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刁姓的介紹
刁(Diāo)姓,富有傳奇色彩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1刁氏人口總數在中國排行上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七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023%。刁姓在百家姓排名148位。刁氏出自姬姓,源於雕國。2《中華百家姓秘典》記載:「周文王姬昌時,有同姓國雕國,其國人多姓雕氏,後簡改刁姓。」3刁姓的來源:來源於姬姓,古雕國之後;出於職業,古代雕人之後;貂、刀姓所改。
B. 2020刁姓人口全國多少人
刁氏人口總數在中國排行上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七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023%。刁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48位。
如今,刁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貴州、湖南多此姓,貴州、湖南二省漢族刁姓約佔全國漢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遷徙
西漢初年,刁間由弘農郡東遷渤海郡。
漢末三國魏晉時,刁姓在弘農、渤海發展壯大,弘農郡和渤海郡成為刁姓名門望族。
東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原動盪,渤海饒安人刁協攜族人隨晉室南遷。後劉裕誅殺刁家,刁氏有回歸北方者,但仍有血脈留居江南。
北魏時,刁整因河北戰亂,遂奉母客居齊州。
隋唐兩代,刁姓繁衍之主流依舊在北方,但在蘇、鄂等地均有刁氏入居。唐昭宗時,長安人刁光胤避亂入蛋。
唐末五代時,刁姓開始大規模南下,最南至湖南。刁彥能因仕宦南青而落籍升州,其子孫徙居潤州丹徒。還有一支刁姓落籍南京,慢慢遷到鎮江。
宋元明清四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均有刁姓人入遷。
近代,闖關東,走西口,刁氏有族人到東北三省和西北地區落戶。由於戰亂兒和政府移民,各支族人在遷徙過程中相互滲透,交叉流動,亦有回遷。
新中國成立後,人口流動大,五湖四海均有族人入居。亦有到港台海外謀生發展。
截至2016年1月,刁姓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六萬九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3%左右。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刁姓
C. 刁姓讀什麼
Diāo。
刁(Diāo)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刁姓源於雕國,刁姓始祖有雛於周宣王三年生於陝西長安弘農,周幽王時封為雕侯,其後裔以雕為姓,西漢初年始稱「刁」。刁氏最早屬於以國名為氏,亦有源於姜姓、貂姓或者官位、職業,還有來源於百濮族、傣族、滿族、匈奴族等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相關信息:
截至2016年,刁氏人口總數在中國排行上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七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023%。刁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48位。
如今,刁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貴州、湖南多此姓,貴州、湖南二省漢族刁姓約佔全國漢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D. 刁姓有什麼來歷第一個姓刁的是誰
刁(Diāo)姓,富有傳奇色彩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刁氏人口總數在中國排行上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七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023%。刁姓在百家姓排名148位。刁氏出自姬姓,源於雕國。
《中華百家姓秘典》記載:「周文王姬昌時,有同姓國雕國,其國人多姓雕氏,後簡改刁姓。」刁姓的來源:來源於姬姓,古雕國之後;出於職業,古代雕人之後;貂、刀姓所改。
刁(Diāo)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的諸侯國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刁,弘農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國,後更為刁氏。齊有豎貂,晉有刁協。」古雕國,故址在今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道鎮蘭家川一帶,在商王朝時期原地多為鬼方民族所居。至商帝武丁(商高宗)執政時期,曾在延安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鬼方民族的戰爭,其在典籍《周易·既濟》中有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文王時期,亦大舉攻伐周邊地區,因延安地區盛有鶻雕(鶚鳥),因稱為「雕」。周武王滅商紂之後(公元前1106~前1104年待考),將兄弟之一封於雕,建有姬姓雕國,其時該地區仍為鬼方民族所佔據。
戰國初期,延安地區以南屬魏國之域,以北為趙國領土。秦惠文王嬴駟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國的大良造公孫衍率軍大敗魏軍於雕,斬魏軍八萬余,並俘魏軍大將龍賈。因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稱作「雕陰」,史稱這次戰役為「雕陰之戰」。這一戰役使魏國在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其後,魏國被迫將黃河以西之地獻於秦國,延安地區始屬秦國。
源流二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考工雕人之後,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據史籍《漢書》記載:「雕姓,考工雕人之後。」考工,是西周至秦漢之際對所有技工的統稱,包括了六類三十個基本工種。
在雕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雕人氏,後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門生漆雕開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論語》中記載有:「子使漆雕開仕。」漆雕開,公元前540~?年待考,春秋末期魯國人,字子開,又字子若、子修,是孔子的學生,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是漆雕氏之儒的創始人。他曾經因無罪受刑而致身殘,但他不氣餒,投入孔子門下專攻《尚書》。史稱,漆雕開具有「勇者不懼」的美德,主持正義,剛正不阿,主張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漆雕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漆雕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漆氏、雕氏、刁氏。
源流四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桓公近臣豎貂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的周莊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姜小白在執政後一心想富民強國,在諸侯列國中成為霸主,所以也就必然要選拔一批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的人才來輔佐他實現這個遠大目標。管仲、隰朋、鮑叔牙等一大批傑出人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齊桓公死後,五個公子爭相求立,豎貂與易牙等殺群吏,逐齊孝公姜昭,立齊中廢公姜無詭,內訌從此擴大,豎貂也在這場政變中喪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齊昭公姜潘即位,才徹底平息了豎貂引發的這場內亂,但齊國因此也喪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豎貂在自宮之前,生育有兩子一女。後來豎貂的孫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姓氏,稱貂氏,此後遂有貂氏一族。但後裔子孫們為了避先祖之惡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雕」作為姓氏,稱刁氏、雕氏,在唐朝時期有改為丁氏者。
源流五
為貂姓所改。據《風俗通》所載,春秋時齊國有貂勃,後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後來皆改為刁姓。 另據《日知錄》、《復古篇》載,古代刁、雕、貂三字聲同宗異,後統為刁姓。
源流六
源於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時期的百濮雕題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史籍《山海經·海內南經》中記載:「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胊國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慮。」而明朝時期的廣東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學大家黃佐在《廣東通志·圖經》中記載:「海南古有雕題國」。古郁水,即今廣西右江、鬱江、潯江以及廣東西江。今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鬱南縣」,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東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題國」,有學者認為應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也有學者認為雕題國是指今台灣省,或指今海南省。秦朝以後,隨著中原人的大批南遷,蜑人逐漸失去了陸上營地,被迫長年漂泊海上,大部分蜑人被漢人同化,逐漸上岸開墾沙田種地,成為農民。仍有一部分蜑民不願放棄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堅守「以舟楫為家,捕魚為生」的古老傳統,因此在歷史上曾被南下漢人視為低賤的「蜑民」。
蜑人被漢族同化之後,有以先國之名為姓氏者,稱雕題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者,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余者多為巴氏、樊氏、暉氏、相氏、鄭氏這五大著姓。
源流七
源於職業,出自秦、漢之際刁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刁,為秦、漢時期的一種軍用品,是一種有柄的小斗(帶把小銅鍋),白天可供一人煮飯,夜間則用來敲擊以巡更,為軍旅必備器具。這種「刁」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將其柄巧妙一點可折疊,改稱為「軍用飯盒」罷了。製作「刁」的工匠,就稱為刁工。秦始皇曾將收繳的六國兵器「冶以為刁」,毀滅六國遺民能鍛兵造反的工具,來裝備軍隊自己的戰士。
在刁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刁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復株累若鞮單於雕陶莫皋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在復株累若鞮單於的後裔子孫中,有隨南匈奴逐漸融入漢族者,以先祖名字為漢化姓氏,稱雕陶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刁氏、陶氏、單氏等。
源流九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阿史那部蘇尼施部落,屬於以部落圖騰崇拜為氏。在文獻《新編千家姓》和史籍《新唐書》中皆記載:「唐有鼠尼施。」
到武則天執政後期,下令將鷹娑川鼠尼施部內遷,鼠尼施部族人反抗而自遷川黔之地,在三國蜀漢時期逐漸與當地故西羌部落融合,相對集中分布於滇西遂久(今雲南麗江)、瀾滄江流域金州(今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冊亨、望謨一帶),成為後來西南夷的先民之一,族人多以部落名稱為姓氏,稱鼠氏;亦有以部族圖騰「大鼠」即貂為姓氏者,稱貂氏,後有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源流十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刁落氏,亦稱多啰氏、啁嚕嚕氏,滿語為Dolo Hala,漢義「內」,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東海(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所冠漢姓為刁氏、高氏、趙氏等。
⑵.滿族多興氏,滿語為Dohing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漢姓中有刁氏。
源流十一
源於傣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明朝時期,雲南傣族刀氏土司世家後裔,有改姓氏為刁氏者。到了清朝時期,雲南建水州慢車鄉土舍、鎮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紅卜苴土百戶等均有刁氏。傣族,古代時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後吸取漢文化逐漸採用了姓氏。在史籍《希姓錄》中記載:「王驥平麓川,賜夷人怕、刀、剁三姓,後染華風,改為刁氏。」
其中的刀氏族人世為傣族土司,在穩定雲南地區民族團結和促進經濟發展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之中,刀氏族人中有易改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二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武官冠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將的冠帽上皆有貂尾為飾,是一種身份象徵。
在漢朝武將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榮,因有稱貂氏者,後多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源流十三
在古今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人以刁為姓。如在明朝末年,居住在羌水、鮮水六月的土族人因故向外遷徙,後被定居之地的人稱為「羌鮮孔」 。 由於土語中羌字的含義為「刁鳥」, 簡化為刁,因此他們也以刁為姓,成為土族刁姓的重要一支。而在雲南一帶的傣族民族中,原有姓氏刀,後來,其中的一些人又改姓與它寫法和讀音都極相近的刁,從而成為刁姓的一員。此外,當代滿、蒙古等民族中,也都有一些以刁為姓的人。
源流十四
公元前210年先祖嬴政病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其後胡亥掌權大肆屠殺宗室,嬴政兒子公子刁為避免遇害,被迫逃離關中,遷居山東,改名「刁」。
E. 刁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刁姓,富有傳奇色彩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刁氏人口總數在中國排行上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七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023%。刁姓在百家姓排名148位。刁氏出自姬姓,源於雕國。《中華百家姓秘典》記載:「周文王姬昌時,有同姓國雕國,其國人多姓雕氏,後簡改刁姓。」刁姓的來源:來源於姬姓,古雕國之後;出於職業,古代雕人之後;貂、刀姓所改。
刁(Diāo)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的諸侯國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刁,弘農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國,後更為刁氏。齊有豎貂,晉有刁協。」古雕國,故址在今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道鎮蘭家川一帶,在商王朝時期原地多為鬼方民族所居。至商帝武丁(商高宗)執政時期,曾在延安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鬼方民族的戰爭,其在典籍《周易·既濟》中有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文王時期,亦大舉攻伐周邊地區,因延安地區盛有鶻雕(鶚鳥),因稱為「雕」。周武王滅商紂之後(公元前1106~前1104年待考),將兄弟之一封於雕,建有姬姓雕國,其時該地區仍為鬼方民族所佔據。
戰國初期,延安地區以南屬魏國之域,以北為趙國領土。秦惠文王嬴駟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國的大良造公孫衍率軍大敗魏軍於雕,斬魏軍八萬余,並俘魏軍大將龍賈。因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稱作「雕陰」,史稱這次戰役為「雕陰之戰」。這一戰役使魏國在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其後,魏國被迫將黃河以西之地獻於秦國,延安地區始屬秦國。
源流二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考工雕人之後,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據史籍《漢書》記載:「雕姓,考工雕人之後。」考工,是西周至秦漢之際對所有技工的統稱,包括了六類三十個基本工種。
在雕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雕人氏,後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門生漆雕開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論語》中記載有:「子使漆雕開仕。」漆雕開,公元前540~?年待考,春秋末期魯國人,字子開,又字子若、子修,是孔子的學生,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是漆雕氏之儒的創始人。他曾經因無罪受刑而致身殘,但他不氣餒,投入孔子門下專攻《尚書》。史稱,漆雕開具有「勇者不懼」的美德,主持正義,剛正不阿,主張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漆雕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漆雕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漆氏、雕氏、刁氏。
源流四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桓公近臣豎貂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的周莊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姜小白在執政後一心想富民強國,在諸侯列國中成為霸主,所以也就必然要選拔一批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的人才來輔佐他實現這個遠大目標。管仲、隰朋、鮑叔牙等一大批傑出人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齊桓公死後,五個公子爭相求立,豎貂與易牙等殺群吏,逐齊孝公姜昭,立齊中廢公姜無詭,內訌從此擴大,豎貂也在這場政變中喪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齊昭公姜潘即位,才徹底平息了豎貂引發的這場內亂,但齊國因此也喪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豎貂在自宮之前,生育有兩子一女。後來豎貂的孫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姓氏,稱貂氏,此後遂有貂氏一族。但後裔子孫們為了避先祖之惡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刁」,毀滅六國遺民能鍛兵造反的工具,來裝備軍隊自己的戰士。
在刁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刁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為貂姓所改。據《風俗通》所載,春秋時齊國有貂勃,後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後來皆改為刁姓。 另據《日知錄》、《復古篇》載,古代刁、雕、貂三字聲同宗異,後統為刁姓。
源流六
源於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時期的百濮雕題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史籍《山海經·海內南經》中記載:「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胊國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慮。」而明朝時期的廣東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學大家黃佐在《廣東通志·圖經》中記載:「海南古有雕題國」。古郁水,即今廣西右江、鬱江、潯江以及廣東西江。今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鬱南縣」,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東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題國」,有學者認為應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也有學者認為雕題國是指今台灣省,或指今海南省。秦朝以後,隨著中原漢族人的大批南遷,蜑人逐漸失去了陸上營地,被迫長年漂泊海上,大部分蜑人被漢人同化,逐漸上岸開墾沙田種地,成為農民。仍有一部分蜑民不願放棄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堅守「以舟楫為家,捕魚為生」的古老傳統,因此在歷史上曾被南下漢人視為低賤的「蜑民」。
蜑人被漢族同化之後,有以先國之名為姓氏者,稱雕題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者,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余者多為巴氏、樊氏、暉氏、相氏、鄭氏這五大著姓。
源流七
源於職業,出自秦、漢之際刁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刁,為秦、漢時期的一種軍用品,是一種有柄的小斗(帶把小銅鍋),白天可供一人煮飯,夜間則用來敲擊以巡更,為軍旅必備器具。這種「刁」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將其柄巧妙一點可折疊,改稱為「軍用飯盒」罷了。製作「刁」的工匠,就稱為刁工。秦始皇曾將收繳的六國兵器「冶以為刁」,毀滅六國遺民能鍛兵造反的工具,來裝備軍隊自己的戰士。
在刁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刁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復株累若鞮單於雕陶莫皋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在復株累若鞮單於的後裔子孫中,有隨南匈奴逐漸融入漢族者,以先祖名字為漢化姓氏,稱雕陶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刁氏、陶氏、單氏等。
源流九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武官冠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將的冠帽上皆有貂尾為飾,是一種身份象徵。
在漢朝武將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榮,因有稱貂氏者,後多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F. 有關刁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刁氏人口總數在中國排行上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約三十七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023%。刁姓在百家姓排名148位。刁氏出自姬姓,源於雕國。《中華百家姓秘典》記載:「周文王姬昌時,有同姓國雕國,其國人多姓雕氏,後簡改刁姓。」 刁姓的來源:來源於姬姓,古雕國之後;出於職業,古代雕人之後;貂、刀姓所改。
G. 刁姓氏的起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的諸侯國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刁,弘農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國,後更為刁氏。齊有豎貂,晉有刁協。」古雕國,故址在今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道鎮蘭家川一帶。
源流二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考工雕人之後,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據史籍《漢書》記載:「雕姓,考工雕人之後。」考工,是西周至秦漢之際對所有技工的統稱,包括了六類三十個基本工種。在雕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雕人氏,後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簡筆為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門生漆雕開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漆雕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漆雕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漆氏、雕氏、刁氏。
源流四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桓公近臣豎貂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豎貂在自宮之前,生育有兩子一女。後來豎貂的孫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姓氏,稱貂氏,此後遂有貂氏一族。但後裔子孫們為了避先祖之惡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雕」作為姓氏,稱刁氏、雕氏,在唐朝時期有改為丁氏者。
源流五
為貂姓所改。據《風俗通》所載,春秋時齊國有貂勃,後姓貂氏。古代雕、貂二姓,後來皆改為刁姓。 另據《日知錄》、《復古篇》載,古代刁、雕、貂三字聲同宗異,後統為刁姓。
源流六
源於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時期的百濮雕題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源流七
源於職業,出自秦、漢之際刁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
源流八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武官冠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將的冠帽上皆有貂尾為飾,是一種身份象徵。在漢朝武將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榮,因有稱貂氏者,後多簡改同音字「刁」為姓氏,稱刁氏。
源流九
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有匈奴族、突厥族、滿族、傣族等。
H. 全國有多少個刁可心
刁姓在2017年的中國姓氏排行榜大全中名列第204位,而以可心為名的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所以根據概率統計學,按照中國人取名的習慣及偏好來進行估計的話,全國同名同姓叫做刁可心的不會超過五個。
I. 在百家姓中各個姓人口大概有多少啊,分布情況是怎麼樣的啊
最新中國姓氏人口排名
001、李姓排行: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002、王姓排行:王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廣,約占漢族人口的7.41%,人口眾多。
003、 張姓排行 :張姓是我國分布很廣、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中國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004、劉姓排行:劉姓分布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為中國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占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005、 陳姓排行: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占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006、 楊姓排行: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布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007、趙姓排行:趙姓是分布很廣、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為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008、黃姓排行:黃姓分布極為廣泛,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在中國最多的十個姓中排第八位。黃姓在要集中於工江以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009、周姓排行:周姓是當今常見姓氏之一,分布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中國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010、吳姓排行:吳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吳姓均占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占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013、 胡姓排行: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015、高姓排行:高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
016、 林姓排行:林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017、何姓排行:何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中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018、郭姓排行:郭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萬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019、 馬姓排行:馬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尤以我國西北地區最為集中,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時也是我國回族大姓。
020、羅姓排行:羅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二十個大姓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86%,居第二十位。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廣東、湖南、江西、貴州、湖北等省,六省羅姓約佔全國漢族羅姓的70%。
021、梁姓排行:梁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84%,居第二十一位。尤以廣東多此姓,約占省人口4.7%,全國漢族梁姓人口35%在廣東。
027、 馮姓排行:馮姓是我國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漢族人口的0.64%,居第二十七位。尤以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雲南等省多此姓。
029、 董姓排行:董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61%,居第二十九位,為全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姓之一。尤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
031、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廣泛,全國程姓總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7%,在中國五十個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東等省,這五個省的程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程姓人口的60%。
032、曹姓排行:曹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7%,居第三十二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大姓之一。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
036、傅姓排行:傅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全國傅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1%,居第三十六位,為全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
037、 沈姓排行:沈姓是中華民族重要姓氏之一,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0.50%,居第三十七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大姓之一,歷代多以江南為其主要的分布地區。
039、彭姓排行:彭氏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9%,居第三十九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大姓之一。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040、呂姓排行:呂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東、河南二省多此姓。
042、盧姓排行:盧姓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大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二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
043、蔣姓排行:蔣姓是中華民族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三位,為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國姓氏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在我國歷史上蔣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蘇、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
044、蔡姓排行:蔡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6%,居第四十四位。尤以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約佔全國漢族蔡姓人口的44%。
045、賈姓排行:賈姓為中華民族中重要的一個姓氏,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0.42%,居第四十五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尤以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多此姓。
046、 丁姓排行:丁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2%,居第四十六位。
052、潘姓排行:潘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分布很廣,約占漢族人口的0.41%,居第五十二位。尤以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八省區潘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69%。
053、杜姓排行:杜姓是中華民族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尤以黃河沿岸的陝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肅、山東等地集中。其人口約占漢族總數的0.4%,居第五十三位,為中國最大的一百個姓之一。
054、 戴姓排行:戴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9%,居第五十四位。尤以江蘇、浙江兩省為最多,約佔全國戴姓人口的53%。
059、任姓排行:任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38%,居第五十九位。尤以河南、山東多此姓,兩省任姓約佔全國漢族任姓人數的25%。
061、范姓排行:范姓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6%,居第六十一位。其分布很廣,特別是河南、四川、遼寧、山東、江蘇、黑龍江、湖南等省此姓最為集中,上述七省范姓約佔全國漢族范姓人口的62%。
062、方姓排行:方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漢族人口的0.36%,居第六十二位,為當今中國一百個大姓之一。歷史上的方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大姓,江蘇、浙江、福建、雲南等省多此姓。
063、石姓排行:石姓是我國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姓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5%,居第六十三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
069、金姓排行:金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氏之一,居第六十九位。尤以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四川、上海等省市多此姓,六省市金姓約佔全國漢族金姓人口的62%。
070、陸姓排行:陸姓分布極為廣泛,是中國一百個大姓之一,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1%,在一百個大姓中排第七十位。主要分布在江蘇、廣西、廣東、浙江、上海等地,這五個省、市、區的陸姓人口佔全國漢族陸姓人口的65%。
071、郝姓排行:郝姓是當今較炙常見的姓氏,分布范圍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0%,為中國人口最多一百個姓氏之一,居第七十一位。尤以河、山西、河北三省多此姓,三省郝姓約佔全國郝姓人口的59%。
073、白姓排行:白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9%,為我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居第七十三位。尤以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省多此姓,四省白姓約佔全國漢族白姓人口的65%。
074、崔姓排行:崔姓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大姓,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8%,居第七十四位,為中國的一百個大姓之一。
075、康姓排行:康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28%,居第七十五位。尤以安徽、四川、陝西、甘肅、山東等多此姓,此五省康姓約佔全國漢族康姓人口的63%。
077、 邱姓排行:邱姓為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其人數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7%,居第七十七位,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廣東、湖北等省多此姓,此四省邱姓約佔全國漢族邱姓的50%。
078、秦姓排行:秦姓為當今常見姓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6%,居第七十八位。秦姓分布很廣,四川、河南、廣西、江蘇等省較為集中,四省秦姓約佔全國漢族秦姓人口的54%。
079、江姓排行:江姓分布極為廣泛,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6%,在全國一百個大姓中排第七十九位。其主要分布在廣西、江蘇、安徽、四川、廣東、湖北、福建等省區,這七個省區的江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江姓人口的65%。
080、史姓排行:史姓為當今常見姓氏,為我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人數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5%,居第八十位。分布很廣,山西、湖北較為集中,兩省史姓。
081、 顧姓排行:顧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25%,居第八十一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尤以江蘇、浙江等省多此姓。
082、侯姓排行:侯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也是一個多源的姓氏。侯姓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5%,居第八十二位,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尤以湖南、安徽、河南、遼寧等省多此姓,四省侯姓約佔全國漢族侯姓人口48%。
083、 邵姓排行:邵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三位,為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尤以江蘇、山東、甘肅、安微、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六省邵姓約佔全國邵姓人口的65%。
084、 孟姓排行:孟姓是當今常見姓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人數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四位。其分布很廣,山東、河南、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南等省多此姓,其中山東省孟姓約佔全國漢族孟姓人口的26%。
085、龍姓排行:龍為我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其人數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五位。其分布很廣,湖南、四川、廣東、江西等省較為集中,四省龍姓約佔全國漢族龍姓人口的67%。
086、萬姓排行:萬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六位,分布很廣。
087、段姓排行:段姓為我國常見姓氏,是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3%,居第八十七位。分布很廣,尤以四川、山西、河北、雲南等省多此姓,四川段姓約佔全國漢族段姓人口的58%。
089、 錢姓排行:錢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葉全國漢族人口的0.22%,在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國姓氏中,居第八十九位。尤以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為多,五省市錢姓約佔全國錢姓人口的65%。
090、 湯姓排行:湯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廣泛,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9% , 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氏之一,居第九十位。尤以福建、湖南、江蘇、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湯姓約葉全國漢族湯姓人口的56%。
095、武姓排行:在我國歷史上,武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五位,為中國一百個大姓之。尤以河南、黑龍江省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武姓人口的0.37%。
096、喬姓排行:喬姓是當今常見姓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18%,居第九十六位。其分布較廣,河南、山東、江蘇、河北四省較為集中,上述四省喬姓約佔全國漢族喬姓人口的67%。
097、 賀姓排行:賀姓是當今常見姓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七位。賀姓分布很廣,湖南、山西較為集中,二省賀姓約佔全國漢族賀姓人口的31%。
098、 賴姓排行:賴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大姓之一,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八位。其分布很,廣東省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賴姓人口的54%。
100、文姓排行 ;文姓在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氏中居第一百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7%。其分布很廣,尤以廣東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文姓人口的26%;江西、廣西、湖南、四川等省區亦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文姓人口的53%。
102、樊姓排行:樊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7%,居按中國姓氏人口多少排序的第一百零二位。尤以陝西、河南、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樊姓約佔全國漢族樊姓人口的50%。
104、 殷姓排行:殷姓是我國較常見的姓氏之一,人口總數約占漢族人口總數的0.16%,位居全國姓氏排列第一百零四位。殷姓分布較廣,以山東、雲南、四川、河北、陝西等省為多。
105、施姓排行:施氏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6%,居第一百零五位。尤以江蘇、福建、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施姓約佔全國漢族施姓人口的58%。
107、洪姓排行:洪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6%,排中國姓氏人口的第一零七位,尤以浙江、江蘇多此姓,兩省洪姓約佔全國漢族洪姓人口的28%。
111、倪姓排行:倪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4%,居第一百一十一位。尤以江蘇、湖北、上海等省市多此姓,三省市倪姓約佔全國漢族倪姓人口的60%。
112、嚴姓排行:嚴姓為較常見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14%,居第一百一十二位。嚴姓分布很廣,尤以湖北、江蘇、浙江乖省多此姓氏,三省嚴姓約佔全國漢族嚴姓人口48%。
116、季姓排行:季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廣泛,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3%,居第一百一十六位。尤以江蘇、浙江等省多此姓,兩省季姓佔全國漢族季姓人口的59%。
119、 魯姓排行:魯姓是我國較常見的姓氏之一,人口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12%,居第一百一十九位。尤以山東、安徽多此姓,二省魯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0%。
121、伍姓排行:伍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廣東多此姓,三省伍姓約佔全國漢族伍姓人口的64%。
125、畢姓排行:畢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如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黃驊、阜平,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廣西之田林,廣東之吳川,雲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畢姓在全國漢族人口中約佔0.11%,居第一百二十五位。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等省多此姓,三省畢姓佔全國畢姓人口的70%。
128、 焦姓排行:焦姓是當代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0%,居第一百二十八位。尤以江西多此姓,約佔全國焦姓人口的26%。
130、柳姓排行:柳姓是當今常見姓氏之一,人口總數約占漢族人口0.10%,位列第一百三十位。柳姓多分布於山東、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136、梅姓排行:梅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0%居第一百三十六位。尤以雲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約佔全國漢族梅姓人口的74%。 138、庄姓排行:庄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93%,居第一百三十八位。尤以廣東、江蘇、浙江、台灣等省多此姓,四省庄姓約佔全國漢族庄姓人口的60%。
140、管姓排行:管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之一,約占漢族人口總數0.09%,居第一百四十位。分布較廣,但以山東、江蘇多見此姓,兩省管姓約佔全國管姓人口63%。
147、 舒姓排行:舒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較廣泛,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76%,居第一百四十七位。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83%。
152、 詹姓排行:詹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73%,居第一百五十二位。尤以湖南、台灣、四川等省多此姓,三省詹姓約佔全國漢族詹姓人口的50%。
159、盛姓排行:盛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7%,居第一百五十九位。尤以湖南、浙江兩省多此姓,兩省盛姓約佔全國盛姓人口的37%。
163、 項姓排行:項氏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六十三位。尤以湖南、浙江、湖北、貴州等省多此姓,四省項姓約佔全國項姓人口的74%。
166、游姓排行;游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分布分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六十六位。尤以貴州、四川、湖北多此姓,三省游姓約佔全國漢族游姓的53%。
171、查姓排行:查姓是當代較為罕見的姓氏,但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七十一位。尤以安徽、江蘇兩省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查姓人口的85%。
173、鮑姓排行:鮑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七十三位。尤以青海、江蘇、山東、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五省鮑姓約佔全國鮑姓人口的70%
204、刁姓排行:刁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廣泛,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4%,居第二百零四位。尤以貴州、湖南兩省多此姓,兩省刁姓約佔全國漢族刁姓人口的64%。
237、 姬姓排行:姬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約占漢族人口總數0.03%,居第二百三十七位。分布地域較廣,尤以河南、山東多此姓,二省姬姓約佔全國姬姓人口59%。
241、晏姓排行:晏姓是當今較罕見姓氏,但分布頗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27%,居第二百四十一位。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晏姓佔全國漢族晏姓人口的82%。
276、楚姓排行:楚姓是中國人口較常見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2%,居第二百七十六位。楚姓分布較廣,以河南省為最多。
附一、少數單姓系列
榮姓排行:榮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約佔全國榮姓人口的33%。
豐姓排行豐姓是當今較為少見的姓氏,人數不多,分布很廣,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平度、龍口、昌樂、魚台,內蒙古之烏海,廣西之田林,雲南之隴川、河口,四川之合川等地均有此姓。
裘姓排行:裘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廣泛,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1%,尤以浙江、江蘇多此姓,兩省裘姓約佔全國漢族裘姓人口的61%。
伊姓排行:伊姓是當今較少見的姓氏,分布很廣,但人數不多,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東之平度及東平、山西之太原、雲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尤以河北省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伊姓人口的39%。
慶姓排行:慶姓是當今罕見姓氏,分布頗廣,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廣東之吳川,安徽之淮南,雲南之馬關,山東之平邑、新泰、東明,河南之駐馬店,山西之太原、汾陽,江西之豐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義烏,台灣之台北,四川之武勝、瀘定,陝西之韓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欽姓排行:欽姓是當今罕見的姓氏,人數不多,居處分散,今遼寧之清原,山東之平度、沾化,山西之太原、運城,陝西之韓城,湖北之武昌,貴州之從江等地有此姓。
附二、少數復姓系列
公孫排行:公孫是當今罕見的復姓,人口不多,分布較廣。鈕姓排行鈕姓是當今較少見的姓氏,人數不我,分布分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遼寧之清原,內蒙古之烏海,江西之崇江,安徽之蚌埠等地均有此姓。
司馬排行:司馬是當今罕見的復姓,人數不多,但分布廣泛,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固安,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監利,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浦城,貴州之普安等地均有此姓。
夏侯排行:夏候是當今罕見的復姓,今北京,上海,江西之吉安、萍鄉、興國,山西之太原、晉中地區,台灣台中等地均有此姓。
東方排行:東方是當今罕見的復姓,人數不多,分布較廣,今北京,山西之太原、長治,山東之惠民,台灣之台北等地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