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宜城市區號
電話區號
0556
安慶,古稱舒州,別稱宜城,簡稱「宜」。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安慶素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素有中國「黃梅戲鄉」之稱,國粹京劇的起源地。
安慶是皖西南區域中心城市,皖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和航運中心,皖贛鄂三省交界處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軍事戰略要地。長三角城市群主要成員之一,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核心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重點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城市。
② 湖北宜城屬於哪個市
襄陽市
③ 宜城市的面積大約有多少
2115平方公里
宜城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是襄陽市下轄的縣級城市,東界隨州、棗陽,南接鍾祥、荊門,西鄰南漳,北抵襄陽。版圖面積2115平方公里,人口56.45萬。市區建成區面積14平方公里,人口15萬。現轄八個鎮、兩個街道辦事處、一個工業園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宜城市全國糧食生產縣(市)、基礎教育先進市、文化先進市、科普示範市、民政工作先進市,湖北省衛生城市、文明城市、雙擁模範城和平安縣(市)。2006年、2007、2008年連續三年榮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稱號。2006、2007、2008年連續三年舉辦國際鐵人三項賽。
④ 宜是哪個省的簡稱
宜,安徽省安慶市的簡稱。東晉詩人郭璞曾說「此地宜城」,故安慶市別稱「宜城」,亦簡稱「宜」。
簡介:
安慶,原安徽省省會,古稱舒州,別稱宜城,簡稱「宜」。因宋朝當地兩支駐軍"同安軍"和"德慶軍"而得名。龍山鳳水,人傑地靈,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素有中國「黃梅戲鄉」之稱,國粹京劇的起源地。
⑤ 襄陽市分為哪幾個區縣
截止2018年12月襄陽市下轄3個區、3個縣、3個縣級市。
襄陽市是湖北省轄市。下轄襄城、樊城、襄州 3個區,棗陽、宜城、老河口 3 個縣級市,南漳、保康、谷城 3 個縣。
設有國家級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津新區 ) 和省級魚梁洲經濟開發區。
(5)宜城市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棗陽市位於襄陽東部,轄鹿頭、新市、太平、楊壋、七方、琚灣、熊集、吳店、平林、王城、興隆、劉升 12 個鎮,南城、北城、環城 3 個辦事處,2 個農場管理區(車河、隨陽)。
宜城市位於襄陽東南,轄小河、鄭集、孔灣、劉猴、雷河、王集、板橋店、流水 8 個鎮,鄢城、南營 2 個街道辦事處。
老河口市位於襄陽西北,轄袁沖1個鄉,仙人渡、張集、竹林橋、薛集、孟樓、李樓、洪山嘴7個鎮,酇陽、光化2個辦事處。
南漳縣位於襄陽西南,轄城關、武安、九集、李廟、長坪、薛坪、板橋、巡檢、東鞏、肖堰 10 個鎮。
保康位於襄陽西南部,轄城關、黃堡、後坪、龍坪、店埡、馬良、歇馬、馬橋、寺坪、過渡灣 10 個鎮,兩峪 1 個鄉。
谷城縣轄城關、石花、茨河、五山、紫金、冷集、南河、盛康、廟灘 9 個鎮和趙灣鄉 1 個鄉。
⑥ 宜城在哪裡
宜城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東界隨州、棗陽,南接鍾祥、荊門,西鄰南漳,北抵襄樊。地處東經111°57′-112°45′,北緯31°26′-31°54′。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53公里,總面積2115平方公里。
⑦ 中國湖北省有哪些城市
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共有1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
12個地級市: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荊州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
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7)宜城市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湖北水資源豐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中國立交橋」之稱,武漢新港是中部首個億噸大港。
⑧ 宜城歸哪裡管轄
宜城市是屬於湖北省襄樊市管轄的一個縣級市
⑨ 古代的鄢城是現在的哪
鄢城在今湖北省宜城市。
宜城市的地理位置:宜城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東界隨州、棗陽,南接鍾祥、荊門,西鄰南漳,北抵襄陽。地處東經111°57′-112°45′,北緯31°26′-31°54′。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53公里,總面積2115平方公里。
宜城市稱謂的歷史:
1、夏為巳國;
2、周為羅、鄀鄢地;
3、春秋時並於楚,為巳阝、鄀、鄢3邑;
4、秦時為鄢、巳阝、鄀3縣,隸屬南郡;
5、公元前192年(漢惠帝三年),改鄢縣為宜城縣;
6、748年(唐天寶七年)又改名宜城縣,宋、元、清名因之;
(9)宜城市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鄢城的相關歷史事件:
鄢郢之戰,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的大規模作戰。
在戰爭中,秦將白起選擇最佳出兵時機和進軍路線,取得攻楚的戰略主動。秦軍孤軍客戰楚境,期於死地求生,乘楚王城池不修,邊備廢弛之機,採取掏心戰術攻入楚國。
並採用了決水攻城的戰術攻克楚國別都鄢城,然後沿長江東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國國都郢,焚毀楚國的宗廟和夷陵,取得最後的勝利。此戰,秦國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楚國被迫遷都,國力受到極大削弱。
⑩ 湖北省有哪些地級市
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共有1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12個地級市(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0)宜城市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有70萬革命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