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個月花1.2萬億買晶元,中國何時才能在小小晶元上獨立自主
這數據來源本身就有大問題,如果中國的電子行業在10個月里花了1.2萬億買晶元,那麼,中國在10個月的時間裡面就要產出好幾十萬億甚至上百萬億的電子產品的產值。就算全世界都用中國生產的電子產品,市場也沒這么大。
另外,中國在晶元行業里也已經佔有一席之地了,除了計算機領域一些晶元,由於中國起步較晚,不是技術和設備不能生產,而是涉及知識產權不能生產。而在其它這么多領域,中國的晶元還是大有市場。
總體上說,在高端電子晶元,中國還沒有深度涉足,但隨時間推移,很快也會有的。
Ⅱ 中國一旦攻克晶元,晶元售價會不會變成白菜價
不是中國一旦攻克晶元難題,晶元變成白菜價;
而是晶元已經變成白菜價,阻礙著中國攻克晶元難題;
現在整個晶元行業的現狀,就是白菜價;
我們經常看到,外國某設備,或者是盾構機,或者某設備,中國做出來只有外國產品的三分之一,很快把外國產品打垮,中國產品成為市場的主角;
晶元行業絕對不是這樣的;
一顆晶元,如果不考慮研發成本,晶元成本就是三個
1:wafer成本(和晶元DIE面積成正比);
2:封裝成本(封裝材料及基板大小決定);
3:測試成本(與測試時間成正比);
也就是說,一顆晶元,把外面封裝去掉塑料或者鐵殼,就能看到裡面晶元die的面積,業內人士就能知道成本大約多少;
wafer的成本是台積電,中芯國際等製造廠定的; 封裝成本是日月光,長電等定的;
這個就是馬太效應,越大的公司,在台積電和日月光的議價能力越強;
正常一顆晶元的毛利在30%-100%左右(可以看各個上市公司的財報,平均價格,根本不是什麼暴利,暴利的行業都在監獄里關著);
實際上目前晶元就是白菜價;
舉個例子,研發一顆手機SOC晶元,面積大約120個mm2(7nm); 封裝,測試,良率都算上,這顆晶元不算研發成本,粗略估計就是100-150元人民幣; 7nm的wafer比較貴;
而這顆晶元研發成本按照3億人民幣來算,(ip 1億,MASK 5000萬,人力 1億,其他5000萬)
如果賣出1000萬顆,平均每顆分攤30元;
這顆晶元就是130-180元人民幣; 如果賣300,估計也就是白菜價;
另外每年都要降價,手機SOC生命周期非常之短;
高通敢賣500,還要加上稅;
高通算是比較暴利的公司了,但是沒有想像的那麼暴利;
但是比起投入來說,晶元還是白菜價;
晶元的目標,就是更可能的便宜的價格,讓更多的人能承受的起,能用得起,從而能夠把研發成本平坦;
如果這顆晶元只買了100萬顆(也很有可能), 分攤每顆的NRE一次性投入就是300元,從成本上講,就要快500元人民幣了,這個項目必然是虧本的;
這個就是晶元行業與其他行業的不同;
Intel是貴,但是看對誰?
如果是阿里雲采購他們的處理器,或者華為雲采購,
你猜他們能拿到的折扣是多少? 全網最低價;
對於這些大客戶,intel也就是能稍微多賺點,絕對稱不上暴利,這個就是規模效應;
這個就是這個行業的痛點, 在白菜價的晶元行業,來尋找機會,這個是最難的;;
網頁鏈接
Ⅲ 中國的晶元現狀如何
我國晶元自給率目前仍然較低,核心晶元缺乏,高端技術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晶元已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嚴重威脅國家安全戰略。中國半導體協會與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晶元產量增速自2013至2017年,在波動中達到平均15%,年產量也從903億塊增長至1565億塊,但總體來看,中國晶元供給市場仍大量依靠國外進口。2015年晶元進口額超2000億美元,超越了原油和大宗商品,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2017年更是達到了2601億美元。
Ⅳ 一般晶元設計師多少錢一個月的工資
5000+業績
Ⅳ 中國晶元現在怎麼樣
我國晶元行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阻力,主要是產能不足,因為我國晶元產業的發展速度過快,質量並沒有完全跟上發展速度。
晶元作為在集成電路上的載體,廣泛應用在手機、軍工、航天等各個領域,是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現代工業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國在晶元領域卻長期依賴進口,缺乏自主研發。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晶元市場,但晶元自給率不足10%。2017年,晶元進口金額超過2500億美元,進口額超過原油加鐵礦石進口額之和。
當然,國產晶元供應商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想突破高端晶元的發展,就要進一步發力基礎科學和領域內的人才。
Ⅵ 晶元研發所需要的成本到底有多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成本又是如何來的呢
晶元,又稱微電路、微晶元、集成電路等等。具體指的是那些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晶元主要是在電腦,手機等通信領域使用率高的場景內,但其實晶元的應用范圍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很多家用電器,智能,人腦等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因此晶元又被稱之為「工業糧食",可知其對於工業的重要性!
言歸正傳,我國對於晶元的使用情況如何呢?
不得不說我國也是一個晶元的使用大國,很多領域都有晶元的身影。在2016一年中,我國晶元進口額高達2271億美元,這是連續4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而晶元進口的花費已經連續兩年超過了原油的進口花費,過去十年累計耗資更是高達1.8萬億美元!雖然花費巨大,但是卻又迫不得已,因為晶元普遍用於眾多熱門高新科技領域,比如手機,汽車,計算機等等,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晶元,那麼就只能進口人家的,哪怕多貴也得啃下去啊!
問題來了,我國在很多領域都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然而為何小小的晶元卻未能自主研發呢?
晶元生產有多難?我國處於晶元狀況如何?
記得有人問過一個問題:晶元和原子彈生產相比,哪個比較難?這里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晶元的生產研發難度要遠遠高於原子彈!說晶元的研發與製造能力是代表了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一點都不為過!
可能在很早之前,有些人可能聽說過我國研發的「龍芯一號」,「龍芯二號」中央處理器等等!有人可能就會認為我國其實很早就掌握了晶元的獨立自主研發能力!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其所用的絕大多數材料仍然來自於國外進口,比如原材料、外延片、晶圓、封裝測試等等,都沒有實現完全的獨立自主研發!所以以至於知道現在,還要依靠著大量的技術進口,才能夠維持國內的一些領域!
其實這並不是說我國的科技水平低下,而是晶元的研發難度實在太大了!
主要難度其實並不能通過一篇文章就講清楚,因為它的生產經過了非常多的工序流程,生產規模龐大,系統極為復雜,而且所需投入的成本也是極大的!當今有名的晶元提供商有英特爾,三星,高通等,全球提供商不超過30家,出名的更是不超過10家!
我個人認為我國晶元研發之所以落後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國內晶元產業起步晚,導致技術的劣勢比較明顯,生產的晶元在品質和性能上難以得到保證。(起步晚)
國內很多晶元企業早起給予政府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市場規律,存在投機取巧心理,過度依賴政府扶持,最終導致核心能力不強,以至於難以正真走向市場!(過度依賴)
晶元產業更新換代速度很快,且產業門檻較高,屬於高投入、高研發,但是回報可能較慢。(成本技術風險高)
國內產業鏈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垂直整合直接影響國內晶元產業發展和效率的提升。(產業鏈的影響)
最後還是想說,一直以來受到國外技術封鎖,加上我國對於高新產業起步較晚,能以達到瞬間的崛起與超高水平的超越,這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我相信未來幾年後,我國一定可以研發出屬於自己的「中國芯」!
Ⅶ 中國晶元的難題是什麼一旦攻克,晶元會變成白菜價嗎
中國晶元產業的難題如果攻克了,對於晶元產業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肯定會導致現有的智能設備在核心構架這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性能更好的價格可能還更低了,但也絕對不至於跌到白菜價的程度,因為這裡面凝結了很高的人類智慧的。
現在大家買一台手機肯定也要看這個手機的晶元處理器好不好,精度越高的,那手機越高端價格就越貴,如果我們有自己的晶元了,現在的最頂尖的晶元大家去買再配上手機,現在高端晶元可能起碼也得4000塊錢,甚至更貴,但未來我們自己有了下降20%乃至30%的價格,這是完全能做到的事情。
Ⅷ 電腦晶元級維修工程師目前月薪大約多少
我有一個朋友在家鄉的中原商城就是做這個的,月薪是3000多一點,上次屏線壞了去他那裡修理花了50目前良好使用中,我和他是高中同學他畢業後沒上大學就去廣州學的這個技術(我是說的筆記本硬體維修),和他喝酒的時候他說這行業還可以,技術活兒不埋汰人,我所在城市的基本工資是900-1200,可見他的3000是很高的水平了(或者你的技術比他更加厲害吧,呵呵),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行不錯,3000是保底工資上不封頂,希望能對你今後的人生計劃有所幫助,給人打工都不易,也祝願你能找到一個好心的老闆,祝好運!
ps:或許你認為3000是很低的工資,但是在我的家鄉這是政府一級的工資水平,以此類推在大城市也是相當豐厚的薪金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