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和印度打過嗎雙方傷亡情況是多少
1962年,中印反擊戰,中國傷亡一千四(受傷死亡基本各半),印度死了四千多,傷了一千多,我軍還抓了好幾千俘虜
B. 對印度反擊戰中中國與印度傷亡人數
中國士兵傷亡七百多人,印度士兵傷亡三萬多人,並被俘兩萬多人。其中包括他們的最高指揮官,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甘地被活活氣死。
C. 中國打死印度158名士兵是真的嗎
不可能,印度只會吃軟怕硬,所以現在的局勢,印度只會欺負巴鐵,他不可能敢真正和中國打起來的
D. 中印戰爭殺死多少印軍
中印戰爭印軍死亡人數約為4900多人。
一、詳情:
1962年的中印戰爭死亡人數一共有將近5500多人,其中印軍死亡人數約為4900多人。死者中級別最高的是第二十二旅旅長。中方邊防部隊陣亡了722人,包括82為軍官,640名兵士。中印戰場是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域,這里不僅人煙稀少,且環境比較的艱苦。基本沒什麼居住,所以這次戰役中平民的傷亡情況能夠忽略不計。中國在中印戰爭中殲滅了敵軍三個旅,還重創敵軍三個旅。
二、緣由:
中印戰爭:指的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一場戰爭,戰爭發生在藏南邊境,起因是因為當時解放軍進入藏區後,與印度發生了領土問題。達賴逃亡印度尋求庇護,隨後中印關系破裂。破裂後,兩國關系緊張,產生了一連串的沖突事件,最終印度出兵開始了這場戰役。
三、主力:
戰場戰役的主力部隊是陸軍,中印雙方的海空軍都沒有參戰。
E. 72年中國打過印度嗎
不是72年,是62年。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這場戰爭普遍聚焦在陸軍的戰鬥上,因為地形的關系,雙方的海空軍幾乎沒有參與這次戰爭沖突。
時 間:1962年6月至11月
結 果:中國完勝
傷亡情況: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
主要指揮官:張國華;布里吉·莫漢·考爾
F. 當初中國打了印度的嗎為什麼打怎麼打的死傷情況求有料的大神說說
你說的是在1962年發生在喜馬拉雅山兩側的戰爭 。
中國人叫做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
印度人叫做 「前進政策」 。
外國人叫做 「印度對華戰爭」 。
任何一個新生政權的第一件事 ,就是宣召領域范圍 ,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撿起來英國殖民主子的 「麥克馬洪線」 ,當做北部邊界 。但是沒有明說 ,中國也沒在意 。
朝鮮戰爭爆發了 ,印度乘機北進 ,佔領了傳統習慣性以北 、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部分領土 。1953 年 ,朝鮮戰爭結束 ,印度就不敢再北進了。
1959 年 ,西藏發生叛亂 ,印度乘機再度北進 ,被中國軍隊擋住了,並且發生了小規模的武裝沖突 。雙方軍隊接觸的地方 ,叫做 「實際控制線」 。由於中國無暇西顧 ,印度更加認為中國軟弱可欺 ,所以就繼續侵犯中國西南邊界 。中國決定給侵略者一個教訓 ,可是得有時機 ,否則會引起巨大國際糾紛 ,顯然是對中國不利 。
1962 年 秋天 ,發生了 「古巴導彈危機」 ,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加勒比海 ,時機到了 !
由國防部長林彪元帥掛帥 ,調動張國華的十八軍 、丁盛的五十四軍 ,蘭州軍區的十九軍 ,青海省的獨立五十五師 ,二十萬大軍參戰 。
先是詐敗 ,小股部隊一觸即潰 ,丟盔卸甲地潰退 。中央急了 ,連發七封電報 :「不許退!」 林彪說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誘敵深入近一百公里 ,牽著印度的三個集團軍 ,進入了早已安排好的山溝里 ,解放軍的只是一個營 ,把出口一堵 ,幾萬印度鬼子兵就成了 「瓮中之鱉」 。林彪把准時機 ,一聲令下 ,全殲了印度侵略軍 。
由於山高路遠 供給十分困難 ,所以解放軍不留俘虜 ,機關槍噴火器一齊開火 ,一個不剩。
只留下七千傷兵 ,洗了腦 ,放回去了 。
全世界都說 :那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中國對此事諱莫如深 ,幾十年不說一個字 。
下一次列印度 ,一個都不留 ,記住 「雖遠必誅之!」殺無赦 !
看誰還敢侵略大中華 !
G. 自已還擊戰中國死了多少軍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約8100人,負傷約2.3萬人,被俘238人,總計約31000人。
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不過和之前的印度邊境戰爭相比,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已經有一定下降。
這,主要是因為十年東亂,給軍隊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許多軍官只是政治上堅定,但軍事素質,卻沒有相應的水平。
同時,軍銜缺失也是一個問題,造成了指揮的混亂。
而裝備,更是落後於越軍。
H.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陣亡多少人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I. 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一共有幾次大的沖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戰爭。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即聲稱其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線為英國人劃定的邊界線。而中國人的立場是,由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劃定的邊界線是非法的,應重新予以協商。雙方有爭議的地區是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賽欽高原——印度堅持認為該地區性拉達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麥克馬洪線」沿線地區。
50年代末,中國修築了穿過阿克賽欽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這一情況,並發現中國武裝部隊已經牢固佔有該地區。
隨後,雙方不可收發室免的發生了交火事件。由於印度對中國實力的低估,談判解決問題的努力歸於失敗,印方甚至認為自元朝即為中國固有法定領土的西藏也應脫離中國。
1962年,其時中國剛剛結束三年自然災難,印度政府命令軍隊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由於印軍拒不撤回實際控制線印方一側,中國部隊發起反擊。印軍慘敗撤回。中國即宣布停火,並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數英里。
(9)中國列印度死了多少人擴展閱讀
戰爭尾聲
1962年11月21日24時,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
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在戰爭史上是史無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