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趙王城在中國哪裡

趙王城在中國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26 17:12:08

㈠ 邯鄲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名人鐵事、成語典故、名勝古跡任選三個,詳細一點

邯鄲學步、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圍魏救趙、胡服騎射、毛遂自薦

(一)邯鄲學步

這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家鄉。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去邯鄲,同事們見到我都開玩笑說,看你又不會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鄲了呀?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在邯鄲市區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說燕國少年就是在這里學邯鄲人走路的。現存的石橋建於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閑娛樂廣場,把學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後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著邯鄲的歷史,還有一個不規則雕塑上面刻了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條目,寓教於樂,很有意思。

(二)負荊請罪

在邯鄲老市區距離火車站不遠的街道里,有一處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如今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築,巷子也名存實亡,古風盡失,但是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這是一個曾經入選中學課本的故事。戰國時,趙國文官藺相如出使秦國御敵有策,使得價值連城的和氏美玉完璧歸趙,又赴澠池會舌戰秦王,維護國體尊嚴,被封為上卿,位於大將廉頗之上。屢立戰功的老將廉頗心中不服,揚言如見到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兩人乘坐馬車相遇與窄巷之中,藺相如顧全大局,讓自己的馬車退出窄巷避讓廉頗,致使廉頗深受感動,於是廉頗便光著上身,身背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這個故事也很快演變成成語,表示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真心實意地接受對方懲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錯誤勇於承認,勇於接受處罰,就能夠獲得他人的原諒,徵得別人的尊敬。現在,這是個應用得非常廣泛的成語。

回車巷一帶是邯鄲的老城區,那裡有很多老房子,有幾處深宅大院,是民國時期邯鄲市政府機構的院落,今天住在那裡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雖然老舊了,民風依然俠義猶存。那一日我背著相機在老街閑逛,一位工人模樣的中年人自告奮勇地領著到處轉,在他的帶領下,我看到了邯鄲古城牆遺跡,民國邯鄲政府的稅務局和機械局的大院,還有一座簡易的土地廟。老街上的人們閑適自在,放學的學生們嬉笑打鬧,沒有呼嘯的汽車,偶爾響起一聲小販的叫賣聲,深處其中恍如隔世。不過拆遷改造的推土機的轟鳴聲已經隱約地聽到了,不知道這份寧靜還能守護多久。

(三)黃粱美夢

這個故事跟戰國沒什麼關系,但是故事發生在邯鄲。說古時候有個姓盧的書生進京趕考,路過邯鄲投宿店家,窮困潦倒,失意落魄,獨自慨嘆,恰遇呂洞賓也路過此地,見此情形打算開導開導他,就給了他一個瓷枕頭,盧生枕著枕頭入睡後開始做夢,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為妻,又進京考中了進士,繼而到處建功立業,當了宰相,後被妒賢嫉能的奸人陷害險受牢獄之災,後來轉危為安,子孫滿堂,終老而死。夢到了死,盧生就驚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黃米飯還沒熟呢。

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後來湯顯祖和蒲松齡都對這個故事進行過演繹,故事中呂仙後來被演繹成呂洞賓。現在人們利用這個成語比喻不可能實現的虛幻夢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過一個夢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經歷的榮華富貴和坎坷曲折,表達人生如夢的消極厭世的觀點,故事的結尾說盧生夢醒之後對人生大徹大悟,跟隨呂洞賓雲游佈道去了。
後人在盧生做夢的小店修建了呂仙祠,現存最早遺跡是門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據說石刻「蓬萊仙境」這四個大字是呂洞賓手書,蒼勁灑脫,有一股子仙風道骨之氣。其他殿堂如鍾離殿、呂祖殿、盧生殿都是近來重修的。

在呂仙祠的東跨院,有一個以夢為題材的博物館,把古籍、傳說中比較著名的「夢」,如莊子夢蝶、紅樓夢、南柯一夢等等,用繪畫和說明形式展出,生動有趣,彷彿進入了夢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國畫技法繪制的繪畫很有水準,如果用展出的內容出版一本連環畫,一定受歡迎。

(四)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這個故事我認為它算不得成語,充其量只能是個典故。這個典故告誡人們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對處在社會變革當中的我們,還是具有比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現胡人的短衣長褲、騎馬作戰非常靈活,於是主張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得以擊退胡人,消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邯鄲市西的插箭嶺相傳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邯鄲市區的叢台公園中的武靈叢台則是趙武靈王檢閱軍隊是使用的。如今從台已經成為邯鄲市的地標建築,許多商品都以叢台命名,當地人還送過我一瓶「叢台」酒呢。

「滏流東漸,紫氣西來」的叢台,除了檢閱練兵之外,還是王侯休息娛樂的地方,頗負盛名,歷史上屢建屢廢,現在的主體建築是清朝同治年間留下來的。歷史上許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處文化古跡。如今,這里建成了叢台公園,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娛樂的場所。

邯鄲的歷史文化
邯鄲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休養生息。在邯鄲悠久歷史的進程中,孕育並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這是先人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綿綿8000餘年的歷史鑄造成了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趙文化 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其基本內涵為開放、進取、包容,展現出趙國在逐鹿中原時所表現出的改革創新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之一,是華夏文化與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匯、融合和升華的結晶,具有中原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構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區諸民族沖突與融合的過程。她豐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鄲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趙文化濫觴於舂秋,興旺於戰國,延續至兩漢,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韻。這里產生了發達的冶鐵、制銅、制陶等手工業,形成了繁榮的城市商業貿易,孕育了荀子、公孫龍、慎到等一代學術大師,涌現出趙武靈王、廉頗、藺相如、趙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與燕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趙文化其主流內涵是「開拓進取,競爭圖強,兼收並蓄,改革創新」,貫穿其中的以人為本、廣攬賢才、團結向上、忠勇報國等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點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現出人類利用自然、與自然相融合的奮斗精神,因最早發現在武安的磁山遺址而命名。經科學測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1976年開始考古發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動植物標本,還發現了炭化的粟約10萬余斤,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還是中國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農作物「粟」(穀子)、家雞和胡桃(核桃)三大發現,不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並改寫了我國乃至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以陶質平底盂、鳥頭形支腳為特點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鏟、磨盤、磨棒為特點的農耕和脫粒工具,以長方形坑穴為特點的糧食窖穴,以陶、石器「組合物」為特點的祭祀遺跡等,構成了磁山文化獨特而豐富的內涵。磁山文化被譽為「中華瑰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突破。 女媧文化 在涉縣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媧皇宮,傳說是華夏始祖女媧氏「煉石補滅,摶土造人」的地方。媧皇宮因此而得名。因女媧摶土造人,又是人類的創造者,故被世人尊稱為「華夏祖廟」。媧皇宮建造在懸崖峭壁上,閣樓高懸,構造奇巧,被稱為河北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從媧皇宮開鑿的石窟和摩崖刻經考察,它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有1450餘年,後經歷代相繼擴修,逐漸形成今日規模。相傳農歷三月十五日為女媧的誕生之日,每當此時舉辦媧皇廟會,來自周邊數省的遊客雲集此地祭祀女媧。千百年以來,流傳在這里的民風民俗,民間信仰和神話傳說形成了豐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遠近聞名。 以媧皇宮為代表的女媧文化,展現了女蝸在洪荒之世,與自然抗爭、改造自然、造福蒼生的不屈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涉縣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 曹魏建安文化 位於臨漳縣西南的古鄴城遺址是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在東漢未年至隋統一的400年問,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相繼在此建都。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而顯名於世,東漢末年孕育出了文學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在鄴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主體的「鄴下文人集團」,辭賦慷慨,談詩論文,開一代風格剛健,情調激越之文風,留下了大量的詞賦文論作品,在中國文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地處黃河之北的鄴城,散布在漳河之濱的百餘座東魏北齊皇陵和眾多的寺廟遺址,書寫著它曾經的輝煌。銅雀三台和鄴城的建築格局,對隋唐長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後世的都城建築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以鄴城為依託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學的搖籃,民族融合的結晶,中國文化史的奇現。 北齊石窟文化 以響堂山石窟和媧皇宮石窟為代表的北齊石窟文化,是中國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經群,代表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的最高成就。 響堂山石窟是北齊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國雲崗、龍門、敦煌、麥積山四大名窟之後的全國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齊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它始建於北齊,經隋、唐、宋、明歷代開鑿續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匯過程的歷史體現,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滲透的歷史見證,是中國佛教雕塑藝術漢化過程中承上啟下,融匯貫通的重要環節。媧皇宮石窟現存北齊佛教刻經六部,共計約l 3萬字,是國內摩崖刻經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處,是研究中國佛教史和校勘中國佛教史籍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北朝書法藝術的精品。 夢文化 以「一枕黃粱」名夢和黃粱夢呂仙祠古建築群為代表的夢文化,蘊含著極為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表現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執著追求。

家鄉邯鄲名勝古跡
趙邯鄲故城* 在邯鄲市。歷經8王,共158年,邯鄲一直是趙國的都城;漢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鄲故城是由趙王城及大北城兩部分組成。趙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趙都的宮城遺址,分東、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北臨渚河,地處太行山余脈,土築殘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氣勢雄偉。城內地面上有布局嚴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龍台、北將台、南將台等,地下有面積寬廣的夯土基址。龍台最大,東西寬265米,南北長285米,高19米,是當時主要宮殿基址,顯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市建築的基本面貌。

叢台 在邯鄲市內。相傳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前325-前299在位)為閱兵與歌舞而建。原名武靈台,登台縱覽古城,樓閣園林,湖光山色,盡收眼簾。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諸榭,以戰國時燕將樂毅號望諸君命名。台北有七賢祠,內有燕趙名人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趙奢、李牧的塑像。現叢台已擴建為叢台公園。

學步橋 在邯鄲市內,南北橫跨沁河之上。據文獻記載,原為木橋,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橋。全長35米,寬8.3米,通高4米。橋名出典於《莊子·秋水》篇,謂春秋戰國時期邯鄲人步履優美,燕國壽陵的少年前往學步,不但沒有學會趙國的步法,反而連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記了,弄得不會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回車巷 又稱藺相如回車巷,在叢台區。

左權墓 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南艾鋪十字嶺反掃盪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安葬在涉縣石門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鄲。

響堂寺石窟*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分南北兩窟。窟內石雕精美,聞名遐邇。和村東石窟始建於北齊。當時北齊王朝有兩個政治中心,一是鄴都(今臨漳縣),一是晉陽(今太原市)。響堂地處兩都來往必經之地,山青水秀,風景優美。北齊文宣帝高洋於此營造宮苑,鑿窟建寺。後隋、唐、宋、元、明歷代均有增築和修葺。是我國古代建築、雕刻、書法、繪畫藝術的珍貴遺產。

響堂寺

北響堂寺石窟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鼓山之腰和村東。山勢高峻,多峭壁懸崖。石窟築於山壁,分南、北、中三組,每組有一大洞。共9洞。中組釋迦洞前有拜殿檐閣,窟外兩側各雕一高大天王。大佛洞寬13.3米,深12.5米。壇上坐佛高近4米,肌肉豐滿,線條柔和,面部雖經千年風日侵蝕,仍圓潤光潔。刻經洞內外壁上滿刻經文,旁有石碑,記北齊天統四年至武平三年(568-572)唐邕寫《維摩詰經》等4部經書的經過。筆鋒犀利,剛勁挺拔。

南響堂寺石窟第七號窟外景。第七號窟為北齊時所鑿制,窟前雕出華美的仿木建築窟,表明這是一座外貌模彷彿塔的洞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黑龍洞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神麇山北麓的滏陽河邊。又稱龍洞珠泉。石洞深邃,洞下深潭,其色黛綠,清泉從岩縫噴涌,因有龍泉之稱。與鼓山的廣勝泉、滏陽泉及八字漳等匯流,為滏陽河的發源地。或謂泉水從沙際上涌,狀如釜中水沸,故名滏水,又因位於鼓山南段(一名釜山)之陽,故名滏陽。洞前山巒映翠,河柳成蔭,殿閣若隱若現。

武安市

舍利塔 在武安市東門里。磚砌八角十三層,高40米。此塔造型玲瓏,外觀挺秀。塔始建於北宋,歷代均加修葺。

磁山遺址* 在武安市磁山鎮東南約1公里的名河北岸台地上。面積約13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7500年。發現有長方形直壁窖穴、組合器物坑、圓形半地穴式房址等遺跡。窖穴內的糧食經鑒定為粟。出土遺物有大量手制陶器、石器和骨器。磁山家雞骨胳為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家雞。以其為代表的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被命名為「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石磨盤、棒,1978年出土。

定晉岩禪果寺 在武安市活水鄉寺溝村東。始建於東魏,後唐天成年間(926-930)重修,以後歷代多次維修,增修。位於一峽谷內,東、南、北三面為懸崖峭壁。現存有烏龍橋1座,單檐方塔3座,石塔14座,另有石造像5尊。塔均為磚結構。

明修城隍廟 在武安市內。

東魏石刻北叢井造像碑 在武安市西27.7公里陽邑鎮。

戰國古城遺址 在武安市固鎮村及邑城鎮。

漢代冶鐵遺址 在武安市固鎮村。

店子古城遺址 在武安市東宋二庄鄉。

萬年古文化遺址 在武安市南庄晏鄉。

北安庄古塔 在武安市東南北安庄鄉。

東大河古文化遺址 在武安市東南北安庄鄉。

石塔 在武安市西北活水鄉。

三世佛像 在武安市西北活水鄉。

法華洞石窟 在武安市西石洞鄉。

南崗古塔 在武安市南崔爐鄉。

天青寺大殿 在武安市南崔爐鄉。

牛窪堡遺址 在武安市崔爐鄉。

夠詳細不?

㈡ 河北省有什麼自然風景是最出名的

【河北旅遊景點介紹】【 概況 】河北簡稱翼,省會石家莊。河北東臨渤海,西為太行山,北有燕山,總面積為18.7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14位。東部瀕臨渤海,東南部和南部與山東、河南兩省接壤,西部隔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同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相接。全省最高峰小五台山海拔2870米。
河北歷史悠久,夏禹時為中國的九洲之一,在春秋戰國時,北部屬燕國,南部屬晉國,故有「燕趙」之稱。

河北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春季雨少而多風,夏季炎熱而多雨,秋季涼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不用說秋季去河北旅遊最好的季節。

河北的歷史悠久,因此河北旅遊景點遍布全省,各地的名勝古跡眾多,承德、保定名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 承德旅遊景點介紹 】承德位於河北東北部,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紫塞明珠」的美稱。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北,是我國最大的皇家園林,佔地564萬平方米,內有康熙乾隆欽題72景及其他人文景觀共120多組,山莊的圍牆長10公里,寬1.5米,高3米,牆上有垛口,可用來巡邏和作戰。避暑山莊的建築布局分為宮殿區、湖區、山區和平原區;宮殿區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帝後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湖區的湖面被長堤和洲島風割成5個湖,湖與湖之間有橋相連,湖區的建築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勝建造,如:煙雨樓是仿自浙江嘉興南胡煙雨樓、金山島的布局仿自江蘇鎮江的金山;平原區是一片草地和樹林,當年有萬樹園,園內有28座蒙古包,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皇帝的臨時宮殿;山區是奇峰異石,樹木茂盛,這里的溫度比承德市區低4-5度,避暑聖地非他莫屬。
溥仁寺:位於武烈河東岸山腳下建於康熙年間的溥仁寺,佔地面積3.76萬平方米,有四進院落,是承德外八廟中興建最早的寺廟。
普沱宗乘之廟:坐落在避暑山莊的北方,因仿造西藏布達拉宮建造,所以有小布達拉宮之稱;佔地面積達22萬平方米,是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內有大小建築60多處,其園林藝術別具一格。
潘家口水下長城:位於寬城縣南部,因部分長城沒入水庫中而成為水下長城。
霧靈山風景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承德市興隆縣西北部,總面積1.4萬公頃,因山高峰美而有「京東第一峰」的美譽。霧靈山原是清朝皇家風水禁地,經260多年的封育,使得自然資源非常豐富。
木蘭圍場:是清代皇家獵場,建於康熙20年(公元1681年),面積10400平方公里。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其中一部分森林和草原共2324平方公里劃為國家級風景區,景區有游覽區、獵區和生活區。【 秦皇島旅遊景點介紹 】秦皇島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相傳秦始皇東巡駐於此而得名。秦皇島景觀以山、海濱風光著稱,同時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
北戴河:位於秦皇島西部,海岸線長約15公里,海灘沙質比較好且坡度平緩,是一個優良的天然海水浴場,遊客可盡情享受海浴、沙浴和日光浴。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區東部15公里處,是長城的起點,,又稱「天下第一關」,與和他相呼應的靖邊樓、牧營樓、臨閻樓和威遠樓形成「五虎鎮東」之勢。主要景點還有老龍頭、角山長城、孟姜女廟。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里的臨海高地上,是長城入海處,也是明代長城的東部起點。角山長城位於山海關城北3公里處,長1540米,建有敵台、戰台5座,關隘一座;角山頂是觀日出的理想之地。孟姜女廟又叫貞女祠,位於山海關城東6.5公里的鳳凰山上,因秦代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而得名。現孟姜女廟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秦皇求仙入海處:位於海港區東山公園,是秦始皇在此拜海求仙的地方,整個景區佔地19公頃。【 保定旅遊景點介紹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在太行山北部的東麓,冀中平原的西部,有「京畿重地」之稱。保定是一座歷史名城,文物古跡眾多,著名的景點有:蓮花池、清西陵、燕下都遺址、野三坡和白洋淀等。
蓮花池:地處保定市區中心,總面積240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島為界分為南北兩溏,水心亭居於其中,以池為主體,周圍環以山、水、樓、台、亭、堂、榭等組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有「城市蓬萊」之稱謂,是我國十大名園之一。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的永寧山下,是清朝帝王的陵寢之一,其規模宏大,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佔地100多平方公里,陵區內有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緒崇陵4座帝陵,3座後陵,3座妃園寢4座王公、公主園寢。其中的昌陵有一迴音壁,其規模和效果勝於北京天壇迴音壁,是世界四大迴音壁之一。
野山坡:位於河北省淶水縣境內,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達520平方公里,由7個各具功能的景區組成,包括百里峽自然風景游覽區、拒馬河避暑療養游樂區、白草畔原始森林保護區、佛洞塔奇泉怪洞游覽區、龍門峽長城文物保護區、金華山靈奇狩游樂區和三皇山旅遊區共百餘個景點,突出的特點是「野」。
白洋淀:位於保定市東45公里處,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匯集了唐河、府河、漕河、拒馬河等九條的河水,總面積達366平方公里,由146個淀泊和3700多條壕溝組成,其河淀相連,溝壑縱橫,葦田星羅棋布。堪稱白洋淀一寶的蘆葦在一年四季中風景各異。
涿州影視城:建於1990年12月,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為影視拍攝提供場景和製作服務的場所,總佔地面積2197畝。先後有《唐明皇》、《三國演義》、《東周列國》、《水滸傳》、《武則天》、《西楚霸王》、《蘇武牧羊》、《碧雪青天—楊家將》、《神奇山谷》、《漢劉邦》、《亂世英雄呂不韋》和《秦始皇》等劇組在此拍攝。【 石家莊旅遊景點介紹 】位於河北省中南部,是河北省的省會。旅遊資源豐富,又有眾多的名勝古跡,現存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等。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25公里,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又稱安濟橋),建於隋開皇年間,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該橋全昌64.4米,拱頂寬9米,跨徑37.38米,拱矢高7.23米。
西柏坡:位於太行山腳下滹沱河北岸柏坡嶺下的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中共中央舊址大院分前後兩部分,前院有周恩來、任弼時、毛澤東、劉少奇和董必武的舊居,在後院是朱德的辦公室、休息室和會客室的舊址。
天桂山:位於距石家莊市90公里的天桂山景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是道教名山,景區以奇山、險峰、深洞而聞名,有「北方桂林」之稱。景區分為青龍觀、萬佛岩、玄武峰、滴翠谷等八個小景區。【 邯鄲旅遊景點介紹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所以是尋古、踏青的好去處。邯鄲還是成語典故之城,邯鄲學步、黃粱美夢、毛遂自薦、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幾十條膾炙人口的成語誕生於此。
武靈叢台:即現在的叢台公園,位於邯鄲市內中華大街,面積360畝,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著名的成語「胡服騎射」典故就發生在此。
趙王城:位於邯鄲的西南部,是戰國時趙敬侯元年遷都至此的遺址,分東、西、北三城,有很多遺址,後建有仿古園林的趙苑和成語典故園,古代文化韻味濃厚。
學步橋:位於邯鄲舊城北關沁河之上,長30米,寬8米,高4米,為五孔石拱橋,橋頭立有戰國壽陵少年邯鄲學步雕像。
呂仙祠:位於邯鄲市北10公里處的黃梁夢鎮,是成語「黃粱美夢」典故的發生地。始建於宋代,明清時代及1984年大規模修復過。
響堂寺石窟:位於邯鄲市西南的鼓山上,建於北齊文宣帝時期,分南北兩窟,大小造像4300餘尊

㈢ 河北省有什麼名人故事的遺跡

1. 黃帝,我們現在知道黃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聯盟的總稱.史傳黃帝部落由甘肅的姬水遷入今河北省中北部.並與當時來自山東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華民族的一系列戰爭,最終三部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前身。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從甘肅遷入河北並完成一系列戰爭並最終融合,決不是一個很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過程,很可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則從甘肅遷入河北到一系列戰爭的完成,可能已經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照現在的觀點,完成這一系列偉大戰爭的黃帝(部落聯盟)是河北人。
2. 堯,三皇五帝之一,史傳是河北人。
3. 商王朝發跡於河北、山東東北部和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則商王朝開國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5.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6. 趙奢,戰國名將,戰國中後期整兵團殲滅秦軍之第一人.
7.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
8. 樂毅,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9. 藺相如,戰國名相,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10. 荀子, 今邯鄲一帶人,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孫龍, 戰國時哲學家,名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戰國名士,「毛遂自薦」從此成中華美談.
13. 高漸離,戰國俠士.
14. 趙陀,河北正定人,越南開國始皇帝,至今越南將其列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華烈女,千古流傳.
16. 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縣,每年有大批日本人來千童縣祭祖,(可憐那群東渡的河北兒女,或許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變,留下後來的一批孽種)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書,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評說.
18. 趙飛燕,環肥燕瘦.
19. 東漢名臣群,劉秀起兵於河北,當時一大批河北名臣,記不清了,有興趣者翻書看去.
20. 祖沖之,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
21. 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22. 扁鵲,中華名醫.
23. 李春,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
24. 張角,漢末農民起義領袖.
25. 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 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7. 趙雲,河北正定人,三國名將.
28. 張頜,河北河間人,三國名將.
29. 程普,三國名將.
30. 祖狄,東晉北伐名將,中華英雄,從此「聞雞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閔,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2. 高昂,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3. 李淵,唐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國趙郡(河北趙縣)人.
34. 竇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 劉黑闥,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 花木蘭,拓拔魏河北人,中華女豪傑,千古美名傳.
37. 魏徵,唐初名相,中華鐵膽直臣.
38. 盧照齡,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39. 高適,著名邊塞詩人.
40. 盧綸,著名邊塞詩人.
41. 賈島,唐代著名詩人.
42. 安祿山,燕趙胡人.
43. 史思明,燕趙胡人.
44. 河朔四鎮,讀讀唐史,強!
45.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46. 五代燕趙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記不清,有興趣翻翻書去.
47. 柴榮,河北邢台人,北周開國皇帝.
48. 趙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開國黃帝.
49. 趙普,宋朝開國名臣.
50.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51. 穆桂英,北宋女將.
52. 盧俊義,河北大名縣人.
53. 燕青,河北大名縣人.
54. 柴進,河北滄州人.
55. 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殺人逃入陽谷縣.
56. 丘處機,宋末元初道學家.
57. 關漢卿,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58. 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9. 張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60. 劉春霖,中國最後一個文狀元.
61. 河北武狀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來的武狀元名單,河北一省約佔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塵莫及.啥叫尚武之鄉!
62. 曹雪芹,漢籍旗人,祖籍河北,文學大家.
63. 霍元甲,天津靜海縣人,燕趙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趙人,如果連燕趙人也不是,則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靜海本屬滄州,建國後才劃入天津,且靜海講滄州話,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話.)
64. 趙三多,河北衡水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65. 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趙豪傑,京城俠士.
66. 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俠義大盜,名震中華.
67. 李大釗,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68. 張作霖,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69. 張勛,大軍閥,鞭子軍首領,長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70.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龍,河北正定人.
71. 馮國章,北洋三傑之狗,河北河間人.
72. 馮玉祥,祖籍安徽,生長於河北保定,保定土話保持一生.
73. 佟麟閣,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74. 張愛齡,祖籍河北豐潤,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評說.
75. 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76. 狼牙山五壯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7. 董存瑞, 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8. 馬本齋,河北滄州人, 回民,中華抗//日英雄.
79.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
80. 小兵張嘎,少年抗//日英雄.
關漢卿,河北安國人,元朝著名劇作家,寫出了《竇娥冤》等名作。

祖沖之,河北淶水人,南北朝時著名數學家,是世界上首位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曹雪芹,河北豐潤人,清代文學家,著有《紅樓夢》。

李大釗,河北樂亭人,我國現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董存瑞,河北懷來人,解放戰爭中戰斗英雄,革命烈士,捨身炸碉堡,用生命為解放隆化鋪平道路。

河北位於北京、天津兩市的外圍,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為清代皇室的「郊遊」場所,河北省東北部的承德是我國最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中國最大的皇家寺廟群——「外八廟」,清代皇家游獵的場所——木蘭圍場。河北是中國的文物大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8處,名列全國第三位,著名的還有邯鄲趙王城遺址、涉縣媧皇宮、響堂山石窟,衡水景州塔(景縣舍利塔)、北齊高氏墓群,保定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清西陵、滿城漢墓、定州塔,唐山清東陵、滄州鐵獅子、趙州橋、正定隆興寺、邢台大開元寺、邢台唐帝陵、邢台殷商遺址、內邱扁鵲廟、沙河宋璟碑、崆山白雲洞、天河山、邢台峽谷群、南和白雀庵等。在悠悠歷史古跡的背後,河北省也不乏擁有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北戴河、秦皇島南戴河和唐山沿海的天然海濱風光,優美旖旎的邢台南太行自然風光,遼闊壯美的壩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淶水野三坡,險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種景緻相映相成,為「燕趙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部分地區古屬冀州,故簡稱冀。

趙邯鄲故城 在邯鄲市。歷經8王,共158年,邯鄲一直是趙國的都城;漢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鄲故城是由趙王城及大北城兩部分組成。趙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趙都的宮城遺址,分東、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北臨渚河,地處太行山余脈,土築殘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氣勢雄偉。城內地面上有布局嚴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龍台、北將台、南將台等,地下有面積寬廣的夯土基址。龍台最大,東西寬265米,南北長285米,高19米,是當時主要宮殿基址,顯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市建築的基本面貌。

叢台 在邯鄲市內。相傳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前325-前299在位)為閱兵與歌舞而建。原名武靈台,登台縱覽古城,樓閣園林,湖光山色,盡收眼簾。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諸榭,以戰國時燕將樂毅號望諸君命名。台北有七賢祠,內有燕趙名人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趙奢、李牧的塑像。現叢台已擴建為叢台公園。

學步橋 在邯鄲市內,南北橫跨沁河之上。據文獻記載,原為木橋,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橋。全長35米,寬8.3米,通高4米。橋名出典於《莊子·秋水》篇,謂春秋戰國時期邯鄲人步履優美,燕國壽陵的少年前往學步,不但沒有學會趙國的步法,反而連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記了,弄得不會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左權墓 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南艾鋪十字嶺反掃盪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安葬在涉縣石門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鄲。

響堂寺石窟*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分南北兩窟。窟內石雕精美,聞名遐邇。和村東石窟始建於北齊。當時北齊王朝有兩個政治中心,一是鄴都(今臨漳縣),一是晉陽(今太原市)。響堂地處兩都來往必經之地,山青水秀,風景優美。北齊文宣帝高洋於此營造宮苑,鑿窟建寺。後隋、唐、宋、元、明歷代均有增築和修葺。是我國古代建築、雕刻、書法、繪畫藝術的珍貴遺產.

在石家莊市的就有趙縣的趙州橋、正定的大佛寺、平山的中山國遺址、藁城的台西商遺址、新樂的伏羲台、元氏的封龍山、開發嶺南的趙坨先人墓。 以上是在石家莊市的文化古跡。關於名勝, 在石家莊市境內的有全國四大懸空寺之一的蒼岩山橋樓殿、全國三大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迴音壁--嶂石岩迴音壁。還有石家莊是趙雲的故里、魏徵的故里、蘇軾的祖籍所在地。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㈣ 「秦、楚、燕、韓、趙、魏、齊」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都是現在哪有何依據



安邑即今天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境內,相傳這里也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首都。魏都安邑遺址即現在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城。該城位於夏縣禹王鄉,總佔地面積13 km2,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廟四部分。發現有灰坑、陶窯、水井、道路及半地下式工作面等遺跡。公元前339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安邑遷往大梁城,正式定鼎中原。

㈤ 趙王城位於河北省哪座城市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是中國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㈥ 趙王城在哪裡

邯鄲

㈦ 河北有什麼名勝古跡

1、保定大慈閣

大慈閣始建於金朝(公元1227年)。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為古城保定的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慈閣是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

2、保定清西陵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

其建築形式體現著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清西陵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

3、秦皇島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瓮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

4、萬里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5、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

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

㈧ 中國成語典故最多的一個城市是哪裡

是成語之鄉的邯鄲。

總結邯鄲的成語典故至少有127個之多,其中有40餘個出自以邯鄲為中心的趙國時期。

表現戰略思想形勢的有「以長攻短、背水一戰、拔幟易幟、攻難守易、兩鼠斗穴、武安瓦震;

贊揚群臣雄才大略的有:頂天立地、義不帝秦、難至節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反側自安、脫穎而出;

表現團結上進的有:刎頸之交、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遺餘力、奉公守法;

形象描寫的有:步履蹣跚、怒發沖冠、盛氣凌人;

辦事不力生搬硬套的有:紙上談兵、猶豫不決、膠柱鼓瑟、捨本逐末(舍本求末);

形容見識短淺的有:管窺錐指(管窺 蠡測、管中窺豹);

待人處事的有:嫁禍於人(嫁禍於趙)、奇貨可居、世道之交不顧利害、知人未易;

其它:傷弓之鳥(驚弓之鳥)、利令智昏、曠日持久、空廢時日、不可同日而語,魯酒薄而趙國圍等等。

【趙王城遺址】:

就是在這里,曾產生了「毛遂自薦」、「完璧歸趙」、「圍魏救趙」、「竊符救趙」等繁目眾多的成語典故和「趙氏孤兒」等悲涼滄桑的歷史故事。

㈨ 避暑山莊,山海關,承德,趙王城 哪個是河北省的地名

承德。承德,舊稱「熱河」,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是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甲類開放城市。1994年位於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從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

閱讀全文

與趙王城在中國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胖人體重多少斤 瀏覽:385
義大利語黑手黨怎麼說 瀏覽:868
騰沖距離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954
義大利吃烤串長什麼樣 瀏覽:768
英國海運到韓國多久 瀏覽:40
中國愛國酒30年多少錢 瀏覽:602
伊朗男排身高最高的是多少 瀏覽:115
義大利布客氣怎麼說 瀏覽:930
印尼購買什麼區別 瀏覽:14
印度一斤雞肉多少錢 瀏覽:27
伊朗經歷了多少個王朝 瀏覽:92
去印尼做生意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498
中國什麼造不出來 瀏覽:866
中國美國土地哪個大 瀏覽:543
伊朗靠近伊拉克城市叫什麼 瀏覽:451
中國最火的河是什麼河 瀏覽:558
英國有多少人打新冠疫苗 瀏覽:857
為什麼印度人叫印度三哥 瀏覽:94
人民幣五千可以換多少越南幣 瀏覽:873
中國有哪些疾病和災難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