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貴州在中國哪個朝代

貴州在中國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2-07-02 08:47:12

⑴ 貴州在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地位,名稱

「貴州」曾經是歷史上貴陽的名稱。

1、貴陽開始稱「貴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據地方誌書記載,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烏蠻人(舊志書稱烏蠻,或盧鹿族,亦稱羅羅族)佔領了貴陽,建立了少數民族政權。

2、但那時的「貴州」主要指今貴陽。雖然在整個宋朝,今貴陽地還有大萬谷落總管府、黑羊箐等名稱,但以「貴州」之名存在的時間最長。

3、宋朝時貴陽已有土砌城牆,居民主要是少數民族,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的先民為多。

4、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軍佔領了今貴陽地,屯駐城中,將貴州城更名為順元城。意思是「順服元朝」,但這只是統治者一廂情願的想法,老百姓仍稱「貴州」,就連元朝蒙古人所寫的《招捕總錄》一書,也依然稱今貴陽地為「貴州」。

5、元朝的貴州城仍是土城,在今貴陽市城區南部。居民以世居少數民族為主,也有隨元軍而來的蒙古人、回族人。

6、明朝貴陽仍叫「貴州」。永樂十一年(1413年),貴州布政使司成立後,「貴州」開始作為省名。此後,「貴州」既是貴陽的城市名,又是貴州省名,兩者並行不悖。直到明朝末年崇禎十一年(1638年)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游貴陽時,還在他寫的《徐霞客游記》中,稱貴陽為貴州城。

7、但自明初開始,「貴陽」一名逐漸成為今貴陽地的主要名稱,另一名稱「貴竹」也開始使用。明朝的貴陽已經有了石砌的城牆,城市范圍擴大許多。居民除少數民族外,漢族亦大量湧入。

8、「貴州」現在是我們生活的省份的名稱,可是,「貴州」曾經作為貴陽的歷史名稱,連續使用了宋、元、明三朝,時間持續了600年。

9、「貴州」一名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貴州省殷商時屬鬼方。「貴州」和鬼方有歷史淵源。「貴」字就是從「鬼」字演變而來,兩字讀音略同。 「貴」字由「鬼」字演變而來之說,現在看來肯定站不住腳,因為「貴州」之稱始於北宋初期。

(1)貴州在中國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貴州話廣義上包括貴州所有的漢語方言,但實際上地域與四川相連,語音系統、詞彙與四川南部第二大方言西南官話岷江小片同質的黔北和黔東北赤水、習水、桐梓、務川、沿河、印江、思南、德江等九縣的西南官話岷江片常常也被四川人看作是四川話。

餘下的貴州方言,除了黔北片在秀山有分布,其他都是四川所沒有的,所以它們是狹義上的貴州話。

分類如下:

1、黔北片:貴州省北部以遵義-六盤水-畢節為中心的27縣市。

2、昆貴片:貴州省貴陽市-安順市,黔西南等。

3、岑江片:貴州省東南部鎮遠-岑鞏-黎平-錦屏-台江12縣。

4、黔東南與黔南片:比如貴州省南部凱里-都勻-麻江縣。

由於貴州境內有西南官話5個小片的分布,差異也是很大的,所以說什麼某某話是貴州話標准音純屬對語言學一竅不通的無稽之談。

黔北、黔東北九縣的岷江小片更是因為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入聲,有獨立入聲調值33/22,而在貴州方言內顯得與眾不同。

由於其發音的獨特性以及音韻系統,有人講一些專家提議將其劃出西南官話,單立蜀語,所以對岷江小片的地位和貴州其他4片是無法一概而論,貴州其他4小片,雖然口音不僅有所差別,且都不一定符合入聲歸陽平,都屬西南官話典型。

其中岑江片的內部差異又最大。

有苗瑤和壯侗底層,昆貴片的貴陽市區話已經喪失了諸多昆貴片特點,趨近新派成渝片,黔南片老派以及「穿青人」的老派漢語方言具有類似吳語和江淮官話的鼻化韻甚至普通話的鼻韻方言里無鼻尾的特徵。

如ian變ienn/ie,與其漢人相傳祖先來自南京等江淮地區不謀而合。而貴州黔東南方言卻帶有地方苗族口音,俗稱:「苗音」,比如:麻江方言,雷山方言以及凱里方言都帶有苗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貴州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貴州話


⑵ 貴州正式形成行省的時間是哪個朝代

你好
貴州正式建省是在明朝。

⑶ 貴州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開始於什麼朝代

宋朝。
宋代,今貴州地域分別隸於夔州路、荊湖北路、潼川路、廣南西路、劍南西路、劍南東路等,而主要屬夔州路。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為奉寧軍承宣使知思州軍事土著首領田佑恭加授貴州防禦使銜,"貴州"才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但當時的"貴州"僅限於今貴陽一帶。

⑷ 貴州是在那個朝代建立的,最初的貴州叫什麼

春秋時期,今貴陽屬柯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范圍.兩漢時期隸屬柯郡。唐朝在烏江以南設羈縻州,貴陽屬矩州.宋代稱貴陽為貴州.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為貴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並,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明永樂十一年(1413)置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明隆慶三年(1569)年三月,改新遷程番府為貴陽府。萬曆十四年(1586)置新貴縣,治貴陽。十九年(1601)升貴陽府為貴陽軍民府。三十六年(1618)析新貴縣、定番州置貴定縣。崇禎四年(1631)廢貴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東地置開州。明末,貴陽軍民府轄新貴縣、貴定縣、開州(今開陽縣)、廣順州(今長順縣)、定番州(今惠水縣)和4個長官司。
清順治十六年(1659)設貴州巡撫駐貴陽軍民府。康熙五年(1666)移雲貴總督駐貴陽。二十六年(1687),省貴州衛、貴州前衛,置貴築縣與新貴縣同城,改貴陽軍民府為貴陽府。三十四年(1695)省新貴縣入貴築縣。乾隆十四年(1749)貴陽府轄貴築縣、貴定縣、龍里縣、修文縣、開州、定番州、廣順州和長寨廳(今屬長順縣)。光緒七年(1881)增轄羅斛廳(今羅甸縣).
民國3年(1914)廢貴陽府設貴陽縣,貴州分為3道,貴陽縣屬黔中道,為道治;移貴築縣駐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縣。九年(1920)廢黔中道,貴陽縣直隸於貴州省長公署。25年(1936)設全省為8個行政督察區,貴陽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次年,貴陽縣直屬於省政府30年(1941)7月1日,撤貴陽縣設貴陽市,另置貴築縣駐花溪,直至解放時未變動。
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11月23日成立貴陽市人民政府。
1954年,貴築縣劃歸貴陽市轄。1958年,撤貴築縣建置,將市郊劃為花溪、烏當兩區;經國務院批准,將原屬安順專區的清鎮、修文、開陽3縣和原屬黔南自治州的惠水縣劃歸貴陽市轄。1959年設白雲鎮,相當於市轄區一級行政單位。1963年,將開陽縣劃歸遵義專署,修文、清鎮兩縣劃歸安順專署,惠水縣劃歸黔南自治州。1973年恢復白雲區建置。1992年,清鎮撤縣設市。經國務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將原安順地區管轄的清鎮市和修文、息烽、開陽「一市三」劃歸貴陽市轄

⑸ 貴州的疆域范圍基本定型是在哪個朝代

貴州的疆域范圍基本定型是在清朝。

清代,公元1726年至1731年在貴州實行"改土歸流"。所謂"改土歸流",就是將土司統治地區改為流官統治。"改土歸流"以後,清朝廷對貴州的行政區劃和行政建置採取了較大的調整措施:

一是在全省普遍推行府、廳、州、縣的行政建置,官吏由朝廷委派,同時在基層遍行鄉、保、甲的基層政權制度。

二是於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將四川統屬的遵義府及其所屬各縣改隸貴州,同時,將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將廣西紅水河、南盤江以北置永豐州(後改為貞豐),與廣西的荔波、湖南的平溪、天柱一並劃歸貴州管轄。至

此,貴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5)貴州在中國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1913年,貴州地方政區進行了一次調整,以前的府、廳、州,一律改為縣。至1930年全省有縣81個,縣以下劃分為區、鄉(鎮)。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入貴州,並在部分地區建立革命政權。

1934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即紅二軍團)進入黔東,建立黔東特區,7月成立了特區委員會,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縣建立了縣、區、鄉革命委員會。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進入遵義城,在遵義召開了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中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

1935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進入貴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後遷畢節縣城),以後還在畢節、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縣、區、鄉人民政權。1

935年,國民政府改組貴州省政府以後,建立了一套行政機構,省下設若干督察區,1937年置6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分管各縣。1941年置貴陽市,並在花溪鎮置貴築縣。至1948年,全省設1個直轄區,6個行政督察區,78個縣(市),鄉鎮1397個,保1.29萬個,甲12.84萬個。

⑹ 貴州在歷史上屬於什麼地區 在三國時屬於什麼國 遵義又叫什麼

三國時,西南大部地區蜀漢政權佔有。貴州屬牂牁郡、朱提郡、興古郡、江漢郡、涪陵郡。

兩晉南北朝,今貴州境內,除置牂牁郡外,邊遠地區又分屬朱提、江漢等郡。

隋時,在貴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陽郡。此外,今貴州東北地區分屬黔安郡和沅陵郡。

唐代,在今貴州地區推行經制州與羈縻州並行的制度。唐在貴州建置的經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羈縻州有矩州、蠻州等。從地域上看,烏江以北多系經制州,烏江以南多系羈縻州。

宋代,今貴州地域分別隸於夔州路、荊湖北路、潼川路、廣南西路、劍南西路、劍南東路等,而主要屬夔州路。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

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為奉寧軍承宣使知思州軍事土著首領田佑恭加授貴州防禦使銜,"貴州"才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但當時的"貴州"僅限於今貴陽一帶。

元代在今貴州地區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貴州境內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蠻安撫司、烏撒烏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別隸屬於湖廣、四川、雲南3行省。

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廢思州宣慰司與思南宣慰司,保留水東土司與水西土司,同屬貴州布政司管轄。明末,貴州布政司領貴州宣慰司及貴陽、安順、平越3軍民府並都勻、黎平、思州、思南、銅仁、鎮遠、石阡7府。

清代前期,貴州的行政建置有較大的變化。

雍正五年(1727年),將四川所屬遵義府及其所屬各縣改隸貴州,同時,將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將廣西紅水河、南盤江以北之地置永豐州,與廣西的荔波、湖廣的平溪、天柱一並劃歸貴州管轄。至此,貴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貴州建置設有12府、2直隸廳、13州、13廳、43縣。

民國2年(1913年),貴州地方政區進行了一次調整,以前的府、廳、州,一律改為縣。全省設3道觀察使。1920年廢道。1937年,貴州置6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分管各縣。1941年置貴陽市。至1948年,貴州設1個直轄區、6個行政督察區、下轄78個縣(市)。

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入貴州,並在部分地區建立革命政權。1934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即紅二軍團)進入黔東,建立黔東特區,7月成立了特區委員會,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縣建立了縣、區、鄉革命委員會。

1935年1月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中的領導地位。 1935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進入貴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後遷畢節縣城),以後還在畢節、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縣、區、鄉人民政權。

(6)貴州在中國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貴州地處高原,貴州人的吃穿住行用以及性格特點無不打上山的烙印。走進貴州,就走進了大山王國,幾乎找不到大一點的平整土地。

群山林立,自然的隔阻使貴州人保留了許多本色的東西。因此,貴州人像大山一樣的豪放、堅韌、淳樸。

說起貴州,有句諺語說「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

的確,貴州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做支撐的省份,走進貴州,就走進了山之國,山之海洋,幾乎找不到大一點的平整土地。

省會貴陽就建在群山環抱的「壩子」里,山裡風光無限,進入貴州就像進了大公園,到處懸崖峭壁,峽谷川流,氣魄雄偉,有驚心動魄之感。

貴州雨水多是實情,說「天無三日晴」卻不免誇張,其實省會貴陽冬暖夏涼,氣候在全國僅次於昆明,而且不像昆明那樣多風,避寒避暑都是理想去處。由於交通不便,貴州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至今仍然比較貧窮落後。

在貴陽的山與山之間,散布著一塊塊或大或小的「壩子、盆地或河谷階地」,這些壩子就成了人們繁衍生息的地方。在連綿如濤的喀斯特山地上,貴州人會因為最基本的生活忙忙碌碌,但他們總是有著最純凈的笑容和歡樂。

在他們身後,大山靜寂無言,流水捎走四季,留下的只是山與人的交響。有山就得爬山,在與山的長期交響中,必然形成豪放、堅韌、淳樸、偏狹、保守的性格。

民間素有「雲南的煙,貴州的酒」之說,讓這兩個同處高原的近鄰省份聞名全國。貴州絕大多數人都愛酒,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己釀酒,有客人來必然會以酒款待。

到某一家,若無好菜招待還說得過去,若沒有酒就不像話了。貴州農村辦各種紅白喜事,都必然會備酒,喝酒,以至於人們去送禮,不說去送禮,而說去「吃酒」。

而貴州民間待客有一個習慣,不僅要以酒款待,而且喜歡想方設法把對方灌醉,好像客人沒醉酒就算不得好客似的,而看到客人醉酒,他們就像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果實一樣快活。

總之,酒儼然成了貴州人維系人緣交往、社會和諧的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可以想像,若沒有酒,一切紅白喜事都會癱瘓。我敢斷言,若中國政府突然下令禁止酒的生產和銷售,第一個起來造反的肯定是貴州人,而且是群起響應。

貴州盛產美酒,自然也盛產酒鬼。貴州人愛酒,酒幾乎成了貴州人生活甚至身體的一部分。這並非誇張,我看到很多人嗜酒如命,以至於他們必須有酒在肚子里才覺得舒服,否則他們的身體就會顫抖,像打擺子一樣,那情景就像機器少了一個重要零件。

對很多貴州人來說,酒就是人生,人生就是酒。走鄉串寨,隨處可見男男女女劃拳、行令、唱山歌、酒令歌的熱鬧景象。貴州有很多酒鬼,哪怕生活再窮,他也不會放棄喝酒,因為他的信念是:再窮也不能窮酒杯。

貴州酒鬼有一句名言「寧願傷身體,也不願傷感情。」

貴州茅台酒是貴州人的驕傲,所以貴州人常說「產茅台酒的地方,我們為什麼不喝酒呢?」

當然在貴州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大部分人是喝米酒的,香甜的米酒自己釀,自己喝,來了客人更是毫不吝嗇的敬上三碗,喝得鬆了褲腰帶才算滿足。喝酒凸顯出貴州人豪放大方,熱情好客的特點。

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貴賓,貴州苗族、土家族等一些少數民族同胞們常常會在寨門前擺上十二道攔路酒,由穿著盛裝的少女向客人敬酒。這般場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這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最隆重、最高規格的接待貴賓的禮儀。

的確,貴州酒醇厚,更重要的是民風淳樸。在酒鄉,老鄉都會釀酒,走人其家,端酒待客,品酒話談,無不投機。

會覺得酒的醇厚與人的淳樸交相輝映,彷彿酒就是人,人就是酒,當真酒不醉人人自醉矣。

喝貴州的酒,賞靈山秀水,會覺著如入仙境,流連忘返。喝酒使貴州人養成了一種「難得糊塗」、樂天知命、得過且過的處世態度。

⑺ 貴州省是從哪個朝代開始劃入中國版圖的

貴州建省雖然只有500多年,但是從文獻資料提供的情況來看,貴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得更遠。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當時在今貴州境內有牂牁(音zang
ke)古國,並與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後),貴州分屬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轄。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
貴州簡稱「黔」。今貴州的部分版圖,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屬於楚國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積在今貴州沿河到榕江以東,包括銅仁地區和黔東南部分縣。秦王朝在此設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貴州設黔中道,建黔州郡,設黔州都督府。貴州的歷史總離不開一個「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貴州建省。這就是貴州簡稱「黔」的由來。

⑻ 貴州被納入中國版圖在哪一朝代

貴州建省雖然只有500多年,但是從文獻資料提供的情況來看,貴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得更遠。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當時在今貴州境內有牂牁(音zang
ke)古國,並與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後),貴州分屬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轄。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

貴州簡稱「黔」。今貴州的部分版圖,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屬於楚國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積在今貴州沿河到榕江以東,包括銅仁地區和黔東南部分縣。秦王朝在此設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貴州設黔中道,建黔州郡,設黔州都督府。貴州的歷史總離不開一個「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貴州建省。這就是貴州簡稱「黔」的由來。

貴州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全省各族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轉戰貴州高原,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於貴州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⑼ 貴州在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地位,名稱是什麼

貴州在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地位,名稱是:

貴州古稱黔,戰國為楚國征戰南蠻而得一塊封地,「封之曰'黔'」,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度,於今貴州設立夜郎郡(也稱象牙郡)。

貴州古時是夜郎國,夜郎是我國秦漢時期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

⑽ 貴州名稱首次出現在文獻時間是那個朝代

最早出現在宋朝。

歷史記載:

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翻譯:貴州,遠在荒野要塞)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為奉寧軍承宣使知思州軍事土著首領田佑恭加授貴州防禦使銜,"貴州"才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但當時的"貴州"僅限於今貴陽一帶。

(10)貴州在中國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貴州:

貴州,簡稱「黔」或「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貴陽,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腹地。是中國西南地區交通樞紐,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界於北緯24°37′-29°13′ ,東經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慶,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

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總面積17.62萬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截至2018年末,貴州省轄6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52個縣,11個自治縣,9個縣級市,15個市轄區,1特區。

截至2018年末,貴州省常住人口3600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806.45億元,第一產業2159.54億元,第二產業5755.54億元,第三產業6891.37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1244元。

地形地貌: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人口:

截至2017年底,貴州省常住人口3580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25萬人。其中,0-14歲人口占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為22.4%,15-64歲人口比重為67.2%,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0.4%。

按地域劃分,城鎮常住人口1647.52萬人,占年末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6.02%,比2016年末提高1.87%。

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45。全年出生人口50.05萬人,出生率為13.98‰;死亡人口24.63萬人,死亡率為6.88‰;自然增長率為7.10‰。

閱讀全文

與貴州在中國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
29美元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977
如何進入中國知網 瀏覽:112
伊朗寄中國的快遞費是多少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