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個朝代建都

中國有多少個朝代建都

發布時間:2022-07-07 01:11:25

Ⅰ 歷史上有多少個朝代在陝西建都西安建都的有幾個都是哪些朝代

陝西建都的朝代有13個,分別是: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西安建都的朝代有13個,同陝西。

1、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2、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 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3、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

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游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晉懷帝在平陽遇害,在長安的晉愍帝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竟抗命不遵。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

4、西魏

西魏(公元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由宇文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國號「大魏」。

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南梁對立,建都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政權實由宇文泰掌握。至公元557年被北周取代,經歷兩代三帝,歷時二十二年。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後,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統,西魏開始。公元551年,元寶炬死,長子元欽嗣位。

公元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元寶炬四子元廓即位,稱元年,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運動而被迫改復姓拓跋。

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公元557年宇文護得將領支持,迫使魏恭帝禪讓於宇文覺,西魏覆滅。

5、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周

Ⅱ 中國每個朝代的都城都在什麼地方

1、夏朝:約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在現山西夏縣。

2、商朝:約前1675-1029年,都城亳,在現河南商丘。

3、西周:約前1029-771年,都城鎬京,在現陝西西安。

4、東周:前770-256年,都城洛邑,在現河南洛陽。

5、秦朝:前221-207年,都城咸陽,在現陝西咸陽。

6、西漢:前206-公元8年,都城長安,在現陝西西安。

7、東漢:25-220年,都城洛陽,在現河南洛陽。

8、曹魏:220-265年,都城洛陽,在現河南洛陽。

9、蜀漢:221-263年,都城成都,在現四川成都。

10、孫吳:222-280年,都城建業,在今江蘇南京。

11、西晉:265-316年,都城洛陽,在今河南洛陽。

12、東晉:317-420年,都城建康,在今江蘇南京。

13、南朝: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都城建康,在今江蘇南京。

14、北朝:東魏(534-550)、北齊(550-577),都城鄴,在今河北臨漳。

北魏:386-534年,都城平城,在今山西大同。

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唐朝(618-907),都城長安,在今陝西西安。

15、後梁(907-923)、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51-960),都城汴,在今河南開封。

16、北宋:960-1127年,都城開封,在今河南開封。

17、南宋:1127-1279年,都城臨安,在今浙江杭州。

18、遼國:907-1125年,都城皇都,在今遼寧。

19、西夏:1032-1227年,都城興慶府,在今寧夏銀川。

20、金國:1115-1234年,都城會寧,在今阿城(黑)。

21、元朝(1206-1368)、明朝(1368-1644)、清朝(1616-1911),都城北京,在今北京。

Ⅲ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古都是哪裡,有哪些朝代在那裡定都

所謂的都城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都城的概念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華夏民族的祖先黃帝在融合了炎帝,打敗了蚩尤之後,就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這可能是華夏最早的都城吧。

相傳大禹治水時,將整個天下分為九州,分別是:豫州、徐州、青州、揚州、梁州、荊州、雍州、兗州、冀州。

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最早定都於陽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州,陽翟是大禹的封地,他的兒子啟繼承了這個封地,並以此定都,禹州的禹字就來自於大禹的禹。到了太康和少康兩位君主當政期間,夏朝都城定在斟鄩,斟鄩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附近,少康當政期間,有過兩個都城,分別是夏邑和帝丘,夏邑是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帝丘是今河南省濮陽市南邊,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都城也在斟鄩。

開封是八朝古都,定都於此的朝代和諸侯國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這些朝代定都開封的時間加起來有500多年。

南京是八朝古都,定都於此的朝代和諸侯國有:三國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五代十國南唐、明朝,這些朝代定都南京的時間加起來有400多年。

安陽是七朝古都,定都於此的朝代和諸侯國有:夏朝、商朝、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這些朝代定都安陽的時間加起來一共有488年。

鄭州是四朝古都,定都於此的朝代和諸侯國有:商朝、西周時期的管國、秦秋時期的鄭國、戰國時期的韓國,鄭州作為都城的時間長達500多年。

杭州是春秋晚期的吳國和越國以及南宋一朝在此定都,杭州作為古都的時間一共有120年左右。

Ⅳ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個朝代定都西安

13個。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長安多次為都城,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鍾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

(4)中國有多少個朝代建都擴展閱讀

西安的古稱:

1、長安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於此。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2、豐鎬遺址:鎬京

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布局整齊的城市,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寬暢、宏偉的先河,建構了中國城市平面布局的總規制,成為後來城市總體布局的典範。豐鎬兩京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城市,也是周禮的誕生地。

Ⅳ 中國24朝代,建都在哪裡,分別是幾朝古都

伏羲都陳(今河南陳州)。
神農亦都陳,或曰曲阜(今山東曲阜縣。)
黃帝都涿鹿(今順天府涿州),
少昊都曲阜。顓頊都帝丘(今山東濮州)。
帝嚳都亳(今河南偃師縣)。
帝堯都平陽(今山西平陽縣。)
虞舜都蒲阪(今平陽蒲州)。
夏禹都安邑(今平陽更縣)。
商湯都亳。 周年豐鎬(今陝西長安縣,是謂關中。)
周平王遷洛陽(今河南洛陽市。)
秦都咸陽(今西安市屬地咸陽。)
漢都洛陽,因婁敬說,西遷長安。東漢都洛陽。
魏因漢祚,亦都洛陽。蜀漢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府。)
吳初居鎮江,都武昌(今湖廣武昌府),後遷建業(今南直應天府。)
西晉都洛陽。東晉都建業,元帝東渡,避愍帝諱,改名都建康。
宋 都 汴京 (今開封)
元魏初居雲中(今大同府懷仁縣),後遷洛陽。 北齊都鄴(今河南彰德府)。
西魏都長安關中。
後周都長安。
隋都長安,煬帝以巡幸,徙都洛陽。
唐都長安。梁都汴(今河南開封府)。
後唐、石晉、漢、周、宋俱都汴。
南宋都臨安(今杭州府)。元都大都(今順天府)。
明都建康,永樂遷於北平,即元之大都也。
清定都北京。
民國分別曾定都南京,北平,武漢,重慶,最後終於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

1、西安(古稱:鎬京、灃京、長安、西京),十三朝古都。
定都王朝(政權):西周、西漢、西晉、新、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
2、洛陽(古稱:洛邑、雒陽、東京、東都、神都、洛都、洛京)
定都王朝(政權):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朝古都。
3、南京(古稱:金陵,建業,建康)
定都王朝(政權):東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南吳、南唐、明、中華民國。
4、北京(古稱:幽州、燕京、大都、北平)
定都王朝(政權):金(末期)、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5、安陽(古稱:殷,鄴)
定都王朝(政權):夏朝、商朝、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和北齊
6、開封(古稱:汴京、東京、大梁)
定都王朝:夏朝、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
7、鄭州(古稱:囂)
定都王朝:夏朝、商朝、管國、鄭國、韓國。
8、杭州(古稱:臨安)
定都王朝:吳越國西府、南宋行在臨安。
9、大同(古稱:平城、代京、雲中)
定都王朝:代國(南都)、北魏、遼(西京)、金(西京)、元(西京)。

Ⅵ 哪幾個朝代在長安建都

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 、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王朝。

長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千餘年,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長安的諸多朝代中,周、秦、漢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當時的長安已成為國際性大都市。

建築作品

唐風建築: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大唐芙蓉園、青龍寺惠果紀念堂、樂游原、大唐西市博物館、新開門。新唐風建築:陝西歷史博物館,阿培仲麻呂紀念碑,「三唐工程」(唐華賓館、唐歌舞餐廳、唐代藝術博物館)。

陝西扶風法門寺工程,臨潼華清池唐代御湯遺址博物館,青龍寺空海紀念碑院,敦煌國際大酒店,西安國際會議中心曲江賓館,慈恩寺規劃,玄奘經念院,長安塔,攬月閣、大雁塔南廣場,西安百盛等)。

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等。

Ⅶ 中國各朝代的定都

一、夏朝

陽翟(今河南禹州),後遷陽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頭,今河南洛陽偃師),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南),又東遷商丘(今河南商丘),又遷都綸城(今河南商丘東)。

二、商朝

亳(今河南商丘),後西遷囂(今河南鄭州),後又西亳(今河南洛陽),後又遷相(今河南安陽內黃縣),後又遷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末遷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

三、西周

鎬京(今陝西西安)、洛邑(今河南洛陽)。

四、東周

東周都雒陽(今河南洛陽)。

五、秦朝

咸陽(今陝西咸陽)。

六、西漢

長安(今陝西西安)。

七、新朝

長安(今陝西西安)。

八、東漢

洛陽(今河南洛陽),漢末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洛陽、許昌、鄴城、長安、譙號曰五都。

九、三國

魏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陪都許昌(今河南許昌),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十、西晉

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一、東晉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二、南北朝

1、南朝

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城都是建康,今江蘇南京 。

2、北朝

北魏: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後遷平城,今山西大同,494年遷洛陽,今河南洛陽;東魏:鄴,今河南安陽北;西魏:長安,今陝西西安;北齊:鄴,今河南安陽北;北周:長安,今陝西西安。

十三、隋朝

大興,今陝西西安,後遷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四、唐

長安,今陝西西安,後遷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五、武周

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六、五代

後梁、後晉、後漢和後周的都城都是開封,今河南開封,後唐的都城是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七、北宋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

十八、南宋

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杭州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十九、遼朝

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南,遼陽府,今遼寧遼陽,析津府,今北京城西南,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二十、金朝

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中都,今北京城西南,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開封府,今河南開封,遼陽府,今遼寧遼陽。

二十一、西夏

興慶府,今寧夏銀川。

二十二、元朝

大都,今北京城。

二十三、明朝

南京,今江蘇南京,北京,今北京城。

二十四、清朝

盛京,今遼寧沈陽,北京,今北京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首都

Ⅷ 歷史上曾有多少個王朝在北京建都

5個,遼、金、元、明、清。

1、遼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

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

遼朝先後形成五京制度。五京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但只有上京和開封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遼宋澶淵之盟後的極盛期,中京政治作用雖然加強,但仍沒有改變上京首都的地位。

遼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轉徙不定、車馬為家的游牧生活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缽(契丹語「行在所」、「行宮」的音譯)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因氣候、自然條件的制約,四時各有捺缽之地。

2、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 並於1125年滅遼朝,1127年靖康之變滅北宋。

天會八年(1130年),南宋高宗趙構向金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屬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

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大蒙古國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陸秦嶺淮河以北華北平原、東北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 金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

金作為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

軍事上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周邊諸國。經濟方面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還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

金朝在文化方面也快速漢化,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金代院本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

3、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諸色戶計、投下制、驅口制 、匠籍制、籍沒制、人殉、宵禁、海禁等,中斷了唐宋變革的進程,深刻地重塑了宋後中國的歷史。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但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4、明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

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明鄭結束。

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5、清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1644年入關,遷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

Ⅸ 中國古代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幾個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歷史悠久,文明源遠流長。先後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8個朝代建都在這里。
明清時期北京城區圖西漢時,北京地區稱為燕國、燕都、涿郡、幽州、廣陽國、廣陽郡。東漢時,又稱為上谷郡。隋時稱為幽州、范陽,唐人稱為漁陽。遼代時,正式改稱為燕京。金代稱北京為聖都、中都,元代稱為中都、大都。明代時,稱為北平、北京,清代改稱為燕京。民國時,稱為京都、北平,1949年以後,稱為北京。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個朝代建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目前有多少將軍 瀏覽:529
伊朗為什麼和美國斷交 瀏覽:196
中國的公交車是哪個品牌 瀏覽:195
為什麼現在找職業越來越南 瀏覽:349
印度怎麼能成為強國 瀏覽:471
義大利比亞喬旗下有哪些品牌 瀏覽:780
中國公民在英國死亡多少人 瀏覽:605
越南低保戶怎麼樣 瀏覽:624
中國三針的疫苗是哪個公司的 瀏覽:346
現在印度人民黨有多少黨員 瀏覽:439
如何看中國足球世界盃 瀏覽:267
英國的秩序怎麼樣 瀏覽:899
義大利麥片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297
陀螺形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26
銅陵義大利風情街健身健身在哪裡 瀏覽:860
在越南做電商怎麼做 瀏覽:262
英國女王穿的什麼牌子 瀏覽:878
印尼政府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瀏覽:795
越南到中國過海關要交多少稅 瀏覽:971
英國公民移民多少錢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