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地區拜花爺

中國哪個地區拜花爺

發布時間:2022-07-05 03:28:54

❶ 三節拜花巷的介紹

流傳於北方地區民間的一種曲藝形式,屬於《數來寶》的一種多被用於乞討。男女兩人表演,雙方互相稱作老頭子,老婆子。通常只在春節,五月節,八月節,在居民居住的小巷子里演唱,向居民要錢,所以被稱作三節拜花巷。

❷ 潮州市什麼時候拜老爺,在哪個集鎮哪個村莊都是什麼時候拜

答:潮汕地區一般都有拜老爺的習俗。但是很多人都不知拜的什麼老爺。家裡一般都有佛龕,初一,十五都要上香,老爺其實很多,呵呵,家裡供的一般為關老爺(關公)灶王爺,商鋪,工廠一般為財神爺,外面拜的還有土地爺,怪的是拜觀音也叫拜老爺。

❸ 中國最靈的財神廟在哪裡

迎財神,拜財神,這些傳統習俗在華人區影響比較廣泛,有許多人不單單在家中供奉財神,而且還會去各大財神廟中祈福。希望神靈能夠聽到心聲從而保佑自己財運亨通。

天下第一財神廟

位於杭州北高峰頂的靈順寺,創建於公元326年(東晉咸和年間),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杭州最早的名剎。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在杭州所建五靈之一,北宋初因寺廟內供奉了「五顯財神」始稱「財神廟」。明代因設殿別名「華光」故稱「華光廟」。江南才子徐文長登山游寺留下「天下第一財神廟」墨寶,至今刻匾存於寺內。現存大殿為明末清初所建,規模宏偉,堪稱華夏財神廟之最。

Soul,更懂你的社交需求,為你匹配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廣告
Soul,更懂你的社交需求,為你匹配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華夏財神趙公明故里祖廟

華夏第一財神,九州無二福地

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坐落於財神趙公明故里——陝西周至縣集賢鎮趙代村,它以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故里和財神歷史傳承為核心,建設有核心建築院落三進財神殿,包括賜福殿、財神殿和三霄殿。在財神殿東西南北都建有趙公明統帥的四路財神偏殿,四周的偏殿和小廟供奉有媽祖、黃大仙、關羽,文財神、武財神,華夏眾多的財神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眾神體系,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綜合展示園區。廟內常住道士,香火鼎盛 ,每年有世界各地的華人及港、澳、台香客組團前來祭拜,華夏故里財神祖廟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香港島灣仔北帝廟

灣仔北帝廟(Wan Chai Pak Tai Temple),又稱灣仔北帝古廟或者灣仔玉虛宮,是位於香港島灣仔隆安街的一所北帝廟,獲古物咨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灣仔北帝廟建築宏偉,面積是港島廟宇之冠,內有三個殿堂,廟內主殿供奉身高三米的的主神北帝;而兩側設有三寶殿、龍母殿及財神殿。

澳門蓮溪廟

蓮溪廟位於新橋永樂戲院側,創建至今已經有二百餘年歷史,內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內奉華光、北帝、財帛、文昌諸神,歷經數次破壞、修葺及擴建,今其座落之新橋區亦由昔日之汪洋一片發展成澳門的繁華地區之一。

佛教財神廟 五台山五爺廟

傳說,佛教中的財神,是龍王的第五子,名叫聖衍,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座寺廟供奉這位財神。而五台山的五爺廟,就是其中的一座。五爺廟,是五台山香火最旺、據說許願最靈驗的地方。五爺廟是個龍王殿,裡面供的是五龍王。五龍王在民間深受世人崇敬,五龍王對眾生慈悲為懷,神通廣大,有求必應,五龍王被世人親切地稱為五爺,所以,也叫五爺廟。

月銀認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財神形象深入世界人們內心,無論家庭、公司集體無不對其崇拜。

月銀財神鈔將於10月1日隆重上市,9月1日開始接受預定!

澳大利亞月銀儲備專注紀念鈔發行,至今已發行多種題材紀念鈔,從元素、選材、鈔面設計,皆匠心獨韻。在未來,月銀儲備將會更深層次研發世界名勝古跡,旅遊景點以及財神系列題材的紀念鈔,期待各方有興趣及愛好者多加意見,以臻完美。

❹ 潮汕人的習俗

與拜神有關的習俗:

勞熱: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土地之神」一說的產生。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家裡、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勞熱」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出花園: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習俗,15歲(虛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凡是有15歲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陰歷七月初七乞巧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雄雞、鴨、豬肉)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從此可以走出花園。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鬼節」,也叫「盂蘭勝會」。「當天,潮州人在自家門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於地上,焚香禱祝,並把香插在房前屋後的地上。

(4)中國哪個地區拜花爺擴展閱讀

禁忌

過年時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

這一天嚴禁吃葯。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葯不斷。

這一天甚至忌殺生,但是,現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參考資料

網路-潮汕

❺ 每年冬季潮汕地區拜神各神位名稱:天公,三中聖王,阿嬤,南神北斗,紅樹老爺,太白金星,將軍老爺,師面

各人看法不一樣,我比較喜歡這種傳統。
這種敬畏神明,可以理解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對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嚮往,說明了勞動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未來的一點希冀。敬神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虔誠和做到入鄉隨俗。敬神的人都想要派派頭頭,面面俱到,把所有應該敬的神明都拜一拜。以前小孩子的時候,特別喜歡這種拜神的氛圍,有過節的感覺,以後也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延續這種傳統。我覺得這種傳統就像春雨,在工業現代化的今天,為乾枯的心靈種下一片生機。

❻ 潮汕地區的多神崇拜的神的大小如何排的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范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祖宗……特別是正月里,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相比於拜佛等宗教活動,「拜老爺」更具地方性和靈活性。「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歷為標准。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為固定的祭祀時間。這兩天一般在家裡舉行,形式較簡單。主要是祭祀地主爺和天公,擺上香爐,燭台,和供品,燒香祈禱後再燒冥紙。除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神的誕生日,形式隆重且庄嚴。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家裡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鹵鵝。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迎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放鞭炮煙花等。

「拜老爺」除了燒香燒冥紙外,也有「問杯」形式。拿兩片由竹頭或木頭製成的杯,祈禱後摔到地上。如果兩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兩面都成正面,則是「穩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則為「聖杯」,是吉兆,預示著祈告內容可以實現。這種形式也用於跟神的對話,聖杯則表示神靈同意你的請求,反之,則不同意你的請求。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里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雲:「粵俗尚貴,祠廟興矣」。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神廟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陽神、月神、風雨雷電諸神、山川河流動植物諸神……)佛門諸神、道教諸神、帝王聖賢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神明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何潮人會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個神明一起供奉呢。應該來說有一定的地理與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地區,也屬南蠻之地,自古以來天災較多,且文化發展較遲,原始宗教思想基礎導致了信神,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概念,當人們在遇見自身無力支配的命運時,便容易萌發信神心態,人們所以信神、祀神,無論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於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有用處和好處的,企望「有求必應」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拜神這種東西其實是很難定位的,說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說它是一種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種好東西,人不能沒有信仰,人總要有一些精神寄託與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過的時候便成了迷信。現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雖認為世界沒有神,但拜一拜神也無妨,起碼得到心靈上的安撫,所謂「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潮汕的這種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續了漢人對社會的各種傳統信仰。而由於種種的拜祭活動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來,神廟也隨著多了起來,並漸漸成為民俗文化中一個典型的、有特色的組成部分。

「老爺」的分類 及其拜祭重要老爺的程序

潮汕人很重視年節,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為一種固定的社會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老爺」本來是舊時對上司或主人的尊稱,以之稱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對神明的敬畏。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余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舊時,豪紳亦稱為老爺,仆稱主亦為老爺。在潮人民間,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神廟祠堂也舉目皆是。潮信對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在潮汕民間村社小廟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創造的神。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玄機,需要什麼就創造什麼,十分得心應手。其形象多取材於三個方面: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種神話傳說。在意識上,他們認為這些屬於"自己"的神最為可靠,關鍵時刻能予人以庇佑,對之禮拜最勤。平時所謂"拜老爺",多指拜這些地方神。"老爺"是所有各類神的統稱。其中包括:
一、 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尤其是為本地人做過好事的人,死後多奉為神。
二、 祖先崇拜系統。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廟"遍布潮汕大地。
三、 地方風物傳說。如「萊蕪神女」、「風雨聖者」等
雨仙廟是祭祀雨神的寺廟。相傳宋代有一位神童孫道者,為民降雨除災,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等縣均有雨仙廟。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玉洛鎮的「風雨聖者廟」,因為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有關而更加著名。謝翱(1249—1295年),字皋羽,號唏發子,謚樂耕公。他不僅是南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地區20餘萬謝姓居民的始祖。謝翱原是福建省長溪人,他的先祖謝邦彥是宋代著名詞人,父親謝鑰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流傳於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謝翱隨父親移居臨安的時候只有17歲,已能詩善文,頗具聲譽。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的六月,元世祖下詔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於南劍州(州治在現在的福建省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護宋。謝翱激於愛國義憤,傾其家資,奔赴國難,率領鄉勇投奔文天祥,並被任命為「諮事參軍」,當時謝翱27歲。景炎二年(1277年),謝翱隨文天祥護送宋帝昺,乘船南下,進漳州,再到梅縣,攻佔潮陽。那時,隨軍而來的謝翱的妻子已懷身孕,不久便在潮陽後江船中產下一子,取名懷壺,字醉仙。後來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斗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翱機智脫走,並潛回潮陽,找到妻兒,隱居白土村,並暗中組織鄉勇待機組織抗元。王小姐介紹說: 「謝翱為了使潮汕一帶鄉民不忘宋國,激發抗元情緒,就選擇了農歷二月十六日——宋太祖的誕辰日,舉行「長春節」活動。為了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隨口稱是紀念『風雨聖者』。現在,揭東縣玉滘鎮大滘村「風雨聖者廟」,就是當年謝翱倡導的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的寄託和體現。」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農歷的春分或秋分舉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說,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舉行,還有在冬節舉行的。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處擺設香案,祭告天地,並進行宰牲,即宰殺一頭豬和一隻羊。

翌日凌晨寅時,開始鳴鑼告眾,此時,參祭者聞響絡繹而至,祖祠里紅燭高燒,燈火輝煌,鼓樂齊鳴。接著通令執事者各施其事,後引啟龕出主,擺設神位,畢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參祭者按輩序年齡依次排列整齊。祭祖開始,首先是薦饌,行初獻禮,宗子祭酒,參祭者三叩首。接著是一齊跪下聽祭文,祭文由禮生誦讀。誦罷眾再拜,最後是薦飯奉茶,獻蓍獻財,撤饌化財。祭祖結束之後,把祭品中的豬、羊肉,按參祭人數每人均得一份,叫頒胙肉。祭祖期間,有些還請來戲班,連演數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繹成為潮汕一大民俗。

「拜老爺」對潮汕人民的影響
潮汕人喜歡信佛拜神,在我看來,拜老爺」是潮汕女子婚後的「專利」,不管信佛信道,還是皈依基督教,她們認定的是一個「善」字,不欺弱小,施捨救孤,盡顯美德。其實她們拜神並非是愚昧迷信,而是出於給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保險渠道。潮汕地區是天然的市場經濟,男子經商外出,風險難料,女子幫不上忙,只有在家祈禱的份,當然也有祈禱生子的願望.

在她們看來,拜老爺是一神聖無比的事,她們在拜老爺前要洗澡,換衣,梳頭。而且每天拜的老爺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爺
初三,十七。媽祖
初四,十八。財神爺
初五,十九。五穀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國王
初八,二十二。壽星公
初九,二十三。觀音
初十,二十四。如來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騷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在最後的兩天老爺雙休日。(我國的老爺太多了,因此,眾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沒有規定哪天拜哪個老爺,絕對的市場經濟,任君選擇。)

在潮汕地區,無論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寺廟。比糧食店要多。長得時間比較長的大樹也是當地人跪拜的對象。而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在年終。據說,在年終眾老爺都在到天上開會。這時,每家都要大肆鋪張地拜老爺。佛品,水果,三生,樣樣有。而且在拜時是要看日子的,正常的都在半夜。要為供拜的老爺做衣服,帽子,陰錢(要給老爺到天上購物消費的)在拜完以後全部付之一炬燒成灰。

因此,在年終時,潮汕人在晚上是不外出的。哪時到處都是面目猙獰,面帶倦意的人在家門口燒哪些陰衣,陰錢。哪種情形鬼見了也會害怕,就別說是人了。

到了初五,眾老爺要下來上班了。潮汕人又是一陣忙碌,要接老爺了。等到接好了老爺,有的年老體弱的已經累得病倒了。她們就心驚膽跳,以為供拜的老爺不滿意了,她們又一翻補拜。

潮汕人很信風水運程,外出打工要看個好日子,買房子要看個好日子,結婚要看個好日子,上任要看個好日子,買股票要看個好日子,據說有的生小孩也要看個好日子……就不知道高考要不要看個好日子了。

在潮汕地區的任何寺廟終年都是香火不停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後,我才發現,潮汕人在拜老爺時並不是拜,他們並不是說感激老爺給他帶來了心靈的安靜和力量。他們是在求老爺。在一些寺廟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信男善女,他們把供品擺上,添了香油,點了香,然後就跪在老爺的面前朝拜。一邊拜,一邊口中振振有詞。
開葯店的求貨如輪轉。
開診所的求客如雲來。
開壽衣店的求生意興隆。
開玻璃店的求下冰雹。
開的士的求下雨打台風。
……

❼ 潮汕地區祭拜老爺的風俗是怎麼形成的

潮汕人的「拜老爺」,可以區分為兩種對象:(1)道、佛兩教中的神祗,如三清、如來、灶君、城隍,這類屬於中國傳統的佛道信仰,可以算是宗教;(2)歷史人物,如關羽、韓愈、文天祥、孔子,這些歷史人物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已經逐漸被塑造成一種精神象徵,這種塑造包括來自統治者的塑造(如孔子、關羽這兩位文武聖人),也包括民間的塑造(如韓愈,因為對潮汕地區的開化,以及祭鱷等事跡,被潮汕地區尤其是潮州地區民間供奉,有韓文公祠),這種其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即英雄人物死後立廟祭祀,這既不是宗教,也不算信仰。

❽ 中國過年祭拜的神

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於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圖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接三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粘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里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並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念經才有效),放鞭炮。最後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員,冠帶乘輿,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里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俗語說:"誰人最早開殿門,今年一定賺大銀。"老年人到各廟宇拜殿神,主要祈禱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於階層、行業、性別、年齡等不同,來拜神者絡繹不絕,有求做生意發財的,有求農業豐收的,有求子續嗣,等等。較大的廟宇如東甌王廟,拜神者要給廟祝紅包,如祈禱靈驗,每年初一有錢者,要用重達百餘斤的大蠟燭還願。

開正:舊時在洞頭島,每戶人家三十夜守歲到寅卯時左右,都要舉行"開正"儀式。由家中尊長或家庭中生產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凈身"(即除夕夜要戒色)並全身沐浴,"開正"前不得接觸污穢之物。案桌擺大門口或天井裡,桌腳上要墊兩條長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魚肉、水果、糕點、素麵等,兩旁有一對尺長的大紅燭,俗稱"通宵"。"開正"時,主持者點燃"通宵",焚香三柱後,全家跪地,合掌問天,進行虔誠禱告,祈求上天賜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發財、萬事如意。祈禱畢,全家肅立,默待一會兒,再燒"金紙"鳴放鞭炮。最後撤饌。80年代以來,已把"開正"時間提前到午夜零時,伴著中央電視台敲響的新年鍾聲進行。儀式也簡便多了,有的只是鳴鞭炮,放焰火。但鳴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幾千響串在一起,聲音響,時間長,熱鬧異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合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於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後,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幹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初一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後,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面",既是圖吉利,祝願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❾ 在路上看中國,你了解中國哪些地區的風俗

不同的地區,確實有著不同的習俗,比如說江浙等地吧。這些地方氣候比較溫暖,而且雨水比較多,在這地方很多農民他們都是種植水稻為主,而他們的主食往往都是以米飯為主。當然廣西廣東這兩個區域其實也是以米飯為主,對於福建等地盛產茶葉,他們喝茶也成為了,福建、江蘇,浙江等地的一些日常習俗。

同樣的我們再聊一下春節相關的一些習俗,比如說江蘇他們會有這個挖元寶,廣西、廣東會有放鞭炮給壓歲錢,同時也會給親人拜年!當然他們在過年的時候同樣也會拜神,拜天神,拜土地爺等等。另外對於湖南這些地方,他們會有殺豬過年制臘肉的習俗,湖南的臘肉很特別,他們會經過一些煙熏的工作,其實熏出來的臘肉更加香,更加美味。

❿ 中國傳統風俗的「拜堂」,是什麼情況呢

拜堂,又稱拜天地、拜高堂、拜花堂,中國傳統婚禮禮儀,是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

拜堂之後,即正式結為夫妻。因古代婚禮中的交拜禮都是在堂室舉行,故稱拜堂。廣泛流行於 全國許多地區,漢、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該風俗。

拜堂之始,燃燭,焚香,鳴爆竹,奏樂。

樂此,禮生(指婚禮主持人)詠唱:「香燭縹緲,燈燭輝煌,新郎新娘齊登花堂。」新人就位,隨禮生詠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對拜,送入洞房」。現代婚禮多不跪拜,改行鞠躬禮,不拘成規。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地區拜花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內閣怎麼發展的 瀏覽:943
伊朗對菲律賓哪個台直播 瀏覽:34
印度怎麼沒有試射導彈 瀏覽:680
英國棋子價值多少 瀏覽:295
舒尼替尼多少錢一盒印度 瀏覽:463
義大利傢具用什麼做 瀏覽:780
脫歐後的英國該怎麼辦 瀏覽:210
越南和防城港邊界是在哪裡 瀏覽:541
義大利有哪些有助睡眠的東西 瀏覽:562
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穩定增長 瀏覽:674
為什麼不可以進口印度格列衛 瀏覽:296
中國有什麼人 瀏覽:171
伊朗哈梅內伊是什麼民族 瀏覽:778
黑椒汁義大利面怎麼樣做好吃 瀏覽:416
義大利女排為什麼放水 瀏覽:665
eur33碼的褲子中國是多少碼 瀏覽:899
伊朗藏紅花有多少種 瀏覽:955
越南在中國哪裡有物流 瀏覽:714
英國韓文字怎麼寫 瀏覽:254
在印尼回國哪裡查護照狀態 瀏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