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十大貧困縣
1.康保縣
2.張北縣
3.陽原縣
4.赤城縣
5.沽源縣
6.懷安縣
7.崇禮縣
8.尚義縣
9.儀隴縣
10.萬全縣
拓展資料:
1、貧困縣標准:以縣為單位,1985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50元的縣,對少數民族自治縣標准有所放寬。1994年基本上延續了這個標准,1992年年人均純收入超過700元的,一律退出國家級貧困縣,低於400元的縣,全部納入國家級貧困縣。重點縣數量的確定採用「631指數法」測定:貧困人口(佔全國比例)佔60%權重(其中絕對貧困人口與低收入人口各佔80%與20%比例);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低的縣數(佔全國比例)佔30%權重;人均GDP低的縣數、人均財政收入低的縣數佔10%權重。其中:人均低收入以1300元為標准,老區、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為1500元;人均GDP以2700元為標准;人均財政收入以120元為標准。
2、關於貧困縣專家的建議:貧困縣名單只增不減,「榜單」十年未變,專家建議取消評定
中國扶貧開發政策已經歷三次較大調整。當時確立的貧困縣政策的確成效顯著,但行至今日,也暴露出已「脫貧縣不願摘帽」、「爭當貧困縣」等問題。受訪專家建議,貧困縣政策思路應做大調整,取消劃定貧困縣,未來工作著力推進脫貧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貧困縣名單只增不減「榜單」十年未變,中國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並劃定了258個國家級貧困縣。
1993年,「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開始制定和實施。盡管農村貧困人口已從1985年的1.25億減少至1993年的8000萬,但國定貧困縣的數量卻在那時增加到592個。財政部農業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是由於貧困縣不願放棄到手的各種補貼和優惠資源。這一階段,中西部地區的國定貧困縣數量也增至82%。
2001年5月,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頒布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對21世紀初的扶貧戰略做出全面描述。以此為標志,中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下一階段。此時扶貧政策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扶貧對象改變了過去以貧困縣為基本扶持單位的做法,而將扶貧開發重點轉向了14.8萬個貧困村,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貧困縣以外的貧困人口享受不到扶貧政策和資金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重新認定的59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取消了沿海發達地區的所有國定貧困縣,增加了中西部地區的貧困縣數量,並保持總數不變。業內人士認為,將國定貧困縣改為扶貧開發重點縣可讓非貧困縣中的貧困人口也享受到扶貧資源。
B. 我國的貧困人口分布在哪些省市
西藏自治區等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中國22個省級行政區內,在所有省份中,貧困縣數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區,其中以西藏自治區最多,其後分別為貴州省、甘肅省、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截至2019年5月,在公布的名單中,貧困縣數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區。在所有省份中,貧困縣最多的是西藏自治區,其全境都屬貧困縣,共有69個;其次是貴州省,有47個;其次為甘肅省和雲南省,均有39個。
(2)中國貧困村在哪個地區擴展閱讀: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
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
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C. 我國貧困村和其他發達國家的貧困村的區別在哪具體在哪聚集
主要區別在於位置和居民收入。
以國際標准為例,最新貧困人口的標準是每天的生活支出達到2.15美元。假如某個家庭中的收入十分有限,他們在一天中的花費足足2.15美元,這些家庭就會被列入貧困標准中。
以中國貧困線為例,1986年,中國經濟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國為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特意制定貧困標准線。2001年,國民經濟和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貧困標准線從原有的標准上調到800多元。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貧困標准線得到了大幅提升,上升到2300多元。此時,低於該標準的人數大約為1.22億。
綜上所述,國內外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收入出現了巨大的區別,這也導致每一個國家的貧困人口數量有所不同。相比於西方國家較為集中的貧困人口聚集地,我國多個省份中的貧困村分布並不集中。其實,我國一直都在致力於幫助人民脫貧致富,先富帶動後富。
D. 全國15個省區市實現脫貧,具體都有哪些地方
截止2020年11月26日,全國15個省區市實現脫貧,具體是:
2020年4月29日,中國安徽、江西、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南、海南、重慶、西藏、陝西、青海、湖北等15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實現了全部脫貧摘帽。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表示,要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聚焦未摘帽貧困縣和未退出貧困村,聚焦剩餘貧困人口,全力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4)中國貧困村在哪個地區擴展閱讀: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目標不變,攻堅力度不減,堅決啃下硬骨頭。」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市長周異決代表說,2020年要確保170個貧困村出列、3.78萬貧困人口脫貧,著力產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為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造機會。
E. 中國哪些地方有貧困山區
中國的貧困山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以及西南地區,包括湖北、四川、廣西、甘肅、貴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區。
貧困地區的特點如下:
1、面積廣
2011年,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覆蓋我國680個縣,覆蓋的面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42%左右,覆蓋人群大概2億多人口。
2、在貧困地區中,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生態脆弱地區、邊疆地區佔主體,這些地區在國家整體發展當中相對脆弱。
3、貧困地區往往人口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交織
沿用傳統的以開發為主的方式發展,可能會影響我國的整體生態結構。
貧困人口的特徵如下:
1、分布廣
從建檔立卡的情況來看,貧困人口分布在2200多個縣,12.8萬個村。
2、既相對集中,又分散
所謂相對集中,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832個片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所謂分散,是指除了這些集中區域外,還有1000多個縣也有貧困人口。
3、在現有貧困人口當中,中西部佔了大約93%,東部佔百分之六點多。
4、貧困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佔比大,老年人貧困問題突出,個體特徵致貧的情況也越來越凸顯。
(5)中國貧困村在哪個地區擴展閱讀
全國共有4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
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中國22個省級行政區內,在所有省份中,貧困縣數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區,其中以西藏自治區最多,其後分別為貴州省、甘肅省、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2014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扶貧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F. 中國最貧困地區是哪裡
1、畢節市大方縣
大方縣這個縣城有些村非常落後,居住環境十分惡劣,房子破破爛爛的,下雨就會成水簾洞,讓人看了十分心寒,有些村民凍得全身發抖。出行更是難上加難。這里的村民也是自己種的糧食,沒辦法要拿到集市上去賣,據說早上出門,晚上才能到家,只有背著幾百斤的糧食去一個叫三元街的地方售賣,賣了錢財能換點生活物資回來。
2、山西省呂梁市興縣
這個縣佔地面積約3170平方公里,氣候環境非常差,很冷,幾乎全年氣溫沒超過8度,目前國家也是在大力扶持這個縣城裡面貧窮的孩子們讀書。這里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家裡只剩下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基本沒有什麼能力掙錢養家,孩子的媽媽被迫出去打工一個月工資不到1千塊錢,一年能解決一家子的溫飽就很不錯了。
3、定西市漳縣
這是甘肅省漳縣的一個貧困的縣,佔地面積約2165平方公里,人口20萬左右。這里有一個青瓦寺村那裡住著一些非常貧窮的人,生活基本上能解決溫飽就很不錯了。目前這個縣已經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社會上一些愛心人士分分為這些貧困村的孩子們捐款,讓他們能夠上的起學,吃的了一口飽飯。
G. 中國十大特級貧困縣都是哪裡
中國十大特級貧困縣:康保縣,美姑縣,彭陽縣,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畢節市大方縣,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定西市漳縣,舟曲縣,涼山彝族布拖縣。
1、康保縣:這是河北省張家口市下面的一個縣城,人口大概28萬左右,大部分都是農民,醫療條件非常差,一些基本的生活設施也不全面,都是住的那種土房子。目前國家對這個地方進行了扶貧政策,人們的生活才得到些許的改善。
9、舟曲縣:這是位於甘肅省南藏族自治州下面的一個小縣城,大約人口在13萬左右。這里地理位置十分不好,地貌十分繁雜,而且自然災害發生頻繁。住在這個縣城的人有80%的人口都是很貧窮的。
10、涼山彝族布拖縣:這是四川涼山彝族那邊的一個非常貧困的縣城,人口大約14萬左右,其中貧困人口佔大多數,這里的地理環境很差,農民都是以種地為生,但是每年卻收獲不了多少糧食,因為環境惡劣。他們住的都是那種土房子,家裡面幾乎只有留守的兒童和老人。
H. 全國貧困縣名單一覽表
全國有多少個貧困縣? - : 全國共有52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縣、區、旗、縣級市、自治縣):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0個:①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②喀什地區:英吉沙縣、莎車縣、葉城縣、伽師縣;③和田地區: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
國家級貧困縣名單 - : 河 北 39 石家莊市(3):平山縣、靈壽縣、贊皇縣 張家口市(1 O):康保縣、張北縣、陽原縣、赤城縣、沽源縣、懷安縣、崇禮縣、 尚義縣、蔚縣、萬全縣、(涿鹿縣趙家蓬區) ...
中國的貧困縣有哪些? - : 最新國家級貧困縣名單 省 區 市 數 量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 河 北 39 石家莊市(3):平山縣、靈壽縣、贊皇縣 張家口市(1 O):康保縣、張北縣、陽原縣、赤城縣、沽源縣、懷安縣、崇禮縣、 尚義縣、蔚縣、萬全縣、(涿鹿縣趙家蓬...
全國的貧困縣有哪些? - : 您好!河北省陽原縣 尚義縣 張北縣 沽源縣 蔚 縣阜平縣 南皮縣 順平縣 鹽山縣 東光縣海興縣 孟村縣 獻 縣 廣宗縣 靈壽縣豐寧縣 廣平縣 涉 縣 康保縣 巨鹿縣灤平縣 平山縣 隆化縣 山西省方山縣 和順縣 靈丘縣 天鎮縣 左權縣平順縣 武鄉縣 ...
全國貧困縣有多少個 - : 貧困縣一般指國家級貧困縣,又稱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或國定貧困縣,是國家為幫助貧困地區設立的一種標准.全國共有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縣、區、旗、縣級市、自治縣).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
中國有多少個貧困縣? - : 2002年,國務院為進一步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按照新的標准確定了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級貧困縣).國家級貧困縣的確定採用「631指數法」測定:貧困人口(佔全國比例)佔60%權重(其中絕對貧困人口與低收入人口各佔80...
全國多少個貧困縣 - : 1986年,國家首次劃出273個國家貧困縣;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這個名單擴大為592個;2001年,國家的所有扶貧政策文件中不再出現「貧困縣」和「貧困村」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重點村」;2011年,國家確定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特困區涵蓋的貧困縣達到679個.
中國十大貧困縣 - : 國家級貧困縣,又稱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是國家為幫助貧困地區設立的一種標准.目前共有592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2014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扶貧日.全國貧困縣2015年排名,中國十大貧困縣:
最新公布的貧困縣名單 - : 最新國家級貧困縣名單 來源:新華網 最新國家級貧困縣名單 區市數 量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 河 北 39 石家莊市(3):平山縣、靈壽縣、贊皇縣 張家口市(1 O):康保縣、張北縣、陽原縣、赤城縣、沽源縣、懷安縣、崇禮縣、 尚義縣...
I. 中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哪些地方
中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西藏自治區、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
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印發,作為一個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第十條明確指出,14個連片特困地區,共計689個縣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
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農民人均純收入2676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國綜合排名最低的600個縣中,有521個在這14個片區內,佔86.8%。
(9)中國貧困村在哪個地區擴展閱讀:
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情況簡介
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難點就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多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佔比和貧困發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脫貧任務重,越往後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一、六盤山區。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核心區域是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長期受荒漠化影響,土壤嚴重貧瘠,定西、臨夏等地古來就有「瘠苦甲於天下」之稱,現在依然是連片特困地區。
二、秦巴山區。跨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境內是高聳連綿的秦嶺和大巴山,交通條件差,耕地零散稀少,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跨省份最多的地區。
三、武陵山區。跨重慶、湖北、湖南、貴州4省市,是大片的山地區域,有人口眾多的土家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長期發展滯後,貧困人口分布廣。
四、烏蒙山區。跨雲南、貴州、四川3省;雲南省昭通市11個區縣中有10個屬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任務重、難度大;魯甸縣2015年發生6.5級地震是重災區。
五、滇桂黔石漠化區。地跨廣西、貴州、雲南三省區,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包含的區縣最多。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
六、滇西邊境山區。雲南是擁有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很多傳統村落,已有上千多年歷史。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護需要並舉齊抓。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七、大興安嶺南麓山區。主要是內蒙古興安盟地區,國家限制伐木、保護森林資源,當地林區急需改革發展方向,大量的棚戶區也需要改造。
八、燕山-太行山區。河北保定市阜平縣與張家口市張北縣都屬於燕山—太行山區,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是革命老區,但是經濟發展長期落後。
九、呂梁山區。主要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是深度貧困村,溝壑縱橫、土地貧瘠,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屬於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當地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要求配套扶貧措施跟上,使貧困群眾不僅改善居住條件,還能穩定增收。
十、大別山區。地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河南開封市蘭考縣是革命老區,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位於大別山區的安徽六安市金寨縣,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十一、羅霄山區。井岡山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發源地。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十二、西藏區。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空氣稀薄,氣候極其寒冷乾燥,自然條件非常惡劣,藏族和其他民族同胞的生活水平遠遠比不上內地。
十三、四省藏區。包括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甘肅西南部、青海南部,居民以藏族為主。保護三江源是黨中央確定的大政策,生態移民是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組織實施好。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為藏族村,是一個移民定居點。2004年11月,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從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地方搬遷至格爾木市南郊。
十四、新疆南疆三地州。指南疆的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周邊分別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五國接壤。居民以維吾爾族為主,由於常年極度乾旱少雨,經濟發展滯後。
黨員、幹部應堅持黨的宗旨,堅持因地制宜,廣開致富門路,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績。
J. 我國中國境內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國中國哪些地區
中國貧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絕大多數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 為了集中使用扶貧資金,有效扶持貧困人口,中國在上述地區確定了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各省區市也從當地實際出發確定了14.8萬個貧困村。 這些重點縣和貧困村,分別覆蓋了農村貧困人口的60%和80%以上。 1994-2000年,中國政府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進入新世紀,中國政府又組織實施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 從1980年開始,中國政府設立並逐年增加財政扶貧資金,2003年度規模為114億元,1980-2003年間累計投入達1026億元。 其中財政扶貧資金佔65%左右,重點支持改善基本生產條件和實用技術培訓;以工代賑資金佔35%左右,主要用於貧困地區建設基本農田、解決人畜飲水和鄉村道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