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車王韓魏是哪裡人

中國車王韓魏是哪裡人

發布時間:2022-07-02 06:09:14

⑴ 這張圖里韓魏之間那塊白的是誰的

這一個白塊國家是周。既周天子的領地都城為洛邑。

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秦奪九鼎,東周覆亡。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⑵ 春秋戰國 韓 魏 燕 趙 秦 齊 楚 這七個國家分別是在中國的什麼地方

燕:都城為 薊, 薊在今北京;
趙:都城為 邯鄲,邯鄲在今河北邯鄲;
齊:都城為 臨淄,臨淄在今山東淄博;
魏:都城為 大梁,大梁在今河南開封;
韓:都城為 鄭, 鄭即在今河南新鄭;
秦:都城為 咸陽,咸陽在今陝西咸陽;
楚:都城為 郢, 郢即在今湖北荊州。

⑶ 戰國的四大名將分別叫什麼是哪國人,而他們是怎麼死的

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抗擊匈奴,在趙國的政治軍事活動。 抗擊匈奴 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台的。 約在趙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為一位富有韜略的邊將。他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 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斗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 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入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 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 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 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收。 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取代他。 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 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 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謝絕,堅稱有病,閉門不出。 趙王再三勉強, 李牧才說:「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趙王應允,於是李牧再度到了邊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為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也都想請求一戰。 於是李牧精選戰車1300乘,精騎1.3萬匹,勇士五萬人,射手10萬人,加緊演習戰術。同時放縱邊民畜牧,使民眾布滿原野,誘使匈奴入侵。 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 匈奴單於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李牧常設奇陣, 用兩側包抄,痛擊敵人,大破匈奴10餘萬騎。 接連又滅掉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於落荒而逃, 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 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 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並戰爭, 實際上,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在政治軍事斗爭上的每一個勝利,都有李牧的協作支持在內。 政治軍事活動 李牧到朝中任職,約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後。 這一年,他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 定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 兩年後,悼襄王繼位。 當時,趙奢、藺相如已死,廉頗與樂乘均出走他國,李牧成為朝中重臣。 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帶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 此時,秦國迅速地兼並了魏國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國屈服之後, 把主要兵力對向趙國。 趙王遷二年(前 234年),秦大將桓(齒奇)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臨漳縣西)、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 三年(前 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 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今河北高城縣西南),桓(齒奇)兵敗潛逃。 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桓(齒奇)(楊端在《戰國史》中認為他就是樊於期)之首。 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 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 趙王遷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今河北平山縣), 李牧出擊,秦軍敗逃,但趙的軍力損失也很大。 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 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 趙正遷七年(前 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 率上黨兵卒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瑞和率河間兵卒進圍趙都邯鄲。 趙國派李牧、司馬尚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 冤死 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飢荒,國力已相當衰弱, 而更大的憂患還在朝中,昏聵的趙王遷, 對那個誣陷過廉頗的秦國間諜郭開寵信不疑。 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 使其誣告李牧、司馬尚謀反。 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趙蓖及齊將顏聚取代李牧。 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 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 並罷黜廢免了司馬尚。 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殺死趙蓖,俘虜了趙王遷及顏聚, 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廉頗 主要事跡 戰國後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諸侯國, 都想要稱雄天下,相互兼並的斗爭十分激烈,戰爭的烽火燃遍了整個中國大地。 頻繁的戰爭產生了眾多的軍事家, 趙國的廉頗就是活躍在當時軍事舞台上的著名將領。 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當時趙國的疆域包括現在的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各一部分, 國都邯鄲是歷代的軍事要地。 趙國的西鄰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不斷向東擴張勢力。 使趙國面臨著被秦國逐漸蠶食的威脅。趙國以廉頗為干城,使秦國難以東進。 他驍勇善戰,名振天下,前後四十多年,為趙國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業。 公元前三0六年,秦昭王即位。他在安定了國內的局勢以後, 便不斷派兵進攻趙國。 廉頗率領趙軍奮力抵抗,打退了秦軍的數次進攻,迫使秦王只好和趙國講和。 公元二八五前年,秦昭王和趙惠文王約定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會談, 秦國暫時停止了對趙國的進攻。 公元前二八三年,廉頗率領趙國軍隊打敗了齊國,奪取了陽晉(今山東鄆城縣西)。 當年,他因戰功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主持趙國的軍事。 從此,廉頗的聲名也就傳遍了各個諸侯國,使趙國保持了此較強大的地位。 公元前二六五年,秦、趙雙方的軍隊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下)相峙。 這時,趙惠文王已死,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繼位。 趙國的國勢已大不如前,廉頗統帥趙軍,他針對秦強趙弱的形勢, 採取守勢,築壘堅守,不與秦軍直接交鋒。 秦軍多次挑戰,廉頗堅守不出,想以長期堅壁固守消耗、疲憊對方, 迫使秦軍不戰自退。 秦軍屢屢求戰不得,就千方百計地想要去掉廉頗。 他們散布謠言說:「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括。假如趙括擔任大將, 秦國就非敗不可了。」 趙王不知是計,輕信了謠言,埋怨廉頗堅守不戰, 有失國威,改派趙括為將代替廉頗。 趙括雖然自幼熟讀兵書,但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 他指揮軍隊和秦軍交戰,被打得落花流水。 趙括本人被殺,四十餘萬趙國官兵被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大軍。 這時,趙王後悔不迭,才重新起用廉頗統兵。 公元前二五一年,燕王聽從丞相栗腹的意見, 以為長平一戰,趙國國內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 大概有機可乘,就派兵進攻趙國。 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英勇奮戰,大破燕軍,殺死了燕車主將栗腹, 並乘勝進軍,包圍了燕國,燕國只好割地求和。 廉頗因功封為信平君,代理相國。 負荊請罪 廉頗不但勇猛善戰,而且顧大局,識整體,勇於改錯,有著高尚的品德。 這更使他在戰國後期的軍事將領中出類拔萃,受到各國的尊重。 公元前二七九年,趙國的外交家藺相如因為先後挫敗了秦王的詭計, 維護了國家尊嚴,被拜為上卿,位居於廉頗之上。 起初廉頗自恃戰功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藺相如。但相如總是主動避讓。 後來廉頗知道藺相如是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讓秦國有機可乘, 才處處忍辱讓步,於是感到十分慚愧,就解開上衣, 背負荊條,去藺相如家請罪。 他見到藺相如即跪倒在地,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寬恕。 他們從此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 和共同扶助趙國、增強國力的政治家、軍事家。 這就是著名的「將相和」故事和「負荊請罪」典故的由來。 秦國得知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睦,很長一個時期內,對趙國就不敢再輕易侵犯。 廉頗到了晚年,因趙王聽信奸言,被剝奪了兵權,只得客居異國,但仍然思念趙國,最後鬱郁而死。 白起 主要事跡 白起,戰國時秦國郿人。 善用兵,事秦昭王,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 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參見伊闕之戰)。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 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縣西)。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毀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參見鄢郢之戰)。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貴州地區)二郡(參見黔中之戰)(附註: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將司馬錯發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復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間黔中等地可能為楚國奪回,故而史籍中出現司馬錯和白起兩次攻取黔中的記載。) 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韓趙魏又稱三晉)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參見華陽之戰)。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參見陘城之戰)。 長平之戰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秦將王齕攻趙,趙將廉頗堅守,秦不能克。 秦人行反間曰:「秦不畏廉頗,獨畏趙括耳。」趙王信之,使趙括代廉頗將。 秦王陰使白起為上將軍攻趙,趙括出擊。 秦軍佯敗而走,趙軍出追。秦軍堅守壁壘,趙軍不得入。 白起命出奇兵二支:一支絕趙軍糧道;一支絕趙壁間,分趙軍為二。 趙軍敗,急築壁堅守。 秦王聞之,盡發十五歲以上民兵至長平,重圍趙軍。 歷四十六日,趙軍糧盡,竟相殺食。 趙括欲突圍出,分為四隊,四五復之,終不得出。 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趙軍敗卒四十萬降於白起。 白起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餘人歸趙。趙人全國大驚。 秦相范雎懼白起功高難為之下,說秦王罷兵許趙和,由是白起與范雎有隙。 白起之死 白起遂稱病。秦使王陵攻趙邯鄲,少利。秦王欲使白起代王陵,白起以邯鄲實未易攻辭。 秦軍多亡失,秦王使范雎強勸之,白起終稱病篤不起。 秦王怒,遷白起離咸陽,賜之劍令自刎。 白起嘆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 良久曰:「我坑趙降卒,固當死。」遂自刎。 王翦(?-220BC),頻陽(今陝西富平東北)東鄉人,秦國名將。 據說,周靈王太子宗敬,人稱王家,因以為氏,王翦是宗敬的十四世孫 王翦自幼好兵,後來成為秦王的侍從。秦王政向他學習兵法,尊稱為王將軍。 攻打趙、燕、魏 十一年(236BC),親政不久的秦王政,就以王翦為將軍, 與桓齮、楊端和分路出兵,以救燕為名,進攻趙國, 奪取其漳水流域的閼與(今山西和順)等九城。 三路大軍又並並由王翦指揮,王翦對軍隊進行整編, 士卒及斗食以下的軍官十抽其二, 以精兵對頑強堅守的軍事重鎮鄴(今河北臨漳)發動進攻,僅十八天時間, 就攻得該城,為秦滅趙鋪平了道路。 其後,秦軍與趙將李牧反復爭奪,李牧雖多次取勝,但其兵力損失嚴重, 國土也喪失頗多。 十七年(230BC),趙國大早,飢荒。 秦國乘機於次年派大兵伐趙,王翦率上郡兵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 趙將李牧、司馬尚迎戰,秦以反間計使趙殺李牧, 廢司馬尚,以趙蔥、顏聚代之。 經過一年多的征戰,王翦大破趙軍, 殺趙蔥,敗顏聚,克邯鄲,俘趙王遷。秦設邯鄲郡。 趙王遷的異母弟公子嘉率其宗族數百人逃到代(今河北蔚縣東北), 自立為代王。 二十年(227BC),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 事敗,秦王派王翦、辛勝率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軍。 次年,取薊城,燕王喜逃至遼東。 秦將李信率兵緊追不舍,太子丹逃至衍水,燕王不得不殺太子丹獻秦。 王翦之子王賁此時也成為將軍,帶兵於二十二年(225BC)滅魏。 滅楚 國攻滅三晉,奪燕都,並一再打敗楚軍,秦王政決定乘勝一舉攻滅楚國。 他問李信:「我想攻取楚國,你看需要多少軍隊?」 李信回答:「有二十萬就足夠了。」 秦王政又問王翦, 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 秦王政說:「王將軍真是老了,怎麼這樣膽怯!」 於是以李信為主將、蒙恬為裨將,率領二十萬軍隊伐楚。 王翦見自己的意見不為秦王所用,就以生病為由,告老還鄉。 秦軍兵分兩路,李信軍攻平輿(今河南平輿北), 破鄢郢(今安徽壽春),蒙恬軍攻寢(今安徽臨泉), 連敗楚軍,兩軍會師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 楚軍在老將項燕指揮下,尾追李信軍三天三夜不停頓, 終於攻破其兩壁,殺七都尉,秦軍敗走。 消息傳到咸陽,秦王政大怒,親自趕到頻陽, 向王翦道歉說:「寡人不聽將軍之計,果然兵敗。 現在楚軍日益西進,將軍雖然有病,能忍心丟下寡人不管嗎?」 王翦說:「臣年老糊塗,大王還是另擇良將吧!」 秦王政說:「算了,將軍不必再說。」 王翦說:「大王一定要用臣,非要六十萬兵不可。」秦王政應允。 二十三年(224BC),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出咸陽,秦王政親自到灞橋餞行。酒酣之際,王翦請求朝廷賜給他很多的良田美宅園池, 秦王政不解地問:「將軍出征,還擔心貧窮干什麼?」 王翦說:「在大王手下為將,有多大戰功他不予封侯, 所以,在大王正信用臣時,請賜這些作為兒孫的產業。」 秦王政大笑。 王翦出關之前還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要求賜給良田。 手下的將領們都困惑不解,王翦這才吐露心跡, 說:「大王驕矜,而不相信人。 如今將全國的甲兵都交給我指揮, 我如果不多多地要求田宅讓他認為我胸無大志,豈不是讓他懷疑我嗎?」 王翦領兵至大梁以後,轉而南下,拔楚舊都陳, 西越潁水,進抵平輿。 楚人出動全部軍隊由項燕率領前來迎戰。 王翦命令部隊構築堅固的壘壁防守,不與楚軍交戰。 楚軍多次挑戰無效,只得向東撤退。 王翦立即以壯士為先鋒,出動追擊, 大破楚師於蘄(今安徽宿縣東南)南。 項燕立昌文君為楚王,反秦於淮南。王翦、蒙武率兵繼續攻楚, 於二十四年(223BC)破楚軍,攻入壽春, 擄楚王負芻,昌文君死,項燕自殺,楚亡。 秦在楚地設楚、九江、長沙三郡。 滅百越,燕,趙,齊 王翦軍乘勝南征百越之君,平定江南,設會稽郡。 二十五年(222BC),王賁率大軍攻取遼東,擄燕王喜,燕亡。 王賁回軍攻代,擄代王嘉,趙亡。 二十六年(221BC)王賁、蒙恬率兵自燕南攻齊,突襲臨淄,齊人不敢反抗,齊王建降,齊國亡。至此,秦兼並天下。

⑷ 2020達喀爾沙特收官,中國車手韓魏闖進前十

如今,達喀爾創始人澤利·薩賓早已魂歸撒哈拉,但是他為達喀爾注入的靈魂——充滿勇氣的冒險精神卻仍在傳承,點亮了無數冒險愛好者的夢想。本屆賽場上,中國車手也紛紛刷新了歷史新高,面對來年的賽事,他們又將迎來怎樣動人心懸的挑戰呢?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挑戰並突破自我呢?2021達喀爾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秦楚燕趙韓魏是那個地方,放在現在廣東是在哪個國

那個時期廣東還處於部落時代,百越,上百個越族部落。秦始皇進入這里後才設置桂林象郡。
先秦這里沒有國家概念。
秦主要是陝甘四川,楚是湖北河南安徽。趙是河北河南,魏在山西,齊在山東。燕在北京周邊。韓在河南。

⑹ 戰國韓魏趙三國在現今晉,豫,冀的大致位置

韓國,都新鄭(今河南新鄭),領土范圍:河南、山西一部分。
魏國,都安邑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領土范圍: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皖六省
趙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領土范圍: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分別為齊、楚、韓、趙、魏、燕、秦,合稱為「戰國七雄」。

⑺ 燕趙韓魏。。什麼的 東西南北。。中間。。。。歷史的口訣。

齊 楚 秦 燕 趙 魏 漢 順序是 東,南,西,北,趙魏漢在中間 你記住是順時針背

⑻ 戰國時魏齊秦趙韓楚分別是今天的哪裡

1、秦國:今陝西大部、甘肅東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一帶,都城咸陽。

2、齊國:今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江蘇北部、河南一小部分。都城臨淄。

3、楚國:今湖北、湖南全部、重慶、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浙江、貴州、廣東部分地方。都城郢,在今天荊州。

4、燕國: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內蒙東部、遼寧、吉林南隅、朝鮮北部。都城薊,今天的北京。

5、趙國:今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四個省區以及河南、山東兩省的部分地區。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來遷到邯鄲。

6、魏國: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都城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後來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7、韓國: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8)中國車王韓魏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⑼ 中國汽車/摩托車手在達喀爾拉力賽創造歷史!吉利韓魏全場第十

北京時間1月17日下午4點,2020年達喀爾拉力賽落下帷幕。來自中國的車組韓魏、廖岷斬獲全場第十;中國摩托車手扎克爾·牙克甫獲得摩托車組第42名。這兩個成績分別創下了中國汽車、摩托車在達喀爾拉力賽的最好成績!

最後還有一個可喜的消息:

所有參賽的中國汽車車組、摩托車車手,

全部完成了2020年的達喀爾拉力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國中座落在山西的是哪國燕國屬於現在的哪個省拜託急求萬分感謝!

山西是晉國,後來分裂為趙魏韓,燕國應該在現在的北京和河北。

閱讀全文

與中國車王韓魏是哪裡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
29美元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977
如何進入中國知網 瀏覽:112
伊朗寄中國的快遞費是多少 瀏覽:19
從中國到伊朗出口卡車怎麼樣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