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世紀中國最強的是北洋軍閥嗎
首先,得明確19世紀的范圍:1800年初~1899年年末
此時,不存在軍閥之說!當時,中國普遍羸弱,軍隊戰鬥力低下,不過曾國藩,左宗棠等帶領的湘軍,淮軍等戰鬥力也是很強大的!清軍中的綠營什麼的當時是沒什麼戰鬥力的……
北洋軍閥的由來:
十九世紀末,洋務運動以北洋海軍覆沒而告終,此時,清政府開始組建新軍,袁世凱在小站建軍,就是北洋陸軍的前身!
在1900年以後近20年間,北洋軍在中國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是大清的主力,更是袁世凱的主力!袁死後各路軍長得到不同國家支持,成了軍閥,統稱北洋軍閥!!!!
純手打,個人總結!
㈡ 洋務運動時期的工業和新中國的工業對比
洋務運動時期的工業是少數開明官吏在戰爭中領悟到中國軍隊戰鬥力待提高,發展的工業主要為國防服務,比如兵工廠(著名的漢陽造),造船廠(南洋水師主要是自己造的船),很少有民用工業;目的是自強以維持舊的統治秩序;
新中國的工業是全面工業化,從百姓用的熱水瓶到人造衛星;目的是從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
㈢ 新中國不打算重建北洋艦隊嗎
現在是北海艦隊
北海艦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最早的海軍部隊,前身為華東解放軍海軍支隊,作為御林艦隊,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三支艦隊中實力最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一支。
㈣ 舊中國的屈辱歷史與新中國的輝煌
一、新中國的輝煌成就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2、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3、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4、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5、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6、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7、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8、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9、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
10、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11、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12、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13、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金牌51枚、獎牌總數100枚的歷史最好成績。
14、2010年,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的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標志著我國海底隧道自主設計、自行施工的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15、2012年8月29日,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與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等10餘家單位聯合研製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CIT400)通過驗收,其最高試驗檢測速度達到400km/h、可在350km/h進行持續運營,總體技術指標代表世界高速檢測列車最高水平。
16、2013年神舟十號再次飛天實現對接。
17、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二、舊中國的屈辱
1、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通商口岸,喪失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共賠款1600萬兩白銀,開十處通商口岸,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在此期間,英法聯軍焚毀北京西郊圓明園。
3、1860年(咸豐十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將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洗劫一空,並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清皇宮。
4、188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賠款白銀兩億兩,增開4處通商口岸,割讓台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賠償4億白銀,清政府完全變為列強工具。
6、1912年俄策劃外蒙獨立,英國製造西藏麥克馬洪線侵佔西藏土地。
7、1931年東北事變,中國失去東北三省。
8、在1937年開始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中,2100餘萬人被打死打傷,1000餘萬人被殘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後的6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就殺害了30萬人。
(4)北洋和新中國哪個發達擴展閱讀:
《辛丑條約》簽訂的歷史背景
在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中國。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佔領北京。侵略軍在華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
11月,侵略軍增至10萬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並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㈤ 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哪個統治的更好
後者跟好。
就說教育費用吧,北洋時期,竟然有很多大學聽課,因為北洋根本不撥給費用,所有的錢,都去打仗了,買軍火。
相比,後者還是有比較固定的撥款,大約是百分之三。沒有網上說的那麼高,但的確有撥款。同時,國府進行了一系列的修約運動,爭取了部分權益。黃金十年雖然沒有傳說那麼厲害,但也的確發展了輕工業和運輸業。
國府好很多。
㈥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政治上處於軍閥割據狀態,經濟在世界上的佔比其實與現在差不多,文化上百家爭鳴,比現在要發達,很多優秀的文學家。社會比較動盪。
軍事上軍事割據,擁兵自重,軍事裝備比較落後,與當時的軍事大國比不可同日而語,簽署了一些不平等條約。
㈦ 民國為什麼工業能力都不如北洋
北洋時代本身沒有發展出什麼新的的工業,工業基礎都是清晚期留下的家底;包括李鴻章的江南製造局、開平礦務局體系,張之洞的漢陽鐵廠、漢陽織造局體系,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體系,而形成的初步工業基礎。到了北洋時代,由於軍閥內戰不斷(直系、皖系、奉系),以及與南方革命黨領導的軍隊之間混戰,使得工業體系不但沒有發展反而相對萎縮。各路軍閥先要保命擴張軍隊,然後才可能去投資建設,袁世凱的二十一條借款大都是為了購買武器彈葯、補充軍餉;不少地方軍閥苛捐雜稅層出不窮,收稅都收到十幾年以後了(在電影讓子彈飛裡面姜文就說過這樣的段子), 軍閥混戰的資金和資源消耗使得中國愈加貧困。再加上西方各國把中國當成原料基地和產品傾銷地,壓制中國工業發展,使得國內工業和經濟走上越來越弱的惡性循環。
到了民國政府時期雖然名義上統一了,同樣內憂外患不斷。西北軍,東北的奉系,廣西桂系,四川大小軍閥和國民黨之間摩擦不斷,就是國民黨內部也是派系林立(蔣介石、汪精衛、西山派、李濟深)各自打成一片。蔣介石本人也曾被逼兩次通電下野,更別說中共和國民黨之間的斗爭了;在這種情況下基礎工業基本無法發展,倒是輕工業由1928年開始進入發展階段,包括紡織、造紙、香煙、火柴等。唯一可算基礎工業的只有范旭東和侯德榜建立的生產純鹼和硫酸的永利化工,但1937年初剛研發出硫酸生產線抗日戰爭就開始了。
抗戰時期,重工業更加凋零。先是國民黨撤退時拆除和破壞了很多重工設備,其後是日本把東北,東南沿海很多重工設備拆到日本生產,只把中國當原料基地。抗戰勝利後雖說又拆回了來,但來回之間又損失大半,蘇聯在東北撤離時又拆走了大量設備。所以在解放戰爭時期國內基本是沒有什麼重工業了。
㈧ 新中國人民海軍和大清國北洋水師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點
大清北洋水師,與現在的人民海軍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大清北洋水師實質上是李鴻章等洋務派套取朝廷軍餉的私人武裝。人民海軍是人民保衛祖國昀海上軍事力量。北洋水師的編制、裝備,落後於當時世界很遠,人民海軍編制科學,裝備現代化水平高,雖然與俄美還有些距離,但己齊身世界前列,有些領域甚至超越美國。
㈨ 大清和中華民國哪個更好
清朝1616年建國,初稱後金,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順治1644年入關。至宣統三年,即1911年結束結束。中國民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經歷短暫的民主時期,中國相繼出現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國民黨大資產階級統治時期,直至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