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中國有好多東西造不出來 比如噴繪機的噴頭 大飛機的發動機。。。。
工業發展水平的限制。首先是製造精度,材料,還有設計人員。主要是這幾個方面,我是學機械方面的
② 任正非稱國內工業還造不出先進晶元,對此你怎麼看
許多人對任正非提出國內工廠還造不出先進晶元這句話持有懷疑態度。但站在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的確,國內的工廠還生產不出現在華為各種智能機械所需要的先進晶元兒。
依靠他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靠自己的本事研究屬於自己的東西才是生存之計,把國家未來的根基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保險的。現在有的人就盲目崇拜國內企業排斥外國企業,總是認為本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居於世界第一,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心理。其實站在全面客觀的角度上來看待本國經濟的發展,這樣才不會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造成前進的腳步停滯不前。既然這樣,在國家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國內工業一定要抓緊這次發展的機會,努力將國內晶元這個薄弱方面填不起來。
③ 中國造不出來哪些東西,原因是什麼
造不出健忘的日本人,和沒有歷史文化的韓國人
④ 為什麼中國造不出世界頂級的CPU
CPU作為電腦內部的最具核心技術的晶元,本身設計難度就很大,而且近幾年高端晶元的製造費用也是越來越高,本來中國的晶元製造就落後老美好幾十年,現在要追趕仍然極其困難。
華為、小米等幾家廠商近幾年研發出了自己的手機CPU,從這方面來講國產移動晶元的製造設計上確實有了不小的進步,像華為的麒麟晶元的性能已經距離驍龍等高端晶元越來越接近了,未來趕超的希望還是很大的。但是不要忘了一點,這僅僅是手機晶元,晶元面積小,製造難度和復雜程度低,還有ARM的架構打包授權,整體門檻相比PC端的CPU差距甚遠。
小躍546738811-1018:56
23贊
踩
上次我聽胡偉武說的時候就是,cpu無非就是那麼幾個部件,但就是英特爾牛,英特爾甩開AMD是在2012左右吧吧,慢慢的甩開,這與alpha的工程師加入英特爾有直接關系的,現在我們可以看到AMD早已不是英特爾的對手了,甚至最近AMD的GPU工程師還被英特爾給挖走了,另外英特爾有世界第一的荷蘭光刻機供應,英特爾不能不牛,至於國產龍芯,胡偉武老師說我們已經在進步了,只不過還不能跟英特爾比,英特爾就是牛沒辦法,我們發展時間太短了,其實仔細想想,七八年前,英特爾也沒現在這么牛,那時候還是奔騰,英特爾酷睿牌子是12年左右alpha工程師加入後才出現的牌子,只有酷睿才是胡老師看得起的架構,其他奔騰系列都是很爛的架構,事實上也是這樣大多數人都是買的酷睿系列,而這一系列正是alpha工程師創造的架構,除了酷睿,其餘什麼奔騰,凌動,都是很爛很老套的微結構,他的ROB,保留站這些都是簡單搭配,多發射,動態調度以及增加寄存器等等手段我們都用上了,甚至花的代價還不比英特爾酷睿差,酷睿192項的ROB我們128項,酷睿寄存器堆54項,我們國家龍芯浮點32項,定點32項,再加32項加起來96項這寄存器不比酷睿少,性能不亞於奔騰,但是,很可惜我們需要磨煉。至於酷睿系列,真的是alpha工程師的真功夫了,最後,中國不是做不出頂級cpu,而是需要時間,事實上,我們國家的cpu已經有了奔騰的水平,奔騰也不過是七八年前的主流cpu,所以我們國家一定可以的。只不過還沒有摸清門道。加油!十年內,我相信可以超越,因為明年18年的時候荷蘭光刻機已經同意賣給中國了,加油!^0^~
⑤ 中國造不出哪些東西
沒有底子,造不出的東西很多,辦公用小的圓珠筆的鋼珠,電子設備因特爾的CPU,linux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谷歌安卓系統,沒有一樣是我們自己做的,最普通的墨水列印機晶元現在都還做不出來,玩具去年2015火爆的平衡車MCU晶元全是美國造。大件的航天發動機,現在給一台不是最先進的樣品擺在眼前給你抄都抄不出來,精密度耐用耐高溫要求生產達不到。汽車領域超級跑車造不出來,目前國產車的水平造殼子很厲害,工業水平精密度,耐用性都不行。智能機器人也造不出來米國的Atlas機器人是比較先進的,我們也抄不出來。這些都是日常看到的個人瞎BB可以給你參考
⑥ 中國造不出的五種東西是什麼
1、單反相機
電子感光元件的生產技術幾乎都被日本廠家把持,其他國家都不行。鏡頭的加工技術主要是德國日本掌控。顧客不認可中國品牌,數碼單反相機用的CCD和CMOS中國生產不了。
數據顯示,國內所需要的80%高端數控機床是要從國外進口的,甚至廠家會要求定位機床地理位置檢查工作狀態,防止其用於軍事裝備生產。而依賴高端數控機床生產的一系列產品中國都會遭遇瓶頸,比如核潛艇的螺旋槳。
⑦ 中國目前還不會造的東西
高端專用晶元、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元等。
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伺服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晶元,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元依賴進口。
在裝備製造領域,高檔數控機床、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製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
⑧ 中國現在還有什麼東西是製造不出來的
民用的,如一些高端跑車的發動機,中國的技術水品是達不到的
⑨ 中國有哪些東西外國絕對製造不出來
延伸到祖國各地的輸電網
2015年底,中國創下了一個電力奇跡——
2015年12月23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果芒村和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長江村合閘通電,全國最後9614戶3.98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得到解決。
全國14億人民完全通電,華燈從那一刻起點亮了每一個國人的夜空。
中國電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毛細血管,義無反顧地延伸到了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
放眼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是第一個、也是唯一擁有近14億超龐大人口依然能做到全民通電的國家。
輸電網背後的鐵路網支撐
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東部地區的一次能源資源匱乏、用電負荷相對集中。
國家一是採取把西部的部分煤炭通過鐵路運到港口(大同—秦皇島)再裝船運到江蘇、上海、廣東等地,簡稱輸煤;二是用西部的煤炭、水力資源就地發電,再通過輸電線路和電網把電送到中東部地區,簡稱輸電。
中國第一條重載鐵路——大秦鐵路,單列列車全長近4000米,相當於10-20列高鐵列車相連。煤炭運至秦皇島港後,便可通過成本更低的海運運至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
隨著又一條重載鐵路——蒙華鐵路建成,內蒙古、山西、陝西等地的煤炭將由此直抵華中地區。這條鐵路全程跨越7個省份,一次建成里程超過1800餘千米,堪稱世界之最。
鐵路和輸電兩張網路縱橫交錯,讓無論是位於負荷中心,還是地處礦口、港口的火電廠都能共同發力,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的中流砥柱。
「西電東送」工程的實施,有利於西部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減輕了環境和運輸壓力,對於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能源結構、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特高壓遠距離輸電技術的大規模商用
在如此遙遠的輸電距離下,線路的阻抗已然無法忽略,人們只能盡量降低傳輸電流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線路損耗。
這就意味著,傳輸功率一定的情況下,在保證經濟性的同時,必須盡可能提升輸電電壓。
從高壓到超高壓,從超高壓到特高壓,遠距離輸電技術突飛猛進。
建設特高壓電網,能把中國電網堅強地連接起來,使建在不同地點的不同發電廠(比如火電廠和水電廠之間)能互相支援和補充,南北互濟,水火交融,實現了電網資源的優化配置。
1954年時,我國自行設計施工了第一條220千伏的高壓輸電線路,傳輸距離369千米,但已落後世界大概30年。
作為世界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已經投運近10年。
2013年9月25日,世界首條1000千伏同塔雙回特高壓交流工程——皖電東送正式投運,至此,國家電網已建成2項1000千伏交流和2項±800千伏直流工程,標志著我國特高壓建設取得了新成果。
⑩ 那些東西是中國造不出來的
同志,中國遭不出來的東西有很多。
航天發動機
聚合物武器(聚合物武器是指用復合材料製造武器,這樣會減輕武器重量,但是對加工要求非常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