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火箭筒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1598年,中國明朝人趙士楨發明了一種叫「火箭溜」的火箭彈發射裝置,火箭溜可以讓火箭彈有一定的射向和射角,它被認為是火箭彈發射器的雛形。
⑵ 火箭是哪國人發明的
中國人最先發明了火箭:
公元1128年南宋政權建立後,南宋、金和蒙古頻繁交戰,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國侵略中原時,南宋軍隊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靂炮」重挫金軍,這是人類歷史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國火箭發展進入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種類的火箭,除了單級火箭,還發展了各種集束火箭、火箭彈和原始的多級火箭,並且對各種火箭的製造、應用、配備和發射劑原料配比及加工製造等都作了詳盡的敘述。在當時的水、步、騎兵中火箭武器已作為必備的武器,甚至還有專門的火箭部隊,有關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陣、作戰技術和管理也都有條例規定。明代的《武備志》中曾有過這些火箭的記載火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體燃料火箭是一樣的,以火葯燃燒產生的推力。早在唐代初年(約在7世紀)火葯就出現了,南宋時代火葯用來製造煙火。大約在13世紀製成火箭。我國古代製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葯。
⑶ 世界上最早發明火箭的國家是哪國
蘇聯,中國發明的是火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國防科學院開發出代號為「K」的火箭炮。稱之為「喀秋莎」火箭炮。為蘇聯紅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德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⑷ PHL03火箭是哪個公司研製的
中國PHL03是一款12管300毫米多功能火箭炮系統,由中國北方工業總公司研製。從外形上看,PHL03型火箭炮與俄羅斯9K58型「龍卷風」火箭炮系統極為相似。
中國PHL03型300毫米多管火箭武器系統主要由火箭彈、發射管組、發射車、指揮車、運彈車組成。每套PHL03火箭炮系統配備4名操作人員,12枚火箭彈可以分別單射,也可一次齊射。
基於同樣底盤的裝運車運載另外12枚火箭,需要填彈時,該車可採用液壓起重機,為發射車提供機械化裝彈。
PHL03火箭採用固體燃料發動機推進,其最大射程達150公里。火箭彈長7.3米,直徑0。3米,起飛質量840千克,戰斗部質量235千克。
⑸ 火箭起源於什麼國家
火箭起源於中國。
火箭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國已經發明了火葯(火葯是在唐朝發明的)。北宋軍官岳義方、馮繼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葯為動力的飛行兵器——-火箭。
這種火箭由箭身和葯筒組成,其中葯筒用竹、厚紙製成,內充火葯,前端封死,後端引出導火繩,點燃後,火葯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後噴出,以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飛行中殺傷敵兵。這種最早的原始火箭在工作原理上與現代火箭沒有什麼不同。
(5)中國火箭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公元12世紀中葉,原始的火箭經過改進後,廣泛地用於戰爭。如公元1161年宋軍與金兵的「採石之戰」中所使用的「霹靂炮」,其實就是一種火箭兵器。當時在中國民間廣為流行的能高飛的「火流星」(亦稱「起火」),實際就是世界上第一種觀賞性火箭。
元、明之後,即公元13世紀以後,中國的火箭兵器在戰爭中有了很大發展,涌現了許多與現代火箭類型相近的火箭形式。13世紀中葉,蒙古人入侵中亞、西亞和歐洲,阿拉伯人侵略西班牙,他們把中國的火箭技術傳入了歐洲及世界其它地區。
到了這時,德意志的艾伯特斯·麥格諾才在歐洲首次記述了關於製作火箭的技術。歐洲人最早使用火箭兵器,是在1379年義大利的帕多亞戰爭和1380年的威尼斯之戰中。
⑹ 火箭筒的發明者是不是西方國家在幾年發明的,不是中國發明的吧
火箭筒的發明者是西方人,在1942年發明的。
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有兩種類型:一種是1942年美國裝備的由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發的60毫米M1式火箭型火箭筒,美軍士兵因其很像一種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即稱它為「巴祖卡」。這個俗稱後來在歐美成了對火箭筒的習慣稱呼。「巴祖卡」採用兩端開啟的鋼質發射筒,使武器無坐力。另一種是1943年德國裝備的「鐵拳」無坐力炮型火箭筒。它發射150毫米超口徑破甲彈,靠發射裝葯在兩端開啟的鋼質發射筒內燃燒形成的火葯燃氣壓力,推動彈體運動,並利用火葯燃氣從筒後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後坐。這兩種早期的火箭筒,均配有機械或光學瞄準具,有效射程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120~200毫米,武器系統重量7~8千克。
⑺ 中國107毫米火箭筒的研發歷史是怎樣的
中國研製火箭炮比蘇聯晚的多,但卻比西方預計的要早。1948年解放軍專家鍾林在河北組建了火箭技術室,開始研製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後轉五二工廠繼續研製。
新中國誕生的第三天,該炮在北京盧溝橋地區進行了匯報表演,朱德總司令大加贊賞。1951年,中國研製成功427式和488式102毫米火箭彈,最大射程5公里。
由於後來中國統一採用蘇制裝備,也就是所謂的「制式化」,該野戰火箭炮沒有列入裝備序列而轉交越軍,但它畢竟使中國火箭炮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0世紀50年代末,八四七廠吉松英等開始試制8公里野戰火箭炮,八零三廠等單位有楊蔭桐主持開始研製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彈。
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反復實驗,於1963年設計定型1963式107毫米火箭炮。該炮有12個發射管,在7-9秒內可以完成一個齊放,火力極為猛烈。
火箭炮發射的火箭彈是靠自身發動機的推力飛行,不需復雜的反後坐裝置,所以發射裝置結構簡單輕便。107毫米火箭炮設計合理,這方面優勢更加突出,他的大多數部件不需要工具就能分解結合,操作、維修十分容易。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使用單管、兩管、四管或八管簡易發射。
該炮全重613公斤,體積外形尺寸小,重量輕,機動性好,可以由吉普車牽引或騾馬拖拽,也可由人力分解搬運,很適合於戈壁、山地、叢林和水網地區作戰。所用的火箭彈命名為1963式107毫米火箭炮殺傷爆破榴彈。這種火箭彈為渦輪旋轉穩定結構,散布精度較好,最大射程8公里。爾後,又改進設計定型了63-1式107毫米火箭炮。
1975年再次改進,命名為1963-2型殺傷爆破榴彈。最大射程8.5公里,戰斗部重8.33公斤,殺傷半徑12.5米。這以後,還研製成功了107好火箭磷鋁燃燒彈、攻擊坦克裝甲車以及堅固工事的碎甲彈以及箔條電子干擾彈等彈種,擴大了戰場的應變能力。
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於1961年研製,1963年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大量裝備部隊。
該炮體積小、重量輕,以吉普車牽引為主。該炮的管式定向器由3排定向管組成,中排定向管為定向器俯仰與支撐的基礎;高低機為齒輪齒弧式,方向機為螺桿式結構;上架用於支撐定向器坐於下架之上;下架上的兩個大架是火炮的兩個後支撐,兩個前支撐既是火炮發射時的前支腳,又是火炮行軍時的定向器固定支桿;瞄準鏡使用56式75MM無後坐力炮的瞄準鏡。
火炮的發火電源是一台小型手搖發電機,發射間隔一般為0.6秒。
該炮配用63式107毫米渦輪式火箭彈。
⑻ 世界上第一個火箭筒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美國
不過,在明朝時中國就出現過火箭筒的原始雛形。
http://ke..com/view/54389.html?wtp=tt
⑼ 現代軍事火箭最初是由哪個國家發明
德國的V2火箭是原型
二戰後 美國和蘇聯從德國獲得了技術。 蘇聯一開始比較重視,所以出現了第一位航天人。美國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