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杜仲橡膠產量是多少

中國杜仲橡膠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15 02:22:51

1. 99畝橡膠樹一個月產量是多少

低迷的橡膠市場令膠農無奈棄割,甚至轉種檳榔、瓜菜等其他經濟作物。記者近日在海南調研發現,由於膠價跌破膠農心理價位,「棄割」現象十分普遍,一些地區「十戶九棄」,致使2014年民營膠產量大幅下滑。

橡膠屬於大宗商品,中國橡膠種植面積達1710萬畝,年產量86.48萬噸,但依然沒能擺脫大量依靠進口的現狀,橡膠產業依舊有80%依賴進口。在「熊市」背景下,2012年以來,膠價跌逾七成,不止中國膠農遭受跌價之痛,泰國等主產國亦慘遭損失。低價已經迫使泰國、馬來西亞等橡膠主產區產量下滑,預計供需狀況將慢慢得到修復,膠價也有望逐漸企穩。

「倒下」的橡膠樹

2015年1月5日,海南的冬天也泛著一絲寒意,記者來到距離海口市50公里的定安新竹鎮。位於海南島的中部偏東北,東臨文昌,這里是海南橡膠主產區。

車行在山村裡的一條泥濘小路上,時不時可以看到兩旁被台風吹倒的橡膠樹。與記者同行調研的鄉鎮幹部說,以往台風過後馬上會把倒下的橡膠樹扶起來,但這一年,樹倒不倒膠農幾乎不關心了。

不止「棄扶」,「棄割」也成為了當地的普遍現象,僅以農業大縣——定安縣新竹鎮來說,原本一年可以割膠8個月,2014年僅割1個月,且26000畝膠林開割面積只一半左右。

在新竹鎮祿地村的一處橡膠林,記者看到,舉目望去橡膠林雜草叢生,灌木差不多有半人高

「2012年,半成品膠收購是37000元/噸,2013年,民營膠平均15000元/噸,今年成品膠才9000元/噸,半成品膠只有6000元/噸。」這位年過五十的村幹部解釋道。

他指著背後的一片片膠林說,這里主產橡膠,也種一些檳榔和瓜菜,但今年橡膠都沒人願意割,又辛苦還賺不到錢,鎮裡面一些村子開始引導村民種植其他作物,比如瓜菜等。據了解,在海南當地,割膠時間一般為凌晨3時至早間10時,每天一次只割一刀。

該村民告訴記者,一棵橡膠樹從種苗到開割,如管理完善,需6年時間便可開割,期間成本大概為100元一棵,一旦開割,除人工割膠成本外,橡膠樹將不需更多其他成本。

「7元左右一斤,膠農就割,要是5元一斤,只有困難戶才會割。今年跌到3元一斤,按一棵橡膠樹年產6斤膠,400株橡膠樹的收入才7200元,割八個月才賺這么點錢,2個勞動力外出打工兩個月就賺來了。」這位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2. 橡膠樹一年能產大概多少橡膠

一般橡膠產量是以干膠算的,正常新品種6年開割,前兩年產量不高,每株大概日產半斤膠水,含量25%的話就是產0.125斤,8到12年的樹最高產,日產1斤到2斤之間,干膠含量在25%到30%之間。
以上以2天割一次的算,如果3天割一次,產量會高一點,膠的含量也會高上3到5個百分點,橡膠樹品種不同產量略有差異。

3. 中國橡膠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年多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給世界橡膠工業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影響,許多發達國家的橡膠消耗量都有大幅下降,唯獨中國逆勢而上,呈現一枝獨秀的亮麗風景,全球橡膠工業的重心也正向亞洲轉移。
權威機構IRSG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世界橡膠消耗量為1577.1萬噸,同比下降10.6%;產量為1574.2萬噸,同比下降10.1%。世界前10位橡膠消耗國中,中國橡膠消耗量為601.1萬噸,增長20.1%,佔全球的38%;美國為151.1萬噸,下降26.8%;日本為108.3萬噸,下降29.7%;印度為90.2萬噸,增長2.2%;巴西為50.7萬噸,下降24.3%;德國為44.5萬噸,下降26.2%;韓國為40.3萬噸,下降23.8%。

在橡膠生產方面,中國的表現也引人關注。前三季度中國合成橡膠產量為212萬噸,同比增長23.3%,佔世界的23.7%;美國為145萬噸,下降21.3%;日本為91萬噸,下降27.8%;韓國為82萬噸,增長5.1%;俄羅斯為73.2萬噸,下降22.1%。中國天然橡膠產量增長12.5%,以41萬噸超過越南前進至世界第5位。位居世界第1~4位的分別是泰國,214.9萬噸,下降8.9%;印尼,198.7萬噸,下降7.3%;馬來西亞,61.8萬噸,下降29.2%;印度,53.6萬噸,下降10.8%。

估計2009年全年世界橡膠實際消耗量可達2060萬噸左右,比上年下降9.1%;橡膠產量2090萬噸,下降8.4%。全球橡膠工業在遭到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後,將進一步向亞洲新興國家地區傾斜。目前亞洲已成為全球橡膠生產和消耗的中心地區。世界前10位橡膠消耗國亞洲已佔到7家,消耗量佔到60%以上;前10位合成橡膠生產國一半在亞洲,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8%,僅中日韓三國就佔45%;天然橡膠生產92%集中在亞洲,而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國又占至全球的70%。

2009年中國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機陰霾,GDP增速達到8.7%,汽車產銷量超過1370萬輛,更給橡膠工業帶來新的生機。2010年將是中國橡膠工業迎來更大發展機遇的一年,橡膠消耗量有望接近700萬噸。

2010年中國合成橡膠產能將超過300萬噸。齊魯石化新建的10萬噸/年乳聚丁苯橡膠裝置已投產,合計能力達30萬噸/年;蘭州石化除10萬噸/年的新乳聚丁苯橡膠投入運行之外,又有5萬噸/年丁腈橡膠裝置建成;巴陵石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膠(SBS)由年產12萬噸/年能力擴至20萬噸/年,總產能為23萬噸/年;新疆獨山子石化新建的18萬噸/年裝置開始生產,總產能為23萬噸/年;四川的15萬噸/年順丁橡膠和遼寧撫順的20萬噸/年乳聚丁苯橡膠即將建成;山西合成橡膠在原有3萬噸/年氯丁橡膠生產線基礎上,又新添了3萬噸/年新裝置。此外,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膠5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和申華化學南通的5萬噸/年順丁橡膠新裝置也加入了生產行列。

與此同時,中國天然橡膠產量今年有望達到65萬噸,橡膠種植面積由3年前的68萬公頃擴大至93萬公頃。
中國企業走出去種膠也開始取得很大成果,以雲南橡膠投資有限公司為首的大小30多家企業在寮國和緬甸建設天然橡膠園,廣東、海南農墾企業也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投資建設天然橡膠園,數量已達30~40家。僅海南農墾橡膠有限公司一家在境外的種植面積即有20萬畝,每年可加工天然橡膠2萬噸。此外,中國主要輪胎生產基地山東,為謀求輪胎原料的自供比,也在產膠國投資自建橡膠園。
國內外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正在由世界橡膠工業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橡膠工業強國,市場前景可期

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不僅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而且向採掘、交通、建築、機械、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橡膠在國民經濟中是一種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戰略性物資。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橡膠工業發展面臨著調整、轉型、重組的考驗,如何順應變化,調整結構,促進我國橡膠工業走出逆境,平穩健康地發展,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由橡膠大國向橡膠強國邁進

世界上天然橡膠的使用是1493年由哥倫布所發現,但直到1839年固特異發現硫磺可使橡膠交聯,才使橡膠有了使用價值,從此誕生了世界橡膠工業。橡膠工業是隨著汽車工業發展起來的,如今已成為許多發達國家重要的傳統產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膠消費和進口國。2009年,中國橡膠消費量達到588萬噸,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佔世界橡膠消費量的26%以上,主要橡膠產品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是2009年國家相繼出台擴大內需的政策,使我國橡膠產業不僅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頂住了輪胎特保案的考驗,還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發展。

2009年,中國橡膠工業完成總產值略高於2008年,出口交貨值略低於2008年,利稅高於2008年。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力車胎、膠管膠帶、製品、膠鞋、乳膠、炭黑、廢橡膠綜合利用、輪胎模具等九個分會247家重點會員企業的統計,2010年1月份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75.7億元,同比增長107.2%;出口交貨值41.4億元,同比增長47.4%;實現銷售收入167.95億元,同比增長96.1%;實現利潤總額7.09億元,銷售利潤率4.22%,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10.8億元,同比增長357.3%。

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汽車市場的一枝獨秀,大大拉動了橡膠工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橡膠研究組織秘書長埃文斯日前在中國表示,隨著中國成為天然膠、合成膠的主要消費國,其生產及需求模式將對全球橡膠工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國內外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橡膠工業正在由世界橡膠工業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橡膠工業強國,市場前景可期。

盡管如此,一些專家也指出,今年橡膠行業仍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一是輸美輪胎特保案對我國輪胎出口的不良影響將顯現,加之歐盟對輪胎實行環保壁壘,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二是大宗原材料在國際炒家的炒作下一再暴漲,將大量吞噬企業的利潤。三是世界輪胎等橡膠產品市場沒有明顯回暖,中國以投資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政策已經出現放緩的信號,而以消費拉動內需增長的態勢還遠未形成。四是以低碳經濟為首的一系列技術壁壘已經擺在企業面前。此外,最近豐田等汽車廠家的「召回門」也為企業的擴張之路敲響了警鍾,企業如何在保證產品安全、質量前提下進行數量上的擴張,真正做大做強,這應當引起中國企業的關注。

橡膠市場發展具有堅實的支撐

盡管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很多,使中國橡膠工業面臨自身經濟發展轉型和外部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雙重考驗,但今年也是蘊含著更大希望和更多機遇的一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0年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國家將繼續實施鼓勵汽車行業發展的舉措,橡膠工業與之密切相關,汽車工業的發展將是今年輪胎等汽車橡膠產品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拉動因素。專家介紹說,汽車橡膠製品約占汽車總成本的6%左右。全球每年消耗生膠量的70%以上都用於汽車行業,其中60%用於輪胎,40%用於汽車橡膠製品。而資料顯示,2008年全球千人平均汽車擁有量為140輛,其中歐洲國家平均擁有500多輛,美國擁有800多輛,而我國不足40輛,因此我國汽車市場的潛力還很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顧翔華表示,由於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10年汽車增長可達10%—15%,產量或達1500萬輛。

另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等基本建設項目的繼續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對輪胎、膠管膠帶、工程橡膠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國家進一步加強對「三農」的支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繼續汽車、摩托車等下鄉活動,將進一步推動各種橡膠產品的需求。為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預計,2010年盡管中國橡膠需求有所減弱,但橡膠消費量仍將達到630萬噸。

調整結構是關鍵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認為,後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橡膠工業發展面臨著調整、轉型、重組的考驗,為適應國內外市場的變化,促進我國橡膠工業走出逆境,平穩健康地發展,企業必須要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一是調整增長方式結構。從粗放型數量能力的增長,調整為技術型質量的提高。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從中低檔產品調整為中高檔產品,增加節能、環保、智能等橡膠產品的比例,培育中國名牌乃至世界名牌。三是調整市場結構。從單一市場調整為市場多元化,開發國內新市場,重視農村市場需求。從過分依賴出口,調整為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力求多元化,穩定美、歐、日等傳統市場,擴大非洲、南美、東歐、東盟等新興市場。四是優化結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結構轉型。一方面要抑制低附加值產品出口過快增長;另一方面在充分發揮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採取措施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技術水平,實現出口商品向中高技術加工和較高附加值的集約型方向轉變。五是調整企業結構,從小而多,調整為大而強,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走低碳經濟道路

據了解,輪胎滾動阻力是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滾動阻力每減少20%,每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就可減少400克,隨著家庭轎車的快速普及,消費者對車輛燃油經濟性的重視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橡膠工業與發展低碳經濟關系密切。橡膠原材料大部分以化石能源為原料,如合成膠、炭黑、纖維材料等,這種原料構成決定了橡膠工業必須走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道路。

為此,范仁德提出,減少化石能源的比例,支持天然膠種植。他說,植樹造林不僅綠化生態環境,而且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固碳、擴大碳匯、減緩溫室效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經濟的的途徑之一。建議國家支持國內天然膠企業擴大種植面積或者「走出去」種植天然膠,提高其產量和質量,積極推動杜仲膠等「新興天然膠」產業的發展,同時提高天然膠的使用量。

此外,橡膠工業還應通過科技創新,調整產品結構,滿足汽車工業等領域的低碳化要求,如開發、生產適合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輪胎及低耗油輪胎,應用熱塑性彈性體等新材料開發製造汽車用密封、減震等製品,提高汽車用傳送帶的效率,開發生產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業需要的橡膠產品。同時,加快環保橡膠填充油的研發與應用,為綠色輪胎製造提供技術保障,並大力開展廢舊輪胎等橡膠產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據南通回力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倪雪文介紹,中國再生橡膠工業發展60年來,回收利用廢舊橡膠近3000萬噸,為社會創造價值500多億元,節約和替代原生橡膠900多萬噸,我國自主開發的「廢橡膠動態脫硫新工藝技術」不僅在國內迅速成功推廣,並走出國門,為世界廢橡膠綜合利用,解決「黑色污染」和發展橡膠工業循環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我國天然橡膠75%、合成橡膠46%依賴進口情況下,3噸再生橡膠可以替代1噸天然橡膠。2008年我國利用廢舊橡膠生產再生橡膠245萬噸,相當於為橡膠工業提供了80多萬噸寶貴的天然橡膠資源,比我國全年的天然橡膠產量還要多。按正常年份的價格,進口1噸天然橡膠需2200元美元左右,僅這一項計算每年可為國家節約外匯17.6億美元以上。他預計,2010年全國再生橡膠產量為270萬噸,增幅將達8%以上,作為變廢為寶的可利用再生資源,發展前景廣闊。

4. 杜仲畝產量是多少

150斤。

5. 杜仲膠的產業現狀

在資源培育方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牽頭選育出6個高產膠杜仲良種,採用果園化栽培技術,杜仲產果
量比傳統栽培模式提高40倍,每公頃產膠量達400千克;在產業化研究方面,已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領先世界的完整的杜仲材料科學產權體系,基本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我國杜仲產業也同時具備了市場優勢。據測算,利用杜仲高產橡膠良種,採用果園化栽培技術,杜仲產果量
比傳統栽培模式提高40~60倍,每公頃產膠量達400~600千克。如果將杜仲栽種面積擴大到300萬公頃,杜仲橡膠年產量可達120萬噸以上,可以使我國天然橡膠資源匱乏問題得到根本緩解。

6. 杜仲膠的簡介

杜仲是中國特有的名貴經濟樹種,也是世界上適用范圍最廣的重要膠原植物。杜仲的樹葉、樹皮和果皮中均富含一種白色絲狀物質——杜仲膠。杜仲膠獨有「橡膠-塑料二重性」的發現,開拓了杜仲膠的應用領域。它的綜合開發利用,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廣泛關注。
杜仲樹的幼苗就可用以提取橡膠,樹齡增到10~15年,每公頃可產橡膠 270千克以上。杜仲樹的含膠量為:干皮含膠量11%~20%;含仁乾果實含膠量12%;干葉含膠量4%~6%;老細枝幹皮含膠量10%。
杜仲膠是天然橡膠之一,產自屬於杜仲科的杜仲樹,是中國的特產。除木質外,杜仲樹的葉、根、皮、種子都含有杜仲膠。
我國最大的杜仲基地位於秦嶺山中的略陽縣境內,共有1.3億株,58萬畝優質杜仲資源。大秦嶺得天獨厚自然環境為這一珍稀古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溫床。
略陽縣嘉木杜仲產業有限公司是集杜仲技術研發.產品開發. 市場開拓與基地建設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科技示範企業,是國家科技部.財政部技術創新基金重點扶持企業。也是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和杜仲開發技術的擁有者,是國內該領域的骨乾和龍頭企業。
張家界慈利縣擁有杜仲林近兩萬畝,是解放初期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建成的一處大型杜仲林場,也是世界著名的幾大杜仲林場之一,素有「杜仲之鄉」的美譽。

7. 天然橡膠是什麼

天然橡膠(NR)是指從植物中獲得的橡膠,地球上能進行生物合成橡膠的植物約有200多種,但具有採集價值的只有幾種,其中主要是巴西橡膠樹,這種樹也稱為三葉橡膠樹,其次是銀菊、橡膠草、杜仲等。
一、 天然橡膠植物

巴西橡膠樹是一種熱帶地區生長的高大喬木,樹干直達可達幾十厘米,高達10~20m,樹葉是三個為一支,見圖1-3,因此這種樹葉可稱為三葉橡膠樹。巴西橡膠樹栽培後6~7年可以開始產膠,10~20年間盛產。這種樹的干、根、葉、果中都有乳管,在樹干皮層中最多,所以割膠就從樹幹上割。在距地面約1250px的樹幹上用鋒利的割膠刀按一定傾角割破皮層,斷其乳管,靠管內膨壓使乳膠從中流出,排膠1~2h後,因水分蒸發及凝固酶的作用,膠乳自動凝固在割口上形成一條膠線封住割口。割膠一般在日出時分,隔日或隔兩日割一次。這種樹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1876年英國人成功地把它移植在東南亞地區。1904年我國開始引植,解放後在兩廣、海南、雲南等地都有種植。據1992年統計,我國天然橡膠年產量為280kt,列世界第四位。
銀菊是多年生灌木,主要生長在墨西哥的荒漠地區。銀菊橡膠是以膠乳形式存在於植株的莖皮及根部,採用磨碎分離的方法提取銀菊膠。
杜仲橡膠樹生產的橡膠為反式聚異戊二烯,這種橡膠成為杜仲橡膠,與國外的古塔波膠、巴拉塔膠均屬一類,也都是野生資源。

8. 天然橡膠有什麼用

由於天然橡膠具有上述一系列物理化學特性,尤其是其優良的回彈性、絕緣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並且,經過適當處理後還具有耐油、耐酸、耐鹼、耐熱、耐寒、耐壓、耐磨等寶貴性質,所以,具有廣泛用途。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鞋、暖水袋、松緊帶;醫療衛生行業所用的外科醫生手套、輸血管、避孕套;交通運輸上使用的各種輪胎;工業上使用的傳送帶、運輸帶、耐酸和耐鹼手套;農業上使用的排灌膠管、氨水袋;氣象測量用的探空氣球;科學試驗用的密封、防震設備;國防上使用的飛機、坦克、大炮、防毒面具;甚至連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等高精尖科學技術產品都離不開天然橡膠。

9. 橡膠的發展歷史

橡膠發展歷史:
世界橡膠工業百年發展史:大體劃分為形成時期、發展時期、繁榮時期及穩定發展時期四個階段。

形成時期 早在11世紀,南美洲人民即已開始利用野生天然橡膠。
1736年法國人C.孔達米納參加法國科學院赴南美考察隊,觀察到三葉橡膠樹流出的膠乳可固化為具有彈性的物質。後來,亞馬孫河流域的野生三葉橡膠樹的膠樣被寄回巴黎,開始引起了歐洲人的注意。
1823年C.麥金托什在英國建立了第一家防水膠布工廠。在同一時期,英國人T.漢考克發現橡膠通過兩個轉動滾筒的縫隙反復加工,可以降低彈性,提高塑性。這一發現奠定了橡膠加工的基礎。他被公認為世界橡膠工業的先驅。
1839年美國人C.固特異發現橡膠與硫磺共熱可以大大增加橡膠的彈性,不再受熱發粘,從而使橡膠具備良好的使用性能。橡膠硫化方法的發現對推動橡膠的應用起了關鍵的作用。19世紀中葉,橡膠工業已開始形成。它已能生產膠布、膠鞋、膠管、膠板及一些日用品等。

發展時期 19世紀末期,汽車及汽車輪胎的出現推動了橡膠工業的蓬勃發展。
1845年英國人R.W.湯姆森首次提出了充氣輪胎專利。
1888年英國人J.B.鄧錄普製造出第一條充氣自行車胎。1895年第一條充氣汽車輪胎問世。不久,汽車輪胎開始了商品生產。為了改進輪胎及其他橡膠製品的使用性能,1893年J.F.帕爾默將簾布(見簾子線)用於自行車胎。
1900年簾布開始在汽車輪胎上應用。
1906年,美國人G.厄諾拉格用苯胺作硫化促進劑。
1912年S.C.莫特發現了炭黑的補強效果。不久,防老劑也應用於橡膠加工。1916年F.H.班伯里提出了橡膠密煉機(見塑煉)專利,橡膠加工機械相應得到了完善和發展。橡膠加工技術在這一時期中有了很大的進步。

隨著橡膠工業的迅速發展,原用野生的天然橡膠在性能和產量方面已不能滿足需要,19世紀中後期開始了天然橡膠的人工栽培。到20世紀20~30年代人工栽培的天然橡膠已經逐步取代野生橡膠,成為天然橡膠的主要來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天然橡膠供不應求,德國開始了甲基橡膠的小批量生產,主要用於製造硬質橡膠製品。這種合成橡膠質次價高,戰後即停止了生產。
30年代開始了合成橡膠商品化的生產,聚丁二烯橡膠(即丁鈉橡膠)、氯丁橡膠、丁苯橡膠、 丁腈橡膠、丁基橡膠等相繼投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對戰略物資的需求,合成橡膠及與戰爭相關的橡膠製品如汽車輪胎、飛機輪胎、各種軍車用輪胎的生產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繁榮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國家中的汽車等工業蓬勃興起,推動了世界橡膠工業的大發展。
1943年鋼絲簾布輪胎問世,1948年,法國米什林公司試製成功子午線輪胎。同年,無內胎輪胎也問世。
1953年有規立構合成橡膠研製成功。1956年,有規立構合成橡膠開始在輪胎中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天然橡膠使用。
1965年,熱塑性橡膠開始應用於膠鞋及膠粘劑。1970年,首批澆注輪胎(用聚氨酯橡膠)誕生。
1972年,芳綸簾子線開始投產。這一系列重大的技術突破,為橡膠工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原料和技術基礎。
70年代初期,橡膠加工及橡膠合成的生產技術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從橡膠的耗量看,1950年世界耗膠量為2.3Mt,1973年達到了10.89Mt。1950年世界輪胎總產量為1.4億套,而1973年猛增到6.5億套。其他各類橡膠製品的生產量在 70年代初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世界橡膠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杜仲橡膠產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為什麼能打贏德國 瀏覽:182
美國如果和伊朗開戰會怎麼樣 瀏覽:172
英國脫歐要付出多少 瀏覽:410
去越南玩妹子哪裡多 瀏覽:201
歌劇天上的玫瑰產生於義大利哪裡 瀏覽:269
義大利米蘭產什麼包 瀏覽:75
義大利大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91
都市能源公司印尼項目進展怎麼樣 瀏覽:56
印尼什麼金屬產量 瀏覽:862
春是義大利哪個藝術家的作品 瀏覽:668
印尼深海大海參怎麼做法 瀏覽:80
中國以什麼形象崛起 瀏覽:700
越南六個團有多少人 瀏覽:800
中國品牌童裝有哪些 瀏覽:202
中國南方哪個省不下雪 瀏覽:755
義大利什麼地方不能去 瀏覽:947
印尼買精油多少錢 瀏覽:661
英國有什麼文化 瀏覽:713
中國海軍飛行員多少人 瀏覽:34
英國什麼車最多 瀏覽:758