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萬里茶道申遺三處古跡上榜,洛陽歷史有多牛
洛陽有多牛?首先,他是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前前後後有十幾個王朝在此建都或者作為陪都。洛陽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去探索洛陽的發展史的過程中也是探索中華民族發展,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過程。
除此之外,洛陽中作為多個朝代的政治中心也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都作為文化的中心。在從周朝時期的禮樂制度的發展,之後的儒家學說、道家學說,甚至是佛家學說的發展中都有重要的代表意義。所以可以說,以洛陽這一地理位置為代表的眾多學說的發展,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品格,相隨伴生的繪畫,書法,雕塑,音樂以及舞蹈等成就仍然熠熠生輝,它們書寫著中華民族的來路也指引著中華民族的發展。
㈡ 萬里茶道的介紹
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萬里茶道從中國福建崇安(現武夷山市)起,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從伊林(現二連浩特)進入現蒙古國境內、沿阿爾泰軍台,穿越沙漠戈壁,經庫倫(現烏蘭巴托)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全程約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陸路3280公里。茶道在俄羅斯境內繼續延伸,從恰克圖經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秋明、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幾個城市,又傳入中亞和歐洲其他國家,使茶葉之路延長到13000公里之多,成為名符其實的「萬里茶路」。2015年11月23日,張家口市火車北站、東榆林威遠台為「萬里茶道」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點。
㈢ 萬里茶道途經的城市包括是什麼
萬里茶道途經的城市有:武夷山市、南平市,上饒市、九江市、景德鎮市,益陽市、岳陽市、常德市,武漢市、咸寧市烏蘭巴托、秋明、莫斯科、聖彼得堡等。
萬里茶道是是古代中國、蒙古、俄國之間以茶葉為大宗商品的長距離貿易線路,是繼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
萬里茶道從中國福建崇安(現武夷山市)起,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從伊林(現二連浩特)進入現蒙古國境內、沿阿爾泰軍台,穿越沙漠戈壁,經庫倫(現烏蘭巴托)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全程約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陸路3280公里。
茶道在俄羅斯境內繼續延伸,從恰克圖經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秋明、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十幾個城市,又傳入中亞和歐洲其他國家,使茶葉之路干線總長13000 余公里,溝通了亞洲大陸南北方向農耕文明與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區域,並延伸至中亞和東歐等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萬里茶路」。
㈣ 河西走廊在什麼地方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河西走廊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
河西走廊現多指甘肅14個市州中的河西五市:酒泉,張掖,武威,金昌,嘉峪關。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是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地。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里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
河西走廊的經濟繁榮程度是僅次於長安、蘇杭。河西走廊商人古時以徽商、晉商、回商、江浙商人居多。
萬里茶道東起武夷山,黃山,湖北等,過長安、太原、晉中、呼和浩特、銀川中衛進入河西走廊而後穿過新疆穿越俄國、中東直至地中海,萬里絲綢路東起蘇州、杭州過長安到天水、蘭州入河西走廊穿過新疆穿越中東直至地中海沿岸。
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勝古跡燦若星河。20世紀中國四大文獻考古奇觀:故宮明清檔案、安陽甲骨、敦煌遺書、居延漢簡,後兩者都與河西走廊有關;被定為中國旅遊標志的馬踏飛燕,也從這兒出土,這里依舊保留著華夏族的農耕文明。
民族有漢、蒙古、藏、裕固、哈薩克、回、滿等近50個民族。以漢族為主,主要在綠洲區從事農業。藏族、裕固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則從事牧業。
㈤ 萬里茶道開辟時間比絲綢之路晚了多少年
在「行走在萬里茶路的歷史中」一文的開頭這樣寫道「對中國和俄羅斯歷史特別是商貿史來說『萬里茶路』絕對是個史無前例的重要事件。」可見,從17世紀的「萬里茶道」到現在的中俄油氣管道,中俄兩國的合作共贏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它是繼絲綢之路衰落後,東亞大陸上興起的又一條國際商路,雖然其開辟時間比絲綢之路晚了一千多年,但是其經濟意義以及巨大的商品負載量,是絲綢之路無法比擬的。
㈥ 萬里茶道距今多少年
它在公元17世紀出現了~但是具體的時間沒有準確的記載,看得出苗頭的是在1607年,荷蘭商人首次進口中國茶,由此歐洲海洋強國展開了「茶葉黃金」的爭奪。以這個日期為基準的話,距今有408年
㈦ 3萬塊湖北青磚茶回贈蒙古國,中國的茶文化是怎樣影響世界的
為了感謝蒙古國「千里送暖羊」的深情厚誼,12月8日,湖北省政府用1.5萬份共3萬塊赤壁青磚茶作為捐贈物資之一回贈給蒙古國,以表達對蒙古國政府和人民的感謝。
如今,有著悠遠歷史的青磚茶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喜愛,在目前種類繁多的茶葉市場,這種後發酵茶因其獨特的品質,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
人們品味著青磚茶,彷彿在領略異域的風情,傾聽遠古的聲音。
㈧ 「萬里茶道」八省聯合展覽在哪裡首展
12月27日上午,「萬里茶道」八省聯合展覽的首展在湖北省博物館綜合館開幕,來自萬里茶道沿線的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八省區的博物館和湖北省內多縣市文博單位的館藏文物共同描繪出「萬里茶道」的前世今生。
萬里茶道興盛於17世紀至20世紀初,起於福建武夷山,終點是昔日俄羅斯帝國的首都聖彼得堡,途徑今天的中、蒙、俄三國,是繼絲綢之路之後溝通歐亞大陸的又一條國際商路。萬里茶道這條貫穿中西、綿延萬里的茶葉之路深刻影響了沿途各地的商業和文化、工業和建築、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宗教。
㈨ 萬里茶道的「萬里茶路」第一鎮
位於閩贛交界地的江西鉛山河口鎮被譽為「萬里茶路」第一鎮。
2013年9月15日,來自閩、贛、湘、鄂、豫、晉、冀、蒙等8省、區的專家學者,齊聚「中俄萬里茶路」水陸樞紐之地——河南賒店古鎮,共商「中俄萬里茶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計。
大會提出將比照大運河、絲綢之路等線型文化遺產保護的辦法和措施,共同制定「中俄萬里茶路」的保護規劃和保護措施。並商定2013年11月,將由福建省文物局牽頭,召集沿線八省(自治區)文物局齊聚福州,商議將「萬里茶路」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㈩ 萬里茶道的陸路起點為武夷山市的哪個村子
一般認為,萬里茶道的陸路起點為中國福建省武夷山的下梅村,沿途集納福建、江西、安徽的茶葉運至漢口;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產區的茶葉也分別匯聚漢口。茶葉在漢口加工、分裝後,經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向北運輸,在時為中俄邊境口岸的買賣城/恰克圖完成交易,然後橫跨西伯利亞,抵達俄國莫斯科、聖彼得堡,再銷往歐洲各國。茶道在當時的中國境內約5300公里,俄國境內約8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