國將軍有上將:王震、李志民、楊勇、宋任窮、唐 亮等5人;中將:孔石泉、湯平、張藩、張翼翔、饒子健等5人;
少將:石敬平、劉子奇、江文、湯池、蘇魯、蘇鰲、李貞、李信、李輝高、楊世明、何志遠、邱蔚、張和、羅若遐、黃霖、黃曹龍、曾滌、熊晃、黎東漢、戴文彬等20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大將軍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瀏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悟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新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寨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興國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江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安
㈣ 中國的將軍縣在那裡有幾個有多少個將軍
中國十大將軍縣
湖北紅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興國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中國第一將軍縣——湖北紅安
紅安原名黃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5.2萬畝,耕地51.9萬畝。全縣總人口為61.68萬人。縣城距武漢112公里,距黃州130公里。
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被人們稱為「將軍縣」。
七里坪鎮位於縣城北23公里處,東鄰麻城,北接河南新縣,大別山南麓,陽福公路從鎮中穿過並形成街道。1924年這里就建有共產黨組織;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農民運動蓬勃發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成為黃麻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特區的中心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1931年在此創建)。是全國僅次於井岡山的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曾被命名為「列寧市」。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戰斗的足跡。建國後還存有鄂豫皖特區蘇維埃、紅四方面軍指揮部、中共黃安縣委會、黃安縣蘇維埃、革命法庭、工會、銀行、列寧小學等革命舊址,有以革命烈士命名的七里坪——長勝街、彭湃街、楊殷街與光浩門、南一門和紅四方面軍成立時的廣場等紀念地及有關遺跡。七里坪長勝街仍保持著蘇維埃時期軍政機關的原貌。七里坪鎮現有紅四方面軍成立紀念碑,上面刻有當年任總指揮的徐向前元帥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地」的碑文,鎮後山頭有董必武同志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的七里坪革命烈士紀念碑。有方毅同志任主任時的中央湖北省委抗日軍政學校舊址。
七里坪有革命遺址遺跡40多處,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來,慕名到七里坪參觀旅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遊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㈤ 中國十大將軍縣是指哪十個縣
中國十大將軍縣:湖北紅安、河南新縣、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瀏陽等十個縣因將軍數量眾多而被民間喻為「將軍縣」,湖北省的紅安縣更以223位將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㈥ 中國的將軍縣是哪裡有多少位將軍健在人世的尚有哪幾位
湖北紅安縣是中國著名的將軍縣,先後誕生了200多位將軍,著名人物有李先念、韓先楚等。
㈦ 中國十大將軍縣第一將軍縣在哪裡 共出了多少位將軍
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 紅安縣是中國革命重要的策源地之一,這里爆發了著名的黃麻起義,誕生了紅軍三支主力部隊,走出了韓先楚、陳錫聯、秦基偉等二百多位將軍,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授銜的有61位,成為「中國第一將軍縣」。這里也是兩位共和國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的故鄉。「朴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熔鑄成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里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也是聞名中外的「將軍縣」。 紅安原名黃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這里是兩位共和國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的故鄉;走出了三支紅軍主力部隊(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以及紅二十八軍);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徐向前、葉劍英、許世友、徐海東、陳賡、陳再道、劉華清等我軍一代高級將領都曾在這里生活和戰斗過,紅安也因此被人們稱為「中國將軍第一縣」。對於將軍的統計,紅安縣原黨史辦主任彭希林說,如果不考慮地域分合變更的因素,實際上從紅安這塊熱土走出的將軍要遠遠多於200位。
㈧ 中國第一將軍縣是哪裡
你好! 是紅安縣。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授予軍銜,至1965年共授予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其中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湖北大悟、河南新縣、安徽六安、湖南瀏陽等十個縣因將軍數量眾多而被民間喻為「將軍縣」,湖北的紅安縣更以72位將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民間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得名出十大將軍縣。
依次為:湖北紅安72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興國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故紅安縣又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