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闖關東》 中 的 甲子溝煤礦 (山河煤礦) 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甲子溝煤礦在現在的黑龍江鶴崗市附近。
中國十大煤礦品牌 :
陽泉煤業,兗州煤業,正龍煤業,淮南煤礦,大同煤礦,開灤集團,平頂山煤業,晉城煤業,峰峰集團,焦作煤業。
哈爾濱沒有最大的煤礦,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是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位於朔州市區與平魯區交界處,總面積達三百七十六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約為一百二十六億噸。現為大型露天開採的煤礦。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國煤炭開發總公司與美國西文石油公司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合作開發平朔安太堡一號露天煤礦的協議,合作開采年限為三十年。後因哈默去世,美方中止了合同,成為我國自行開采礦的露天煤礦。
(1)中國巨大礦坑在哪裡擴展閱讀
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礦安太堡露天礦區,是當年鄧小平同志親切關懷誕生的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目前,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礦主要包括安太堡露天礦區和安家嶺礦區。安太煤礦自2002年6月正式投產以來,2003年就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生產原煤1001萬噸,2005年生產原煤1501萬噸,並創造了最高日產7.9萬噸的最高紀錄。被煤炭工業協會評為「特級高產高效礦井」。
安家嶺煤礦開採的原煤,都是侏羅紀時代產生的,共有11層,平均厚度30米,深度在100-200米之間,地質條件比較簡單。煤的種類以氣煤為主,主要作動力用煤和生活用煤,目前探明的儲量按每年開采一億噸算,還可開采200年。目前年產2000萬噸的東露天礦也將開發建設。
安家嶺礦區由我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建設。生產能力實現了1500萬噸。這種運煤車由國外進口,自行組裝而成。每台可載重170噸,礦區共有49台,由產重1033噸的電鏟車裝載。
令人稱奇的是這種車輛有著非常先進的控制技術和檢測技術。攝像頭可以監控到車輛周圍的所有環境,而且細小的故障系統也會自己檢測出來,車輛維護特別方便。
Ⅱ 中國最大的煤炭基地在哪裡
山西大同煤礦!
Ⅲ 曾為百米深坑,外國媒體稱其為世界奇跡,是長沙哪裡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各個環境嚴酷的地區都出現了人類的建築。不論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極,還是在炎熱乾燥的沙漠中,都有人類建築的痕跡。在交通發達的城市中,建造一個建築則更加容易,各種高難度的建築更是層出不窮。然而,在長沙這個新一線城市中,卻有一棟建築被國外的Discover節目認為,是全球最不可能完的工程之一。
Ⅳ 中國最深礦井是在哪個煤礦啊
全國最深的煤井在位於魯西南平原的山東省嘉祥縣梁寶寺鎮開鑽。截止至8月24日,梁寶寺礦井下掘成井已達230米。總投資約15億元的梁寶寺礦井可下掘790米,為全國最深煤井,預計2005年正式投產。該礦井探明煤炭儲量為5·7億噸,可開采量1·67億噸,可連續開采58年。
Ⅳ 我國除了柴達木盆地還有什麼地方被稱為聚寶盆
中國聚寶盆: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
在西疆的北部,准噶爾盆地的東北邊緣,阿爾泰山脈的東端南麓,有一個自建國以來就被列為國家高度機密的區域――可可托海。在這里隱藏著一個和共和國的命運興衰與共的神秘大坑――可可托海三號礦坑。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位於距新疆阿勒泰富蘊縣城北部50公里處的可可托海鎮」。 可可托海,蒙古語意為「藍色的河灣」,哈薩克語意為「綠色叢林」。
「三號坑」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坑,深100多米,長寬數百米,坑內有86種礦共生。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成帶性之分明為國內獨有、國外罕見,蘊藏著有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及放射性元素。
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發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時,小鎮聚集了來自祖國各地的4萬餘人,而且前蘇聯專家帶來了先進的設備,蓋起了俄式風格的樓房,可可托海成為當時新疆物質、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
但對外界來說,它很神秘——長期隱藏在深山中。由於國防發展的需要,1967年之前,在共和國的地圖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一個保密代號「111礦」代替著。1981年前,可可托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進出礦區必須持有邊防通行證。可可托海將盛產的重要礦產作為債務償還給前蘇聯的同時,還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和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當年,這里雲集了中國和前蘇聯的高級科學家,中蘇交惡後,蘇聯專家撤走,點名要用這個礦坑的礦產還債。三號礦坑償還了中國政府欠前蘇聯40%的外債。
三號礦坑素以「地質礦產博物館」享譽海內外,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麥加」。擁有地球上已知一百四十多種礦物中的八十六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它的神秘更在於富集鈹、鋰、鈮、鉭、鈦、鋯等金屬,從而成為一座天然的稀有金屬元素儲備庫。研究地質學的專家以把來這里研究考察作為一項最高的成就。
許多國家對冶煉過的「廢礦石」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其中就包括日本。日本人曾經提出要用一公斤糧食換取這里的一公斤「廢礦石」。但是這個便宜我們沒有占。因為即使是冶煉過的「廢礦石」里,仍然含有豐富的各種金屬元素,只不過因為考慮經濟等方面的原因暫時封存。礦區的人們這樣說「寧願餓死,也要把日本饞死。」
可可托海號稱「中國的寒極」,它與黑龍江漠河有著相同的最低氣溫紀錄――零下60度。它還是著名的寶石之鄉。古鎮四面環山,額爾齊斯河從東向西流過, 植被景觀與喀納斯很相似,但地貌景觀不同,集中體現了阿爾泰山地特有的山、水、草原、怪石、礦石、溫泉等為一體的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2005年可可托海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成為新疆繼喀納斯湖、奇台硅化木園之後第三個國家地質公園。目前正將「地質三號坑」申辦為國家級世界罕見地質博物遺產。
Ⅵ 阿勒泰一號礦,誰了解,據說建國初國家的債務全靠它
國防功臣、地質聖坑——新疆可可托海三號礦<br><br>地質聖坑——可可托海三號稀有金屬礦全貌,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礦坑之一。<br><br><br>可可托海地處新疆准葛爾盆地東北部,位於阿勒泰山中段南麓,東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以罕見的巨型稀有金屬礦而聞名於世。位於湖畔的可可托海鎮,面積619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人,主要為哈薩克族。<br><br><br>這是一片異常神奇的土地,可可托海被稱為「中國寒極」,海拔僅為1200米,年均氣溫卻只有零下2.08攝氏度。1965年元月,在伊雷木湖上曾測得-57℃的最低氣溫紀錄。在這樣的冬季,人們可以聽到自己呼出的氣凍成冰的唰唰聲。而在此期間,黑龍江的漠河氣象站測出零下60℃的低溫,於是漠河便被定為中國第一寒冷區,可可托海就只有屈居第二了。在距可可托海鎮10公里處有一條1931年8月11日蘇爾提大地震遺留下長達176公里、落差達數十米的地震斷裂帶,它是世界上最罕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斷裂帶之一。<br><br><br>聞名世界的可可托海三號稀有金屬礦坑,不僅償還了中國政府欠前蘇聯40%的外債,還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和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重要貢獻。<br><br><br>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坐落在額爾齊斯河南岸,素以「地質聖坑」享譽海內外,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麥加」聖地。<br><br><br>可可托海三號巨型稀有金屬礦坑,直徑達三四百米,深達180米的巨型圓坑,狀如古羅馬斗獸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坑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種礦物,這里就有86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礦區蘊藏著有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br><br><br>最讓人大飽眼福的是這里出產的礦物珍品,人們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等。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它通體黝黑,鉭鈮含量超過70%。鉭鈮被稱為「宇宙天空時代的稀有金屬」(俗稱黑寶石),其合金被廣泛應用於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梭等的製造。<br><br><br>由於地下水的滲出,三號坑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高山湖泊。湖水向陽的一面閃爍著藍綠色的水紋,背陽的一面,則只剩下墨綠烏黑的深沉。盛夏六月的天氣,站在坑邊還是寒意陣陣,坑裡的水連同巨坑,散發出陰冷的氣息,坑壁上內旋著的類似於盤山道的路徑,是當年露天開采時留下的通道,此時還隱約可見冰雪的痕跡。廢棄的礦渣形成了長達數千米,高十多米的人工「平頂山」。.<br><br><br><br><br>可可托海礦區發現於1930年,當時僅有當地少數民族對三號礦脈露頭部分進行開采,產品用做珠寶裝飾材料。1935年,前蘇聯政府的兩個地質分隊來到阿勒泰。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於1935年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這個富產綠柱石(鈹)等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引起了前蘇聯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測、采礦人員的重視,他們多次來華從事地質勘探,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采,開采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成立了「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1955年元月1日,礦區全部企業移交我國獨自經營,原阿山礦管處更名為冶金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總局新疆有色金屬公司可可托海礦管處,直屬中央管理。<br><br><br>1958年8月30日,新疆有色金屬公司發布產品代號及廠礦代字命令,規定綠柱石(鈹)為「1號產品」,鋰輝石為「2號產品」,鉭鈮石為「3號產品」,可可托海礦管處為「111礦」。關於那個年代可可托海的神秘,著名「額爾齊斯石」的發現者韓鳳鳴這樣說:「我在冶金部長春地質學院上學期間,只聽老師講起過新疆有個叫可可托海的地方是『天然地質博物館』,被尊奉為地質學家的『耶路撒冷』、『地質聖坑』,但一直不明白教科書中為什麼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1957年,我到了可可托海後,才知道是保密的需要。」<br><br><br>被譽為「額爾齊斯河之父」的張學文從小就跟隨父母在可可托海礦區生活。「那時我父親是可可托海成品庫房的統計,成品庫房有四名軍人手持七九式或三八式步槍、沖鋒槍站崗看守。」這一切,均與可可托海生產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用於尖端軍工事業有關。<br><br><br>從1955年到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間,由於國防發展的需要,可可托海曾長期隱藏在深山之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國的地圖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111礦」代表著。1981年之前,可可托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都必須持有自治區開具的邊防通行證<br><br><br><br>我國製造原子彈、氫彈、衛星所用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來自可可托海礦。該礦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英雄礦」、「功勛礦」。講到可可托海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的重要貢獻,不能不提到新疆鋰鹽廠。<br><br><br>新疆鋰鹽廠始建於1958年12月,被譽為「中國鋰鹽工業搖籃」,和可可托海被命名為「111礦」一樣,它最初被稱為「115廠」,此後更名為烏魯木齊有色金屬冶煉廠、新疆有色鋰鹽廠,直至今天的新疆鋰鹽廠。而最初名為「115廠」也是國防、保密的需要<br><br><br><br>鋰能夠生產出重氫氘以及超重氫氚,還能製造氫化鋰、氘化鋰、氚化鋰。1967年6月l7日,我國成功試爆的第一顆氫彈,其中的「炸葯」就是氫化鋰和氘化鋰。1公斤氘化鋰的爆炸力相當於5萬噸烈性TNT炸葯。氫彈的『引信』用的是原子彈,由此可見其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有多大。新疆鋰鹽廠建廠之初,所生產的氫氧化鋰只應用於蓄電池的生產,後因運輸及資金困難被迫停產,1963年恢復生產,主要是為氫彈的研製提供原料。1963年,新疆鋰鹽廠生產了30噸氫氧化鋰,由國家二級部派軍隊押送到四川,從氫氧化鋰提取鋰的同位素鋰六,用來產生重氫氘。鋰鹽廠生產氫氧化鋰的原料鋰就來源於可可托海。<br><br><br>鋰是一種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的稀有金屬,其化合物多達數百種,被譽為「工業味精」、「能源金屬」、「最輕金屬」。鋰和它的某些化合物是優質高能燃料,已經用於近代尖端技術如宇宙火箭、洲際火箭、人造衛星和超聲速飛機等系統方面。當1960年蘇聯撤走專家、帶走圖紙時,一些外國人曾經斷言:「中國人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來。」然而,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彈,1966年10月又成功實現了導彈與原子彈的結合,1967年6月成功爆破第一枚氫彈。這些成績的取得,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功不可沒。<br><br><br>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一時間《東方紅》樂曲響徹蒼穹,震動了世界。從此,不僅開創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br><br><br>消息傳來,可可托海一片歡騰。「東方紅一號衛星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銫!」可可托海職工們的臉上洋溢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在自然界里,銫的分布相當廣泛,岩石、土壤、海水以及某些植物機體,到處都有它的「住地」,可是它沒有形成單獨的礦場,在其它礦物中含量又少。而在可可托海礦區,銫的儲量居全國第五位。那裡的人們稱含銫的礦石為「銫鎦石」。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根據銫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一周的時間總是精確在幾十億分之一秒的特點,製成了一種新型的鍾——銫原子鍾,並據此對「秒」作了最新的定義。有了像銫原子鍾這樣的鍾表,人類就有可能從事更為精細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比如對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火箭和導彈的發射以及宇宙航行等實行高度精確的控制。<br><br><br>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br><br><br>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發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時,小鎮聚集了來自祖國各地的4萬餘人,而且前蘇聯專家帶來了先進的設備,蓋起了俄式風格的樓房,可可托海成為當時新疆物質、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br><br><br>1960年7月,前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走專家,逼迫我國限期還債。為爭一口氣,盡管面臨「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還是勒緊褲腰帶還清了這筆債務。周恩來總理1964年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及李先念在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做的《關於1961年和1962年國家決算的報告》中都有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摺合人民幣52億余元。按照協議,這些外債應於1965年前全部還清。當時我國建國僅十年有餘,工業尚在起步階段,所以只能用農產品來償還。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是前蘇聯當年驗收中國抵債物資時的真實寫照。<br><br>以農產品還債,何時才能還清?中央研究決定,以蘇聯急需的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按當時農產品與礦產品價值的對比,一噸一般的礦砂能抵數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金屬礦產品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農產品價格都高。用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既可以省下糧食緩解人民生活困難的局面,又可以加快還清所欠債務的進度。在中共中央1964年2月29日給蘇共中央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到1962年底為止,我們向蘇聯供應的糧油和其他食品值二十一億新盧布。在同時期內,我們向蘇聯提供礦產品和五金值十四億多新盧布……這些礦產品中,有許多都是發展尖端科學、製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到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上世紀50年代欠前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還清了欠前蘇聯的全部債務。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部長陳毅接見日本記者時宣稱:「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外債的國家。」有資料顯示,可可托海礦務局還債礦產的價值佔到了總外債的40%左右。
Ⅶ 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在哪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位於朔州市區與平魯區交界處,總面積達三百七十六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約為一百二十六億噸。現為大型露天開採的煤礦。
pp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國煤炭開發總公司與美國西文石油公司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合作開發平朔安太堡一號露天煤礦的協議,合作開采年限為三十年。後因哈默去世,美方中止了合同,成為我國自行開采礦的露天煤礦。
ppp平朔煤炭工業公司的生活區,銀行、商店分散在朔州近郊。離生活區十八公里是採煤生產現場,登上海拔一千五百米的礦坑瞭望台,眼前一片忙碌的生產場面。巨大的礦坑,從上往下有十多個台階,每個台階十五米高,巨鏟電臂起落,卡車川流不息,指揮車來往穿梭,生產異常緊張而有條不紊。平朔煤礦的洗煤廠,是我國最大的洗煤廠。洗煤廠東北,為環形鐵路專用線,裝車站,一列火車從這里開出,運往天津塘沽港,再運往國外。這里,有我國第一座企業自建機場---安太堡礦機場,飛機可飛往北京,太原。
Ⅷ 祁連山南麓的19座渣山和11個露天礦坑,這道「傷疤」是怎麼形成的
祁連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公里。
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長近1000千米。屬褶皺斷塊山。最寬處在酒泉市與柴達木盆地之間,達300千米。
山脈自西北至東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來山、托來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土爾根達坂山、柴達木山和宗務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5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團結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間。
露天礦坑也是由人為過度開采導致。這11個露天礦坑是從2003年起,青海先後招商引資多家企業對木里煤田進行露天開采。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一車難求的羊板糞 ;治理資金還在“空中” ,資金出現問題;各種倒查與索賠導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