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1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是什麼
2021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是:
1、老年人口規模龐大。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1.91億,占總人口比重為13.5%,全球每4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預計2057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達4.25億人的峰值,占總人口比重32.9%-37.6%。
2、老齡化速度快。2001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超過7%,標志進入老齡化社會,用了21年的時間即2021年步入深度老齡化,屆時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14%,時間短於法國的126年、英國的46年、德國的40年。
3、高齡化、空巢化問題日益突出。2020年中國80歲及以上人口3660萬,預計2050年將增至1.59億,高齡老人可能面臨更為嚴峻的健康問題,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的增長將弱化家庭養老的功能。
4、老年撫養比大幅上升,養老負擔加重。2020年老年撫養比19.7%,預計2050年突破50%,意味著每兩個年輕人需要撫養一位老人。撫養老人和養育小孩成本高昂,年輕人兩頭承壓。
5、未富先老。中國人均GDP接近發達經濟體下限,但13.5%的老齡化程度已經超過中高收入經濟體10.8%的平均水平,將面臨經濟增長和養老負擔雙重壓力。
⑵ 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多少億
截止2022年,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03萬人占總人口的12.6%。
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2.6%,以14%為分界線,2019年底距離「老齡社會」僅差1.4%,正式進入「老齡社會」已開始倒計時。
實際上,我國部分省份老齡化問題非常突出,2018年我國四川、江蘇、重慶等多個省份已經跨過14%線,即已進入「老齡社會」。
我國是世界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已是日本這一最新數據的4倍以上。
老齡化社會的標准:
聯合國的傳統標準是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新標準是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4%,則進入「老齡社會」;比例達20%,則進入「超老齡社會」。
我國1999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尚未完全進入「老齡社會」,但我國老齡化速度非常快。
⑶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為多少億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全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9.70%,比2010年提高7.80個百分點。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口規模龐大
全國31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的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了500萬人,其中有6個省份的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了1000萬人。
2、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
與2010年相比,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增加8637萬人、718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5.44個百分點、4.63個百分點。
3、老齡化水平城鄉差異明顯
鄉村的老齡化水平明顯高於城鎮。鄉村60周歲及以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鄉村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60周歲及以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鎮總人口的比重分別高出7.99個百分點、6.61個百分點。
⑷ 中國老年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1,從總人數來說,2021年全國總人口是141178億,比10年前統計的數字增長了0.7億,穩中有升。
2,從年齡結構上來看,老齡化日益加重,60歲以上人口為2.64億,少兒人口為2.5億,反之青壯年人口反而下降,數字表明人口贍養的壓力增大,養老問題和兒童教育問題會進一步加劇。
3,人口結構,其中男性約為7.23億,女性為6.88億,男女比例為105:100,比10年前基本持平,甚至有所降低。跟媒體渲染有所不同。值得關注的是,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100,比2010年下降6.8個百分點。
4,具體省份方面,廣東和山東人口最多,均超過了1億人口,西藏,青海和寧夏是人口最低的幾個省份,人口均沒有突破千萬。
5,綜上所說,這次統計的結果表明,我國的人口仍然是世界第一多,人口紅利仍在,人才儲備逐年加強,老齡化日益嚴重,教育和醫療問題將會成為社會的重中之重。
⑸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趨勢是什麼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趨勢是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2.12億人,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21年5月11日,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預計自2040年開始,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會有所減緩。
2010到2040年是我國老齡化社會迅速發展的時期,是由於從2010年開始,建國之後嬰兒潮出生的嬰兒相繼步入老年。雖然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自2040年開始會有所減緩,但2040年之後我國老年人比例卻仍然居高不下。
人口老齡化原因
造成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的較低生育率。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生育水平。
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類在健康和長壽方面已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人口壽命大大延長。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在全社會人口中,年輕人口比重的進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對的提高,最終表現為全社會人口中老年人口過快增長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
⑹ 中國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老齡化加重原因是什麼
老齡化問題加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結構的問題,這也是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
每當我們提到人口結構的問題時,大家普遍會覺得我們仍然處在人口紅利之下。事實上,當人口紅利已經發展了近30年的時間之後,我們會發現中國的老齡人口的數量在急速上升,老年口的數量也將會突破3億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老年人口的數量將會占總人口數量的20%以上,我們也會進一步向老齡化社會邁進。
一、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3億人。
這是一份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這份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超過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將會達到3億人以上。在此之前,60歲以上的人口的數量是2.64億人。在此之後,60歲以上的人口的佔比將會達到總人口佔比的20%以上,這就意味著我們將會全面邁入老齡化社會。
⑺ 中國人口老齡化數據是什麼
中國人口老齡化數據是:
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全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9.70%,比2010年提高7.80個百分點。
2、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顯示,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與2010年相比,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增加8637萬人、718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5.44個百分點、4.63個百分點。鄉村的老齡化水平明顯高於城鎮。
3、2000年至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從1.26億增加到2.64億,同期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0.2%上升至18.7%。人口老齡化加快,即將迎來深度老齡化,對國家發展全局和億萬百姓福祉有深刻持久的影響。
⑻ 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多少億
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大約有1.9億人,在過去的20多年間,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增加了1.16倍,快速老齡化對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新挑戰。
近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聯合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指數課題組等機構發布了《中國養老服務藍皮書(2012—2021)》(下稱「藍皮書」)。藍皮書稱,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基數大、速度快、未富先老以及地區差異大等特徵,急救和失能失智照護需求將快速增長。
從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看,2000~2010年,60歲以上人口和65歲以上人口分別增加了4689萬人和3072萬人,2010~2020年則增加了8637萬人和7181萬人,說明2010年之後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數據,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0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這是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首次超過14%。
我國老齡化的第二個特徵是未富先老、低生育率。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理事妥宏武表示,2021年底我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為14.2%,我國提前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它們在進入深度老齡社會的時候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我們國家人GDP在2021年超過1.1萬美元。OECD主要國家相關數據顯示,一些發達國家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總和生育率均值降為1.76。我國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總和生育率降至1.3。
我國老齡化的第三個特徵是地區差異較大。從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看,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山東、四川、江蘇,老年人口數量分別為1536萬、1417萬、1373萬。山東是唯一一個65歲以上人口超過1500萬的省份。從老年人口佔比來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14%的地區有12個,分別是湖北、天津、湖南、安徽、山東、吉林、黑龍江、江蘇、上海、四川、重慶、遼寧;最高為遼寧,達17.42%,這些地區屬於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尚未達到高度老齡社會的階段。
應對老齡化的機遇和挑戰
宏武認為,我國老齡化面臨兩個機遇:一是2021年已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後,勞動年齡人口規模比較大。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這些都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礎;二是國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健康產業發展速度加快。
藍皮書稱,通過公共政策調節和公共服務支持釋放生育潛能,我國還是能爭取實現總和生育率接近1.8和確保1.5的目標的。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尤其是「63嬰兒潮」一代人陸續退休邁入「65+」老人的行列後,我國老人照護、急救以及失能失智的需求都會大幅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需未雨綢繆,提前預備。
藍皮書稱,我國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在2013年達到最高值493.7萬張,之後下降到2015年的358.1萬張,2020年上升為483.1萬張。受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影響,盡管養老機構的床位數在不斷增加,每百名老人(65歲及以上)擁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數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稱,「十三五」期間,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包括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從11.6萬個增加到32.9萬個。
伴隨家庭養老服務功能的弱化,嵌入社會服務的居家養老成為主流。藍皮書課題組在20個一二三線城市開展了養老需求調研。結果顯示,排在受訪居民養老主要困惑前三位的是擔心突發疾病不能得到及時救治;護理人員不專業/好的靠譜的護理人員難找;醫養服務好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可見,急診急救是居民養老最大的需要與擔憂。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對於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來說,急診急救的需要高於其他需要,心腦血管疾病和跌傷均需要15分鍾急救圈,將基本保健(含急診急救)作為民生保障的基礎設施應嵌入社區,是完善我國養老體系的一個艱巨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有關負責人就《「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答記者問時稱,「十四五」時期是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順應老年人居家就近養老期待需求,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將著力解決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指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簽約合作、與醫療機構毗鄰建設等方式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的雙重需求。
⑼ 中國老齡化比例是多少
中國60歲及以上的公民人數達到2.41億,佔中國總人口的17.3%。
中國老齡化全國委員會(CNCA)預測,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50年左右達到4.87億的峰值, 知即近35%。人們普遍認為一個國家已經達到了所謂的老齡化社會,當時其60歲以上的公民所佔比例達到10%。
2021年3月2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將很快進入老齡化社會。現在,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經佔12%以上,比日本、歐洲低得多,美國應該是16%左右,按照專家分析,用不了多少年,我國可能會超過美國。
所以,人口老齡化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趨勢預測
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2.48億,佔比例為17.5%。
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3億,佔比例為21%,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將達到13.7%,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國將在2027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老人比例高於15%。而2025年中國經濟僅僅是2014年智利、波蘭的水平,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203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比例將接近四分之一,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16.2%。
204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30%,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22%,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⑽ 中國老年人口2022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2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
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報告稱,若以60歲及以上作為劃定老年人口的標准,到2050年中國將有近5億老年人。中國應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省級統籌,提高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並盡快完善退休制度。報告將2019~2050年期間中國的城鎮化過程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19~2036年,城鎮人口規模從8.26億增至10.47億;二是2037~2050年,城鎮人口將從10.44億降至10.13億,凈減少0.31億人。
報告認為,人口老齡化伴隨大規模的城鄉人口流動,將給城鎮發展帶來極大挑戰。同時,在城鎮化過程中,老年人將脫離原有的熟人社會,進入城鎮中的生人社會,導致個體的碎片化、原子化。這將會對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形成嚴峻考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馮文猛表示,老年人群規模巨大,在城鄉、地域等維度上存在顯著不同,政策舉措需要根據城鄉、區域、性別、教育水平和老年人健康狀況等特徵加以分類。
鄭秉文認為,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需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安排。「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結構將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大關;老齡化率將上升至20%。面對這些變化,我國應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省級統籌,提高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並盡快完善退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