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最悠久的文化遺址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地方在張家口 泥河灣遺址位於河北陽原縣東部,桑乾河北岸,石匣里鄉境內,是國際標定的第四紀地層代表地點,其研究價值可與世界公認的人類起源地——東非的奧杜維峽谷相媲美,素被國內外地質和古生物工作者所公認,成為中國以至其他大陸進行地層對比的標准剖面。泥河灣標准地層記錄了第三紀晚期至第四紀地球演化和生物、人類進化的歷史,受到國內外地質、古生物、古人類及史前考古專家的極大關注。
1924年9月,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和桑志華在考察內蒙古薩拉烏蘇的返回途中來到張家口,會同美國地質學家巴爾博在泥河灣進行了短暫的地質考察。在科學報告中,巴爾博將盆地內的河湖沉積物命名為泥河灣層,從而拉開了泥河灣盆地科學研究的帷幕。從那一刻起至今80餘年,經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學者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在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乾河兩岸區域內,發現了含有早期人類文化遺存的遺址80多處,出土了數萬件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幾乎記錄了從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發展演變的全部過程。在我國目前已經發現的25處距今100萬年以上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存中,泥河灣遺址群就佔了21處。如此集中的早期人類遺存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泥河灣遺址群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各種石器總計達到數萬件。這些遠古的文化遺址分布面廣、內容豐富,囊括了古人類學、舊石器考古學、古生物學、第四紀地質、古地磁學、古氣候學和年代測定等多個學科,幾乎記錄了人類的起源和演變的全過程,是一個天然博物館,對探索世界早期人類的發展及其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泥河灣早期文化遺存的密度之高,年代之久遠,不僅在國內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特別是2001年馬圈溝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了距今約200萬年前人類進餐的遺跡,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起源地。泥河灣向人們昭示:人類不僅從東非的奧杜維峽谷走來,也有可能從中國的泥河灣走來。
② 中國四大古文化遺址是什麼
1、《殷墟甲骨》
殷墟是中國商朝後期王都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以殷都區小屯村為中心,橫跨洹河(今安陽河,注入衛河),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由殷墟王陵遺址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公元前14世紀,商湯的第九代孫盤庚即位後,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
直至帝辛紂滅亡的273年間,殷地一直是商朝後期的統治中心,因此商朝也稱殷朝。周武王伐紂滅殷後,從這里遷走大量殷民,商都逐漸荒蕪,成為一片廢墟,故名殷墟。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後經有關學者察訪,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實出土地點,即今安陽小屯村。192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長領導下正式開始考古發掘。
民國年間,這批有著重大歷史價值的檔案,歷盡了各種磨難。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將部分明清檔案約40萬件運到了台灣。在那兒,檔案受到了良好保護,並有專人整理研究。解放後,新中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改為檔案館,直接歸屬檔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檔案館將遺存各地的明清檔案全部接收回北京。我國現存明清各種檔案約計1000萬件。
③ 考古遺址距今年代最為久遠的是什麼
據說是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
④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遺跡在哪裡
1、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觀測天象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河南登封觀星台,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據專家介紹,觀星台始建於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距今已有730年歷史,觀星台在中國乃至世界天文科技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作用。
觀星台位於河南登封城東南十二公里的告城鎮周公廟內,距周公測景台20米。
2、最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址公園----興慶宮園,位於唐都長安外郭城東部的興慶坊(隆慶坊),這里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舊宅,玄宗未即位前曾與其兄弟居住於此。 興慶宮歷經擴建,佔地達2016畝,超過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築。
3、三星堆古遺址。在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另外還有長城、都江堰、雲崗石窟等等。
⑤ 中國最早的遺址排名
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引發了對殷墟的發掘。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它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1899年的一天,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達仁堂中葯鋪購得治療瘧疾的中葯。在其中的龍骨上,他意外地認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這樣被發現了。
殷墟對考古學的影響有以下五個方面
1、殷墟的發掘,是中國傳統金石學與西方田野考古學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近代考古學興起的標志。
2、殷墟宮殿區、王陵區的發掘,大批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的發現,引起了中外學術界的矚目,確立了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地位;
3、1931年梁思永在安陽後岡遺址「三疊層」的發現,第一次從地層學上劃分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與商文化的相對年代關系,為中國考古學的地層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4、殷墟發掘工地成為培養中國考古人才的搖籃,從這里走出了李濟、董作賓、石璋如、高去尋、梁思永、郭寶鈞、尹達、夏鼐、胡厚宣等中國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
5、殷墟的發掘,對20世紀初期以來,中國學術界在歷史研究中盛行的疑古之風作了正面回應。隨著商王朝的存在被考古學證實,中國學術界得以展開有關文記載中的「夏王朝」的探索。
這些遺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會生活狀況,同時也揭示了當時的文明程度和工藝水平。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該鼎於1939年在安陽武官村挖出,因無法搬運,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於是復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
⑥ 中國最長時間的考古遺址是在哪裡
中國最長時間的考古遺址是在殷墟。殷墟發掘,是中國考古事業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考古發掘。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自1928年科學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家AAAAA級景區。200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⑦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古代遺址在哪
中國最古老的觀星台遺址位於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闕伯台,又稱火神台,火星台。經有關專家考證和史料的記載,商丘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台遺址。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台。
我省另一處觀星台遺址位於鄭州所轄市登封告成鎮。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將「天池之中」的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具體包括觀星台,嵩陽書院,嵩岳寺塔,中嶽廟,會善寺,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我省河南是中華名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已經發現7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遺址。河南文物古跡眾多,截止2014年6月我省共有5項24處世界文化遺產。
(註:資料來源網路,大河網,網路圖片)
⑧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那麼中國最古老的城市遺址在哪
西侯度遺址是我國早期猿人階段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地質時代為距今約180萬年的更新世早期,是目前中國境內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文化遺址,位於山西省芮城縣西北隅中條山之陽的西侯度村。
從縣城驅車15分鍾就可到達遺址地。迎面而來的是高大的景區牌樓,兩條寬闊的大道的景觀風貌帶深邃、整齊。可以乘車長驅,也可以下車緩行。向前走過約3公里的長廊向左繞行是寬約30米,深近3米的護城河將城市緊緊包圍,護城河成為了重要的生命屏障。走過護城河,幾條青石板路綿延開去。
環視四周,會發覺整個遺址呈圓形,據說城的造型似乎源於太陽,原始人的崇拜,美好、吉祥,象徵圓滿的圖騰。還有一說是年老的城頭山之王為了一個叫姬的年輕女子所建,那是王的妃子,一個美艷絕倫的異族女子,王怕她會離了而去,於是將城的四面河灣環繞阻斷她離去的路。一邊是情愛,一邊是故鄉,姬只能每天日落時分隔河相望故土的方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也許這真的是故事,也或許這真的有發生。
⑨ 中國最古老的遺跡
中華文明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以上述到公元前2079年
,若按考古發掘可以到公元前6000---8000年(半坡文化,馬家窯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文化歷史很久遠了
簡言之:上下五千年不謂過.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