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曰本早在哪個朝代也是中國
早在秦朝,徐福帶童男童女逃去日本,日本有一些人是中國人的後代
② 日本朝代對應中國朝代
1、公元600年左右到公元710年,飛鳥時代,對應中國的初唐和盛唐。
2、公元710年到公元794年,奈良時代,對應中國的盛唐和中唐。
3、公元710年到公元794年,奈良時代,對應中國的盛唐和中唐。
4、公元1193年到公元1392年,鐮倉時代,對應中國北宋、南宋、元、明初。
6、公元1392年到公元1602年,室町時代,對應中國明朝。
7、公元1602年到公元1867年,江戶時代,對應中國晚明、清朝。
8、公元1867年到公元1912年,明治時代,對應中國晚清。
9、公元1912年到公元1945年,大正、昭和時代,對應中華民國。10.公元1945年到今。新日本時代,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
③ 日本建國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朝代
大約起源於中國的秦朝和漢朝。
在日本的神話中,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但神話故事不可信,日本也拿不出確切的證明。
真正有歷史依據的是日本彌生時代,這個時代初期出現了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彌生時代中期,位於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並獲賜金印。
東漢光武帝賜倭奴國王印綬 "漢倭奴國王"金印。"漢倭奴國王"之印,至今這塊印章仍然陳列在倭奴國的福岡市,故可以推斷出日本起源是中國的秦朝到西漢時期。
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大和國。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
(3)日本哪個朝代是中國的擴展閱讀:
公元前後,倭人分為百餘國,來漢朝貢。「漢倭奴國印」金印漢光武帝賜倭奴國王印綬 「漢倭奴國王」金印。
日本的由來在漢朝時期,一個來自東方海域的島國因為久慕大漢文明與繁華,便不遠萬里涉海越山來朝漢朝,漢光武帝賜倭奴國
「漢倭奴國王」之印,至今這塊印章仍然陳列在倭奴國的福岡市。107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於漢安帝。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著作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稱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列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
公元6世紀,倭國開始大力吸收中國的先進技術、文化,從而使其政治,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漸強。倭國國王逐對「倭」的稱號感到不滿,並自認為居於國之東,乃日出之處,便逐漸用「日」字代國名。
據《隋書·倭國傳》記載:公元607前倭國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國書上寫著:「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由過去自稱倭王改為稱「日出處天子」。日本福岡市出土的「漢倭奴國王」金印
④ 日本起源時,中國是哪個朝代
日本的起源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2016年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齋藤成也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稱,現代日本人的遺傳基因中約有12%來自於繩文人。
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分析證實:日本人的起源是繩文人和彌生人的混血。繩文人(Jomon people),是日本繩文文化時代的人,繩文時代是日本舊石器時代後期 ;彌生人是指彌生文化時代,又叫彌生時代的日本列島的居民,最初發現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的彌生町,所以稱為彌生人。推測出日本起源於公元前300年左右。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志。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⑤ 日本在歷史上什麼時期是屬於中國的
漢朝到隋朝,隋朝時,日本的聖德太子寫了幾次書給隋皇帝說什麼,日出處天子問候日落處天子,又說什麼日出處天皇問候日落處天子。很明顯 那時日本自認已經與中國平起平坐了,但實際上從哪個方面都弱於中國,到了從、唐朝更不用說了,居然還出現唐風。
⑥ 日本時代對應中國朝代是什麼
日本時代對應中國朝代如下:
1、公元600年左右到公元710年,日本飛鳥時代,對應中國的初唐和盛唐。
2、公元710年到公元794年,日本奈良時代,對應中國的盛唐和中唐。
3、公元794年——公元1192年,平安時代,遷都平安京(京都)。對應中國晚唐、五代十國、北宋前期。
4、公元1193年到公元1392年,日本鐮倉時代,對應中國北宋、南宋、元、明初。
5、公元1392年到公元1602年,日本室町時代,對應中國明朝。
6、公元1602年到公元1867年,日本江戶時代,對應中國晚明、清朝。
7、公元1867年到公元1912年,日本明治時代,對應中國晚清。
中國朝代順序表:
夏、商、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中國朝代簡史: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隋,唐宋元明清。
⑦ 日本人是中國哪個朝代過去的
日本人是中國秦朝過去的。朝中有一個方士徐福正苦於離開無門。他看到秦始皇的舉動後頓然心生一計。他向秦始皇進言說東海以外有一個叫東瀛的仙島,那裡盛產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可讓永享太平盛世。秦始皇聽信了他的胡言亂語,就讓他挑選了三千童男童女漂洋過海到了今天的日本。在這里定居下來再無歸意徐福和這三千童男童女在日本列島繁衍生息,成了日本列島最初的居民。
秦朝詳情說明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立國只有15年的短命王朝,它的創立締造者為姓贏名政,帝號為始皇帝,後世成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雖然大秦帝國大廈在15年間轟然崩塌灰飛煙滅了但這個曇花一現的短命王朝,卻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占據了極為顯赫的地位,給後世留下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有百代都行秦政法之說。
⑧ 日本是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後裔
在日本民間流傳秦朝徐福出海的故事。根據這個故事很多日本人認為自己是中國後裔,雖然這是故事,但真實歷史上的確存在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尋找仙葯的事跡。
當年秦始皇派遣手下,一名叫徐福術士踏上前往大海的征途,為秦始皇尋找傳說中的仙丹妙葯以求長生不老。
可是聲勢浩大徐福的船隊到達日本後,沒有再回到大秦王朝,徐福帶領手下留在日本,並自立門戶成為日本的第一個王即神武天皇。跟隨徐福船隊一起漂洋過海來到日本,還有數千民童男童女,他們在日本島繁衍生育,成為日本原始居民。
後來有史書記載,徐福船隊一直東渡,最終到達日本島。但在這里徐福既沒有發現仙人,也沒有找到傳說中的仙丹,他害怕回到秦國,秦始皇會雷霆大怒,所以徐福決定留在日本。
⑨ 日本戰國時中國是在什麼時期
明朝,日本戰國時代時間是1467—1585年或1615年,明朝時間是1368年-1644年。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9)日本哪個朝代是中國的擴展閱讀:
日本戰國時期明朝發生的歷史大事:
1、隆慶新政
隆慶新政是明穆宗朱載垕統治時期明朝出現的承平時期。
明穆宗統治期間以隆慶作為年號,明穆宗因為即位前一直生活在宮外藩邸,所以較為體查民情,《明史》說他「端拱寡營,躬行儉約」。
明穆宗比較寬容,用人不疑,文有徐階、高拱、張居正、楊博,武有譚綸、王崇古、戚繼光、李成梁。因此果斷地清除一些前朝政治腐敗和經濟積弊,逐步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節流開源,抑制土地兼並。國家政治局面穩定,經濟向好發展。還實行一些軍事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飭武備,核實功罪,嚴明賞罰,加強訓練,鞏固海防和加強長城防禦能力。
這一時期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比嘉靖朝後期有了較大的改觀,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隆慶新政。
2、張居正改革
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後,因為李太後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為內閣首輔。
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時代
⑩ 日本戰國時期是中國的什麼時期
日本戰國時期是中國明朝時期。日本戰國時代(1467—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戰國最早出自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武田信玄把中國的戰國名稱套用在日本,藉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
中國在明朝時期在位的皇帝有,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 --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日本戰國時代在位的總共有五位天皇,分別是後土御門天皇(1464~1500)、後柏原天皇(1500~1526)、後奈良天皇(1526~1557)、正親町天皇(1557~1586)、後陽成天皇(1586~1611)。16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