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辣椒生產在哪幾個地方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辣椒原來生長在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
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
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
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對條件水分要求嚴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B. 辣椒是誰發明的什麼地方的人首先發現的
墨西哥的土著人發現的,後流傳入中國。
C. 辣椒的原產地在哪裡什麼時候到中國的啊
辣椒的原產地在美索亞美利加,明朝時期傳入中國。
考古學家估計,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亞美利加人(瑪雅人)就開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時候就在此生長了,所以辣椒可以說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最初發現於美索亞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
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
(3)中國哪個省發明辣椒擴展閱讀:
每百克辣椒維生素C含量高達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位。維生素B、胡蘿卜素以及鈣、鐵等礦物質含量亦較豐富。醫葯專家認為,辣椒能緩解胸腹冷痛,制止痢疾,殺抑胃腹內寄生蟲,控制心臟病及冠狀動脈硬化;還能刺激口腔黏膜,引起胃的蠕動,促進唾液分泌,增強食慾,促進消化。
辣味品因其具有殺菌、防腐、調味、營養、驅寒等功能,為人類防病、治病、改良基因、促進人類進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在你的日常菜譜中加入一點辣椒,對身體的健康大有益處。
辣椒也是一種很有刺激性的食物,是很多人的最愛,特別是四川人吃辣是出了名的,辣椒不僅僅是它的辣味能夠刺激我們的食慾,對於溫胃驅寒都有很大的功效,對於治療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
D. 中國什麼時候有的辣椒
辣椒在中國的歷史
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但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葯物,進入中國.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在鹽缺乏的貴州,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鹽」,辣椒起了代鹽的作用,可見與生活之密切。從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開始,貴州地區大量食用辣椒 了。乾隆年間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貴州東部的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辣子。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黔、湘、川、贛幾省辣椒種植普遍起 來,嘉慶時有記載說,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已經開始「種以為蔬」了。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經是「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盛行的包穀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並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之間,湖南食用辣椒已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都要放辣椒了。
四川地區食用辣椒的記載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慶《四川通志》都沒有種植和食用辣椒的記載,目前見於記載的最早可能是在嘉慶年間。從四川嘉慶年間種植和食用辣椒的地區來看,主要在成都平原和川南、川西南和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區。道光、咸豐、同治以後,四川食用辣椒開始普遍起來,以至辣椒在四川「山野遍種之」。光緒以後,四川食用辣椒更為普遍,除在民間廣泛食用外,經典菜譜中已經有了大量食辣椒的記載。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覽》記載,當時成都各種菜餚達1328種之多,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有熱油海椒、海椒面等,特別是川菜中的回鍋肉正式見於書面記載了。在清代末年,食椒已經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徐心餘《蜀游聞見錄》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雲南在什麼時候開始食辣?鄰近貴州的雲南鎮雄在乾隆時期食辣椒,但在乾嘉時期雲南食用辣椒並不十分普遍。到光緒時期的《雲南通志》中也無辣椒的記載,但民間早在光緒年間,便開始大量食用辣椒了。據清代末年徐心餘《蜀游聞見錄》記載,他的父親在雅安發現每年經四川雅安運入雲南的辣椒,「價值近數十萬,滇人食椒之量,不弱於川人也」。故清末徐珂《清稗類鈔》稱:「滇、黔、湘、蜀嗜辛辣品。」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嘉慶年間江西已經種植食用辣椒了,光緒時期,江西地區食辣椒已經較普遍了,今江西南康辣椒醬便十分著名。
辣椒傳入中國約400年,但這種洋辛香料很快紅遍全中國,將傳統的花椒、姜、茱萸的地位搶占,花椒的食用被擠縮在花椒的故鄉四川盆地內,茱萸則幾乎完全退出中國飲食辛香用料的舞台,姜的地位也從飲食中大量退出。辣椒的傳入及進入中國飲食,無疑是一場飲食革命,威力無比的辣椒使傳統的任何辛香料都無法與之抗衡。只是這場革命,由於那時的交通和信息的制約,顯得有些緩慢而已。
E. 辣椒的發源地在什麼地方,是在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學名:Capsicum annuum)又名長角椒,番椒,辣子,秦椒,燈籠椒。是一種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味道辛辣刺激,性熱,能溫中健胃,散寒燥濕,發汗且富含維生素B、胡蘿卜素以及鈣、鐵等礦物質,已經成為今天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蔬菜及調味品。但辣椒並非是中國本土生長的植物,而是在明中後期才經由歐洲大陸傳入中國的。今天,我們就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角度來論述辣椒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辣椒這也一名詞初見於明末姚可成之《食物本草》,主要作為葯物使用,用於內服祛寒暖脾胃或外敷防凍。在明代古籍《農政全書》與《通雅》中又稱其為番椒,寓意外來物品,最早稱之為辣椒的記載,則見於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清代陳淏子《花鏡》開始有番椒的記錄「番椒叢生白花,果儼然禿筆頭,味辣色紅」。
在地方誌領域,辣椒一名最早見於1764年《柳州府志》,且辣椒在早期亦做觀賞植物,被放入菜餚的時間較晚。據史料記載湖南、貴州、四川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大約在清乾隆年間。
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幾個地區。在鹽極其匱乏的貴州地區,辣椒作為調味品的一種擔起了代鹽的重任,這足可見其與人民生活之密切。從乾隆年間開始,貴州地區的人們開始大量食用辣椒。而其他地區普遍開始接受並食用辣椒則要遲至道光以後。
結語:正是由於西方在科技發展背景下從美洲發現辣椒並將其帶回歐洲大陸,才在客觀上為辣椒在中國的出現埋下伏筆,而同時期中國的經濟與文化,已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包容性,這兩種因素的巧妙碰撞與完美結合,才使辣椒能夠得以在中華大地上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與功效並生存發展至今。
F. 歷史上是什麼地區的人在什麼時期把辣椒引入國內的
G. 辣椒的原產地是哪裡
辣椒的原產地是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本種原來的分布區在墨西哥到哥侖比亞;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栽培。
辣椒,別名:牛角椒、長辣椒、菜椒、燈籠椒,拉丁文名:Capsicum annuum L.,茄科、辣椒屬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近無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
葉互生,枝頂端節不伸長而成雙生或簇生狀,矩圓狀卵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狹楔形;花單生,俯垂;花萼杯狀,不顯著5齒;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葯灰紫色。果梗較粗壯,俯垂;果實長指狀,頂端漸尖且常彎曲,未成熟時綠色,成熟後成紅色、橙色或紫紅色,味辣。種子扁腎形,淡黃色。
功能主治:
1、《綱目拾遺》:辣茄性熱而散,亦能祛水濕。有小童暑月食冷水,卧陰地,至秋瘧發,百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醬,頗適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良由胸膈積水,變為冷痰,得辛以散之,故如湯沃雪耳。
2、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辟邪惡,殺腥氣諸毒。
3、《百草鏡》:洗凍瘡,浴冷疥,瀉大腸經寒癖。
4、《葯性考》:溫中散寒,除風發汗,去冷癖,行痰逐濕。
H. 中國辣椒是從哪兒來的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明朝末年傳入中國。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
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
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對條件水分要求嚴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I.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哪個地區最先食用辣椒
辣椒在明代才傳入中國。辣椒最先傳入廣東,但是最先食用辣椒的地區卻是湖南與四川。
我們都知道四川地處四川盆地,空氣潮濕,所以濕氣很容易進入人體。當古代四川的人們吃辣椒時,他們發現這種食物可以使人血液加速,全身出汗,將寒冷和潮濕驅逐出他們的身體。其實胡椒粉就有這種功效,並為醫學證明,具有溫在下氣,開胃消化,冷除濕的功效。所以,當古代四川人發現這種食物時,它最初被用來治療濕氣。後來吃的時候,就對辣椒上癮了,現在離不開辣椒了。
J. 辣椒源於哪個國家 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辣椒源於美洲,辣椒即是明朝末年傳入中國。
1、辣椒所在的辣椒屬有大約30種物種,全部產於美洲,以南美洲玻利維亞一帶最多。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辣椒遺存 有兩處,一處在墨西哥東北部的奧坎波洞,一處在墨西哥東南部的特瓦坎谷。證明辣椒起源於美洲。
2、1591年,明代戲曲家和養生學家高濂的《遵生八 箋》印行,其中記載有「番椒」,這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辣椒記錄,30年後,王象晉的《群芳譜》中也收錄了「番椒」,描述是「亦名秦椒,白花,實如禿筆頭,色紅鮮可觀,味甚辣,子種」。
3、然而,直到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湖南、四川兩地才普遍食用辣椒,到19世紀後期,以辣 椒調味為特色的湘菜和川菜菜系才最終形成。因此,中國人廣泛吃辣的歷史其實只有兩百多年。
(10)中國哪個省發明辣椒擴展閱讀:
辣椒的葯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辣椒酊內服可作健胃劑,有促進食慾、改善消化的作用。人口服後,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
2、抗菌及殺蟲作用: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但對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
3、對循環系統的作用:辛辣物質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對脈搏無明顯影響。
4、發赤作用:外用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赤的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的旺盛。
(10)中國哪個省發明辣椒擴展閱讀來源:網路-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