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南島產茶葉嗎
海南的茶還是很有特點的:
一、歷史悠久。海南省茶葉學會秘書長陳世登介紹,海南茶葉有近千年的發展歷史,明代正德六年《瓊台志·土產》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記載。當地黎族同胞很早就有採集野茶治病的習慣,水滿茶(因生長在五指山的水滿村一帶得名,「水滿」在黎語里是「古老、至高無上」之意)便是其代表,早在清代就被定為貢品。
二、基礎深厚。海南茶葉大力發展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國家在海南建立紅茶出口的全國主要貨源基地。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掀起了種茶的高潮,至1993年全省擁有大小茶場50多個,其中國營農墾種茶農場就有37個。茶園面積12萬畝,年產干茶8000多噸。海南農墾占海南全省四分之一土地、八分之一人口,擁有全國最大的橡膠基地,而茶葉一度是海南農墾第一大非膠產業,從事茶葉生產的農墾職工有兩萬多人。農墾南海茶場、五指山茶場的規模曾分列全國第五、第十位。五指山茶場已有兩人取得了由中國茶葉學會認證的高級評茶師資格。南海茶場有兩名採茶能手先後榮獲國家級勞動模範稱號。海南"膠茶人工生態群落"種植模式曾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三、「華夏第一早春茶」獨一無二。海南位於全國最南端,是全國第一早春茶,收獲季節比全國早1至3個月,是全國每年清明前的稀缺、獨門新茶。2001年初,海南幾大茶場在北京召開「華夏第一早春茶」宣傳促銷活動,產品供不應求,呈現脫銷場面,其價格是全年均價的3倍以上,海南幾家主要茶場分別和北京茶葉經銷老字型大小吳裕泰、張一元等茶葉公司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近年海南茶葉價格穩定攀升,白沙綠茶普通茶售價每公斤38元,突破合同中的32元,高檔茶商場售價每公斤4200元,而特級茶尖最高已突破每斤萬元水平。
四、「生態茶葉」形象鮮明。「非典」時期,海南無一例「非典」病例,一時海南茶葉脫銷,其健康島形象引人注目。海南被稱為「唯一未被污染的處女地」,在全國率先建設生態省,生態茶葉成為海南的優勢品牌。自1990年至2006年,白沙綠茶已分別5次被農業部審定為無公害「綠色食品」,並先後獲省部優產品稱號30餘次,「白沙牌」白沙綠茶成為海南省的「著名商標」。
五、海南茶葉品質優良,產量高。五指山茶場茶葉連續獲得由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第四、五、六三屆「中茶杯」茶葉評比一等獎。被譽為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先生評價五指山茶場茶葉「味似醇醪,香若芝蘭」。白沙茶場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七十萬年前的「天外來客」的足跡,即方圓10公里至今為止全國唯一被確認的「白沙隕石坑」,富含有機礦物質的土壤和強磁環境使得白沙綠茶風味獨特。2006年,白沙綠茶獲全國用戶滿意產品,是海南唯一一家進入全國茶葉百強的茶葉企業。
『貳』 四川、浙江等地開采早春茶,品質普遍優於往年,今年的春茶你品了嗎
隨著春季來臨,氣溫上升,在浙江和四川等地已經開始採摘春茶。全國各地的茶葉市場也紛紛出現了火熱的場面。根據有關消息表示,今年人們對茶葉的需求量高於往年。但是對於小編來說,目前還沒有品嘗到來自於今年春天的第一杯春茶。
對於愛喝茶的人士來說,今年又可以一飽口福了。他們可以在這個春茶大量上市的季節,去搶購一些品質較優的茶葉存放起來,這樣就可以留著今後細細的品嘗。其實喝茶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好的一種選擇。小編也迫不及待的想去買春天的第一杯茶來進行品嘗。
『叄』 龍井茶原產地哪個省
「茶鄉第一村」——龍井村,因盛產頂級西湖龍井茶而聞名於世。東臨西子湖,西依五雲山,南靠滔滔東去的錢塘江水,北抵插入雲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疊翠,雲霧環繞,就如一顆鑲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寶石。
村內旅遊資源豐富,御茶園、胡公廟、九溪十八澗、十里琅璫、老龍井等景點點綴其中,為茶鄉增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整治工程重塑了龍井村山澗溪流景觀,再現了茶鄉農居溯溪而上、擇水而居的山地景觀風貌,基本恢復了富有西湖龍井茶鄉特色的自然村落風貌。
西湖龍井茶區——獅子峰、龍井、靈隱、五雲山、虎跑、梅家塢一帶土地肥沃,周圍山巒重疊,林木蔥郁,地勢北高南低,既能阻擋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區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雲霧。良好的地理環境,優質的水源,為茶葉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龍井茶被譽為「中國第一茶」,也實在是得於這山泉雨露之靈氣。
「天下名茶數龍井,龍井上品在獅峰。」獅峰龍井之所以馳名,還要感謝乾隆爺。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學著茶女採茶。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趕回京城,也帶回了一把已經幹了的杭州獅峰山的茶葉,散發著濃郁的香氣。
太後想嘗嘗這茶葉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
龍井現為直徑2米左右的圓形泉池,泉水經飲馬橋,黃泥嶺,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龍井之水的奇特之處在於攪動它時,水面上就出現一條分水線,彷彿游絲一樣不斷擺動,人們以為「龍須」,然後慢慢消失。這一奇觀,引得遊人到此,樂趣倍增。
採茶 「女兒紅」得之不易
「明前龍井」又叫「女兒紅」,最早的時候「明前茶」的採摘必須由未婚女孩子來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雙唇採下,因為用手指掐下來的茶葉,其掐痕在製成茶葉後仍去不掉。現在雖然已改用手來採茶,但規矩還是不少,諸如:必須小心輕柔地摘下葉片,摘一片就要馬上放一片入茶籃等,據說葉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麼手的溫度就會令葉片由綠變紅。
龍井的採制,春季分四次,品質因採摘鮮葉的早晚而定,以早為貴。驚蟄初過,是茶農採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時機,至清明前采頭茶,稱為「明前茶」,嫩芽初迸狀似蓮心,故稱「蓮心」。一個熟練的採茶姑娘,每天最多隻能採摘嫩芽十二兩,故極為珍貴,稱得上珍品中的絕品。再加上採摘的辛苦,還沒成茶就已先讓採茶女們付出了幾多勞苦。
而過了清明後採摘的茶葉就大不如「明前茶」那麼珍貴了,穀雨前採摘的二春茶稱「雨前茶」,量比較多,已有一葉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長,其形如槍,故又稱之為「旗槍」;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葉兩瓣,兩葉一芽,形似雀舌,稱為雀舌;四春茶則在三春茶後一月開始採摘,這時茶已成片,並附帶有茶梗,稱之為「梗片」,在過去是供茶農的後代練技術用的。
龍井茶多種植於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於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鋤、秋剪、冬肥,一點都耽誤不得,古語就有「人誤茶一季,茶誤人一年」之說。
龍井茶的級別標准
以往,西湖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級至十級共11個級,其中特級又分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餘每個級再分為5個等,每個級的「級中」設置級別標准樣。隨後稍作簡化,改為特級和一至八級,共分43個等。到1995年,進一步簡化了西湖龍井茶的級別,只設特級(分為特二和特三)和一級至四級;同年,浙江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至五級,共6個級別樣。
特級 一芽一葉初展,扁平光滑
一級 一芽一葉開展,含一芽二葉初展,較扁平光潔
二級 一芽二葉開展,較扁平
三級 一芽二葉開展,含少量二葉對夾葉,尚扁平
四級 一芽二、三葉與對夾葉,尚扁平,較寬、欠光潔
五級 一芽三葉與對夾葉,扁平較毛糙
龍井茶的品質特點
春茶中的特級西湖龍井、浙江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葉底嫩綠,尚完整。
其餘各級龍井茶隨著級別的下降,外形色澤由嫩綠一青綠一墨綠,茶身由小到大,茶條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轉向濃粗,四級茶開始有粗昧;葉底由嫩芽轉向對夾葉,色澤由嫩黃一青綠一黃褐。 夏秋龍井茶,色澤暗綠或深綠,茶身較大,體表無茸毛,湯色黃亮,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總體品質比同級春茶差得多。
機制龍井茶,現在有全用多功能機炒制的,也有用機器和手工輔助相結合炒制的。機制龍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狀的扁形,欠完整,色澤暗綠,在同等條件下總體品質比手工炒制的差。
龍井茶的審評內容
龍井茶的審評內容與其他名優綠茶類同,主要是干評外形,濕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龍井茶產地的區分等。
1.外形審評取具有代表性的茶葉100g左右,放在茶樣盤內評外形,主要評定形態、色澤、茸毛等項因子。通過外形評定,可以判定其屬於西湖龍井還是浙江龍井。因這兩種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區用龍井種鮮葉(如龍井43、龍井長葉)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與西湖龍井也難分伯仲,這就給判別龍井茶的產地帶來很大的難度,這也是目前市售龍井茶中標識混亂的原因。但有經驗的審評者,根據龍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徵,對大多數茶葉的產地是能夠加以區分的。
2.茶湯色澤的審評高檔茶的湯色顯嫩綠、嫩黃的佔大多數,中低檔茶和失風受潮茶湯色偏黃褐。從湯色不易判別龍井茶的產地,也不必硬加區分。
3.香氣和滋味的審評產於西湖區梅家塢、獅峰一帶的早春茶葉,如制茶工藝正常,不帶老火和生青氣味的特級西湖龍井和產於浙江省的特級浙江龍井在香氣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別。西湖龍井嫩香中帶清香,滋味較清鮮柔和;浙江龍井帶嫩栗香,滋味較醇厚。若使用「多功能機」炒制的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由於改變了傳統龍井茶的製作工藝,兩者的香氣無明顯的區別。其他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風味。但即使是西湖龍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黃豆香後,則不易從香氣上分清其產地。在江南茶區,室溫條件下貯存的龍井茶,過梅雨季後,湯色變黃,香氣趨鈍。
4.葉底的評定葉底審評主要是評色澤、嫩度、完整程度。有時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長方形的搪瓷盤中,再加人冷水,看葉底的嫩勻程度,可作為定級的參考。
5.龍井茶的級別評定龍井茶的級別應對照標准茶樣而定,若外形與標准樣有差別的(如有機茶),只能按嫩度與標准樣相當的級別確定。目前大部分散裝龍井茶制後就上市,部分不標級別,只有價格。若是小包裝龍井,則必須標明產品名稱和級別,這些茶應對照標准樣評定。 龍井茶的級別與色澤有一定的關系,高檔春茶,色澤嫩綠為優,嫩黃色為中,暗褐色為下。夏秋季制的龍井茶,色澤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質的特徵之一。機制龍井茶的色澤較暗綠。
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贊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代,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余香不聞嗅。但見 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到了明代,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 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產茶,為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志》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龍井茶已被列為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龍井茶。
如果說在明代龍井茶還介於諸名茶之間的話,到了清代,龍井茶則立於眾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制,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為「御茶」。從此,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產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民國期間,著名的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茶區人民在政府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為電鍋,選育新的龍井茶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採制技術,建立龍井茶分級質量標准,使龍井茶生產走上了科學規范的發展道路。
從龍井茶的歷史演變看,龍井茶之所以能成名並發揚光大,一則是龍井茶品質好,二則離不開龍井茶本身的歷史文化淵源。所以龍井茶不僅僅是茶的價值,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價值,裡面蘊藏著較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
『肆』 又到了喝春茶的季節,春茶之都是哪裡
由於茶季不同,茶樹的生長狀況有別,因此,即使在同一塊茶園採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葉,無論是外形和內質都有較大的差異。以5月底以前採制為春茶,春茶生長期最長,內含物質也最為豐富,春茶茶湯滋味濃,韻味強,口感好,回味長,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喝春茶的原因。以5月底以前採制為春茶,春茶生長期最長,內含物質也最為豐富,春茶茶湯滋味濃,韻味強,口感好,回味長,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喝春茶的原因。
『伍』 南方的新茶3月份上市,之前1、2月天氣溫度還不高,茶樹生長的好嗎南方9,10月份後怎麼就不採茶了
這個主要是為了迎合市場,肯定是3月的茶好一些的,採茶時間一般是清明前後
1:春茶;春茶又分早春(明前)和正春(明後)兩種。
早春茶(明前茶):採摘季節應該在公歷的3月5日左右,在農歷二十四節氣中就是「驚蟄」這一天開始的,茶樹冬眠了整整一個冬天,經過春雨這么輕輕一澆,蘇醒過來吐處嫩芽。
早春茶的大規模採摘是在3月20日左右也就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那時的茶樹大部分都發第二茬芽了。早春茶的採摘工作在「清明」過後十天左右就結束了。
正春茶(明後茶):早春茶的採摘結束後就到了採摘正春茶是時候了這時候也到了二十四節氣的「穀雨」隨著降雨量的逐漸增加,茶樹在次發出新芽。至此正春茶(明後茶)開始採摘到5月20日也就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小滿」的前一天春茶就全部採摘結束。
春茶——條索肥嫩緊實,芽毫豐滿,色澤烏潤灰白,嫩度優於夏、秋茶;湯色金黃、橘黃或淡黃,明亮剔透,銀豪涌動。香氣沉穩,日光味鮮明。滋味清醇,茶湯入口茶氣飽滿,口腔收斂性較強。
2、夏茶(雨水茶):每年5月5日前後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立夏「此時春茶採摘以接近尾聲到了5月21日農歷二十四節氣的「小滿」就進入夏茶的採摘了,夏茶是一年之中產量最高,採摘季節最長的,從「小滿」到立秋後的「白露」前都是夏茶。
夏茶——條索肥碩緊結重實,芽長緊細顯毫。色澤烏褐油潤稍顯灰帶花。湯色黃亮,銀毫飄逸。香氣平和沉悶,略有水腥味。滋味平和,茶湯入口稍淡薄,苦底較重,口腔收斂性強。
3、秋茶(谷花茶):「立秋」後的「白露」隨著降雨量的減少,天氣也逐漸轉涼了,這時就進入了秋茶的採摘季節了,同時茶花也基本含苞欲放了。秋茶從「白露」到「霜降」後「立冬」前採摘就結束了。
秋茶——條索緊結粗大,稍顯芽毫。色澤烏黑油潤稍顯灰帶棕。湯色清亮。香氣飄逸,多有松煙味,滋味純和,茶湯入口柔和,苦、澀味稍重,口腔收斂性強。
一般春茶採摘1-2次,夏茶採摘1次,秋茶採摘2-3次。
清明前後的茶葉最好喝,當然根據氣候的變化,也會有所推遲,比如今天由於雪災,影響了南方春茶的採摘.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陸』 龍井茶 一芽三葉叫什麼
三尖或三春。
龍井茶所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他茶葉多,而且營養豐富,具有多種功效。
1、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膩,消炎解毒。
2、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
(6)中國第一早春茶在哪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太燙的茶水對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較強。如果長期飲用太燙的茶水,可能引起這些器官的病變。另據國外研究顯示,經常飲溫度超過62oC茶者,胃壁較容易受損,易出現胃病的病症。飲茶的溫度宜在56oC以下。
2、忌三飲冷茶:溫茶,熱茶能使人神思爽暢,耳聰目明;冷茶對身體則有滯寒,聚痰的副作用。
3、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而且由於西湖龍井茶葉中的維生素C,氨基酸等因氧化而減少,使茶湯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4、同時由於茶湯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湯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直菌)數量較多,很不衛生。
『柒』 茶葉最早產於中國哪裡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系。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
『捌』 中國茶葉第一鎮是哪一鎮
中國茶葉第一鎮是:咸德鎮!(在福建省安溪縣)
具有悠久產茶歷史的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努力打造中國茶葉第一鎮,13日下午,「中國茶葉第一鎮」揭牌儀式在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舉行,11月12日晚被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命名為「中國茶葉第一鎮」。
『玖』 中國茶葉第一市是哪裡
應該是在福建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