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晉綏一詞從何而來
1、晉綏指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省與綏遠省(今內蒙古西南部),兩省地處華北西部高原地帶,東為華北平原,西為西北廣大地區的屏障。
2、在八年抗日戰爭中,這里自始至終進行著規模大小不等的戰斗。
3、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位於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蒙古毗連,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
4、綏遠省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之一,簡稱綏,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陝壩(今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陝壩鎮)。1954年並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❷ 晉綏這個地方是哪裡
晉綏就是指山西和內蒙古綏遠歸綏一帶也就是民國時期晉綏軍長官閻錫山的地盤。也就是山西和內蒙古一帶,所以近隨軍其實就是山西和內蒙古一帶的軍隊,他們的司令長官是嚴西山,是一個上將,和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所以這就是山西和內蒙古那一片的地方。
晉綏的特點
晉綏抗日根據地,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於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系的交通線。
晉綏開辟了以大青山為依託的綏西、綏南、綏中三塊游擊根據地,並逐步同晉西北根據地連成一片,構成晉綏抗日根據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綏遠今並入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廣大地區。全區為高原地帶,均是綿延不斷的山脈。
❸ 」晉綏」怎麼念是指哪個省
jin 四聲 sui 二聲
晉指山西省
綏指綏遠省(早已撤消了)
晉綏是山西省和綏遠省的合稱(多見於戰爭年代)
❹ 晉綏是哪裡
晉綏是中國漢族八大民系之一,通稱「晉人」,別稱「老西兒」,通用語言為晉語,人口6305萬以上,廣泛分布於山西(除汾河下游地區)、陝北、河套以及太行山東麓和南麓的毗鄰地區。因大部分分布於山西省和舊綏遠省境內,並且歷史上的「晉綏軍」、「晉綏邊區」、「晉綏解放區」等稱呼為大眾所知,故而習慣上稱為「晉綏民系」。
通常我們指的晉綏地區是中國最早的根據地之一,包括山西省同蒲鐵路以西的大部。原綏遠省黃河以東及平綏鐵路以北的廣大地區,是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與陝甘寧邊區聯系的樞紐和唯一通道。現在在山西興縣蔡家崖村,有個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它位地處晉西高原,呂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抗日戰爭時期,晉綏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在黃河以東,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於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系的交通線。
❺ 晉綏指哪裡
晉綏抗日根據地 :
jìn suí kànɡ rì ɡēn jù dì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綏遠(今並入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廣大地區。1937年10月,八路軍一二�師進入晉西北地區,創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8月,一二�師一部和地方武裝組成大青山支隊,挺進綏遠北部,開辟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1940年分別成立晉西北行政公署和綏察行政辦事處。
❻ 晉綏是哪兒
晉綏地區是中國最早的根據地之一,包括山西省同蒲鐵路以西的大部。原綏遠省黃河以東及平綏鐵路以北的廣大地區,是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與陝甘寧邊區聯系的樞紐和唯一通道。
在山西興縣蔡家崖村,有個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它位地處晉西高原,呂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6)中國晉綏是哪裡擴展閱讀:
晉綏抗日根據地,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於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系的交通線。
晉綏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在黃河以東,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於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系的交通線。
❼ 晉綏是哪個地區
晉綏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包括山西省西北部和綏遠省東南部廣大地區。
❽ 晉綏說的是哪裡啊
晉指山西
綏指綏遠
晉綏地區是中國最早的根據地之一。它包括山西省同蒲鐵路以西的大部。
❾ 晉綏是什麼地方
晉是山西省的簡稱
綏是綏遠省的簡稱
1928年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1954年並入內蒙古自治區。
❿ 晉綏指的是哪個地方
晉綏指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省與綏遠省(今內蒙古西南部),兩省地處華北西部高原地帶,東為華北平原,西為西北廣大地區的屏障。
綏遠省為中華民國時的塞北四省之一,簡稱綏,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在清朝為歸綏道,屬山西省管轄,1914年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1954年並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省地理環境
全省以高原為主體,可分三部分: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主要是戈壁沙漠,富含礦藏,著名的礦都白雲鄂博即位於此。中部有黃河貫通而過,形成河套地區,分前套跟後套,是精華區,包頭、歸綏等大城市多在此區。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為主體,成吉思汗陵為在此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晉綏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