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乒乓球是從哪個國家何時傳入中國的
您好!
乒乓球是深受我國體育愛好者喜歡的項目,被稱為中國的「國球」,,之所以乒乓球能成為中國的國球,是因為乒乓球讓中國而贏得了歷史上中國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起源於英國的乒乓球,為何在中國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並成為中國的國球呢?
起源英國 來自日本
如果英國很少下雨的話,那麼乒乓球也許到現在也不會發明了。乒乓球的英國名字叫「桌上網球」,是19世紀末,一些英國大學生發明的。因為英國經常下雨,所以本來能在室外進行的網球運動,不得不放到了室內。他們以桌為台,書為網,酒瓶軟木塞為球,在桌上推來擋去,形成了桌上網球。這便是乒乓球運動的雛形。後來,這項運動在英國貴族中流行起來。
把乒乓球運動引入中國的,是上海四馬路(今福州路)上的一家文具店經理。他叫王道平,1904年他從日本購買了10套乒乓球器材。
回來後,為了推銷生意,他便自己學著打,然後拉上伙計一塊打。他把鋪面裝上透明的玻璃,讓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能看到。就這樣,當他賺到錢的同時,乒乓球運動在神州大地播下了第一批種子。
當時,乒乓球還算是一項時髦的貴族運動。好在當時的上海有不少外國人,所以這種「小資情調」的玩意兒,還是站住了腳。
承認中國 獲得尊重
應該說,國際乒聯對中國的態度,是乒乓球能夠成為中國國球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1935年,中華全國乒乓球協會成立。當年,國際乒聯主席蒙塔古曾電邀中國加入國際乒聯,並參加第7屆世乒賽,但由於經費無著落而罷手。
說到國際乒聯,不得不提到英國人蒙塔古(1905-1984年)。蒙塔古出生於英國貴族家庭,是「國際乒聯奠基人」。1926年,22歲的蒙塔古當選為國際乒聯主席後,在任時間長達41年之久。國際乒聯技術委員會主任姚振緒說:「他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曾獲得過列寧獎,被稱為英國的共產黨。他對中國人特別友好。他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後,國際乒聯是第一個邀請中國成為其成員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
當時的新中國,希望在各個方面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與認可。既然國際乒聯如此友好,我們就把乒乓球作為體育的一個突破口。第一代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乒乓隊,大家對中國乒乓球隊寄予了厚望。
世界冠軍 加速發展
1959年,第25屆世乒賽在德國多特蒙德舉行。中國運動員容國團獲得男單冠軍。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當好消息傳回國內時,整個中國沸騰了!
這個冠軍對中國意味著太多的東西:榮譽、尊嚴、自信。中國人把太多的希望與情感都濃縮在一個小小的銀球上。白色的乒乓球,帶動了當時5億多中國人奮發向上的干勁。
容國團奪金後,自然而然地帶動了乒乓球在中國的普及。而且,這種普及完全是發自群眾內心的渴望。
1961年,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進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舉辦的第一次世界大賽。中國隊在家門口獲得4枚金牌。這一次與乒乓球的零距離接觸,再次把中國的乒乓球運動開展,推向了一個新高潮、新階段。
1971年,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的政治堅冰,成為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話。小球震動了地球,也由此確立了它在中國政治領域內不可動搖的地位。
開銷不大 便於普及
當然,乒乓能夠在中國普及與開展,也與中國國情相吻合。因為許多項目的開展與普及,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這很容易解釋,為何中國不會有高爾夫的伍茲,也不會有F1車王舒馬赫,如果要中國拿出乒乓世界冠軍,倒可以組成一個加強排。
一塊排門板,兩塊磚頭,一根竹竿,弄堂乒乓賽的球台就這樣搭好了;下課鈴一響,相鄰兩張桌一並,兩個鉛筆盒一豎,「大王小王」的課間乒乓賽就此開始;甚至在地上用粉筆畫一張桌子,乒乓球賽也能照樣進行。
只要有一塊光板,一個「三等品」的球,你也能一個人玩得滿頭大汗。對牆,對天。
球不小心踩扁了,開水一泡,照樣能打;有本事的傢伙,不用開水,也能用手將乒乓球恢復原狀。真的壞了,也不要扔,手工課結束,壞掉的乒乓球變成了可愛的米老鼠。
前女子乒乓球世界冠軍曹燕華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父親買了一塊五元錢有膠皮的乒乓板給她。曹燕華激動得難以入睡。「學校體育課,打乒乓球全部是免費的。父親之所以給我買這塊板,是因為發現了我在乒乓球方面的天賦。當時一個月只有二三十元,如果沒有前途,怎麼會花這冤枉錢?」
乒乓球勾起了許多人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其實,乒乓球雄厚的群眾基礎,就是在那個時候,不知不覺間建立起來的。
隔網對抗 注重技巧
與田徑、游泳、賽艇、重競技等重體力項目有所不同,乒乓球是一項集體力、技巧、智力、意志為一體、非常適合亞洲人身體條件的體育運動。
東方人體型雖偏瘦,但動作敏捷、靈活,因此在技巧類的體育運動中,佔有一定優勢。有人戲說,隔網的體育運動,比較適合東方人,這裡面確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而且,越是對體力要求小,越是有利於亞洲人。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籍貫英國的乒乓球,在中國發育、壯大,並最終成為中國的「國球」,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❷ 乒乓球來自哪個國家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台,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實心橡膠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隨後改為空心的塑料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比賽用具。它是美國頭號持拍運動,有超過20萬美國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a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a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檯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乒乓球單人比賽原來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每局21分),2001年改為七局四勝制或五局三勝制(每局11分),所謂「局」,英文是Set。發球叫Serve。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❸ 乒乓球起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國球小知識
起乒乓球起源於英國。
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台,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實心橡膠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隨後改為空心的塑料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乒乓球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比賽用具,它是美國頭號持拍運動,有超過20萬美國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a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a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檯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乒乓球單人比賽原來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每局21分),2001年改為七局四勝制或五局三勝制(每局11分),所謂「局」,英文是Set,發球叫Serve。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變革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後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1926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正式成立,並決定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但都是木製的,球彈出後速度慢、力量小,沒有什麼旋轉技巧,打法也很簡單,就是把球在兩者之間推來推去。
1936年,第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舉行,大賽中出現了令人驚嘆的局面。男子團體冠軍爭奪賽,在羅馬尼亞和奧地利進行,比賽從星期天21時進行。孰料雙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於打法相同,雙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戰術,不肯輕易挑絆,而且企圖從對手的失誤中取勝。比賽進行到三時還是2:2。當地規定,公共場所必須在3時關閉,惹來了警察干涉,最終耗時31時奧地利才以5:4戰勝。
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採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時期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在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項次,占歐洲隊的一半。但這種球拍只能以製造下旋為主。人人皆此,磨來守去,即使奪得了冠軍也毫無意義。
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20世紀50年代初,奧地利人發明了海綿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於乒乓球運動。
1959年,容國團獲得了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後,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逐漸形成了以「快、准、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勝了遠台長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並連續獲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屆男子團體冠軍。中國近台快攻的優點是站位近,速度快,動作靈活,正反手運用自如,比日本遠台長抽打法又大大前進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技術水平位於世界最前列,乒乓球運動的優勢由日本轉移到中國。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同時,歐洲運動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取日本弧圈球技術和中國近台快攻打法之長,創造出適合於他們的先進打法,即以弧圈球為主結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蘭帕爾和約尼爾。以快攻為主結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為主要技術,用反手快撥快攻力爭主動,以正手拉弧圈球尋找機會扣殺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奧洛夫斯基等。這兩種打法的特點是放置較強,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迴旋餘地較大。乒乓球運動又推進到放置和速度緊密結合的新高度。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國際交往和學習研究的加強,各種打法互取長短,使乒乓球技術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和提高。比如,中國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結合弧圈球、橫拍快攻結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術,均有所發展和創新,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已擁有186個會員協會,是世界上較大的體育組織之一。
1982年,國際奧委會通過了關於從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決定,推動了乒乓球運動更快地發展。
「小球」變「大球」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隊囊括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後,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網加高等建議,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此後,乒乓球運動技術不斷發展,球速越來越快,旋轉越來越強,不少運動員對陣時回合減少;有時球飛如閃電,觀眾還未看清,勝負已經決出,削弱了乒乓球愛好者的興趣。
1999年在大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獲得四分之三多數票而被擱置。
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從而取代38毫米小球。
中國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號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乒乓球因為對場地要求不高,簡便易行所以在全國開展得比較好。1959年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讓世界矚目。國人振奮。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庄則棟和丘鍾慧分別獲得男女單打冠軍,中國隊也拿下了男子團體冠軍。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乒乓球開始在世界上稱霸,乒乓運動也長盛不衰。至2005年,共獲冠軍143.5枚,其中世錦賽100. 5枚,世界盃賽27枚,奧運會16枚。而且已有三次包攬世錦賽全部7個金杯,兩次包攬奧運會全部4枚金牌。這樣的成績足以自傲。
其次,乒乓球運動開展的條件不苛刻,可參與性強。男女老少都能打,天南海北都能打,室內室外都能打,有錢沒錢都能打。條件好的可用高級球台打,條件差的水泥球台也能打,沒有球台用幾張桌子拼起來也能打。天氣好在露天可以打,遇上大風大雪在一間不大的房間里就可以打。乒乓運動又是一項全身運動,健體健腦又健心。相對於足球籃球等運動,它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自己可控制運動量,非常有利於普及。總之,這項運動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得到了國人的普遍喜愛,普及程度很高。
多年來中國選手一直在乒乓球項目中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男子項目中的王濤、孔令輝、劉國梁,女子項目中的鄧亞萍、喬紅、王楠、張怡寧等冠軍球員群星璀璨。回顧中國乒乓球隊隊在歷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漢城奧運會2枚,巴塞羅那奧運會3枚,亞特蘭大奧運會4枚,悉尼4枚,雅典3枚……多年來中國乒乓球隊一直以「夢之隊」的姿態出現在奧運賽場上,乒乓球項目也是中國代表團最為穩固的奪金點之一。
❹ 這次奧運會乒乓球有哪些中國球員代表國外參賽分別代表哪個國家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不久前的一個周末,美國和加拿大最優秀的乒乓球選手雲集在加拿大溫哥華,展開了激烈的選拔賽,以獲得代表本國參加今年北京奧運會的資格。
在8位美國參賽選手中,只有一位是非亞洲血統,總共有5位選手出生在中國。在8位加拿大參賽選手中,有6位不是出生在中國,就是擁有中國血統。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在乒乓球運動上具有的優勢,令全球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但也帶來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放眼世界,幾乎所有乒乓球高手都是中國人。這一現象真讓人喜憂參半。
「中國人促使我們訓練更刻苦,水平也得到提高。」埃立克·歐文斯說,他是此次選拔賽中惟一一位美國本土出生的男選手,「但是,許多人的確不喜歡他們飄洋過海,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國家隊的成員。」
由於中國乒乓球頂尖高手太多,不少人便在近些年裡改變了國籍,以求能加入其他國家的國家乒乓球隊。美國等大多數國家都很歡迎這些人,因為是他們讓這些國家有機會參加重大國際比賽。在美國,許多人只有在下雨天才會在地下室里打乒乓球。然而這樣一來,面對充斥著中國球員的國家隊,數量本來很少的本土球迷變得越來越少了,而且這也有可能阻礙本土一流選手的發展。
在廣州上個月舉行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約有170位代表其他國家參賽的選手是中國人,約占參賽選手總數的1/4。連日本國家隊里也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而日本這個昔日的乒乓球強國與中國的關系一向很一般。美國把在今年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期望都押在了高軍身上:這位39歲的運動員曾在1992年的奧運會上,代表她的祖國中國獲得了一枚銀牌。
「如果你去觀看波蘭與法國的乒乓球比賽,你會發現都是中國人在打來打去。」丹·西米勒說。他是最近幾十年來在國際乒乓球界排名最前的美國本土球員之一,如今執教美國男子乒乓球隊。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今年2月通過了一項規定:要求中國球員在代表其他國家出戰前,必須在該國居住滿一段時間,具體計算方法則根據選手年齡而定。舉例來說,那些年齡為18~20歲的選手必須在入籍國居住7年,然後才能參加一些國際賽事;而年齡達到及超過21歲的中國球員,則永遠不能代表他國參加國際比賽。
這項規定將於今年9月生效,但並不適用於奧運會。不過,如果該項規定導致流向海外的中國選手有所減少,它可能會影響奧運會的乒乓球賽事。「必須行動起來培養年輕人,而不是僅僅從中國引進人才。」國際乒乓球聯合會規則委員會主席魯迪·斯波爾表示。
斯波爾承認,他的祖國奧地利也受到了這股風潮的影響,他本人也同時擔任奧地利乒乓球聯合會的主席。奧地利國家隊擁有在世界乒乓球女選手中排名第18位的劉佳,她12年前移民到奧地利,當時只有13歲,原因是她的母親認為她沒有機會入選中國國家隊。由於擁有劉佳以及其他幾位中國球員,奧地利在世界乒壇的排名一下子進入了前十名。
加拿大乒乓球協會負責人托尼·凱斯弗則認為此項新規定與全球化宗旨相抵觸,有非法的嫌疑。「如果你害怕引進二流的中國選手,那你怎麼去與最好的中國選手競爭呢?」他反問道。
惟一能與中國一爭高下的就是瑞典,尤其是傳奇球員瓦爾德內爾。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大約6年的時間里,瑞典選手贏得了許多勝利。其他各國也有一些選手打破了中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培養了如此眾多的乒乓球高手。
將代表美國出征今年夏季奧運會的高軍,曾在世界女子乒乓球選手中排名第三,當時她還在中國國家隊打球。她於1994年停止打球,移民到美國,但幾年前又重新拿起球拍。由於在她居住的馬里蘭州沒什麼對手,她
回到中國進行訓練。「中國選手與美國選手比賽的話,結果會是11∶0。」高軍說,「如果美國請一位中國選手上場的話,結果可能比較接近,你想看到哪種結果呢?」
❺ 乒乓球的發明人是誰
乒乓球是1904年傳入中國的,它並不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India)的英國海軍(navy)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
後來他們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
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
Ping-po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5)哪個國家乒乓球員來自中國擴展閱讀:
乒乓球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現在英國,當時是一項貴族運動。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
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台,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後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
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發明了貼有厚海綿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於乒乓球運動。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在乒乓球運動進入奧運會之前,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階段。
1980年,乒乓球被發明出來。
1952年,在孟買的世界錦標賽上,日本選手首次使用橡膠面的球拍,引起了轟動。
1952年,日本人佐藤博治成為第一個贏得世界冠軍的亞洲選手,這次冠軍預示著日後亞洲人對這項運動的主宰。
1954年,亞洲選手,特別是中國和日本選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發明的直拍握法。當時,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選手維克托-巴那使用的傳統握拍法。
1971年,這一年的4月13日,美國乒乓球隊到北京和中國隊進行了比賽,他們最後以1比13輸給東道主,但這次比賽開通了中美兩國的外交關系。
1981年,乒乓球作為奧運項目得到國際奧委會承認,盡管在此之前從未以表演項目在奧運會出現過。
1988年,乒乓球比賽在漢城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奧運會上。
1988年乒乓球首次進入奧運會,之後有了長遠的發展,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國際乒聯下目前已經有超過187個協會成員。
❻ 乒乓球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乒乓球運動起源於19世紀後期的英國,由英國貴族在社交場合在桌子上用羊腸線做成的拍面擊打球,英文稱為「Table Tennis」,即「台上網球」;後傳入日本,被稱為「卓球」;1904年前後傳入中國,根據其擊打時發出的聲音又稱為「乒乓球」。
中國乒乓球運動1904年從日本引進。
20世紀初葉,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不久,日本許多工商業紛紛到中國沿海城市設立商業機構,把大量的商品推銷到中國市場。於是乒乓球運動也隨著商業的交往以及日本工商業的頻繁往來傳入中國。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闆王道午從日本買回10套乒乓球器材。從此,乒乓球運動傳入中國。
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歐洲乒乓球運動的全盛時期(1926~1951年)
1926年至1951年共舉行了18屆世乒賽,參賽隊主要來自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獲得57.5項冠軍。這一階段,歐洲隊占絕對優勢。
日本隊稱雄世界乒壇時期(1952~1959年)
日本乒協於1928年加入國際乒聯,1952年首次參加世乒賽,一舉奪得4項冠軍。在第21屆至25屆世乒賽中蟬聯男團冠軍。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從歐洲轉到了亞洲。
中國乒乓球運動的興起(1961~1969年)
1959年,中國運動員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男單比賽中為中國奪得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世乒賽冠軍。1961年至1965年,中國隊又以獨特的打法,奪得11項冠軍。其中在1965年的第28屆錦標賽中,中國隊奪得了5個冠軍,達到了中國乒乓運動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高峰。
歐洲乒乓球運動的復興與歐、亞的爭奪(1971~1979年)
第32屆世乒賽上,瑞典男隊打破了亞洲保持長達20年之久的團體冠軍紀錄。中國隊在33屆和34屆世乒賽上重新奪回男女團體冠軍。
在第35屆世乒賽上,歐洲復興,匈牙利隊奪走斯韋思林杯;而南斯拉夫隊奪得男雙冠軍。
中國隊攀上世界高峰(1981年—1988年)
1981年,中國隊在36屆世乒賽上創造了世界乒壇55年來由一個國家包攬全部冠軍的空前紀錄。接下來的三屆世乒賽又連續3次奪得6項世界冠軍。
「世界打中國」(1991年—今)
自乒乓球項目1988年進入奧運會以後,歐洲乒乓職業化迅速發展,在41屆世乒賽上,歐洲男隊囊括了團體前5名。
在1995年天津第43屆世乒賽上,中國隊奪得全部比賽的7項冠軍;在44屆世乒賽上,中國男女隊再次保持榮譽,奪得6金。1999年第45屆世乒賽、第48、49、50屆世乒賽上,中國隊包攬全部冠軍。
中國乒乓的發展中國乒乓球運動被世界公認為是中國的「國球」。
自容國團1959年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至今,中國乒乓球隊近50年來在世界三大賽事中共為祖國奪取了100多個世界冠軍,並且囊括了4屆世乒賽、2次奧運會的全部金牌,創造了世界體壇罕見的長盛不衰的歷史。
乒乓球運動在我國已形成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良性循環。據統計,目前我國經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約1000多萬。
乒乓球比賽, 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