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預計2020年中國老年人有多少
預計2020年中國老年人有2.55億左右。
「十二五」時期,中國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服務能力不斷加強。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共建有康復醫院453所,護理院168所,護理站65所。2015年接受體檢老年人數達1.18億。
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中國老年健康服務的剛性需求將不斷釋放。國家衛計委預測,到202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55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7.8%左右。
(1)中國有多少老年人擴展閱讀:
盡管老年健康服務機構數量逐步增長,但適應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綜合性、連續性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服務資源呈現分布不均的特點。規劃指出要提高老年醫療服務質量和可及性,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老年人醫療、康復、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到2020年,醫療機構普遍建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② 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多少億
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大約有1.9億人,在過去的20多年間,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增加了1.16倍,快速老齡化對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新挑戰。
近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聯合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指數課題組等機構發布了《中國養老服務藍皮書(2012—2021)》(下稱「藍皮書」)。藍皮書稱,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基數大、速度快、未富先老以及地區差異大等特徵,急救和失能失智照護需求將快速增長。
從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看,2000~2010年,60歲以上人口和65歲以上人口分別增加了4689萬人和3072萬人,2010~2020年則增加了8637萬人和7181萬人,說明2010年之後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數據,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0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這是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首次超過14%。
我國老齡化的第二個特徵是未富先老、低生育率。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理事妥宏武表示,2021年底我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為14.2%,我國提前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它們在進入深度老齡社會的時候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我們國家人GDP在2021年超過1.1萬美元。OECD主要國家相關數據顯示,一些發達國家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總和生育率均值降為1.76。我國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總和生育率降至1.3。
我國老齡化的第三個特徵是地區差異較大。從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看,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山東、四川、江蘇,老年人口數量分別為1536萬、1417萬、1373萬。山東是唯一一個65歲以上人口超過1500萬的省份。從老年人口佔比來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14%的地區有12個,分別是湖北、天津、湖南、安徽、山東、吉林、黑龍江、江蘇、上海、四川、重慶、遼寧;最高為遼寧,達17.42%,這些地區屬於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尚未達到高度老齡社會的階段。
應對老齡化的機遇和挑戰
宏武認為,我國老齡化面臨兩個機遇:一是2021年已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後,勞動年齡人口規模比較大。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這些都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礎;二是國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健康產業發展速度加快。
藍皮書稱,通過公共政策調節和公共服務支持釋放生育潛能,我國還是能爭取實現總和生育率接近1.8和確保1.5的目標的。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尤其是「63嬰兒潮」一代人陸續退休邁入「65+」老人的行列後,我國老人照護、急救以及失能失智的需求都會大幅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需未雨綢繆,提前預備。
藍皮書稱,我國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在2013年達到最高值493.7萬張,之後下降到2015年的358.1萬張,2020年上升為483.1萬張。受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影響,盡管養老機構的床位數在不斷增加,每百名老人(65歲及以上)擁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數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稱,「十三五」期間,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包括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從11.6萬個增加到32.9萬個。
伴隨家庭養老服務功能的弱化,嵌入社會服務的居家養老成為主流。藍皮書課題組在20個一二三線城市開展了養老需求調研。結果顯示,排在受訪居民養老主要困惑前三位的是擔心突發疾病不能得到及時救治;護理人員不專業/好的靠譜的護理人員難找;醫養服務好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可見,急診急救是居民養老最大的需要與擔憂。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對於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來說,急診急救的需要高於其他需要,心腦血管疾病和跌傷均需要15分鍾急救圈,將基本保健(含急診急救)作為民生保障的基礎設施應嵌入社區,是完善我國養老體系的一個艱巨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有關負責人就《「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答記者問時稱,「十四五」時期是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順應老年人居家就近養老期待需求,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將著力解決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指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簽約合作、與醫療機構毗鄰建設等方式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的雙重需求。
③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是多少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60歲及以上人口佔18.70%,65歲及以上人口佔13.5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不僅導致勞動適齡人口總量減少,同時導致勞動適齡人口的年齡結構趨於老化。而與人口老齡化相伴隨的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這降低了新增勞動力的增長速度。當勞動力新增數量地獄退出數量、新增速度慢於退出速度時,勞動力市場上年輕勞動力的數量越來越少,這必然使得勞動力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勞動生產率。
2、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成本的影響
2005年10個勞動力贍養1個老人,到了2050年只要1.7個勞動力就要贍養一個老人。這就意味著在不降低養老保障待遇標準的條件下,勞動力的人均養老保障負擔將一直不斷加重。雖然養老保障成本由不同的責任主體所承擔,這些最終都會轉化為勞動力成本。
3、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年齡人口結構趨於老化,年長勞動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創新精神不足,不能適應技術革新和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職業的轉換和必要的調動,不利於企業的改革創新。
4、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考驗著政府規劃養老的能力。
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有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7623個,養老床位245萬張,僅佔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2%—3%的水平。
5、養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還需要大量的適合老年人心理、醫學等諸多方面的專業護理服務。
未來養老的發展應該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漸走向社會化,變家庭養老為社會養老,由政府承擔是大趨勢。盡管機構養老在中國老年福利服務體系中處於補充地位,但其作用卻是相當大的。
以上內容參考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
④ 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多少
截至2021年,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數據顯示,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
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加大的注意事項:
1、人民是國家經濟的創造者,人口老齡化深刻影響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如今我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人均壽命在提升,這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就的一個重要標志。
但老齡化的趨勢也越發明顯。假設按照目前這個趨勢不變,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可能會達到總人口的30%。
2、21世紀初中國就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此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和人口結構並未出乎預料。我國人口老齡化比例還沒有達到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水平,但是老年人口規模很大,這將給全社會的養老、醫療、保障帶來更多挑戰。
⑤ 中國老人占總人口的多少
中國老人占總人口的18.70%。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全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9.70%,比2010年提高7.80個百分點。全國31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的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了500萬人,其中有6個省份的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了1000萬人。
老人占總人口比數過大的影響
潛在經濟增長率會逐步降低。由於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有限,作為低消費群體,消費水平並不高,對市場經濟流通難以發揮促進作用,使得經濟增長率呈現逐步降低的情形。快速老齡化將會使社會負擔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老年人的需求相較於其他年齡層更高,與之相匹配的養老、社會服務、醫療等相關資源的需求必將加大。
⑥ 2021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有多少
數據如下:
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老齡人口相關的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
簡介:
老人,指的是上年紀了的人或較老的人;或者上了年紀的父母或祖父母;我國實行健康檔案以來對老人的定義是大於或等於65歲老人,實行老年人特殊管理。
《左傳·宣公十五年》:「及輔氏之役, 顆 見老人結草以亢 杜回。」《史記·循吏列傳》:「﹝ 子產 ﹞治 鄭 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
唐馮著《燕銜泥》詩:「雙燕碌碌飛入屋,屋中老人喜燕歸。」
臧克家《老哥哥》:「在我這沒法合緊雙眼的當兒,一個意態龍鍾的老人的影像便朦朧在我眼前了。」
《重回明末遼東·聽教睢陽袁可立》:「楊太曦和沈壽崇一起來到沈壽崇在駙馬府居住的庭院中,遠遠看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身著一身儒雅青衣便服站立在院中。」
⑦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是多少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是18.1%。據統計2019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54億,占總人口比例18.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億占總人口的12.6%。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態勢雖然絕對值很高,但是目前來講還是年輕老人比較多,也就是小老人比較多。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老年人好習慣
健康飲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盡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平時更要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高脂肪肉類盡量少吃,但不能不吃,葷素搭配才是呵護身體的關鍵。飯後適當散步,既能幫助分解血糖,又能減少對胰島素的刺激,防止患糖尿病。
擁有一個愉悅心情,才能促進腸胃進行蠕動,讓食物更快的消化、分解。要養早睡早起的好慣。通過好習慣來改善和預防,這些好習慣你若能堅持,相信身體會越來越健康,長命百歲。
⑧ 2021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多少
2021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2.6人。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顯示,其中該2.6億人口中,65歲以及以上的人口大約有1.9億人。
另外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援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全國31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的65歲以及65歲以上人口超過500萬人口。同時有6個省份的老年人口超過了1000萬人。
中國人口結構信息:
1、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
2、老齡化水平城鄉差異明顯。從全國看,鄉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個百分點。老齡化水平的城鄉差異,除了經濟社會原因外,與人口流動也是有密切關系的。
3、老年人口質量不斷提高。60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萬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為13.9%,比十年前提高了4.98個百分點。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國家統計局: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18.7% 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
⑨ 中國老年人口比例
你好,截至2017年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占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撫養1位老人。
平均近4個勞動力撫養1位老人:0-14歲人口為222459737人,佔16.60%;15-59歲人口為939616410人,佔70.1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物質問題解決以後,老人其實更需要精神贍養。
說句難聽的,父母不是牲口,千萬不要以為只要給父母足夠的錢,或者給父母提供足夠的物質享受,就算自己盡孝道了,這是對孝敬的膚淺理解。
對於如今絕大多數的老人而言,老人們更渴望的是子女帶來的精神愉悅,更需要的是和子女的順暢溝通,需要的是相互的幽默,以及和睦互動帶來的會意笑聲,需要的是關注父母怎麼讓他們活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晚年自我」。
三、需要「常回家乾乾」。
對於父母,一些子女也常回家看看,但是僅僅是看看,轉轉,眼裡沒有活,表面上是孝敬父母,實質上給父母添麻煩。其實,父母更喜歡孩子們「常回家乾乾」,動手洗衣服、做飯和搞衛生等,還可以經常給父母按摩全身,一邊按摩,一邊拉家常,只要形成了「回家勤動手」的看望父母習慣,那麼就是最實用的孝敬了。
四、需要關注老人老有所學。
面對新世界,老人大多在思想上產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難情緒,為了讓老人能夠盡快融入新社會,需要子女們以更大的耐心和愛心幫助父母再學習,需要付出精力來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學習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這樣,老人們才有信心熱愛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樂趣。
總之,想到了敬老,還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於敬老,這就要多動腦子,多想點子,多找法子,多找路子。把老人當「老兒子」來養,大概效果不錯僅供參考
⑩ 中國老年人口2022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2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
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報告稱,若以60歲及以上作為劃定老年人口的標准,到2050年中國將有近5億老年人。中國應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省級統籌,提高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並盡快完善退休制度。報告將2019~2050年期間中國的城鎮化過程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19~2036年,城鎮人口規模從8.26億增至10.47億;二是2037~2050年,城鎮人口將從10.44億降至10.13億,凈減少0.31億人。
報告認為,人口老齡化伴隨大規模的城鄉人口流動,將給城鎮發展帶來極大挑戰。同時,在城鎮化過程中,老年人將脫離原有的熟人社會,進入城鎮中的生人社會,導致個體的碎片化、原子化。這將會對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形成嚴峻考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馮文猛表示,老年人群規模巨大,在城鄉、地域等維度上存在顯著不同,政策舉措需要根據城鄉、區域、性別、教育水平和老年人健康狀況等特徵加以分類。
鄭秉文認為,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需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安排。「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結構將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大關;老齡化率將上升至20%。面對這些變化,我國應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省級統籌,提高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並盡快完善退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