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建價勞動力還能完多久

中國建價勞動力還能完多久

發布時間:2022-07-06 19:12:45

中國什麼時候不再有廉價的勞動力

當中國人口基數不再是天文數字的時候,這個願望也就觸手可及了.....

Ⅱ 房地產泡沫和廉價勞動力在中國還能持續多久

房地產本身沒有多少泡沫。 所以到年底房價一定會回調。 廉價勞動力至少還能持續5-8年。 之後中國就會進入老齡化社會, 勞動力會短缺。 隨著短缺價格自然會上漲

Ⅲ 中國廉價勞動力還將持續多久(我知道勞動力還很廉價。請如實回答!)

中國已經處在轉型期了。
還有新一代農民工的問題。
以及政策的調整。
所以廉價勞動力不會持續多長時間,還要看有多廉價。

Ⅳ 中國的勞動力如果不再廉價,中國會是什麼樣子另外,還能成就「基建狂魔」這個稱號嗎

這說明中國經濟實力強大了,工人的工資水平高了,所以勞動力不再廉價。
可以,基建狂魔不是說勞動力的事,而是說的中國的建築業比較強大。

Ⅳ 我國正處於城鎮化發展加速期,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至少還將持續多少年

我國正處於城鎮化發展加速期,如果人口城鎮化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至少還將持續20年,這將為工業化和服務業發展提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不管從供給規模還是從供給質量看,9億勞動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所在。我國的勞動力規模比絕大部分國家的總人口還多。

(5)中國建價勞動力還能完多久擴展閱讀:

我國勞動力優勢將由規模優勢逐步轉向以勞動生產率水平決定的勞動力競爭優勢。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不僅由勞動力供給規模決定,也取決於勞動生產率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鏈發展與勞動分工相互促進,勞動生產率水平與生產效率不斷提升,使得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製造產業鏈,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豐富且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優勢,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起飛與高速增長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亞洲「增長奇跡」的事例表明,以大量使用廉價、低技能勞動力為基礎的相對優勢對一國經濟增長的促進是短暫的。

更強勁與更可持續的增長源泉來自現代技術、人力資源開發和更高附加值的生產,即生產率水平的持續提升。因此,不斷促進我國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是應對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Ⅵ 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靠廉價勞動力發展的模式

並不是完全靠廉價勞動力,也靠科技

Ⅶ 中國2022年勞動力越來越值錢嗎

越來越不值錢。2022年中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由於基數越來越大,所以人均越來越少,勞動力越來越不值錢。

Ⅷ 現在中國勞動力過剩的情況會在什麼時候減小拜託各位了 3Q

按照比較保守的估計,到2009年我國將會出現勞動力供不應求的情況。這是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蔡昉在2006年就得出的結論。他的一個重要論據是,中國人口大概在2030年達到最高值14.39億,但勞動年齡人口的峰值則來得更早些,預計到2015年左右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接近為零,到2020年前後增長率已經是負值。《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為這一結論提供了新的佐證。 綠皮書指出,目前中國3/4的農村已無青壯年勞動力可轉移,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逐年下降。在「十一五」期間勞動力供給長期大於需求的格局將逆轉。 數量性短缺的端倪也體現在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上。王美艷認為,自1998年以來,城市勞動力市場壓力的一個主要表現,是用工單位的需求人數少於求職人數,在很多年中兩者的比率明顯小於1。但是,該比率在最近有提高的趨勢,2005年第一季度這個比率為0.94,第二季度為0.95,達到空前的水平。這反映了求職人數和用工單位需求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那麼經濟增長模式以及外貿政策的調整是否會緩解整體供應不足的壓力?王美艷回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勞動密集型產業將仍然是中國的比較優勢產業,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周天勇:15年內拐點不會到來 「勞動力從過剩向短缺的拐點不會這么快到來,未來15年就業壓力都很大。擴大就業依然是宏觀經濟政策最為核心的目標。」周天勇告訴記者,未來15年,年勞動力供求缺口都在1500萬以上,就業壓力持續存在。 首先,分布在農村和城市的失業和就業不充分的勞動力數量巨大。根據周天勇的計算,城鎮閑置勞動力約為5300萬人,在城鎮就業不足的農民工高達2700多萬人。這兩項加起來就是8000萬人。 即便7成以上的農村已無青壯年勞動力可轉移,但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一部分人也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剩餘勞動力。周天勇認為,農業技術進步,必將擠出大量的勞動力。依靠現有的化肥、農葯、除草劑、機械、電力等條件,全國一個農業勞動力平均種植30畝地,綽綽有餘。按此計算,只需要保留全國3.2億農業就業勞動力中的6100萬人就可完成現有的農業生產,剩下的2.5億農村人口將成為剩餘勞動力。 因此,中國目前失業和就業不足的勞動力為3.3億人。此外,還要考慮每年新增的600萬至800萬左右勞動力。 「未來15年勞動力的供求總形勢是:年勞動力供求缺口都在1500萬以上,就業壓力持續存在。這是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一個基本判斷。」周天勇說。 如何應對拐點的出現 一旦拐點出現,中國的優勢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該如何自處,這恐怕是目前的爭論中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 王美艷認為一旦過早出現拐點,就會導致工資水平上漲,意味著中國失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然而,由於從人均GDP看,中國尚未進入可以用資本替代勞動的發展階段,新的比較優勢將不能及時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需要有一些政策調整。 第一,最大化開發人口紅利。確定就業優先的政策目標。 第二,加大人力資本積累力度。用質量替代數量,是預防勞動力短缺的未雨綢繆之舉。這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改善,需要通過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質達到。此外,加快發育勞動力市場,通過形成一個機制完善的勞動力市場,給予人力資本以合理的回報,鼓勵和加快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積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第三,清除勞動力流動障礙。必須進一步大力改革戶籍制度,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流動

Ⅸ 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是否會終結

(聯合電訊社/北京)--人們應該不會忘記7個月前的富士康事件。富士康集團也應此事對其僱傭的80萬員工提高了30%的薪水。這也帶動了中國其他省份工人平均工資上漲接近於20%。 新財經xincaijing.com專家認為富士康事件不僅僅標志著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而且還推動了人們對於過去中國30年經濟增長中工廠城鎮體系的重新思考。
當然,把所有一切都歸結為富士康效應顯然是不正確的的。不過,如果工資結構和需求模式真正在中國乃至於亞洲獲得轉型,那麼富士康無疑會擁有更多歷史性的注腳。
勞動人口增長速度減緩
未來幾年總體人口撫養比(需要撫養的人口,即兒童和老人占勞動人口的比例)將會見底回升,因此這些擔憂似乎正在成為現實的威脅,使人們對中國保持其最重要的製造基地地位的能力產生嚴重懷疑。此外,工人工資的持續上升以及普遍預期的人民幣升值都將成為新的障礙,不斷擠壓中國出口商已經十分稀薄的利潤率,並降低它們的國際競爭力。
GDP增長與人口增長出現背離
理論上,勞動人口可以看作從事經濟活動人口和不從事經濟活動人口之和,而前者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有工作和無工作兩類。只有勞動人口中的積極從事生產活動的有工作者才對經濟增長有直接貢獻。雖然GDP和就業增長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而且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GDP和就業人口增長之間也存在著較弱的關聯性,但是自從九十年代初以來,這一關聯性就完全瓦解了。在勞動人口強勁增長的情況下,勞動力的量一方面造就了大量就業工人,但是真正促進勞動生產率發展的是勞動力的質,它促進了生產的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大。
新財經專家認為關鍵問題是未來十年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是否還有大幅提升的空間,或者說勞動人口增長不可避免的減速是否會阻礙強勁的經濟增長。
新財經xincaijing.com專家估計約有8000萬至1億農村勞動力可以轉移至非農業產業或城市地區。具體而言,根據對農業產值和生產力水平的分析,估計實現2008年的產值大約需要1.97億勞動力。也就是說,按2008年的農業活動水平,農村剩餘勞動力達到3.13億。這部分勞動人口可以留在農村從事非農業生產,也可以去別的地方尋找就業機會。2008年,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總數約1.24億人。其中包括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尋找工作的人,且其數量也不少,但如果我們假設所有外來務工人員都是來自於農村地區,則有1.89億勞動力可以在當地或進城從事非農業工作。就年齡結構而言,大多數調查顯示勞動大軍中年齡較大的通常都留在農村,因此有理由假設1.4億年齡在50-64歲的勞動力將成為上述維持農業生產所需的1.97億中的一部分。如果我們進一步假設剩下的5700萬人年齡在30-49歲之間,則還有3.13億勞動力可以從事非農業工作(1.45億年齡在15-29歲之間,1.68億年齡在30-49歲之間)。同樣,假設所有15-29歲的農民工以及一半30-49歲的農民工願意外出務工,則很容易計算出約有8000萬至1億農村剩餘勞動力可以進城從事非農業工作。
新財經xincaijing.com專家預期中國的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像日本和韓國當年一樣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日本和韓國在經過拐點之後的十年間,其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均上升了50%。而中國生產率指數陡峭的上升曲線說明,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當年在拐點附近的日本或韓國。如果這一速度能夠維持到下個十年,則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例將會迅速下降,繼續為高生產率活動提供大量勞動力。
在中國,第一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相差很大,這意味著勞動力在產業之間的轉移可以造就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的潛力。具體而言,自2000年代初以來,二、三產業(即製造業和服務業)勞動力的生產率一直保持在第一產業(即農業、其他農業活動)的4.5-5.0倍的水平。事實上,與以前相比,2000-2009年這十年間第一產業和其他產業勞動生產率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

Ⅹ 中國一直憑借其擁有的廉價勞動力被稱為世界工廠,那下一個十年中國還是會這樣嗎為什麼

不會,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已經開始不廉價了。。。印度,越南以及其他東南亞人力成本更低。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做自己的民族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廉價時代正在成為過去

閱讀全文

與中國建價勞動力還能完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目前有多少將軍 瀏覽:529
伊朗為什麼和美國斷交 瀏覽:196
中國的公交車是哪個品牌 瀏覽:195
為什麼現在找職業越來越南 瀏覽:349
印度怎麼能成為強國 瀏覽:471
義大利比亞喬旗下有哪些品牌 瀏覽:780
中國公民在英國死亡多少人 瀏覽:605
越南低保戶怎麼樣 瀏覽:624
中國三針的疫苗是哪個公司的 瀏覽:346
現在印度人民黨有多少黨員 瀏覽:439
如何看中國足球世界盃 瀏覽:267
英國的秩序怎麼樣 瀏覽:899
義大利麥片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297
陀螺形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26
銅陵義大利風情街健身健身在哪裡 瀏覽:860
在越南做電商怎麼做 瀏覽:262
英國女王穿的什麼牌子 瀏覽:878
印尼政府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瀏覽:795
越南到中國過海關要交多少稅 瀏覽:971
英國公民移民多少錢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