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契丹的後裔是達斡爾族嗎
尋找消失的民族——契丹
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民族。「契丹」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來,契丹族卻從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開州立縣是從遼開始,阜新被史學家稱為契丹人的「故地」和「搖籃」。遼時,阜新建有頭下州9座,人口達20萬。可以說,阜新與契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最近,在有關專家用DNA技術認定達斡爾族及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為契丹族後裔的消息公布於眾之後,阜新成為解開契丹源流問題的「重地」。昨日,記者對契丹族的源流問題做了進一步追蹤調查。
用DNA技術破解契丹消失之謎
曾經創建了持續219年之久的遼王朝的契丹民族,從元末明初以來忽然從史籍中消失得不見蹤影。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時間一樣不復存在了?
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系,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事實上,雲南省保山地區約有十餘萬分屬現在十來個民族的阿、莽、蔣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稱是契丹族後裔,要求有關部門澄清他們的來歷。但是因為考古技術上的障礙,學術界對這個自稱是契丹族後裔的人群始終未能「正名」。同樣,從前關於達斡爾族的族源問題,學術界也一直存在爭論,有說源於契丹大賀氏者,也有說自古就獨立發展於其他民族者,各執一詞。
而現在,這個一直令歷史學家困惑的歷史之謎終於被破解,DNA技術解決了達斡爾族和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的源流問題。這個破解過程是這樣的:在雲南保山的5個小村莊,專家們取到了阿、莽、蔣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樣;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經過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顯示出了准確的結論: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後裔。
至此,專家們做出這樣的結論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
這些業已融化了的「冰」還能找到嗎?
兩份家譜述說著這個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紀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項調查時,在王府鎮河東村葉長青家發現了葉家珍藏的兩份家譜,一份以蒙文書寫,一份以漢文書寫。與這兩份家譜一同珍藏的還有兩份土默特官府發給這個家族的文書,一份頒於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頒於1918年,均為蒙文。後來,這兩份家譜與文書一同載入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高勒巴干主編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後,阜新市建設局幹部陳志健根據漢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結合葉長青家的家譜認定這個葉氏人家是契丹後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現在的這個「葉」姓源自遼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記者見到了葉長青。盡管年過七旬,但葉老精神矍鑠、身體硬朗。他向記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兩份家譜及隨同珍藏的兩份官府文件。頒於道光十五年文書的題頭是:「准耶律氏希如們寶路等入冊入甲土籍執照」。其漢文家譜序言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碩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錄,康熙壬寅年故於本京。至雍正元年,父與祖母鄭氏陪從出外」。這份家譜從祖父那哈、祖母鄭氏起,記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學家朱子萬這樣評價葉長青家珍藏的兩份家譜:「它為遼亡後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貴資料。」
契丹:留給今人的一份歷史記憶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這早已被史學家所認同。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阜新活動。遼建國於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8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創建大遼開始,在整個遼朝時期,契丹統治者將阜新當成了它的「腹地」。據考證,今阜新境內有9座頭下州,屬於遼早期的有遂州、順州、豪州、歡州,屬於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橫州,另有一個時代不太明確的閭州。這9個頭下州當時有人口19萬多人,如再加上軍隊人口等,可達20多萬人,其中契丹人佔10%之多。
遼亡後,阜新的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還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們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當中?
目前,阜新的這份家譜為證的契丹後裔的發現,為探索契丹消失之謎提供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脈絡。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消失的民族契丹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稿件來源:新華網)
❷ 歷史上的遼國契丹族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歷史上的遼國契丹族是現在的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
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
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復號遼。
(2)中國契丹後代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蒙元時期,元朝為統一中國,開疆辟壤,動員契丹兵馬參加滅金、滅南宋的戰爭。契丹人也對女真亡其國十分不滿,遂積極參戰,而且屢建戰功。從地域來看,蒙元時期的契丹人主要部分仍分布在故地,即今內蒙古的赤峰市、通遼市和遼寧、吉林一帶。
但隨著蒙古人破西夏、滅金、降高麗、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戰爭的進行,部分契丹人被征調出征,離開了上述地區,開始遍布整個中國,甚至遠至朝鮮、中亞和西亞地區,他們有的被安排在各地駐防,有的留在當地做官並定居下來。
❸ 契丹的後裔是達斡爾嗎 – 民族史
契丹後裔是達斡爾族。
在十七世紀以前的很長歷史時期,達斡爾人就已定居在在黑龍江上、中游地區,過著氏族公社制的半農半牧和漁獵生活,並已有了相當水準的農業和手工業。對於他們的族員問題,至今有三種說法:
其一,達斡爾族原是生活在黑龍江上游地帶的單獨發展的一個土著部落。
其二,達斡爾族的語言(尤其是詞根)有不少與蒙古族的語言相近相同,因此是古代蒙古族的一個分支。
其三,根據達斡爾族的古老傳說,以及與《遼史》對照研究,認為達斡爾族是契丹後裔。
(一)認為遠在各游牧部落背後大北方的一個土著部落,在沒有和外界充分聯系的情況下,能夠單獨發展成為具有一定水平的社會經濟文化的民族,這是不可思議的。從我國邊疆各少數民族的歷史發展情況來看,一般都是靠近漢族先進農業地區的部落,由於在經濟文化上接觸聯系,得到了發展。而沒有一個遠在各游牧部落大後方的一個部落孤立發展的先例。所以,第一種說法是值得考慮的。
(二)達斡爾語和蒙古語二者之間有相近相同的成分,這是事實。但是,兩種語言之間所存在的相近相同的成分,不確定在族源上誰是誰的一個分支的科學依據。如果那樣推理,也可以說蒙古族是古代達斡爾族的一個分支了。因此,不能僅憑語言相近相同的成分確定如今一個民族的族源,何況現在蒙古族和達斡爾族二者所用的語言還不是共同語言。在幾千年前,當今的這兩個民族,很可能生活在一起,使用過一種語言,以後由於分離,在各自的環境條件下,不僅其經濟文化的發展不同了,而且語言也朝著各自的方向發展了。因此,造成了現在的不常出門的兩族人見面後很難互相通話的情況。
達斡爾人早在十世紀初葉,就已從事農耕和定居生活。遼亡後,他們北遷黑龍江上游後的五百年和南遷嫩江流域後的三百年,一直保持著以往的經濟生活水平,沒有多大進展。十四世紀以後,靠近漢族地區的部分蒙古族人民才開始農耕和定居生活,這方面達斡爾族要比蒙古族早幾百年。DNA技術解決了達斡爾族和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的源流問題。這個破解過程是這樣的:在雲南保山的5個小村莊,專家們取到了阿、莽、蔣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樣;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經過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顯示出了准確的結論: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後裔。
❹ 遼國契丹族後來是哪個民族
是達斡爾族。10世紀以前,契丹是隨寒暑逐水草的北方游牧民族,其活動區域在今北起洮兒河(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源於大興安嶺東南麓,流入嫩江),南至大凌河(在今遼寧省境內,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流域的廣闊地區。
遼極盛時期的版圖包括今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山西省和蒙古國的部分地區。1125年遼亡,契丹族一部分誓「不食金粟」的族眾,北投正在崛起的蒙古族。以庫烈兒為首的契丹人,北遷至大興安嶺西北之額爾古納河流域。
元、明交替之際,散居西拉木倫、哈拉木倫和洮兒河流域的契丹遺民北遷黑龍江流域。黑龍江中、上游地區成為歷次北遷之契丹人的聚居地。上述契丹族的歷史變遷,與達斡爾族人民關於自己祖先的歷史傳說極吻合。
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達斡爾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原文字已丟失,現使用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達斡爾族能征善戰,後金為入關鞏固後方,三征索倫,故有俗語「索倫騎射甲天下」。
清朝內外戰爭均有達斡爾將領參與。抗日戰爭時期,為東北地區抗日做出傑出貢獻。達斡爾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音樂有山歌、對口唱和舞詞等多鍾形式。
❺ 契丹族的後裔是什麼民族
根據DNA基因遺傳研究,契丹的直系後裔是達斡爾族。
在雲南也有一部分人有契丹血統。
至於支系後裔包括蒙古等草原游牧民族。
❻ 曾盛極百年的契丹後人去哪裡了為何現在沒有契丹族
契丹是我國古代時候北方游牧民族,遼國滅亡後契丹人一部分向中亞及西亞地區遷移,並且在那裡建立了西遼,如今在中亞很多國家當中都有契丹人後代。另外一部分融入了其它少數民族當中,如今我國南方,西北很多地區都能見到契丹人活動遺跡。但目前來講我國少數民族當中並沒有契丹族,這主要是因為在金國將遼國滅亡後,有很多契丹人為了活命主動隱藏自己身份,加上很多契丹族有很多人都直接被金國征入軍隊當中四處作戰,以及後來蒙古強大起來後也將契丹人編入軍隊四處作戰,最終契丹人越來越少。
1、契丹人離開故土與其它民族進行融合
無論怎麼說如今在我國少數民族當中並沒有出現契丹族,除了因為契丹人先祖已經融入其它民族當中。還在於當遼國滅亡後,金國人對契丹人統治極其嚴格,不但限制其民族發展,還將很多契丹人編入軍隊作戰。到了後來蒙古也是繼續在這樣做,使得契丹人數量越來越少。
❼ 契丹人是現在中國哪個地方的人他們的起源是哪個省屬於哪個民族
契丹人即為契丹族,發源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主要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多與其他民族融合,後代為達斡爾族和隨元朝蒙古軍隊遷居雲南的本人。
(7)中國契丹後代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契丹人的去向:
我國史學界以往認為,契丹人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下,大都融入其它民族之中。遼亡以後,除一部分契丹人隨耶律大石西遷以外,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在東北地區。這些契丹人雖大都與女真、漢族、蒙古族融合,但一部分契丹人還是以集團形式保留著契丹民族的風俗習慣。金、蒙戰爭爆發以後,許多契丹人起事,參加反抗女真人統治的斗爭。這部分契丹人有的被女真人鎮壓,有的投靠蒙古人。投靠蒙古人的這部分契丹人,隨著蒙古人東征西討,契丹人也隨之分散到了全國各地。
參考資料:網路—契丹人
❽ 契丹人的後裔是哪個民族
優臣介紹,歷史上許多文獻都有契丹人在遼王朝時期以及遼滅亡後遷入現在達斡爾族居住區的記載。1995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向國家科委聯合申報了分子考古學的課題。該課題研究小組從考古發現的契丹人頭骨、牙齒和契丹女屍的腕骨中提取了DNA,又去雲南寶山地區提取了阿、莽、蔣姓土著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血樣,還去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其他旗縣提取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和漢等民族人群的血樣。經過DNA測序研究,研究小組終於得出結論:契丹人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系,阿、莽、蔣氏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人後裔,從而揭開了契丹人神秘失蹤之謎。
楊優臣說:「無論從歷史記載、文化傳承還是現代科技的證明,都可以得出結論,達斡爾人就是中國古代契丹人的後裔。」
❾ 契丹人是哪個民族
契丹就是契丹族,並不屬於56個民族。注意現在中國的56個民族是經過長期的演化得來的。宋朝哪個時代的民族分布和今天完全不同。所以那個時候,契丹就是契丹。
契丹人的後裔大多融入其他中國北方的民族,如漢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在中亞,哈薩克族中玉茲的乃蠻有契丹遺民,吉爾吉斯人也有契丹(哈剌契丹)部落,北高加索的諾蓋人在烏拉爾山的巴什基爾人也有一契丹部落,在欽察部,契丹欽察與托里欽察是契丹與當地人後裔。據DNA鑒定,目前的達斡爾族可能是契丹大賀氏的後裔,另外在中國西南被稱為「本人」的族群,根據家譜記載,是隨蒙古軍隊出征而留在當地的契丹後裔。[8]成吉思汗曾經把一批契丹人趕入高麗,朝鮮半島北部曾經叫契丹場。兀良哈有部分人來自契丹。
有關契丹更詳細的解釋,請參考維基網路「契丹人」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