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每年約有1100000人因抑鬱症而自殺,壓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年抑鬱症自殺的死亡人數高達110萬,很可怕龐大的數字……
經常聽到一句話:「抑鬱,就像感冒一樣普通」,甚至有人乾脆說,抑鬱就是「心靈感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抑鬱症患者高達3.5億人。而在我國,就有9000萬名抑鬱症患者。所以,抑鬱是很普遍的。可是,抑鬱症可比感冒嚴重太多了。
國有大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有必要給員工製造一些寬松的氛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有責任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對孩子要從小加強傳統人文教育,讓他們以自信、平和、開放、自由的心態健康成長,有了良好的心態,長大後才能從容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
㈡ 就說中國因學習壓力而死的有多少人可以估計。
依我現在的看法,文化背景不成理由,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青年自殺率是出了名的,我們還沒到那份上,澳大利亞可是西方文化。翻一翻這兩個國家的近年資料,我簡直覺得我們是過於一味效仿,把它們的過錯在我們的學子身上重演。
文化背景當理由,恐怕是最發達的幾個國家借機挖苦我們,這話本身就會加重我們的負擔,覺得西式教材一概都好,自己學的都是沒用的,要不斷地更新成西方知識
期末考試將至,你是否感到無所適從?跟戀人吵架,你是否感到疲憊不堪?家人過高的期望是否讓你難以承受?壓力,似乎無處不在。
為了解汕大學生的壓力情況,《汕大青年》編輯部於12月份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主要從學業、前途、經濟、人際關系、家庭等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為汕大一至四年級學生,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73 份,問卷有效率為91%。
九成學生有壓力
調查顯示,汕大91.9%的學生感到有壓力存在,其中24%的人感到壓力較大,2.3%的人覺得壓力難以承受。提及壓力對生活的影響,近20%的大學生認為壓力帶來負面影響,短期內辦事效率低;14.6%的人認為在壓力的作用下生活變得不受自己控制。
汕大心理咨詢中心的金艷老師說:「大學生存在各種壓力是正常的。」但總體看來,汕大學生壓力適中。
前途問題最感壓力
調查顯示,汕大學生感到壓力的最大來源是自己的前途問題,佔34.8%,其次是經濟壓力(佔27.1%)及學業壓力(佔26.1%)。而人際關系,家庭,戀愛,個人形象與外界輿論造成的壓力影響則比較小。83.3%的人認為壓力最大的時期為期末臨近考試時。
華南師范大學對廣州市6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一般大學生(廣州)最大的壓力源是「自我認知」和「競爭」,而非「學習」、「就業」這些實際問題。這與我校學生的主要壓力源不同。
八成人積極面對壓力
80.6%的學生在面對壓力時會尋找各種方法來降低影響。近60%的人認為壓力能轉化成動力。金老師說:「一個學校有這么大比例的學生尋找各種方法降低壓力的影響,是非常積極的。」但仍有8.1%的人選擇被動應對,期望壓力自動減少;9%的人會選擇逃避。
當身邊的人因壓力而悶悶不樂時,62%的人會採取各種措施幫助他(她)緩解壓力。25.3%的人的情緒會受到影響。
運動最解壓
當壓力已經無法迴避的時候,如何有效地排解呢?據調查結果顯示,汕大學生採用的解壓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以運動減壓的佔22.9%,聽歌佔17.8%,睡覺佔9.3%,並且還有人選擇寫日記,購物,獨處等方法。
「這些緩壓方法只能使你在一段時間內壓力得到緩解。」 金老師說。她認為緩解壓力更重要的是標本兼治。壓力來源可能有多個,要在眾多壓力源中尋找主要的,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比如臨近考試時最主要的是考試壓力。
自殺――潛在危機
10月31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研究生洪乾坤在福建泉州中營學院墜樓自殺身亡,走上不歸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找工作時面臨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大學生自殺事件屢屢發生,大學生壓力狀況應引起重視。
調查發現,在汕大竟有5.2%的贊成使用如自殘、自殺的方式應對壓力,有6.6%的人立場不明確。「雖然贊同這種做法的人也許自己並不會真的去自殺,但起碼說明這些人有自殺的傾向。」金老師分析說。她說5.2%的比例看似不高,但是對於學校和學生自己來說非常危險。
從現時學生的心理狀況看來,要徹底「消滅」壓力基本是不可能的。那麼想要提高生活的質量,就應該與壓力共存,在壓力下繼續前行。
或許您對以下文章感興趣: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首屆心理商業機構年會在廣州成功召開
五個深圳成年人中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2007《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暨首屆中國應用心理學高峰論壇》通知
廣東佛山 八萬精神病患者在街上游盪
㈢ 中國有多少人面對著缺水的壓力
據了解,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乾旱和洪水的頻率和嚴重程度相應增加,與水有關的災害占所有自然災害的90%。
中國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嚴重缺水,
1.6億多城市居民受影響。
㈣ 中國人的壓力有多大
壓力是人人渴望已久的疾病(新周刊2006)
[ 2007-3-24 6:41:55 | By: 羽衣甘藍 ]文/何樹青
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是病人。改變觀念比流行的解壓方式更有效。
《活著》。今天的職業經理人、白領、藍領和學生們,如果再看這部張藝謀在1993年拍出的電影,會自覺幸福——壓力再大,也慘不過福貴。
但還是壓力大:有人猝死,有人自殺,有人失眠,有人失調,有人夜夜加班,有人沒空做愛,有人瘋狂騷擾閨蜜,工作生活兩不分,博客上一片呻吟發泄之聲,商場里擠滿了報復性消費者。太多人在說:最想做的事是狠狠地睡上一覺,睡到自然醒。壓力是人人渴望已久的疾病,你給他,他呻吟;你不給他,他空虛。
結局不外如此:要麼把壓力壓在身下,自己依然充滿活力活蹦亂跳;要麼被壓力壓倒在地,心力交瘁,作息無常,成為Loser(失敗者)。
壓力都寫在盒飯里
誰沒吃過盒飯、沒叫過外賣?!盒飯是節省時間的產物。快餐業有多發達,能旁證一個社會的工作壓力有多大。中國快餐業佔到了餐飲業45%以上的份額,營業額還在以20%的年遞增率增長。離美國快餐業佔到了餐飲業60%的份額近了,意味著中國人離美國式的壓力也近了——美國富人的壓力居世界之冠(美國運通/RoperASW全球富裕人士意見調查)。日本富人的壓力僅次於美國,但他們的做愛次數之少居世界之冠(Durex全球性生活調查)。
與其說麥當勞是垃圾食品,不如說追求速度是垃圾觀念。它使壓力憑空加碼,人和事早熟而脆弱,速衰速朽。一分鍾治療近視、三分鍾人流、七天美白、十四天減肥、兩個療程豐胸。一年成名,兩年出書,三年暴富。第一年成為行業第三名,第二年成為行業第二名,第三年與同行並列第一。第一年開一百家分店,十年之內開一萬家分店。第一個五年成為區域中心,第二個五年成為一線城市,第三個五年成為國際都會。
於是,中國人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的快餐業越來越發達。
工作第一,生活第二
這是一個時代的焦慮症——有壓力覺得累,沒壓力覺得可怕。大家都被集體無意識的「成功」觀念左右了。上司不給你壓力,你琢磨是否因為自己沒有核心競爭力;老公不給你壓力,你琢磨他是不是三心二意;物價不給你壓力,你會主動找房市股市賭氣;所有人都不給你壓力,你擔心世界正離你而去。
太多人不習慣享受生活,不習慣發呆、無所事事、做些自己愛好卻不賺錢的事。一次一次你熬到體力、智力和情感的極限,「不淋漓盡致不痛快」,在逼近Deadline的過程中抓狂不已,壓力終於熬過去了,正常的生活倒像偷歡。
年輕時以命換錢,年老時以錢換命。職場壓力令英才早逝,學業和就業壓力令15—25歲的人思覺失調。別信「有壓力才有動力」的話,壓力令理想變形(就像所有的歌手到最後都要忙著簽名售碟、上電視做弱智游戲、解釋緋聞,忘了自己進娛樂圈本來只是想唱歌的),令生活成為工作的附屬品(同事遠多於朋友)、令生趣寡然(把職業以外的愛好全丟光了)。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是這個時代的大多數,是處於上行階段的社會積極分子,是病人。
王石被多少人羨慕!
王石和潘石屹被很多老闆羨慕,一個做房地產的同時能玩滑翔和登山,一個做房地產的同時能拍電影和寫書。但真叫老闆們也學王石做甩手掌櫃(其實是只管大的決策),他們做不到,寧願陷身於日復一日的瑣事和發展壓力中不能自拔。旅行、運動、聊八卦、瘋狂購物,這些盛行的解壓方式治標不治本,很Fashion的旅行、很VIP的運動、很明星的八卦、很名牌的購物像一針針麻醉劑,壓力堆在那裡成行成市,並不見減。
改變自己的觀念比流行的解壓方式更有效。不做人上人了,所以也不用吃苦中苦了;不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了,所以上司也不會壓太多擔子了;不住高檔社區了,所以也不用成為房奴了;不挑肥揀瘦了,所以也不用單身了……但這樣說等於白說,無異於勸人把錢從荷包里掏出來扔在街上,把奧迪送人換騎自行車。最終,叫累的人還是把壓力牢牢抱住不放手,只要不出意外,他們就管這叫自我實現。
許多人喜歡以泰戈爾的一句詩自喻: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運氣好可能是天使,運氣不好可能只是,鳥人。
這篇文章與你共勉
㈤ 為什麼現代人要活的那麼累吶科技的現代是壓力時代
很多現代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壓力之下,失業、升職、調薪、辦公室關系等等。據統計,與工作壓力相關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疾病已經成為導致員工缺勤、停工、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 那麼,應該如何緩解工作壓力呢? 工作壓力的來源主要有兩個: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首先,許多外部環境因素會直接導致工作壓力,如工作進度、工作速度、工作保障等等。但是,沒有兩個人會對同一工作做出同樣的反應,因為個人因素也會導致壓力。例如,沉迷於工作者及那些總是感到有一股力量驅使自己准時趕上截止日期者,通常將自己置於更大的壓力之下。 適度的壓力能使人挑戰自我,挖掘潛力,富有效率,激起創造性,而不良的壓力,不管其來源是什麼,對雇員和組織的後果都是嚴重的。工作壓力會引起焦慮、沮喪、發怒等後果,造成各種生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頭痛,或造成工作事故等,並給組織也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世界衛生組織稱工作壓力是「世界范圍的流行病」。 那麼,如何緩解來自環境或個人因素的工作壓力呢? A更有效地組織你的工作 可能的話把工作分攤或委派以減小工作強度。別認為你是惟一能夠做好這項工作的人,這樣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工作,你的工作強度就大大增加了。 B建立良好的辦公室關系 與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的關系;與老闆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關系,理解老闆的問題並讓老闆也理解你的問題,了解自己和老闆在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 C及時總結,妥善計劃 對所有的出色工作都記錄在案,並不時查閱,一是總結經驗,二是為自己尋找自信。為將要進行的工作,制定一些短期計劃,做盡可能細致的准備。 D不要給自己無謂的壓力 減少你所關注的瑣事數量,別給自己增添無謂的壓力,對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就由它去。 E享受個人空間 不要總是想著工作,努力在每天都安排一段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如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等。 F適當的運動 每天尋找時間放鬆,如呼吸新鮮空氣,做適量的運動,散步,時常出入一下辦公室,變換一下環境,這些活動有助於釋放壓力,放鬆大腦,恢復精力。 暴力減壓 「隨身帶個小皮球,郁悶時偷偷捏一捏。」美國一個專為男性白領排憂解難的服務網站建議。隨身攜帶一個網球、小橡皮球或是什麼別的,遇到壓力過大需要宣洩的時候就偷偷地擠一擠、捏一捏,顯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廢紙、捶桌子要好得多。 據說在法國有一家「減壓餐館」,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斷椅子。北京一家外企辦事處的辦公室角落裡也堆著各式各樣的流氓兔,專供員工們拳打腳踢。另據一項在北京的調查,84%的男受訪者觀看了去年的足球世界盃比賽,而女觀眾居然也超過了女性中的半數。可見這類讓情緒盡情釋放的比賽,越來越受到歡迎。 食物減壓 一項最新醫學研究發現,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壓力。比如含有DHA的魚油,鮭魚、白鮪魚、黑鮪魚、鮐魚是主要來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減壓,金槍魚、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維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減壓好幫手,多吃穀物就能補充。工作的間隙,可以來一杯冰咖啡,能夠很好的舒緩心情。在飲食上下點工夫,可謂舉手之勞。 當然了,如果飯局應酬太多,沒辦法總能很好地規劃自己的飲食,或者吃得太多,肚裡再也裝不下了,那就在包里揣盒維生素片或是魚油丸之類的,隨時補充。不過專家們指出,靠食物或者維生素減壓,必須要持之以恆,每天形成習慣,1個月之後就能慢慢見到成效。 寫作減壓 「把煩惱寫出來。」美國心理協會倍加推崇寫作減壓這種方式,寫作的內容是什麼呢?你的壓力體驗,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煩惱。早在1988年,美國就有一些心理學家做過測試,一組人員專寫壓力和煩惱;另一組人員則只寫日常淺顯的話題。每4天一個周期,持續6周後,結果前一組人員心態更加積極、病症較少。1994年的另一項測試則是將失業8個月的白領分成3組,一組只寫對失業的想法以及失業對個人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二組寫今後的計劃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後一組什麼也不寫。結果在連續5天每天30分鍾的寫作試驗之後,在接下來的1個月內,研究者發現那些寫自己如何不幸的失業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這些測試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寫作是一種效果顯著的減壓辦法,只要一支筆一張紙走到哪裡都可以實行。在美國,不僅醫院大夫鼓勵病人記病床日記,就連一些書店也開始賣空白病歷日誌,甚至還有專門的書籍和雜志指導病人如何操作。
㈥ 現在中國人群是否會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所佔比例是多少
現在有很多人肯定會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所佔的比例的話,大概有30%左右會感到生活很迷茫,因為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而且將來是在的特殊時期,有很多人都沒有工作,肯定會在生活中感到迷茫。
㈦ 現代人總是生活在壓力之下嗎為什麼
因為社會的發展太快,競爭太激烈,知識更新太快,使人總是覺得跟不上社會的腳步,給自己想像有無窮多的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
事實上,關於個體什麼時候開始感受到更多社會壓力,至少要追溯到現代化進程之初。社會變遷、發展到現在,個體生活、生產和社會交往等的社會實踐情境相比傳統社會已大為不同了。
從社會變遷和現代化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指出:
「生產」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工人(廣義上的「工人」)面臨的生產形式已經不一樣了,工廠體制改變了工人與他們工作的關系。如果還記得高中政治的知識,應該就會知道,工業時代之前,生產依靠工人的技巧和經驗,所以他對生產流程享有高程度的控制權,所以對自己的勞動力享有支配權。但是在流水線式的生產流程到來之後,工廠不再那麼嚴重的需要工人完整、高超的技術了,事實上,「泰勒制」、「福特製」等形式的現代生產管理形式排斥工人掌握完整的生產流程,工人面對的是碎片化的工作。這就導致了,在效率的追求下,所有工作程序都是被嚴格規定的,並且,流水線上的某個工序並不需要高超的技術,是「去技術化」的,某個工廠工人每天要重復一個擰螺絲的工作五千遍。當然這是違反人的本性的,更重要的是相應的,
(1)為了控制工人,使其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資本發現了獎懲制度,以及監控、管理制度,試圖完全的控制勞動力,生產場所內的制度枷鎖比以往嚴重許多,這當然是壓力的來源之一;
(2)「碎片化」和「去技能化」的狀態下,工人出賣勞動力生活就會依賴資本的僱傭,但是資本可以隨時更換工人,工人表現不好就面臨失業的壓力。
(3)布洛維發現,「工廠體制」通過正確的激勵方式在工人中製造出「趕工游戲」,工人甘心相互競爭,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和生產量,於是「合格線」不斷提高,工人總是處在提高生產水平、滿足逐漸提高的生產要求的壓力之中,例子可參考富士康的相關報道。工廠體制並不僅僅限於工廠,事實上這種生產和管理體制早已延伸到了其他行業,如麥當勞,有學者指出這一過程乃是「社會的麥當勞化」,社會大部分個體都或多或少的處於流水線的生產體制規訓之下。
㈧ 中國生存環境能承受多大的人口壓力呢
據測算,以淡水資源的儲量和有效供應量為標准,我國人口不宜超過4.5億;從能源儲量和現實開采速度看,理想的負荷能力是11.5億人;從糧食產量看,不應超過13億;從土地資源看,不應超過10億。總之,我國生存環境的理想人口負荷能力為7~10億人。
百年來,我國人口總量增加了一倍半,而資源總量基本未變,人口與資源的配置矛盾更加突出。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提出的愛輝——騰沖人口地理界限,百年來基本格局未變,即該線西北占國土面積的52%,人口僅佔5%;該線東南占國土面積的48%,人口卻高達95%。人口的地區分布嚴重失衡,自西北向東南人口密度逐漸加大,如果用等值線圖示之,則基本上與我國地勢圖相反。就是這一獨特的「人口等高線」格局,形成了不同的經濟、文化、民俗特徵,這仍將是21世紀影響我國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㈨ 現代年輕人在生活的重壓下透不過氣,年輕人都在焦慮些什麼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在學校的時候他們要去注重自己的學習,而在工作當中,他們也是要去看自己上司的臉色。看一些公司前輩的臉色,還有一些老員工也都在欺負著這些員工。
很多的年輕人他們也都是不會去拒絕的,就比如說一些老員工要求這些年輕人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年輕人也都是會去幫助這些老員工做長期以往的話,也就導致自己的工作做不完成,因此也就會受到上司的批評。而且又的年輕人,他們還面對著一些天價彩禮和父母的追問。在這種種壓力強迫之下,很多的年輕人也都會選擇用一些極端的方法來了結自己的生命。
自己在社會上面如果是沒有很好的作用的話,那麼也是不會被上司所重用。再加上很多的年輕人,他們都覺得在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的事情在壓迫著他們一些親朋好友的逼問,再加上工作當中的煩惱,學習當中的煩惱,還有談戀愛當中的煩惱,也足以讓他們想著去到一些不好的方向。但我們如果能夠把一些事情看開的話,還是會發現這個世界是非常的美好。
㈩ 如今的中國社會給了八零,九零後多少壓力
80年代是社會從相對落後到文明發展的轉折階段,生於80年代的人自然也就相應的受到不同時代差異的影響。任何時期任何的人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和無奈,也都有著不同的境遇和追求,而生存是前提和先決條件。有一個自己固定的居住場所是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也應該顯得再平常不過,而面對80後,卻成了一個很難跨越的障礙。 房價問題一直是讓80後苦惱的問題,如何解決80後的住房情況也成為社會議論的一個熱門話題!首先值得探討的是為何房價高漲不降?隨著金融危機的席捲而來,許多世界的知名企業都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有的企業倒閉或瀕臨倒閉,那麼在如此嚴重的經濟危害面前為何中國的房價並未受到大的影響呢?這或許說是一個社會,但我個人認為其中有一定得認為因素!人為的炒作也是房價高漲不降的原因,正是抓住了這剛剛崛起的獨生子女年代人的心理。80後開始追求時尚,新的觀念已經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腦中根深蒂固,現實與前衛得思想整日縈繞在腦中。更是由於獨生子女的關系,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疼愛有加,甚至想盡辦法滿足自己的兒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也正是由於這種思想的改變讓商人們抓住了商機,但責任確是相互的!用我個人也許不太成熟的看法,80後的年輕人總是一味的在抱怨,對生活的消極態度太嚴重,甚至有網友們曾這樣概括80後的生活狀態:「當wo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當wo們要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當wo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當wo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找工作是沒人理會的;當wo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免費的;當wo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價是讓人崩潰的;當wo們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當wo們興沖沖地闖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就是傻瓜;當wo們不到結婚的年齡的時候騎單車就能迎親;當wo們到了結婚年齡的時候沒有洋房汽車就得退婚;當wo們沒找對象的時候,姑娘們是講心的;當wo們找對象的時候,姑娘們是講金的;當wo們沒找工作的時候,小學生也能當引導的;當wo們找工作的時候,大學生就是滿街跑的;如上的俏皮話有些確是現在的事實,想一想讓人帶有抱怨也算正常。但人卻不能活在積怨中,更不能被積怨束服正常的思維。如今正因為80後的積怨太深又住新房、住大房、住好房思想現實而頑固,恰恰無形中觸使著房價的膨脹。在北方,一平米的房子真實造價至多2000多塊,而實際銷售價格卻翻倍而至,為何房地產商敢如此的暴漲房價呢?難道就沒有一點我們自己現實的導致因素么? 人是要面對現實,但面對現實並不是單一的去衡量別人,更不是要喪失中華5000年文明的宗旨道德。放下那些虛榮的包袱,真正的看清自己,那麼80後會讓疲憊和苦惱的自己感到輕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