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河的源頭在哪裡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黃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蜿蜒東流,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萊州灣)。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黃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山脈眾多,東西高差懸殊,各區地貌差異也很大。又由於流域處於中緯度地帶,受大氣環流和季風環流影響的情況比較復雜,因此,流域內不同地區氣候的差異顯著,氣候要素的年、季變化大。
(1)中國黃河的發源地是哪裡擴展閱讀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
隨著公元15世紀30年代全球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Ⅱ 中國黃河源頭在哪裡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中國黃河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2)中國黃河的發源地是哪裡擴展閱讀:
黃河源頭位於位於青海的腹地。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乾涸,而卡日曲最長是以五個泉眼開始的,流域面積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幹涸,是黃河的正源。
古宗列曲,僅有一個泉眼,是一個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的橢圓形盆地,內有100多個小水泊,似繁星點點,又似晶瑩的粒粒珍珠。
1978年夏天,國家組織河源考察隊,伸入河源地區實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區西部,有3條河流匯入星宿海,它們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約古宗列曲的一條支流。
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較約古宗列曲長近30公里,流域面積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確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的依據較為充分。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腳下幾個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萬里觸龍門」的黃河最初水流。
參考資料網路-黃河源頭
Ⅲ 黃河的發源地在哪
黃河的發源地為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海拔在4600~4800米之間,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黃河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原因。
黃河簡介
黃河,是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其流域面積,《人民網》載:約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網站《黃河網》則記為: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懸殊,季節氣溫變化分明。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巴顏喀拉山脈簡介
巴顏喀拉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中部偏南,舊稱巴顏喀喇山。巴顏喀拉(喇)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黑)色的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
巴顏喀拉山脈屬褶皺山,西北——東南走向。西接可可西里山,東接松潘高原和邛崍山。全長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年寶玉則海拔5369米,其餘的著名高峰還有巴顏喀拉(藏名勒那冬則)海拔5267米,雅拉達澤山海拔5202(一說5442)米。為黃河與長江河源段的分水嶺,也是黃河源地。北坡平緩,南坡深切,多峽谷。山麓有約古宗列盆地。
Ⅳ 黃河發源地在哪
黃河的發源地,長度,流經省份,匯入地點分別如下:
1、黃河的發源地: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2、黃河的長度:全長約5464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3、黃河流經省份: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
4、黃河的匯入地點:最後匯入渤海。
(4)中國黃河的發源地是哪裡擴展閱讀:
1、河是一種自然形成的水道,通常是淡水,可能從冰川,較高的地勢發源,流向較低地勢的海,洋,湖,地下縫隙,或者另一條水道。或者因為中途水流入量比蒸發量小或者沒有遇到其他水體而乾涸殆盡。
2、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3、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
4、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伊河、大汶河等。
Ⅳ 黃河的發源地在哪裡
黃河的發源地在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
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是中國的第二長河。
黃河流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藍田猿人"化石的發現證明,遠在五、六十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現今陝西藍田縣一帶生活。
洪水特徵
黃河上游洪水多發生在9月,主要來自蘭州以上,蘭州洪水主要來自貴德以上。由於降雨歷時長,強度小,加之蘭州以上植被較好,草地、沼澤等對降雨的滯蓄作用較強,形成黃河上游洪水漲落平緩,洪水歷時較長,洪峰較低,洪水過程線呈矮胖型。
蘭州站一次洪水歷時平均為40天,最長可達66天,最短也有22天,實測洪峰流量一般為4000~6000立方米每秒。
龍羊峽至蘭州河段洪峰流量一般是沿程遞增的,特別是洮河、湟水等較大支流匯入後,流量增加較為明顯。
但是蘭州以下至內蒙古自治區河口鎮,由於黃河流經流域內最乾旱的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僅150~300毫米,汛期加水也很少,與蘭州以上洪水遭遇的機會也不多,加之寧蒙河套平原河道寬淺,河槽調蓄作用較強,灌溉耗水和河道損失較大,雖然流域面積增加了16萬多平方公里,但洪峰流量與洪水總量卻往往有較大削減,一般可削減20%~25%。
Ⅵ 黃河的發源地是什麼
黃河的發源地是: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
黃河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農業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的地質影響: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Ⅶ 黃河的發源地在哪裡
中國是農業大國,泱泱五千年歷史由它培養而來,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文化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就倍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關注。黃河需要大家不斷的去探索,探索母親河的源頭,真正去了解黃河的歷史印記。那麼黃河的發源地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