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2年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1%,這一數據意味著什麼
2022年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1%,這一數據意味著有很多人沒有找到工作,這些人會形成一些連鎖反應,影響當地的消費問題。因為疫情的問題有很多地方都採取了隔離的措施,而小型的公司很難能夠承受得了這樣的政策,所以最後就能夠倒閉,而那些員工都失業了。而且他們也無法立刻出去找工作,確實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每年考試競爭壓力都比較大。這些人沒了工作之後都想拿到“鐵飯碗”,他們不想再體驗被公司辭退的感受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考進體制內,那麼每一年的考試競爭力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趨於安穩狀態,喜歡呆在一個舒適圈內,沒有年輕人的朝氣蓬勃。
② 2022年中國失業率25%
大規模裁員。
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導致許多工廠、公司大規模裁員,經濟停滯不前,沒有發展盈利,只好裁員降低損失。
其中2022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在75%左右,畢業即失業的佔25%左右。也就是說960萬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中,有720萬人找到工作,有240萬人畢業即失業。
③ 5 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 5.9 %,比上月下降 0.2 %,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5 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 5.9 %。好多人有疑問,這個5.9%是怎麼來的?哪裡調查出來的數據?
延伸資料:
失業人口:年滿16周歲,在調查前一周內未從事任何未取得報酬或經營利潤的勞動,也沒有處在就業定義中的暫時未工作狀態(比如休假),且在3個月內採取了某種方式在努力尋找工作,且如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可以在2周內開始工作的人。
簡單來說,只要你在調查員上門前一周內從事了1小時以上的勞動並獲取了報酬,就屬於就業人口,自媒體和擺地攤都算哦;
失業人口的條件認定卻非常苛刻,主動躺平是肯定不能算失業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也不能算,被隔離失去工作也不算,因為你還沒有去找工作,只能算非勞動人口。
④ 5月16-24歲年輕人失業率18.4%,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部分年輕人同樣面對著就業壓力和失業壓力。
五月份,我國公開的各項數據,其中包括各年齡段的失業率。其中,最惹人矚目的是16歲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達到了18.4%。
與此同時,22歲左右的年輕人完成學業後,進入社會,尋找新的工作。可是,就業大環境隨時都在變化,一部分公司對員工的要求特別高。員工無法達到公司的標准,只能面臨著裁員。
此外,當年輕人遇到公司開除員工的情況時,可以申請雙倍賠償金或申請勞動仲裁。即便你在一家公司的工作時間並不長,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就受法律保護。
⑤ 中國失業率有多高
中國失業率是20.5%。
根據測算,目前我國新增失業人數可能已經超過7000萬,對應的失業率大概在20.5%。我國就業總體更加偏重第三產業,並且個體經營戶佔了很大部分,疫情中個體經營戶受影響較大。再考慮到服務業和可選消費需求的低迷,外需的大幅沖擊。
歐美防控新冠病毒的措施收緊後,經濟受到明顯沖擊,失業率大幅飆升。但從我國情況來看,一季度失業率相比去年年底僅小幅增加。
簡介
我國失業率和經濟形勢明顯背離。美國、歐元區的失業率都和經濟周期有明顯的負相關關系,而我國的兩套失業率指標和經濟周期的相關性都不高。
我國3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回落至5.9%,相比去年年底僅上升了0.7%,與其他各項經濟指標的大幅下滑不太匹配。
⑥ 16至24歲調查失業率達18.4%!年輕人失業與疫情有關系嗎
年輕人的失業與疫情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已經導致很多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影響,所以年輕人的就業崗位也變得越來越少。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講,雖然很多人本身有著大好年華,很多人也想在職場中創造個人價值,然而因為很多公司本身並不招人,所以年輕人群體的失業率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不能單單責怪年輕人本身工作不努力,而是需要分析為什麼年輕人會找不到工作,更需要真正幫助年輕人解決找工作的問題。
最後,我個人其實並不建議年輕人為了所謂的體面而去找一些光鮮亮麗的工作。以我個人來看,如果年輕人連基本的經濟獨立都做不到的話,年輕人需要放下脆弱的面子,最好能夠踏踏實實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年輕人能夠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之後,年輕人才能真正為理想而奮斗。
⑦ 中國失業率到底是多少
自從2020年1月新冠疫情以來,失業率開始高於5%。在過去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失業率一直高於5%。在2020-2月底,中國城鎮失業率達到了6.9%。2019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失業率在3.9%。
當前城鎮單位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比1999年提高了50%,說明工資的貨幣化程度大大提高了,沒有了更多的實物保障,失業人員對失業保險金的依賴度必定高於從前。因此失業保險待遇繼續盯住最低工資的做法已然不合時宜,亟須對《失業保險條例》做出相應修訂。
造成影響
失業率通過失業率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一般認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都是難以避免的,它們與經濟社會的總需求水平、與經濟周期無關。因此,它們也被統稱為自然失業。自然失業與總勞動的比率就是自然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一般被認為是經濟社會所難以消除的,因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總是存在的,它與周期性失業、經濟運行周期及總需求水平無關,因而是相對穩定的,是一個國家能夠長期持續存在的最低失業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失業率
⑧ 中國歷年失業率一覽表
(經濟觀察)中國穩就業蓄勢再加力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劉亮)面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一季度中國國民經濟開局總體平穩。就業方面,盡管受疫情沖擊影響,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披露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從就業看,盡管受疫情沖擊影響,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總的看,就業總體穩定的格局沒有改變。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5%,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點評就業數據時說。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分析指出,從數據上看,中國就業總量繼續修復。2022年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盡管低於2021年同期數據,但和2020年相比,就業數據在連續回升。
一季度中國就業實現總體穩定,但展望全年壓力不小。據官方預計,今年中國城鎮新增勞動力有約1600萬,創多年來新高。同時,高校畢業生預計有1076萬,也是歷年最高。
談到今年就業形勢時,付凌暉也坦言,今年以來,國際形勢確實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影響持續,對就業造成了一定壓力。
他分析稱,從月度走勢看,全國城鎮失業率有所升高。其中,3月以來,受國內疫情影響,部分人群就業難度增加,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這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有所增加,就業壓力有所加大。」
針對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官方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已作出指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官方多次提及穩就業,並強調各地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穩落實就業舉措,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最近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屢次強調就業的重要性。
官方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關注,不僅反映了今年解決就業問題的挑戰與壓力,同時還折射了今年穩增長目標的考量。
今年中國提出了5.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看來,這一目標的設定離不開就業因素的考量。
他分析稱,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按近幾年的經驗數據,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實現新增就業180萬到220萬人。因此,今年要完成1100萬新增就業目標,經濟增速就不能低於5%。
面對就業壓力,如何才能更好地穩就業,以實現穩增長?姚景源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穩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有了活力,經濟增長速度就能穩住,就能吸納就業。」
為幫助市場主體平穩發展,今年以來,官方已陸續出台了諸多「紓困工具」,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加以引導,向市場主體不斷注入活力和動力。展望後期,支撐就業的有利條件也在蓄勢發力。
據付凌暉透露,今年穩就業有不少有利條件,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會繼續顯效,疫情不利影響會逐步得到控制。今年政府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有利於企業紓困發展,穩定就業崗位。同時,創業創新發展態勢持續,有利於促進就業崗位增加;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也有利於就業市場供需銜接。
「下階段,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減負穩崗擴就業,積極穩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做好大學生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促進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付凌暉說。(完)
(中國新聞網)
","force_purephv":"0","gnid":"9c4b61c0d460593fe","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76b25a7a67a16ed.jpg","width":"600"}]}],"original":0,"pat":"mass_leader,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502877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64137866e23c43a4","src":"北青網","tag":[{"clk":"keconomy_1:疫情","k":"疫情","u":""},{"clk":"keconomy_1:就業","k":"就業","u":""},{"clk":"keconomy_1:國家統計局","k":"國家統計局","u":""},{"clk":"keconomy_1:中國","k":"中國","u":""}],"title":"中國穩就業蓄勢再加力歷年中國的失業率是多少? - : 30%
中國1981 - 1984年的失業率數值是多少 - : 1981年 439.5 3.8% 1982年 379.4 3.2% 1983年 271.4 2.3% 1984年 235.7 1.9% 第一個指標為城鎮失業人數(萬人),後一個數據位失業率
中國1978 - 2010年的失業率曲線圖 - : 只有城鎮等級失業率"年 份 Year" 登記失業率 Registered Unemployment Rate1978 5.3 1979 5.4 1980 4.9 1981 3.8 1982 3.2 1983 2.3 1984 1.9 1985 1.8 1986 21987 21988 21989 2.6 1990 2.5 1991 2.3 1992 2.3 1993 2.6 1994 2.8 1995 2.9 ...
中國近三年來的失業率統計 - : 2006年末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2007年末全國城鎮失業登記率為4.0%;2008年末全國城鎮失業登記率為4.2%
中國2009 - 2011年失業率都是多少?要詳細的 : 這個東西很難統計 以2008年為例:人保部的統計是4.9% ;社會科學院的數字是9.4%;主要原因是統計口徑的不同. 人保部主要是統計城鎮登記失業人口,而社會科學院是統計是抽樣調查的預計比例.但是一般都不包括失業的農村戶口的務工人員以及農村地區的失業人數, 統計失業率很難,很難,
2010年至2016年中國的失業率 - : 一般都在4%以下,算比較樂觀的情況!
中國從2010到2012的失業率統計? - : 2010————4.1% 2011————4.1% 2012的失業率要到2013年初才公布
求2001 - 2009年中國的就業率和失業率 - : 2007年的失業率是4%,就業率是96% 2009年中國1200萬人待業,2009年的失業率為4.3%
中國1999到2008年的失業率為多少?? : 中國歷年城鎮失業人數及失業率統計(1978--2003)(年末登記數)2003年12月31日採集年份城鎮失業人數(萬人)合計比上年增長(%)合計失業率(%) 失業青年 失...
求中國1952年到2010年各年度的GDP、失業率、CPI具體數據,部分年份部分數據缺失也可,但盡量全面~ - : 國內生產年 份 總 值按1970年價格計算1978 3548.21979 3816.91980 4116.2按1980年價格計算1980 4567.91981 4807.41982 5242.81983 5811.81984 6693.81985 7595.21986 8267.11987 9224.71988 10265.31989 10682.4...
⑨ 中國疫情失業人口
4月18日,國新辦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一季度國民經濟情況。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270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付凌暉表示,一季度,面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國民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分產業看,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106187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53037億元,增長4.0%。其中,農業方面,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豬牛羊禽肉產量2395萬噸,同比增長8.8%;工業方面,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2%、8.1%;服務業方面,一季度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2.5%,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5.1%,但3月份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接觸性聚集性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
消費、投資、進出口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增速有所不同。其中,消費受疫情影響較大,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59億元,同比增長3.3%;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33億元,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1.93%。投資和進出口保持了較快增速。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4872億元,同比增長9.3%;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94151億元,同比增長10.7%。
國家統計局還發布了居民收入、就業、物價等民生數據。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同比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504元,同比名義增長6.1%。
物價方面,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1%。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1.7%,鮮果價格上漲6.9%,鮮菜價格上漲3.7%,豬肉價格下降41.8%。
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其中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本地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6%;外來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6.3%,其中外來農業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9%。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7780萬人。
付凌暉認為,總的來看,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也要看到,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大,經濟發展面臨較多困難和挑戰。下階段,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持續穩就業穩物價,切實保障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