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野人山離中國有多少公里

野人山離中國有多少公里

發布時間:2022-07-08 15:25:41

Ⅰ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後來怎樣了

戰爭既是殘酷的,也是沉重的,耳邊唯一響起的聲音,便是死亡的哀嚎。78年前,3萬多名中國遠征軍將士,被迫穿越野人山繞道回國,最後只有3000人走出了這片「綠色魔窟」,對那些穿越野人山的戰士們來說,在山裡的每一步,都是「死亡之旅」。而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劉桂英,當談及那段往事時,也不禁淚如泉涌,對她來說,山裡遇到的東西,是一輩子的噩夢。

直到7月底,劉桂英的部隊才和司令部取得聯系,在空投物資的幫助下,她最終撐了過去,成功走出野人山。不久後,唯一女兵活著走出野人山的消息不脛而走,劉桂英成了英雄人物。但是,劉桂英卻說:我可不是什麼英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兵。如今,不少死在野人山的遠征軍將士遺骸被迎接回國,安葬在騰沖國殤墓園,他們生前回歸故土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Ⅱ 中國的野人山在哪裡

位於中國和緬甸印交界處,緬甸最北方。

緬甸最北方的胡康河谷,欽敦江上游地區,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緬語為「魔鬼居住的地方」。據說原來曾有野人出沒,因此當地人將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野人山」。

到2009年1月為止,野人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野人山原屬中國雲南省,後來屬於緬甸。

(2)野人山離中國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曾在野人山發生的歷史事件:

1943年10月,中(中國國民黨駐印軍)日在此發生激戰,史稱胡康河谷戰役。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5軍撤退時,曾闖入胡康河谷。

1943年, 中國遠征軍新22師和新38師在此與侵緬日軍發生激戰,史稱「胡康河谷戰役」(日軍稱「富昆河谷戰役」)。中國遠征軍與日軍在胡康河谷的作戰,主要集中在達羅盆地。 二戰後期修建的中印公路穿越胡康河谷。

Ⅲ 野人山現在怎樣

野人山,緬甸稱為克欽山區,位於中國、緬甸及印度的交界處,綿延千里,至今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由於此地居住的克欽族被認為未接受文明,故此亦有野人山之稱。

相傳諸葛亮曾經依靠矢車菊躲避瘴癘的攻擊,在此地七擒七縱孟獲。

大約在北緯26°東經97°附近,此地為大片的叢林區及沼澤地,夏日雨後,由於潮濕的天氣加上蚊蟲,一般人難以在此地生存,必須仰賴奎寧丸,方能避免感染瘧疾。

Ⅳ 緬甸野人山在什麼地方同古又在什麼地方

克欽山區,中國稱為野人山或枯門嶺,位於中緬印交界處,緬甸北部山脈,南北縱貫於克欽邦中部,為邁立開江和親敦江上源各支流的分水嶺。最高點本帕本山,海拔3,411米。為緬甸少數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峰之一。

至今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原屬中國雲南省,由於此地居住的門巴族尚未開化,故被稱為野人山。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吁或者東瓜。

(4)野人山離中國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主權轉移

第一次

據古書記載,緬甸北部的野人山一帶原是中國疆土。最早在東漢時期,這里就是漢朝統治下的一個邊塞夷地,每年都要將其出產的翡翠作為貢品獻給中央朝廷。從明朝起就已明確的列入版圖。在清乾隆時期,翡翠就已作為中國國寶由朝廷親自監管開采。

只是後來緬甸洞吾王朝的興起,加之英國殖民者的插手,將這大片土地劃入緬甸版圖,硬玉翡翠遂之成為緬甸的國寶,約定俗成,成為歷史。

英國是於1927年實現了野人山實際有效管制的,當時的民國政府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反應,直到1929年,才由雲南交涉署向英國駐滇總領事提出過抗議照會。

1942年9月,民國軍上校團長謝晉升帶600人的隊伍進入江心坡建立怒江西北抗日基地,英國立刻提出抗議,蔣介石政府隨即密令其速從江心坡撤出。

請注意,這是 1942年9月!此時,日軍已經席捲緬甸,中英兩國已經於41年底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這種情況下,英國仍然視緬北為禁臠,不容他人染指。而中國一接到抗議就撤軍的情況(沒有任何其它聲明),很容易被解釋是對英緬擁有江心坡主權的默認。

Ⅳ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走野人山

在緬甸戰場,由於英軍的戰斗不力,節節潰退,而且英軍並未也全力以赴,最後導致羅曼德計劃落空,英國人認為固守曼德勒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決定放棄緬甸退守印度。於是接下來的就是中英聯軍大撤退。這也標志著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

中國遠征軍後路被日軍截斷,只得分路突圍。由於能走的道路均被日軍把守。部隊無奈在荒野、森林、泥澤里開道。氣候濕熱,飢餓難忍、疾病、霍亂蔓延,部隊傷亡慘重。

由於日軍已經佔領了回國的路線,此時撤退路線出現了分歧。因為按照中國遠征軍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命令,全軍都撤退到印度去,那裡是英軍的大後方。可是中國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卻不願意,杜聿明決定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把這支中國的精銳部隊帶回國去。但是回國的路線都被日軍堵死,所以要想回國只能冒險穿越野人山。

(5)野人山離中國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敗走野人山:

杜聿明率領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離開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轉打洛到新平陽,迷路的遠征軍在森林裡轉來轉去,很多人因為飢餓、疾病死去,還有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

後來,一架美國飛機在野人山上空發現了這支軍隊,盟軍隨後空投了電台、糧食、葯品使得這支軍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由於預定回國路線所經的中緬國境已有大量日軍把守,這只部隊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英軍投入兵力4萬人,撤到印度只有約13000餘人。日軍則傷亡約4500人。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Ⅵ 野人山野人山介紹

野人山片區位於緬甸最北方,欽敦江上游地區,由達胡康河谷和江心坡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

野人山山巒重疊、林莽如海、樹林里沼澤綿延不斷、河谷山大林密、豺狼猛獸橫行、瘴癘瘧疾蔓延,自古以來,野人山片區均屬於中國雲南省。

現在中國仍然認為南坎,江心坡,野人山和胡康河谷等仍為中國固有的,不可侵犯的主權領土。

從昆明經騰沖、密支那到緬印邊境的班哨,再到印度雷多隻有一千二百餘公里,其對滇緬印旅遊業的推動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6)野人山離中國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緬北是個政治勢力非常復雜的地方,按照民間的了解,軍政府對其的控制比較有限,各幫派勢力在密支那都有「派出機構」。

果敢人民軍其據點在與雲南省盈江縣一河之隔的拉雜口岸,該口岸是緬甸水果進入中國的主要口岸,口岸全部是背槍的地方武裝。

佤邦對於世界瓦鄉中國滄源縣的向心力是十分強的,佤邦人民對於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可以從每一個小夥子都能夠說漢語,以及對中國人的親切態度明顯看出。

欽族與中國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遠古時代生活在青海湟中平原,是古羌族的一支,與漢人的祖先同源。而且在克欽邦所處的野人山片區,還生活著大量的華人。

Ⅶ 遠征軍穿越野人山時,到底有多悲壯

抗日時期遠征軍第一次回國,他們的經過就是無比悲壯的場面。

當時出征的時候,杜聿明帶領的第五軍約有15000人,他們回國時選擇的穿越野人山,大概有600公里的山路。

野人山裡倒是沒有敵人,但是,蚊蟲叮咬,瘟疫肆虐,自然環境十分的惡劣,暴雨整體夏個不聽,吃喝用的基本上都是沒有的,重型武器裝備也都給丟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部隊歷時一百一十多天的時間,才成功穿越了野人山到達中國邊境。

為何說是無比悲壯的場面呢?

杜聿明並沒有向他們屈服,我們來打仗就是想要取得勝利的,若是繳槍給英國人,和在國內繳槍給日本人,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所以,杜聿明帶領著他的第五軍,穿越凶險的野人山最終以悲壯的場面到達了中國。

這也是杜聿明不願回首的一段往事。事後,他回憶說若是再給他一次機會,他絕不會選擇野人山這一條路。

回國肯定是要回國的,選擇有日本人把手的地段,和日本人死拚傷亡也不會這么大。

但是,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最遺憾的是在野人山穿越的過程當中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將軍被日軍的炮彈擊中,犧牲在了這里。

戴安瀾將軍也是在和日軍作戰過程中,唯一一個沒有打過敗仗的將軍。

從長城會戰,到台兒庄戰役,從武漢會戰,到昆侖關大捷,從同古阻擊戰到棠吉反擊戰。每一次戴安瀾都是重創日軍,從來沒有退縮,更沒有失敗,這就是一個對日作戰的常勝將軍。

Ⅷ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走野人山

日軍攻佔曼德勒,遠征軍兵敗,蔣介石要求杜聿明將遠征軍帶回國內,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只能穿越野人山回雲南。

Ⅸ 野人山在中國境內還有嗎

野人山又名克欽山區、枯門嶺、胡康河谷山,位於中國和緬甸印交界處,歷史上為中國領土,新中國成立後,劃界後成緬甸國土,現在多屬緬甸克欽邦。
野人山位於江心坡和南坎之間。「江心坡」指的是位於雲南高黎貢山以東的恩梅開江及邁立開江之間一個野人山油畫狹長地帶,北起西藏察隅縣,南到緬甸尖高山。

閱讀全文

與野人山離中國有多少公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用什麼社交軟體類似微信 瀏覽:430
中國航空師有多少人 瀏覽:387
印度飛餅加什麼菜 瀏覽:276
中國葯監局多少工作人員 瀏覽:543
東帝汶如何分辨中國人 瀏覽:572
義大利口罩哪個國家最嚴重 瀏覽:820
越南房子100萬租金是多少 瀏覽:158
伊朗人的創新能力怎麼樣 瀏覽:282
中國哪裡能買到煙 瀏覽:643
中國所有法律在哪裡查詢 瀏覽:136
中國內戰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833
越南電影票價多少 瀏覽:670
大眾伊朗落地多少錢 瀏覽:521
伊朗小艇怎麼打 瀏覽:731
去印尼打工帶什麼衣服 瀏覽:595
越南咖啡叫什麼咖啡 瀏覽:24
印度人們怎麼看待中印戰爭 瀏覽:794
中國男裝大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瀏覽:744
義大利名牌產品有哪些 瀏覽:636
義大利保健品怎麼吃法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