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是哪些
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介於江浙兩省之間,有「包孕吳越」之稱。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三萬六千頃湖水彌漫,七十二峰島嶼散立,自然風光秀麗雄渾。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太湖,古稱震澤、縣區、五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古稱三萬六千頃。太湖湖岸線長393公里,東西寬55.9公里,南北寬68.5公里。湖中有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湖山峰、半島,號稱「七十二峰」。湖中盛產銀魚、白魚、梅鱭魚和蝦、蟹等水產,周圍土地肥沃,被稱為「魚米之鄉」。
無錫瀕臨太湖北半圜,佔有太湖山水組合最美麗的一角。南屏馬跡、北枕龍山,湖中多島、沿湖多山,山長水闊,以「太湖佳絕處」的美名而著稱。
巢湖,古稱南巢。地處皖中,襟湖帶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東方日內瓦」之譽。
我國第五大淡水湖棗巢湖,方圓800里,是皖中著名的旅遊勝地。它煙波浩渺,白帆點點,宛如一隻碗夾在長江和淮河之間。湖中央有姑山,姥山兩個島嶼,湖四周有半湯,香泉,湯池,三大溫泉和太湖山,雞籠山,冶父山,天井山四個國家森林公園,還有仙人,紫薇,王喬,華陽,伯山五大溶洞。這些天然奇觀,點綴著巢湖沿岸,猶如「眾星捧月」,組成了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原是泄水不暢的窪地,後瀦水成許多小湖。在我國秦漢時代,它們被稱為富陵諸湖。其中以洪澤湖最大,面積2069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古稱破釜塘。
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亘在湖邊的水上長城。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岳陽樓下的洞庭湖是遠古時代雲夢澤的遺跡,它的湖面十分寬廣,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雖然現在它的面積比以前已經小了一倍,但它仍是全國的第二大湖泊,煙波浩淼、水天一色,范仲淹稱它「銜遠山、吞長江,浩浩盪盪,橫無際涯。」
游洞庭湖不能錯過三江口,湘江、荊江和洞庭湖一起在那裡匯入滾滾長江,看了令人心胸開闊。此外,君山島、香爐峰和千畝荷花盪也很值得一看。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九江至湖口的江湖相接處,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長江水量的調節器。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南部最寬處達78公里,北部僅寬3-5公里,猶如巨大的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以永修縣的松門山為界,鄱陽湖又分為南、北兩湖,北湖位於湖體之西北,亦稱西鄱湖或落星湖,南湖地處湖體之東海,又名東鄱陽湖,或宮亭湖。由於受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園芳草碧,梅黃煙雨中,楓紅送暑歸,翠竹返飛雪」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宮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
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蠡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蠡澤大舉南侵之前,低窪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後被淹入湖中,而位於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鍾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遊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遊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遊線。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傑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口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入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騰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泰山景區分麗、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麗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此處林木蒼郁,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於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里坦途綠蔭,溪深谷幽。
岱廟:岱廟位於泰安城內,南起泰安門、通天街,北抵泰山盤道、南天門的中軸線,為歷代封建帝下到泰山封禪時舉行大典的場所。從秦、漢起歷經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廟主殿天贓殿為我國王大官殿建築之一,始建於北來。殿內正中奉把「東岳泰山神」像,殿壁繪「東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畫,東為出巡,西為返回,畫面以儀仗人物為主,場景陣勢浩大,人物生動逼真。壁畫長62米,高3.3米。殿東漢柏院內有五株漢柏,傳為漢武帝於植。岱廟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餘塊,多藏於漢柏院內。大殿前還有秦始皇的無字碑。院北東御座是帝王來泰山封禪時休息的地方。北廳陳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內有秦李斯小篆《泰!11刻石》。岱廟實為歷史文物、詩文、繪畫、書法、雕刻藝術之綜合博物館,而碑刻藝術之書法,可謂集我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登泰山有東西兩路,一般從東路上山至極頂,再回到中天門,循西路的公路下山。東路從岱宗坊開始,至極頂共有9千米,上山蹬道計6293級石階。中天門是遊人小憩或食宿之處,這里還有索道可直上岱頂月現峰。
華山位於華陰縣境內,為五嶽中的西嶽。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峰是華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頂有朝台可以觀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陽峰。北峰也叫雲台峰,山勢崢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南面山嶺,電影 《智取華山》即取材於此西峰叫蓮花峰, 峰頂有一塊「斧劈石」,相傳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里。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海拔2083米,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松翠柏,林木蔥郁,峰東有凌空飛架的長空棧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
華山山路奇險,景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勝景,從華山腳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風光幽靜,山谷青翠,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里有一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膽小的人就在此停住,准備往回走了,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華山險峰上更美的風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納一人上下,370多個石級,非鐵索牽挽,難以攀登。過千尺幢經百尺峽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夾於陡絕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道路,有570多個石級,其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連猴子都發愁,說明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過了猢猻愁就到了華山北峰。
南嶽衡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中華壽岳」、「五嶽獨秀」、「文明奧區」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年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
中華壽岳 南嶽壽文化源遠流長,《星經》載:南嶽衡山對應星宿28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南嶽故名「壽岳」。宋徽宗在南嶽御題「壽岳」巨型石刻,現仍存於南嶽金簡峰皇帝岩。康熙皇帝親撰的《重修南嶽廟碑記》首句即為:「南嶽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岳。」再度御定南嶽為「壽岳」。歷代史志也常以「比壽之山」、「主壽之山」等敬稱歷代南嶽衡山。《辭源》釋「壽岳」即「南嶽衡山」, 南嶽因而譽稱「中華壽岳」。
歷史悠久 南嶽始封於唐虞,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相傳堯舜禹來此祭祀社稷、巡疆狩獵;大禹曾在此殺馬祭告天地,得「金簡玉書」,立「治水豐碑」,現留下白馬峰、金簡峰和禹王城等古址。古今往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熹、王船山、譚嗣同、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田漢、陶鑄、胡耀邦、喬石、朱鎔基等歷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在南嶽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崖石刻,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之一。
五嶽獨秀 南嶽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舉,歷來是人們旅遊、避暑勝地。景區自然植物1200多種,9處原始森林,其中珍貴樹種150多種,有東晉時代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藻莢、富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以其高、奇、深、秀」自古贊譽為南嶽「四絕」。南嶽四季景色宜人,春賞奇花、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南嶽衡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中華壽岳」、「五嶽獨秀」、「文明奧區」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年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
中華壽岳 南嶽壽文化源遠流長,《星經》載:南嶽衡山對應星宿28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南嶽故名「壽岳」。宋徽宗在南嶽御題「壽岳」巨型石刻,現仍存於南嶽金簡峰皇帝岩。康熙皇帝親撰的《重修南嶽廟碑記》首句即為:「南嶽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岳。」再度御定南嶽為「壽岳」。歷代史志也常以「比壽之山」、「主壽之山」等敬稱歷代南嶽衡山。《辭源》釋「壽岳」即「南嶽衡山」, 南嶽因而譽稱「中華壽岳」。
歷史悠久 南嶽始封於唐虞,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相傳堯舜禹來此祭祀社稷、巡疆狩獵;大禹曾在此殺馬祭告天地,得「金簡玉書」,立「治水豐碑」,現留下白馬峰、金簡峰和禹王城等古址。古今往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熹、王船山、譚嗣同、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田漢、陶鑄、胡耀邦、喬石、朱鎔基等歷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在南嶽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崖石刻,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之一。
五嶽獨秀 南嶽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舉,歷來是人們旅遊、避暑勝地。景區自然植物1200多種,9處原始森林,其中珍貴樹種150多種,有東晉時代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藻莢、富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以其高、奇、深、秀」自古贊譽為南嶽「四絕」。南嶽四季景色宜人,春賞奇花、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南嶽衡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中華壽岳」、「五嶽獨秀」、「文明奧區」著稱於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年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
恆山,人稱北嶽,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
北嶽恆山,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恆山,號稱 108峰,東西綿延 150公里,橫跨晉、冀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亘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
恆山主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海撥2016.8米,山高為五嶽之冠。恆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遊人。
據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恆山,看到這里山勢險峻,峰奇壁立,遂封恆山為北嶽。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恆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覽過恆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恆山的詩章。
西漢初年,恆山就建有寺廟。現在飛石窟內的主廟,是始建於北魏,又經過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築。明、清時恆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可惜後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
恆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恆山隱居潛修的。
Ⅱ 中國五大名湖都有什麼
1.鄱陽湖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4125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鄱陽湖旅遊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嶼和7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鄱陽湖候鳥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世界上現有白鶴大約為4000多隻。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是白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
(2)中國5大湖哪個景色美擴展閱讀: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五大淡水湖,本應是「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的景象。
然而,受奪湖造陸、工業入侵、人為阻水、酷捕濫撈和農村污染等多向威脅,加上一些地方限制開發性條款少、「開發性條款」多,基層政府對污染新源頭管控不力,「五大湖」富營養化等問題痼疾難除,「五大湖」生態向好「大拐點」尚未出現,環境惡化的狀況仍未「轉勢」。
Ⅲ 中國五大湖
中國五大湖:
青海湖。青海湖古稱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為「青色的湖」。在青海省東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間。系斷層陷落所成。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喀納斯湖。變幻莫測的水,高大挺拔的山,蔥蘢的樹,燦爛的花,童話中的小木屋,神秘的大水怪,「蘇爾」葦笛天籟般飄盪。淡淡的霧靄和裊裊的炊煙,籠罩在這片「最後的凈土」上;
納木錯湖東南的扎西半島。納木錯,是藏語「天湖」的意思。它位於西藏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兩縣之間。湖南是雄偉壯麗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北側是起伏和緩的藏北高原;
長白山天池。長白山最著名的景點是天池,不到天池等於沒到長白山。天池是火山噴發自然形成的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之源;
西湖。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西湖景區由一山、兩堤、三島、十景構成。
(3)中國5大湖哪個景色美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地理》發布的中國最美的五大湖:中國傳統上「五大湖」分別是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江蘇的洪澤湖和安徽的巢湖,這五大湖集中分布在中國東部人口稠密的地區,而且全是淡水湖。
Ⅳ 中國五大湖分別是哪幾個,五嶽又是指哪幾個
1、中國五大湖分別是江西省的鄱陽湖、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蘇省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省的巢湖。
2、五嶽分別是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拓展內容:
三山五嶽,成語,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今有黃山、廬山、雁盪山新三山的說法;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於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岳地處黃河附近,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新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展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Ⅳ 中國最美五大湖的介紹
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是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中國最美的五大湖評選結果:青海湖(青海)、喀納斯湖(新疆)、納木錯(西藏)、長白山天池(吉林)、西湖(浙江)。
Ⅵ 中國五大淡水湖是哪五個
1、江西省的鄱陽湖
2、湖南省的洞庭湖
3、江蘇省的太湖
4、洪澤湖
5、安徽省的巢湖
淡水湖(Freshwater Lake)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的淡水湖大多位於高山或內陸區域,沒有明顯的河川流入和流出;開放式的淡水湖面積可能相當大,湖中有島嶼,並有多條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為水源可以更新補充,淡水湖的水鹽分很低。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淡水量最大的是貝加爾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3914km²),其次是洞庭湖(2625km²)、太湖(2338.1km²)、洪澤湖(2069km²)、呼倫湖(2043km²)、巢湖(769.5km²)、高郵湖(760.67km²)。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是丹江口水庫,也是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
(6)中國5大湖哪個景色美擴展閱讀
鄱陽湖
鄱陽湖,古稱彭澤。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在洪水位21.69米時,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雨季時面積達3914km²,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
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經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注入長江。它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通長江,它南寬北窄,象一個巨大的葫蘆系在長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超過了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總流量,是長江水流的調節器。
鄱陽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美,湖中有大量長江流域的珍貴魚類漫遊,每年還有許多珍貴的鳥類棲息在這里,使得鄱陽湖的風景顯得更加宜人。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
,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2625km²,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km²。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
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後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
太湖面積2425km²,湖岸線長達400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太湖地處江南水網的中心,河網調蓄量大,水位比較穩定,利於灌溉和航運。太湖流域總面積36500km²,人口3400萬,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佔全國1/8的國民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鄉鎮工業發達,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淡水魚業產值也佔有較高比重。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
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1576.9km²。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是我國平原水庫型湖泊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巢湖
巢湖,古稱南巢。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地處安徽省合肥市,襟湖帶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東方日內瓦」之譽。面積769.5km²。有杭埠河、豐樂河、上派河、南淝河、柘皋河等注入,湖水經裕溪河入長江。有蓄水、灌溉之利,並以產銀魚著名。
巢湖方圓800里,是皖中著名的旅遊勝地。它煙波浩渺,白帆點點,宛如一隻碗夾在長江和淮河之間。湖中央有姑山,姥山兩個島嶼,湖四周有半湯,香泉,湯池,三大溫泉和太湖山,雞籠山,冶父山,天井山四個國家森林公園,還有仙人,紫薇,王喬,華陽,伯山五大溶洞。這些天然奇觀,點綴著巢湖沿岸,猶如「眾星捧月」,組成了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
巢湖是一個區位獨特的地方。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很少有哪個城市能像她這樣,襟江而又擁湖。大江大湖在這里交匯,江南江北文化在這里集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她造就為江北的「魚米之鄉」,歷史的煙雲賦予她豐富的名勝古跡,長江巢湖之水哺育出一輩又一輩歷史名人,為今天的巢湖留下了珍貴的自然和歷史遺產。
高郵湖
高郵湖又稱珠湖、璧瓦湖,位於江蘇省高郵市,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水域總面積為760.67km²,水位5.55米時,風光秀麗的高郵湖屬淺水型湖泊,還有野鴨、白鷺等多種野生水鳥。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鷯、丹頂鶴、白鷺也在此繁殖越冬。
高郵湖因水位高於運河而稱為懸湖,若干小湖,其中較大的有珠湖、甓社湖、平阿湖等36湖泊,且湖湖貫通,總面積760.67km²(其中水面積648km²、葦灘和堤壩面積112.67km²,高郵湖在高郵市境內水域面積431.5km²占高郵湖總水域面積的60%)。為淮河入江水道。水面寬廣,環境優美,物產豐富。高郵湖蟹是著名的品種之一,魚蝦的產量也很大。規劃中的江蘇二十幾個城鄉旅遊景點之一的漁家樂水上樂園將給高郵湖更添風采。
高郵湖濕地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目前已知植物153種,其中水生植物53科131種,野生動物122種,其中省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13種,魚類63種,浮游生物中有浮游植物計7個門類35科,浮游動物計四大類45科159屬。
洪湖
洪湖,湖北省第一大湖。位於省南部長江與東荊河間的窪地中。湖面高程25米,面積413km²。東西兩側與長江相通,是魚類繁殖的良好場所。湖區南部黑魚灣至螺山一帶每年冬季雁鴨麇集,水禽資源豐富。用野鴨羽毛製成的羽毛扇為洪湖地區傳統手工藝品。
微山湖,亦名南四湖,位於中國山東、江蘇交界處的微山縣,由微山湖、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四個彼此相連的湖泊組成。
微山湖南北全長230公里,寬6.8公里至27.6公里,周長451公里、總面積為1266平方公里,可控蓄水量為17.3億立方米,最大庫容量47.31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7米,汛期最深為3米。流域面積31700平方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全湖南北,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狹義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微山湖湖腰建成了攔湖大壩的下級湖,同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構成廣義微山湖。
Ⅶ 中國最新五大淡水湖排名
中國的五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分別是江西省的鄱陽湖、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蘇省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省的巢湖。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鄱陽湖旅遊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
(7)中國5大湖哪個景色美擴展閱讀:
1、鄱陽湖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2、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3、太湖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4、洪澤湖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地理位置在北緯33º06′—33º40′,東經118º10′—118º52′之間,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
5、巢湖
巢湖位於皖中,地屬合肥,連淮通江,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2公里,常年水域面積約760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宛如一面寶鏡鑲嵌在江淮大地,有「八百里湖天」之稱,為巢湖國家風景名勝區主體區域 。
Ⅷ 中國五大湖是哪五大湖
中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
太湖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區屬江蘇省.是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處於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