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間日本侵略中國的軍隊有多少人
二戰前,日本最開始有近150萬軍隊,駐防東北,最開始是打算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的,結果日本背信棄義,沒有對蘇聯開戰,但是在二戰時期在中國作戰的軍隊有100萬,當時駐防的關東軍一部分被分到了南亞地區,在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家與美國英國進行戰爭。後期由於戰線吃緊,又從中國戰場調到南亞近30萬。但是留在中國的也是一線部隊,可不是什麼雜牌軍。而留守在東三省的關東軍有兩萬多人防禦蘇聯。
後來這些關東軍被蘇聯軍隊消滅,可是這些關東軍遠非二戰前的關東軍或最開始侵華的關東軍了。這些關東軍是後期從日本國土裡重新調派過去的,很多是新兵,即便這樣,蘇聯進攻關東軍的時候,在火力、裝備、人數上占盡優勢的時候,蘇聯傷亡也是挺大的。
不要以為當時的蘇聯軍隊多麼厲害,當時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什麼大戰役中,蘇聯傷亡比德軍多多了,蘇聯的每一次戰役都是用士兵的屍體堆出來的。
❷ 二戰是德軍總共有多少軍隊日軍總共有多少人德國總共有多少人口日本國總共有多少人口。
據我所知:
二戰初期德國進攻蘇聯時德國陸軍有770萬,全國總人口約7700萬,如果包括佔領國仆從國的話就更多了,日本人口約7100萬,陸軍人數最多時也有近三百萬,不過侵入中國的日本約130萬,日本海軍比陸軍強當時敢於挑戰大洋彼岸的美國就可以看得出他海軍的強大。
蘇聯戰時人口約1億三千萬,陸軍建制不是很清楚,但從他戰後來看,被德國俘虜的蘇軍就有600萬之多,所以初步估計蘇聯人數約在1500萬——2000萬之多。
德國進攻蘇聯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戰爭初期沒有投入全部力量,1941進攻蘇聯的德軍約只有330萬,占其陸軍的一半都不到,這直接導致了戰爭初期的戰果無法進一步擴大,更直接後來為史學家爭議的圍攻基輔之戰,
造成爭議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德國兵力最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本來可以直插蘇聯首都莫斯科,用當時軍群統帥的話來說就是:這個國家的首都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輕易撕開他們的防線,佔領他們的首都。但是由於活動在德國較弱的北方集團軍郡的蘇軍主力的威脅希特勒選擇了圍殲蘇軍的主力,消除來至側翼的威脅,以奪取基輔大片的油田,和兵工產業,雖然戰爭最後取得極大的勝利,全殲蘇軍的主力,俘虜蘇軍近一百萬,奪取了大片油田和物資,但卻失掉了進攻莫斯科最好的時機,從而導至了戰略上的失誤。假如戰爭開始就把德國在法國的近兩百萬精銳軍調過來,就不用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了,從而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1941年,當300多萬的德軍在蘇聯戰場上浴血奮戰時,在法國的近兩百萬德國卻在欣裳巴黎的美景,直至莫斯科會戰失敗後才被調入前線,而希特勒也直至1943年才開始全國總動員,大批大秕的德國青壯年在家鄉悠閑度過了戰爭最艱難的歲月,
希特勒太低估了對手了,而蘇聯早在戰爭初期就開了全國總動員,在莫斯科會戰中,光平民就有600萬在戰線上挖戰壕修防坦克網,積極抵禦德國的入侵,
在人民的力量中,德國每前進一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些都是我曾經在一本書看到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有什麼問題可以來我主頁,我們共同討論。
這50分千萬留給我,看我寫了這么多,我網路一分都沒有了,想問個問題都沒分裳了,
萬分感謝!!!!!
❸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一共派了多少人
八國聯軍一共派了有49360個人侵略中國。
八國聯軍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八國聯軍派兵人數:
日本:戰艦20艘 海軍陸戰隊540人 陸軍20,300人。
英國:戰艦8艘 海軍陸戰隊2020人 陸軍10,000人 。
法國:戰艦5艘 海軍陸戰隊390人 陸軍3,130人。
美國:戰艦2艘 海軍陸戰隊295人 陸軍3,125人 。
德國:戰艦5艘 海軍陸戰隊600人 陸軍300人 。
俄羅斯:戰艦10艘 海軍陸戰隊750人 陸軍12,400人。
義大利:戰艦2艘 海軍陸戰隊80人 陸軍5人。
奧匈帝國:戰艦4艘 海軍陸戰隊294 陸軍100人 。
八國聯軍把北京分成不同的佔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佔領,熟門熟路的日軍率先掠走內務府300萬兩白銀,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佔領,以西由義大利軍隊佔領。
皇城東北由德軍佔領,皇城東部由日軍佔領,皇城東南由英軍佔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佔領。
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佔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佔領,實行軍事統治。
(3)德軍在中國的日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日益高漲。
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❹ 侵華日軍總人數多還是納粹德軍總人數多
德軍多得多,侵華的日軍只有120多萬。日軍的總兵力一半以上使用在太平洋戰場的,還有本土的300來萬。
❺ 二戰日本打中國大概出動了多少兵
二戰前,日本最開始有近150萬軍隊,駐防東北,最開始是打算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的,結果
日本背信棄義,沒有對蘇聯開戰,但是在二戰時期在中國作戰的軍隊有100萬,當時駐防的關東軍一
部分被分到了南亞地區,在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家與美國英國進行戰爭。後期由於戰線吃緊,
又從中國戰場調到南亞近30萬。但是留在中國的也是一線部隊,可不是什麼雜牌軍。而留守在東三
省的關東軍有兩萬多人防禦蘇聯。
後來這些關東軍被蘇聯軍隊消滅,可是這些關東軍遠非二戰前的關東軍或最開始侵華的關東軍
了。這些關東軍是後期從日本國土裡重新調派過去的,很多是新兵,即便這樣,蘇聯進攻關東軍的
時候,在火力、裝備、人數上占盡優勢的時候,蘇聯傷亡也是挺大的。
不要以為當時的蘇聯軍隊多麼厲害,當時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什麼大戰役中,蘇聯傷亡比德軍
多多了,蘇聯的每一次戰役都是用士兵的屍體堆出來的。
❻ 八國聯軍進中國時候大概多少人
八國聯軍進中國時候海軍陸戰隊4970人、陸軍49360人。
八國聯軍的軍隊組成:
1、日本:戰艦20艘、海軍陸戰隊540人、陸軍20300人
2、俄羅斯:戰艦10艘、海軍陸戰隊750人、陸軍12400人
3、英國:戰艦8艘、海軍陸戰隊2020人、陸軍10000人
4、法國:戰艦5艘、海軍陸戰隊390人、陸軍3130人。
5、美國:戰艦2艘、海軍陸戰隊295人、陸軍3125人。
6、德國:戰艦5艘、海軍陸戰隊600人、陸軍300人。
7、奧匈帝國:戰艦4艘、海軍陸戰隊294人、陸軍100人。
8、義大利:戰艦2艘、海軍陸戰隊80人、陸軍5人。
❼ 二戰中,中國戰場的日軍到底有多少人
二戰時,日軍在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共420萬人
1、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2、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3、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❽ 二戰時侵華日軍有多少偽軍又有多少
日軍在中國一共投入350萬,投降的日軍有120多萬,陣亡日軍230多萬。日偽軍沒有具體統計過,巔峰時期有400多萬,投降時也有200多萬。
❾ 日本侵華日軍有多少人
有近200萬人。
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會戰,到武漢會戰結束,基本穩定了戰局。進入相持階段後,又先後與日軍進行了十多次會戰,並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沉重打擊了日本速戰亡華的迷夢。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9)德軍在中國的日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抗戰時期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時候,因為中日之間的實力相差懸殊是非常驚人的。
從經濟基礎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中國當年的經濟產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
日本當年煤的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是2800萬噸。中國那麼多的煤,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點。日本的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的石油只有1.31萬噸。
銅呢,日本是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飛機,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當年就能造這么多,中國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徑的火炮,日本當年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汽車,日本當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
軍艦,日本當年生產的軍艦是52400噸,中國一噸也造不了,也就是說當世界進入這個機械化軍事時代的時候,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機械化時代的主戰兵器,坦克、飛機、軍艦、大炮都不能造,那麼無論是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本都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一個時代。
具體到雙方軍事實力的直接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差別就更大。盧溝橋事變以前,中國海軍,中華民國的海軍兩萬五千人,裝備艦船是66艘,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等等,總噸位只有57608噸。
而日本海軍截止到1937年,它擁有艦船285艘,總排水量達到115萬噸,比中華民國的海軍整整多了110萬噸,日軍的海軍編成是12.7萬人,當時的編成,有4搜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是6.9萬噸,將近7萬噸。
水上飛機母艦2艘,3.1萬噸,戰列艦9艘,27萬多噸。重型巡洋艦12艘,輕型巡洋艦21艘,驅逐艦102艘,潛艇59艘,練習艦1艘,一個練習艦就有1萬噸排水量。
潛水母艦5艘,還有布雷艦、海防艦、炮艦等等,一大批的軍艦還在建造。其中在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號和「武藏」號。
一艘軍艦的排水量就在7萬噸,也就是說日本一艘軍艦的排水量相當於整個中華民國海軍海軍的噸位,這就是雙方當時海軍的差距。
在抗戰爆發的時候,當時民國空軍能夠投入作戰的飛機,只有200餘架,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00多人。
可是日本呢?每年生產飛機是1500多架。戰略後期進入極限動員以後,日本每年能生產飛機一萬到兩萬架。
當中日進入全面交戰以後,日本的海陸軍航空兵總共有飛機2700架。它還有艦載飛機,大量的艦載飛機。
陸軍戰鬥力差距就更大了。從人口上看,當時我國是四億多人。熟悉戰爭史的讀者都知道,自從拿破崙戰爭以後,各國實行的都是平時少養兵,節省經費,多儲備預備役的兵力。當時中國正好相反。
平時養兵,民國的時候養兵170萬,四億多人的一個國家,養兵170萬。當時國民黨的現役的步兵是182個師,還有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加上還有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等等。
當時中國的預備役,只有150萬人。以當時中國人口數量這么大,可是只有這么少的預備役的部隊,說明動員能力非常差。
那我們再看日本,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日本的人口為九千萬,日本把它統計的是多少人呢?大概是9000萬人左右,日本當時養的常備軍38萬人,變成17個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還有5個野戰重炮兵旅團、3個戰車聯隊、16個飛行聯隊,還有一些守備部隊等等。
日本有一個規定,就是凡是17歲到40歲之間的男子必須服兵役,也就是說戰爭一旦發生,它可以動員的參戰的兵力達到一千萬人。
其中受過軍事訓練,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的人,最後達到將近450萬。它前面28萬人,到最後侵華戰爭爆發的時候,迅速補充了幾百萬人。
日本,當時的軍事動員體系,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效率極高。日本可以利用朝鮮到華北的鐵路網,而且它掌握了太平洋,特別是西太平洋的海軍優勢,把兵員運到中國,運到朝鮮,很快就能輸送到中國的腹地。
當時有一個統計,就是它從朝鮮每星期可以運兩到三個師,從朝鮮運到滿洲,每星期運兩個師。在華北戰場,日軍可在開戰的八到十天,由本土直接運來兩到三個師團。
在沿海戰場,日軍第一梯隊用兩到三個師的投入,就要一個星期。而後呢,再續加同樣的兵力,八至十天,非常快。
一個中國將領曾對日本有這樣一個判斷,事實上在後來的戰場發展中,就是這個樣子。它的動員能力甚至還超出了中國政府的預見。
再就是在兵員的訓練上,同樣中國和日本的軍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當時中國的士兵大多數都是文盲,黃仁宇寫過《萬曆十五年》,他在抗戰的時候,當排長,據他的記錄,他就發現了基層的軍官,連點名的花名冊都點不了,不認識字。
平時就更談不上研究戰術了,打仗全憑血氣之勇,憑冷兵器時代那種動員,那種激勵士氣的方法。進攻的時候呢,以密集的隊形蜂擁蟻附,像螞蟻、像蜜蜂一樣。可是一旦失敗,就各自逃散,完全沒有戰術。
單就射擊訓練來看,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7斤半大米,或者是35個雞蛋。所以平時,由於這個東西如此昂貴,軍隊在訓練當中,捨不得打子彈,一發子彈射出,七斤半大米就沒有了,只能是空槍射擊,這就導致後來軍事訓練素質非常低下,槍法不準,在戰場上就體現出來了。
由於中國連續失去了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以至於抗日戰爭,乃至 戰爭中的中國軍隊,只能是以農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對抗工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
而不得不承受戰場上人員慘重的損失。當然,這場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這種勝利主要是精神的勝利、信仰的勝利、民族團結的勝利和東方智慧的勝利,而不是憑借我們自己強大的工業力量和技術力量,而不是直接的物質上的軍事實力。
因為歷史的欠賬,一再錯失社會變革和軍事變革的機遇,在清朝付出累累白銀和山河破碎的代價之後,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又付出了累累的白骨。這是我們永遠應該銘記的教訓。
工業基礎薄弱,人口軍事訓練基礎差,經濟力量弱小,好多年輕的戰士連飯都吃不飽,就要上戰場,凇滬會戰中,國軍經常是上去一個師,基本被打光,然後再補一個師,可以說是人肉盾牌。
中日戰爭中,中國的優勢是人多,幅員廣闊,地大物博。能夠經得起時間換空間的戰略部署,縱深比較長,日本拖得越久越對他不利。
再就是中國人用血肉之軀抵抗敵人的機槍大炮,前仆後繼,英勇無畏的精神,也出乎了日本人的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❿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到底有多少在中國
200萬(1937~1940年)、130萬(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100萬(1945年投降時)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當時日軍的總兵力是108、4萬,到了1942年擴充到720餘萬。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