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核電站用濃縮鈾嗎如果用,那麼這些鈾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核電站用的都是濃縮鈾,只不過是低濃度的而已,天然鈾礦石含量實在太低,不濃縮根本沒法用的。
核電站不是直接用「濃縮鈾」,而是「燃料組件」和「燃料棒」。現在我們國內建成的和在建的核電站,技術來源堆型設計五花八門,大亞灣核電站一期是引進法國的,秦山核電站一期是自主開發的,二期是仿製大亞灣的,秦山三期是加拿大重水堆,田灣核電站是俄羅斯輕水堆,嶺澳又是法國輕水堆,然後有大規模引進西屋電氣的第三代AP1000,還有法國的EPR,最後我們自己還建了高溫氣冷示範堆,快種子增殖堆也試驗成功了,簡直是五花八門~~~
這么多核電站,當然不可能完全靠國內生產的供應,而且我們的鈾儲量也不是很多的,要積極進口的,我們主要從哈薩克和加拿大,納米比亞還有澳大利亞進口鈾,未來中國需要的鈾礦資源中,1/3國內供應,1/3國外找礦,1/3依靠進口。
㈡ 在中國鈾的價是多少錢一公斤
這東西只有鈾礦石,中國的不清楚,不過國際價格還是有的
現在鈾礦石的價格換算成人民幣是800000元/噸 ,都是按噸賣的,不可能賣你一公斤的。
㈢ 中國擁有多少核武器
中國擁有核彈頭約500枚。目前100枚核彈頭就可以將全世界毀滅一遍。中國的核武器雖然不多,但是用於核威懾已經足夠了。
㈣ 中國第一次核爆所用的濃縮軸來源是什麼啊,中國當時是自己進行武器級濃縮軸製造的嗎,是的話地點又是哪
濃縮鈾是當時的504廠製造的,現在叫中核工業鈾濃縮公司,在蘭州市。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從研製原子彈到成功的那段時間,唯一可行的工業規模分離鈾同位素的技術,並不是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氣體離心分離法」,而是根本不需要「提煉核材料的離心機」的「氣體擴散法」。
「氣體擴散法」的關鍵元件是「分離膜」,此膜的表面有大量十分微小的孔,鈾化物氣體通過這些小孔擴散出來。不同原子量的鈾化物氣體分子的擴散速度不同,根據這個道理,可以對鈾化物氣體分子進行同位素分離。
當時,只有美國、英國、蘇聯這三個國家掌握著製造分離膜的技術,但均被列為重點國防機密,嚴禁擴散。蘇聯還把這種分離膜稱為「社會主義陣營安全的心臟」。
據「兩彈功臣」鄒世昌先生回憶:「1960年8月,蘇聯專家撤走……錢三強說:『有人揚言,蘇聯專家走後,中國的濃縮鈾工廠將成為一堆廢銅爛鐵。其中關鍵之一就是我們不會製造分離鈾235的分離膜元件。這個技術是絕密的,不可能得到任何資料。黨和國家決定把研製分離膜的任務交給你們去完成。』1964年,符合要求的分離膜元件終於研製成功。試用結果表明,性能超過了蘇聯的元件。1965年,它通過了國家鑒定並於同年建成了生產廠,可以大批量生產,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獨立掌握濃縮鈾生產技術的國家。為我國的核工業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這項技術在1984年被授予國家發明一等獎。」
㈤ 中國生產濃縮鈾上市公司有哪些
沒有。生產濃縮鈾屬於國家軍工類項目,是不允許上市的。此外,與核能相關的上市企業有:1中核科技,0777 2東方電氣,600875 3蘭太實業,600328 4振華科技,0733 5奧特迅,002227 6海陸重工,002255 7自儀股份,600848 8閩東電力,0993 9哈空調,600202
㈥ 60年代中國如何分離濃縮鈾
提純濃縮鈾-235含量的技術比較復雜,因為元素的各種同位素,如同「孿生姐妹」,無論在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上都十分相似,採用通常的各種物理提純方法或者化學提純方法收效都甚微,代價卻很高。現時用來提純鈾-235的主要方法有氣體擴散法、離子交換法、氣體離心法、蒸餾法、電解法、電磁法、電流法等,其中以氣體擴散法最成熟,製造第一顆原子彈用的鈾核材料就是用這種方法製造出來的。所有這些提純方法,它們的工藝過程都比較復雜,辦廠投資高,運轉過程中消耗的能量也高;而且產量低,生產出的鈾核燃料成本大。因此,科學家一直在找新提純方法。現在,激光科學工作者提出用激光進行提純,或許這種方法能夠大大地降低生產鈾燃料的成本。
用激光提純、濃縮鈾-235的主要依據是激光有極好的單色性,以及各同位素原子的同位素光譜位移。各個同位素原子核含的中子數目不同,它們的能級發生所謂同位素位移,發射出來的光輻射波長出現差異,當然,相差的數值是十分小的。但是,激光的單色性很好,能夠做到用和某種同位素原子發射的光輻射波長相同的激光去激發其中的一種原子,而不會把其他同位素原子一起激發,亦即是說,用激光可以做到單獨把各種同位素原子中的一種激發到高能態,或者把它的原子電離。被電離的同位素原子再用電場就可以把它從同位素混合物堆中單獨「拉」出來,收集後就可以單獨獲得這種同位素。如果是把這種同位素的原子激發到高能級去的,我們便可以利用在高能級的原子和在基態的原子參加化學反應的活動能力不同,通過化學反應方法把它給分離出來。
用激光的方法提純濃縮鈾-235,比現有的各種方法都優越,生產設備可以大大簡化,生產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生產投資大約只有氣體擴散法的1/2,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只有氣體擴散法的1/10左右。所以,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開發這種鈾核燃料生產技術。美國從1977年就開始研究用激光提純濃縮鈾燃料,從實驗上證實了這種方法在原理上的可行性。1982年,美國能源部確定,今後使用激光來生產鈾核燃料。
用激光提純濃縮鈾-235的技術路線有兩條:一條稱為原子法,另一條稱為分子法。原子法提純時用的原料是經過提煉鈾礦得到的鈾塊。先用爐子把這鈾塊加熱到高溫,形成鈾原子蒸氣,在這鈾蒸氣裡麵包含有鈾元素的同位素鈾-234、鈾-235、鈾-238的原子。然後用在可見光波段的激光(比如用銅蒸氣激光泵浦的染料激光器)照射這鈾原子蒸氣。調諧激光器的輸出波長,讓它落在鈾-235的原子吸收譜線中心,使它單獨獲得激發或者電離。其後再使用其他物理方法便可以把鈾-235原子從同位素鈾混合氣體中分離出來。這條技術路線現在已經比較成熟,達到生產應用階段。分子法使用的原料是鈾的分子化合物(比如六氟化鈾)。用在中紅外波段的激光(比如波長16微米的激光)照射這種化合物,並且選擇的激光波長正好是讓鈾-235的這種化合物的分子獲得激發(或電離),再通過前面在原子法中用的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把含鈾-235的分子化合物從混合中分離出來,再對含鈾-235的分子化合物作化學分解反應,便可以獲得鈾-235。這條技術路線現在還未達到生產階段,不過,從發展的潛力來說,分子法比原子法優越。一方面是因為分子法分離時使用的原料是鈾的分子化合物,原料來源比較豐富;其次是在分離的工作過程中不需要加熱,而原子法則需要加熱到2000多度,使鈾原料形成蒸氣。高溫鈾蒸氣有很強的腐蝕性。因此分子法的生產設備會比較簡單,生產成本也相應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